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郑斯林当选江苏省省长
本报南京2月27日电记者龚永泉报道:在今天闭幕的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郑斯林当选为江苏省省长。
郑斯林1940年出生,江苏吴县人,大学学历。1963年参加工作,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后任辽宁丹东市副市长、辽宁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1989年任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委常委;1993年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94年8月任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他是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1版(要闻)
专栏:

  购买国债 利国利民
本报评论员
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九九五年国库券发行工作,明天正式开始。这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确保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
通过发行国债,有偿筹集国家建设资金,是国际通用的做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发行国债,对于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和事业的发展,支持国家的改革开放,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抑制通货膨胀,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和其它基础、重点产业的发展。通过发行国债有偿筹集资金,将部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可以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事业发展,还可以直接增加货币回笼,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
国债的发行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利益优惠、灵活方便的投资手段。国债以国家信用作担保,偿还有保障,发行条件充分考虑了保护购买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发行、兑付网点多,群众购买将比往年更方便。购买国债既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支援国家建设的一种表现,也是广大群众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最佳途径。
今年三年期凭证式国库券不仅保持了去年的各种优点,而且作了新的改进,将年利率从百分之十三点九六提高到百分之十四,比三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高一点七六个百分点,继续实行保值,并适当提前发行时间,使群众能够早购买、早得利。今年的凭证式国库券发行和兑付网点也大大增加,除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银行的储蓄网点外,邮政储蓄网点和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都可以办理。为了配合金融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国债流通市场,满足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对国债投资的需要,今年还发行了三年期无记名国库券,年利率百分之十四点五,比同期限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高二点二六个百分点。这种国库券不实行保值贴补,但可以流通,可转让。这说明,今年的国债发行不仅充分地考虑到国库券购买者的利益,也兼顾了各类投资者的不同投资需要,因而必将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完成今年国库券发行计划有很多有利条件。国民经济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物价上涨幅度已开始回落,金融秩序正常,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这些都为国库券发行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为确保今年国库券发行计划的顺利完成,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财政、银行、邮政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做好组织推销和宣传动员工作,广大银行、邮政部门的储蓄网点和证券中介机构要广设网点,采取各种便民措施,切实保障群众能方便地买到国库券。只要各方面工作做到家,切实调动广大群众的购买积极性,完成今年的国库券发行计划是有保障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美摩根公司董事长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杨国钧)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JP摩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尔纳,同他就发展经贸合作关系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李鹏对瓦尔纳今年1月1日就任董事长之后把中国作为他第一个出访的国家表示欢迎。他说,中国有巨大的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好机会。在介绍中国经济情况时,李鹏说,中国有信心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李鹏说,中国的投资环境正不断改善,法制进一步健全,希望摩根及其他美国公司能更多地在能源、石化、交通等领域投资。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李鹏说,最近有两个美国代表团在中国,参加中美知识产权问题谈判的美方代表团和以美国能源部长奥利里为团长的美能源代表团先后来华,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访问和谈判都取得了好的成果,“我们对此感到高兴”。他说,中美两国应成为合作的伙伴,这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
瓦尔纳说,他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而深受鼓舞。他表示,摩根公司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希望在美中经贸合作方面成为一支有建设性的力量。


第1版(要闻)
专栏:

  政协八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决定
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三月三日举行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记者李德金报道:为期4天的政协八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今天下午在这里闭幕。会议决定于3月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政协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主持了今天的会议。这次常委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秘书长朱训就讨论情况作了简要说明。
会议通过了政协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内容包括审议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听取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增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还通过了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决定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为报告人;通过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常委增补建议名单,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办法和小组召集人名单。会议决定任命王巨禄和梁金泉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吴学谦、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洪学智、邓兆祥、钱伟长、胡绳、钱正英、孙孚凌、朱光亚、万国权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西班牙参议院议长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张荣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西班牙参议院议长胡安·何塞·拉沃尔达和夫人一行时说,中国将继续在稳定的基础上深化改革,以求得不断的发展。
乔石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西班牙客人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西两国关系很好,相信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将会不断得到新的发展。乔石说,中国人口多、耕地少,但资源丰富,这是基本国情。中国为求得不断的发展,将继续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深化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改革。他说,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为此,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加强同包括西班牙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合作。
