1995年2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报纸发表文章指出
美贸易保护主义损人害己
新华社纽约2月4日电美国《华尔街日报》3日发表拉什福德的文章,批评美国商务部进口管理局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拉什福德是在华盛顿出版的一家国际贸易通讯刊物的主编和出版人。文章指出,进口管理局是实施美国反倾销法律的机关,它把一长串的外国产品,从中国的大蒜到哥伦比亚的鲜花,都列为反倾销对象,使美国消费者为之付出更高的价钱。文章援引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字说,这些做法虽然保护了几千个美国就业机会,但却使美国消费者每年不得不多付出26亿美元以上的代价。
文章说,反倾销法的始作俑者不在进口局,而在美国国会。这些法律表面上看是为了制止“不公平”的外贸活动,但实际上是扼杀了使消费者普遍受益的正常削价竞争。这些法律本身就很糟糕,但进口局的官僚作风使它们变得更糟糕。
文章还说,进口局一经作出决定几乎就不容更改。虽然在纽约设有国际贸易法庭,但该法庭却被要求只能维护商务部所采取的行动,除非发现其中有严重滥用职权的行为。
文章说,实际上进口局经常滥用职权:华盛顿的每一位贸易事务律师都知道,进口局一接到美国某个行业对某外国公司所谓“倾销”的投诉,就会给外方开列一个冗长的问询单,问题之多使外方根本不能在限定时间内答复,这时进口局便采取行动,向外方课征高得不能再高的关税。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要求韩开放市场
韩认为美强加于人
本报汉城2月4日电记者徐宝康报道:美国对韩国在贸易问题上施加压力,声称如韩国不进一步开放市场,美韩关系将受到严重阻碍。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日前在一次听证会议上说,韩国虽然答应要消除进口壁垒,但在贸易中却重新设置障碍,限制美国商品进入韩国。美国要求韩国政府放宽对肉类、汽车、医疗器械及烟草的限制并威胁将把这一问题提交到世界贸易组织,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面对美国施加压力,韩国政府决定派外务部长官孔鲁明和通商产业部长官朴在润前往美国华盛顿,在本月6日和13日再次就肉类和汽车等市场开放问题同美国会谈。韩国报纸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所用的大标题是《美强化对韩国的通商压力》。一位经济界人士认为,美国对别国施加压力的目的,是企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的头上。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安全部门警告哈马斯
一起自杀性袭击被挫败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4日电据巴勒斯坦人士今天说,巴勒斯坦安全部门近日在加沙地带讨论了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成员活动情况,并警告他们不要对以色列人发动袭击。
伊斯兰圣战者组织成员3日对以色列电台发表谈话说,巴勒斯坦警察已逮捕了伊斯兰圣战者组织领导人沙米,并将其关押在加沙中央监狱。
据新华社开罗2月4日电据此间今天收到的消息,巴勒斯坦安全部门日前挫败一起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附近对以色列人进行自杀性袭击行动的计划。
巴勒斯坦安全机构官员说,巴安全人员上周逮捕了一名15岁的巴勒斯坦少年,这名少年企图用炸药对以色列士兵和犹太定居者进行自杀性袭击。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尔及利亚召回驻法大使
重申反对外来干涉
本报突尼斯2月4日电记者赵章云报道:阿尔及利亚对法国总统密特朗昨天的讲话作出强烈反应。
阿尔及利亚政府今天召见了法国驻阿大使,要求他作出解释,并向他提醒,阿尔及利亚“决不接受对它内政的干涉”。阿尔及利亚驻法国大使也于今天被召回国述职。此间观察家普遍认为,这是阿尔及利亚当局对密特朗讲话不满的强烈反应。
此外,阿尔及利亚官方的电台和电视台今天对密特朗总统的讲话发起了猛烈的批评。
昨天,密特朗总统在接见欧洲联盟主席桑特及其一行时说,他希望欧盟能召开一次关于阿尔及利亚问题的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里约议定书保证国调解获进展
秘厄将签署停火文件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2月4日电里约热内卢议定书的4个保证国为调解秘鲁与厄瓜多尔边境武装冲突而举行的会议在取得重要进展后于4日宣布暂时休会。
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美国的外交代表与秘厄两国副外长是1月31日开始在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次会议的。据报道,经过上述4国的和平斡旋,秘厄两国政府原则上已同意由这4个国家向秘厄有争议的边境地区派驻观察员,监督双方撤军并在这一地区划定一个非军事区。
据巴西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宣布,会议所制定的有关文件已提交给秘鲁总统藤森和厄瓜多尔总统杜兰—巴连。阿根廷等4国与秘厄两国还将在巴西时间4日晚或5日再次举行会议,以便正式签署停火文件。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防区盾牌行动”联想
黄泽全
