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搞活企业先搞好班子
陈家洱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需要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加强管理。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企业领导班子。企业领导班子团结坚强,观念适应市场经济,懂经营,会管理,就能大胆推进改革,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开拓市场,使企业面貌大大改观。
抚顺市是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多。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哪个企业有了好的领导班子,哪个企业就兴旺发达;哪个企业班子不强,哪个企业就困难重重。同一个企业,同样的装备,同样的外部条件,班子调整前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班子调整后,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前,困难比较大的企业,领导班子一般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缺乏大胆改革的勇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子不大,不能尽快从思想上摆脱计划经济传统观念束缚,习惯于以老思路、老办法、老经验、老套子解决问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着“等靠要”的工作惰性,遇到矛盾和问题,等“红头”,靠上头,看来头,要政策,不从自身查原因、找差距、想办法、定措施,在工作中强调客观,畏难埋怨,推卸责任,向上级讨价还价,这种消极等待的工作方法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困难境地。三是受无所作为思想束缚,满足于看摊守业吃老本,不愿在企业技术改造、基础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下功夫,不愿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高产品质量、深挖内部潜力等方面用气力。
我们在搞活企业中注意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把改革与企业班子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增强企业领导人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大胆改革,开拓经营,加强管理,努力搞活企业。今年,在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中,我们要更加放开视野,广选人才,配备好、建设好企业班子。
建立以政绩为标准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在企业党政领导干部的培养、考核、选拔、任用等方面,坚持德才兼备和干部“四化”的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加速建立起以政绩和效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晋升、任用和奖惩体系,实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由定性为主,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转变。二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选拔任用企业领导干部,要在以政绩取人的前提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不受行业、行政区域、所有制和干部、工人身份限制,择优任用。企业干部不再与机关行政级别挂钩,因不胜任工作而免职、降职和解聘、落聘的干部,不再保留原待遇。三是加速建立企业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市里确定的量化考核指标,对在任期内考核政绩突出、有开拓精神的干部,要大胆选拔或重用,不受年龄、资历和任职届数的限制,按照干部管理程序予以任用;对在考核期内政绩平平、工作不力、不称职的企业领导要坚决调整,特别是对近二三年来因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的企业主要领导要就地免职,不得易地作官。
要加大企业干部制度改革力度。一是进一步下放干部管理权限。要本着事权与人权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市管与局管企业的范围。二是推行企业厂长(经理)招聘试点。选择部分企业进行招聘厂长(经理)试点,根据招聘条件选聘厂长(经理)。一经聘用后,享受同职同级待遇。应聘期满后,即行解聘,取消待遇。对应聘期间政绩突出者可长期任职,不受年限限制。三是试行企业领导新的工资奖励制度。选择部分企业进行厂长(经理)的工资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浮动年薪制,每月预借部分生活费,年终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全年工资。超额完成考核目标的,按超额比例给予奖励;贡献特别突出的,给予重奖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要抓紧调整充实不齐不力的领导班子。对地方预算内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逐一评审,凡是需要调整、充实的都要在近期内提出调整意见。继续从市直机关后备干部中选拔年富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到困难企业挂职锻炼;从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大型骨干企业抽调后备干部到困难企业任职锻炼。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实行机关与企业、工业与商业等之间的干部交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制后,企业干部管理程序按照《公司法》规则执行。     
              (作者为辽宁省抚顺市市长)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解决企业深层次问题的几点设想
毛鸿宾
当前,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深层障碍。例如富余人员的安排、企业办社会事业的外移、企业债务负担等,能否妥善处理,事关改革大局。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尽快建立各种保证措施,其中包括:
一、建立离退休保险基金。目前,国有企业都有大量离退休职工,一些老企业已超过在职职工的50%以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照顾这部分老职工的利益,而不是弃而不顾,因为离退休保险金,本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这是劳动者在职期间创造的。但是,在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实行低工资,并未考虑职工的离退休保险,职工无法积累,是按企业利润上缴国家,国家又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现在企业也无能力负担,又要背着这一沉重包袱。根据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现状,理应由国家财政来解决。但是,当前我国财政困难,近期又难于筹集这笔巨资。其出路在于把企业国有资产的相应部分划分为离退休职工保险费金,一次性交给保险公司,算作保险公司在企业的股权,离退休金由保险公司承担。这样,整个离退休保障问题与企业脱钩,使企业经营与离退休保险双双转入正常轨道运行。
二、建立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基金。当前,国有企业冗员较多,隐性失业严重,据有关资料: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超过在职职工总数的30%,造成效率下降。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要坚持效率优先原则,裁减富余人员。企业改革与富余人员安置碰车,处在进退两难境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对这部分职工利益弃而不顾;单纯依靠国家财政解决,又无法承受。我国国有企业积累了几万亿元的资产,可以考虑将部分国有资产存量转化为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基金,然后以股权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建立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基金,将鼓励富余人员流动和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基金发放的数量应达到使富余人员感到离开企业再就业比原企业内“厂内失业”合算的水平。该项基金主要用于对富余人员的失业救济,再就业培训,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或用于带资进厂,供缺少资金和劳动力的企业使用,也可用于个体经营的启动资金。有了这项基金,企业就可按需裁员,做到了先修渠后放水,以收水到渠成之效。