拉沃尔达先生1985年曾来华访问过。他说,他10年后重返中国,看到中国发生了许多变化,看到中国在继续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前进。他说,西班牙人民非常赞赏中国人民在进行改革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拉沃尔达说,西中两国关系良好,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他说,西班牙虽然存在着不同的党派,但他们在发展西中关系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拉沃尔达说,西班牙企业家将在向中国投资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中国正在加强有关投资方面的立法,这将有助于西班牙企业家来华开展合作。
晚上,乔石举行宴会欢迎拉沃尔达一行。乔石委员长的夫人郁文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等参加了会见,并出席了宴会。
西班牙客人是应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于昨天下午抵京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今天上午,陈慕华同拉沃尔达进行了工作会谈。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全体会
听取有关法律草案修改意见汇报并进行大会讨论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记者苏宁报道: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今天下午举行全体会议,听取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薛驹关于6个法律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见的汇报和关于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并进行大会讨论。乔石委员长出席会议。
薛驹在汇报中说,本次会议分组审议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修改地方组织法的决定、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和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委员们认为,上述法律草案比较成熟,赞成本次会议通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法律委员会根据委员们的意见,对草案再次进行了修改。
关于税收征管法修正案(草案),薛驹说,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适应税制改革的需要和税收征管体制的变化,对税收征管法作适当修改是必要的,修正案草案基本可行,同时提出个别修改意见。
在大会讨论中,蔡子民、张克辉、林丽韫、吴树青、李灏、董辅礽、黄毅诚、佟志广、阴法唐、林宗棠、杨纪珂、夏家骏等委员,分别就有关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布赫副委员长主持了全体会议。田纪云、王汉斌、倪志福、陈慕华、费孝通、雷洁琼、李锡铭、王丙乾、王光英、程思远、卢嘉锡、铁木尔·达瓦买提、李沛瑶、吴阶平副委员长和曹志秘书长出席会议,国务委员迟浩田列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李鹏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一定要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中央要求省一级政府把当地粮食平衡的责任担起来,把自己吃饭的责任担起来,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新华社记者焦然、周宗敏,本报记者何加正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上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如何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强调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定要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党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
江泽民说,从1993年10月到现在,不到两年时间,中央召开了三次农村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都强调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地位。中央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新课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把农业搞上去也是一个新课题,需要全党同志认真研究和探索。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过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新的矛盾。一方面,农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经济越发展,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越大,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越高;另一方面,农业又是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因此,经济越发展,工业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持。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客观规律。
江泽民指出,从这几年的实践情况看,由于思想认识和统筹安排问题还解决得不够好,对农业保护和扶持的力度还不够大,已确定的政策措施又没有完全落实,工业与农业发展速度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都还在拉大。这三个差距如果继续扩大下去,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一是农产品供求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牵动物价继续上涨,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难以如期实现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这不仅会影响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还将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三是如果农民购买力水平提不高,农村消费市场不能日益扩大甚至缩小,就会直接制约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四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得过大,将导致贫富悬殊,导致整个经济社会严重失衡。
江泽民说,上述情况说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大力保护和扶持农业,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关系整个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对这个重大问题,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中级干部,务必要从全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真正地而不是口头地强化农业这个基础,动员各行各业的力量,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在谈到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时,江泽民说,要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农业丰收,特别是抓紧粮食生产。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必须立足自给,供求必须基本平衡。我们必须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粮食问题的特殊重要性。近几年,有些沿海发达地区粮田面积大量减少,单产下降,靠从外地采购大量粮食过日子。这种状况必须迅速扭转。从一个省来说,必须把解决吃饭问题的基点放在增加本地粮食产量上,首先要保证今年粮食生产有较大的增长。江泽民说,要确保“九五”期间生产一万亿斤粮食和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下决心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安排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工农业两大门类资金投放的比例。宁可暂时少上几个工业项目,也要保证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江泽民说,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社会状况如何,对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极大。因此,农村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两手抓,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是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工程”。
江泽民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党委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务必实现以下几点要求。
(一)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布局上,真正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仅这样讲,而且真正这样做。在计划安排上,切实把农业摆在第一位。在资金投放上,首先保证农业的需要。部署工作,首先安排好农村工作。检查经济工作,首先看农业和农村经济搞得如何。如果“米袋子”、“菜篮子”抓不上去,农民收入不能增加,不能算是合格的领导。
(二)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哪个省“米袋子”出了问题,由那个省的书记、省长负责;哪个城市“菜篮子”出了问题,由那个城市的书记、市长负责。