上月28日,参加保护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撤出的首批美军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此前,意大利一支舰队为了同一目的,也已从意南部一港口启航。这样,以美军为首、有欧洲国家参与的帮助撤出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的所谓“防区盾牌行动”开始了。据报道,“联索”维和部队9000人定于今年3月31日之前全部撤离索马里,联合国文职人员将于本月15日撤出,比原定计划提前两周。这个“防区盾牌行动”自然会使人们联想起联合国两年多前在索马里开始的维和行动。
两年多前,索马里国内15支武装力量相互争斗,加上旱灾袭击,搞得民不聊生,百万难民逃往国外,5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也无法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开进索马里。但是,由于多国部队后来同当地武装发生军事摩擦,造成万余名平民伤亡,维和部队102名成员被杀,其中美军44名。美国随之撤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联索行动”是一次失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也说这“是维和行动近年来最大的教训”。
联合国要有效地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必须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除非出于自卫,不应随意滥用武力。而“联索行动”受挫的重要原因是,以美军为主体的多国部队后来在“联索行动”中越来越偏离联合国维和的上述原则。
冷战结束以来,由于局部武装冲突或地区动乱不断出现,维和行动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它要处理的是一个国家内部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不但要维和,还要进行人道主义救济和促进民族和解,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动辄动武,凭借军事优势“制造和平”,那就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局势更加复杂化和尖锐化。索马里问题便是例证。
1992年12月,美军进驻索马里时,正是美国因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而踌躇满志之时,似乎它一家就可以“包打天下”。它满以为美军一到,索马里各派武装力量就会变得规规矩矩,美国可借机再次显示“世界领袖”的形象。然而,索马里的情况却完全不是如此。美军随之频繁使用武力,结果损兵折将。美国行政当局只好决定于1994年3月31日之前从索马里撤出美军,从而结束了美军在索马里的15个月的维和行动。美国的这次失败再次表明,时至今日,谁还想扮演“世界警察”角色实在是不识时务。
解决一国内部的武装冲突、促进民族和解,归根结底,必须依靠当事国人民自己,维和行动只能起到某种辅助和促进作用。索马里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只能依靠索马里人民自己,并发挥非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联索”行动的失败从反面又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联络组官员再次聚会
提出对波黑塞族施加压力
新华社波恩2月5日电波黑问题5国联络小组高级官员5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再次聚会,以期推动波黑和平进程。
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和德国5国联络小组的高级外交官以及波黑总理西拉伊季奇、克罗地亚外长格拉尼奇等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会议是应德国外长金克尔的倡议举行的。根据金克尔的设想,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应在波黑和平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对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施加更大的压力。
金克尔4日在德国美因茨《汇报》上发表文章说,必须迫使卡拉季奇面临抉择,要么接受5国联络小组提出的和平计划,要么陷入完全的孤立。
根据5国联络小组的和平计划,波黑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可分得51%的土地,塞尔维亚族则得到其余的49%。目前只有塞族拒绝接受这一计划。


第6版(国际)
专栏:

  若斯潘当选法社会党总统候选人
本报巴黎2月5日电记者张祝基报道:法国社会党投票选举本党总统候选人的结果昨晚揭晓,前社会党第一书记、国民教育部长利奥奈尔·若斯潘战胜社会党现第一书记埃马纽埃利,当选为社会党参加角逐下届法国总统的候选人。
本来,被民意看好的社会党总统候选人是原欧洲联盟主席德洛尔,他的民意分数曾超过巴拉迪尔总理。可是由于他考虑到即使当选,也不能改变右翼在议会中占多数这个事实,所以宣布不参加总统竞选。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防部长佩里建议
北约应同俄成立顾委会
本报讯美国国防部长佩里5日在慕尼黑建议北约同俄罗斯成立一个常务顾问委员会,以便北约向东欧扩大时缓和关系。
佩里当天在国际安全政策讨论会上说,北约和俄罗斯可以在这一组织里使用共有的信息制定和执行决定,同时双方互相尊重各自的独立。他认为,这个组织也可以是一个讨论欧洲安全或磋商如波黑冲突那样的危机的论坛。佩里认为,对于西方作出的决定,北约有义务使俄罗斯完全了解,俄罗斯将不会被孤立。 (汤民国)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会见总统”
本报记者温宪