三、建立职工福利基金。当前国有企业承担了职工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要解决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问题,集生产经营、职工福利供给等多重职能于一身,许多应由国家或社会办的事业都由企业来承办。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承担这些职能,是以相应的国有资产作为物质基础的。现在要求企业多重职能分解和外移,而这种转变很自然地也要求企业原资产分解和外移。因此把企业一部分国有资产划分为企业职工福利基金,由该基金会以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并承担上述职能。
               (作者为湖南财经学院副教授)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探索“以少胜多”发展农业之路
刘南方
我市农业走以少胜多的路子,其基本内涵是在占有较少农业自然资源和有限投入的条件下,依靠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附加值、商品率高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创造比传统农业更高的经济效益。
萍乡是个以工矿业为主的内陆城市,农业基本属于一种城郊型的农业。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人地矛盾尖锐,农副产品供应十分紧张。目前,萍乡168万人,80多万亩耕地,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计划要求范围也将达到170多万,人均占有耕地量必然呈减少的趋势。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方式去经营常规农业,充其量只能让农民达到温饱以求生存,而决不可能做到在市场经济的天地里求发展。初步匡算,1993年以前,萍乡每年需调入粮食1亿公斤,蔬菜3000万公斤,禽、蛋、水产调入都在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如按常规农业组织生产,全市农业产出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25%以上,最多也只能达到基本自给,而无法挤入市场。
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们提出了“以少胜多”建设高效有特色的农业的新思路。一是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引导农民在自觉、自愿、合作、互利的基础上,采取合作、股份、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以求生存的“少”量土地,聚集成相对较“多”以求发展的土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态环境较好、基础设施较齐、技术水平较高等优势,大力普及推广先进技术,在合理安排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跳出常规农业和小农经济的圈子,面向市场,上档次、上规模地发展附加值高、商品率高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进行耕地、水面、山林综合开发,提高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三是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帮助和引导他们发展为产、供、销服务的加工、储运、销售等行业,培育和建立农村市场体系,采取多轮驱动的办法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其中着重抓好一批为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服务的加工企业和供销企业,以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
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就是我们作为打破常规农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大举措和突破口。萍乡城镇人口53万多人,本地农副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同时,萍乡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周围工贸城市多。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不仅能满足本市城镇人口的需要,而且可以在周边地区开辟广阔的市场,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上半年,全市栽种了2100亩大中棚反季节蔬菜和1万亩地膜覆盖蔬菜;下半年又推广了14500亩冬暖式大棚蔬菜,亩均纯收入均在3000元左右。蔬菜生产已逐渐成为我市农业的一大新兴支柱产业。仅此一项,可使单位耕地面积的产值比常规农业提高2至3倍。
萍乡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之一,常规水稻的生产水平也较高。我们在探索“以少胜多”的路子时,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不仅对于发展萍乡的粮食生产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按照1亩制种田相当于10亩常规粮田的效益,对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大有好处。为此,打算在现有基础上,再用2—3年时间,把萍乡建设成在长江流域有影响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与集散市场。这一项目如果全部付诸实施,所创造的产值和效益可超过当前全市粮食生产的总产值和总收入。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萍乡市委书记)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文化深刻地影响着经济”
——与金华市委书记仇保兴一席谈
本报记者傅昌波
“我们金华发展经济靠什么?现在有一个不是特别成熟的提法,叫靠文化优势,走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入座未定,仇保兴,这位年初刚刚上任的浙江金华市委书记便开门见山地切入了这次交谈的主题。
“文化深刻地影响着经济,这一点目前尚未被一些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他接着说,“大众和决策者的文化素养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近10年金华市的东部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22%,而西部每年仅增长11%,这种差异和文化差别有关:东部如义乌市原来的基础差,农民有“鸡毛换糖”等外出谋生的习惯,西部如武义县小农经济发达,百姓丰衣足食,恋家保守,信守“出门一里不如家里”。
所谈的文化指的是什么?仇保兴回答说,可以从深、浅、显三个层次来理解。最根本意义上的文化应该从观念和精神上来理解,由信仰、道德、法律等因素组成。这个层次上的文化离经济最远,但是影响经济的作用最大。就金华而言,人民诚实、重义、好学、勤奋,主张学以致用,同时,比较保守,等级观念强,缺乏创新,好争斗。浅层次上的文化主要指类别文化,如政府文化、环境文化、教育文化、企业文化等等。金华的教育文化就很有特色,人口占全浙江省的10%,但每年出线的高考生都占全省的20%左右。显层的文化应该理解为“看得见”的文化,如文物古迹、名胜风景、故居名宅、风流人物、特色产品等。在这方面,金华是骆宾王、宋濂、李渔、邵飘萍和吴晗等人的故里,有包括太平天国侍王府、“江南第一楼”八咏楼在内的古建筑、古桥梁、古窑等近3000处,有双龙洞、方岩、仙华山等风景区,有“宗泽牌”金华火腿、东阳木雕、浦江草编、毛峰茶等名品,还有唯一能与西班牙斗牛相提并论的金华斗牛。
“改造传统文化应结合地方实际,循序渐进地采取措施。”仇保兴也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正在实施的一些做法。从去年起,金华便发起了“金华精神大讨论”,意在倡导形成“内协外争”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区域性精神文明和文化观念。在改造政府文化上,正在通过一些可操作的办法向“公平、公开、高效、廉洁、求实、创新”的方向迈进。改造教育文化,通过创立民办的“金华大学”,保持其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同时强化适用的职业教育。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把在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树为样板,并努力引导企业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仇保兴最后说:“我们响亮地提出经济文化发展模式,根本目的在于搞好经济建设,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能协调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