2月1日下午2时,津巴布韦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约市政大厅内热气腾腾。台下坐满了近千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男男女女,其中包括盲人和其他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台上端坐着总统穆加贝和政府中的多数部长们以及各省的主要负责人。
“请问总统,我们国家的残疾人数到底有多少,政府打算怎样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为什么至今仍有一些只准白人参加的俱乐部和团体组织?”“我国工业徘徊不前,是不是与去年工商部长因车祸去世后部长一职始终空缺有关?”台下的人们不断发问,大到国家经济改革政策,小到商贩何处经营,但全是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总统认真地记下问题后又认真地回答,答不上来的就请身后的部长们做补充。一时间,整个大厅简直成了坦诚商讨国是的内阁扩大会议。这是津巴布韦举行的第4次“会见总统”活动。这一活动在布拉瓦约举行还是第一次。这次“会见总统”活动的主题是“人民、增长和发展:津巴布韦独立14年之后”。
在回答关于经济改革政策问题时,穆加贝告诉大家,津巴布韦将不允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支配国家经济改革政策,“我们比三年前明白多了。在国际货币机构面前,我们再也不会唯命是从。”
一位妇女起身提问,为什么在一些领域黑人妇女至今不能同男人一样“拿皮包”主大事?穆加贝笑着答道,政府一直主张妇女应当同男人一样平等地“拿皮包”,但更重要的是,黑人妇女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同男人一样“拿皮包”,还要勇于投身于制造业、矿业、高科技和农业等行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布拉瓦约是津工业重镇,但多年来一直受到旱灾的威胁。自1912年开始,便有人主张引赞比西河水南下布拉瓦约,以便一劳永逸地驱除旱灾幽灵。这时,有人走到话筒前问总统,政府对这一工程态度如何。穆加贝说,政府一直在致力于这一450公里的管道工程计划,一批瑞典工程师正在就此进行考察并将提出可行性报告。但是,津巴布韦必须同赞比亚、莫桑比克等国商量,“因为,赞比西河并不属于我们一国,我们必须征得别国的同意。”
又有人向总统发问,为什么住在首都以外的人难得有机会与总统和政府部长接近?穆加贝环视了一下身边的部长们之后说,看来今后应在布拉瓦约和其它城市举行内阁会议,以便多多体察民情……    
             (本报哈拉雷2月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编者按:已持续了近两个月的俄罗斯车臣战事仍未平息。车臣所在的高加索地区也潜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情况,特编发这组资料。
高加索地区
高加索地区位于南欧和西亚交界处,北起库马—马内奇低地,南至伊朗、土耳其边界,西濒黑海和亚速海,东临里海,总面积44万平方公里,人口总共约3000万。大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亘在中部。北侧属欧洲,称为前高加索或北高加索;南侧属亚洲,称为外高加索。有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个国家。
高加索地区矿藏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磁铁矿等。主要工业部门有能源、冶金、机械和食品工业。农业比较发达。
高加索地区生活着50多个民族,语言分属4大语系:高加索语系、印欧语系、突厥语系和闪米特语系。高加索地区人口超过100万的民族有俄罗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东正教、亚美尼亚格列高利教会和犹太教等。编者按:已持续了近两个月的俄罗斯车臣战事仍未平息。车臣所在的高加索地区也潜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情况,特编发这组资料。


第6版(国际)
专栏:

  高加索的几场冲突
苏联解体前后,高加索地区的民族矛盾趋于激化。除车臣冲突外,还有:①1992年10月30日,北奥塞梯与印古什因领土争端而发生武装冲突。这是首次在俄境内发生的民族冲突。②1992年1月19日,格鲁吉亚南奥塞梯自治州就独立及与俄罗斯合并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人赞成独立,但遭格当局拒绝,遂演变为武装冲突。俄格维和部队随后进入冲突地区,局势有所缓和。③1992年7月23日,格鲁吉亚西部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议会宣布阿为“主权国家”。8月,由于格内务部长在阿布哈兹遭原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支持者绑架而导致武装冲突。④从1988年起,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就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问题发生对立,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冲突时缓时激。
(刘刚许宏治文孙伟图)(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埃约巴以四方首脑会议
为中东和平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刘水明
2日晚,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约旦国王侯赛因、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相聚开罗,举行了一次“拯救中东和平”的四方首脑紧急会议。连日来,首脑会议成了开罗市民关注的焦点,连那些平日对政治不感兴趣的老人,也围坐在清真寺旁或咖啡店里,边抽水烟,边议论,并不时发出“物换星移”的感叹:信奉伊斯兰教的三位阿拉伯首脑与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总理面对面坐下来,不仅能心平气和地探讨各种难题,而且还共享了“开斋晚餐”。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四方首脑会议是在巴以和平面临严峻挑战、叙以谈判裹足不前和埃以关系呈现紧张的背景下举行的,与会各方又都是迄今三项阿以和约的签字国,可谓“命运与共”,因而引起举世瞩目。
去年巴以进入巴立法选举谈判后,由于双方在选举程序、日期、“巴勒斯坦委员会”的权限和人数等问题上立场相距甚远,特别是以方以确保定居点安全为由,拒绝按原则声明规定从约旦河西岸主要城镇撤军,致使巴以谈判毫无进展。此外,连结加沙和杰里科的安全通道被推迟开放,还有5500多巴人遭以色列监禁,耶路撒冷周围的犹太人定居点仍在扩建,双方反和势力不断寻机制造暴力活动,以动摇削弱阿拉法特和拉宾的政治领导地位,从而使人们对巴以和平的前景担忧加重。上月22日内坦亚爆炸惨剧发生后,拉宾政府虽强调要继续巴以和平进程,却再次封锁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并相继采取“惩处”措施,如决定增建定居点,筹划修建“安全墙”,试图将巴人与以色列完全隔绝等。目前,巴以会谈事实上已经搁浅。
在美国的干预下,中断10个月的叙以和谈于去年底在华盛顿恢复,双方军队的参谋长也参加了3轮会谈。叙以虽然在和平、撤军、安全安排和时间表问题上缩小了分歧,但至今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叙利亚最近表示,如以方没有新的建议,就不同它继续会谈。叙以和谈能否取得突破,不仅涉及叙以两国,直接影响黎以和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整个中东和平进程。
埃以由于在重签核不扩散条约问题上观点相左,两国关系出现别扭。以外交部建议制裁埃及的文件泄露后,两国关系由别扭进而变为紧张。埃以签署和平条约最早,是中东举足轻重的两个近邻国家。埃以保持正常的外交关系,有利于协助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和平相处,反之,将对解决阿以争端带来消极影响。
有鉴于此,穆巴拉克总统深感有必要采取果断行动,给中东和平进程特别是巴以和平注入新的活力。经过多方联系,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促成了这次四方首脑会议。
在相互谅解的气氛中,四方首脑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磋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了某些共识,会议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四方首脑认为,实现中东和平是历史的必然,它有利于该地区所有民族的利益,必须尊重和切实执行已经签署的和平协议。为了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四方首脑会议在政治、安全和经济方面还决定采取几项措施。本月12日,四方外长和美国务卿将在华盛顿会晤,以制定落实首脑会议公报的具体步骤。
尽管首脑会议没有就巴以方面的几个棘手问题达成一致,但阿拉法特和拉宾仍对会议成果感到满意。以色列内阁也准备逐步放宽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封锁。会议将约旦纳入支持巴以和平的行列,也是一个积极变化,有利于加速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会议公报发表后,美国表示欢迎,赞扬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并承诺帮助叙以尽早恢复和谈。可以预料,今后一段时间,围绕如何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有关各方还将开展一系列多边活动。但和平进程能否在近期内有所突破还很难说。
                     (本报开罗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
  格市郊区发生激战
俄军一战斗机被击落
本报莫斯科2月5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据俄国防部今天提供的消息,俄联邦部队和车臣非法武装昨天在格罗兹尼郊区发生激战。
在格市以南12公里处和东南郊发生的激战中,俄联邦部队共歼灭350名车臣武装分子。
本报讯俄罗斯一架SU—25战斗机4日在格罗兹尼郊区被车臣武装击落。俄军发言人当天在莫兹多克向俄通社—塔斯社记者证实了这架战斗机被击落的消息。这是车臣危机以来,第一次公开报道的俄军飞机被车臣武装击落。(宋耿)


第6版(国际)
专栏:

暴风雪肆虐美国东北部
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风雪4日袭击了美国东北部地区。据报道,纽约和费城的降雪量已达到40多厘米,首都华盛顿的降雪量也有20多厘米。狂风和大雪造成这三座城市及新泽西、波士顿等地机场的一些航班被迫推迟或取消。公路积雪和结冰严重影响了交通,使人们无法在周末外出旅游。已有几个州发生了一连串轻微车祸。去年入冬以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天气一直相对暖和。这场暴风雪将该地区送入了迟到的严冬。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汤民国文(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