(三)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行业要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形成强大的合力。计划、财政、金融、工业、科技、内贸、外贸等部门,都要围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做出应有贡献。各个涉农部门都要把为农民搞好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决不允许以损害农民合法权益来谋取部门私利。
(四)要把加强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这不仅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今后凡是向群众宣布了的政策措施,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兑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民。
(五)各级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干部到农村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指导工作、服务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虚心向群众求教,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帮助基层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决障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江泽民说,中央对今年的农村工作已作出了部署,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任务要求、政策措施,都已经明确了,现在的问题是狠抓落实。还是那句话:要落实,落实,再落实。
李鹏总理在会上作了题为《增加粮棉生产开创农村经济新局面》的讲话。
李鹏说,今年农业生产任务是艰巨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完成今年农业生产任务也有不少有利的条件: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出现新的高涨。全国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农民收入比前几年明显增多,所以生产积极性很高。二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强农业、增加投入。今年中央在财政预算内资金、基本建设投资、信贷资金三个方面对农业的投入都有增加。再加上地方各级政府增加了投入,今年用于农业的资金将有新的增长。
李鹏说,只要全国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加强农业的方针、政策,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实现90年代农业发展目标,是可以做到的。
李鹏说,解决粮棉问题,归根到底要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不是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了,是不是真正把它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了,是不是真正拿出很大精力去抓了。真正这样做了,粮棉问题以至整个农业问题,是可以解决好的。中央要求省一级政府要把当地粮食平衡的责任担起来,把自己吃饭的责任担起来,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这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一条。这几年有些地方领导之所以不重视粮食生产,不增加农业投入,对滥占耕地制止不力,都与没有建立吃饭问题的分省责任制有直接关系。如果还是继续吃粮食的“大锅饭”,不落实粮食分省责任制,那么不重视农业的状况就很难改变。同时,各级政府特别是大中城市政府要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副食品供应。
在讲到农业投入问题时,李鹏指出,农业投入不仅要增加,更要抓落实,使用也要有重点。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了的投入措施,一定要坚决落实,不能打折扣。农业与二、三产业不同,季节性非常强,投入不能及时到位,错过一时,就要贻误一年。农业投入资金有限,要保证重点。
李鹏说,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农业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现在,农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所占份额达到35%左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这种实际情况说明,我国农业依靠科技增长的潜力巨大。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力争提高到50%左右。当务之急是加快对增产效果显著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中央和地方都要拿出一些钱来增加推广经费,稳定科技推广队伍,保证农业科技的推广实施。
李鹏说,确保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关键,在于抓住适宜发展粮食生产、有增产潜力的主产区。促进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必须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核心问题是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建立高效农业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利用粮食及其副产品特别是大量秸秆发展养殖业,在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肉、禽、蛋、奶、皮、毛等加工业、运销业和服务业,形成产业链、企业群,实现多层次增值的高效目标。对贡献大的粮食主产区要有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今后粮食主产区要多搞经过加工、转化的农产品,尽可能把加工增值的收益留在当地,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从根本上改变“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局面。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李鹏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小城镇的形成,有利于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控制人口的增长,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剩余劳动力应坚持就地就近转移为主,适量、有序跨地区转移为补充的方针。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实行就地就近消化。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实现农村振兴,防止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是我国的成功经验,要很好地坚持。
李鹏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不断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为实现农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创造条件。他说,我们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长远战略方针,应当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第一,全社会都要节约用水。要大力开发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开采地下水,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充分蓄存和利用天然降水,把水患变成水利。第二,全社会都要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控制各类开发区、乡镇企业、农民建房占地。建立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第三,全社会都要节约用粮。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养牛养羊,大力发展水产业,改变食物结构。工业用粮也要节约。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就会议代表提出的粮食、棉花、化肥购销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还有:胡锦涛、丁关根、李岚清、李铁映、吴邦国、邹家华、姜春云、钱其琛、温家宝、任建新、迟浩田、宋健、李贵鲜、陈俊生、司马义·艾买提、彭珮云。姜春云主持了今天上午的会议。
(附图片)
2月27日,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等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华社记者刘少山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提高流通规模效益
——菜价追踪之八
本报记者皮树义
五个指头不一般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圣明多年研究消费、市场、物价。他认为,卖菜的利润应该比其它行业高一些。这是因为蔬菜是鲜活商品,经营风险较大。一筐西红柿,今天卖不了,明天可能就烂了。菜贩除了正常利润,还有个风险收入。另外,我们的蔬菜流通环节多,转手多,流通成本高,菜价难免高。菜价总体上高,但每一道环节的实际利润并不一定很高。
杨圣明指出,平均利润是一个历史发展趋势,不是说每一时刻、所有行业、所有企业的利润率都完全一样。五个指头不一般齐。没有差别,没有追求超额利润的动机,也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没有结构的调整,没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先进入某些行业的生产者、经营者,某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者,往往会获得超额利润。这是他们冒险的收入。他们是开拓新领域的“带头羊”,冒险一跳,也可能“摔死”。超额利润是对他们冒险成功的奖励。没有这种奖励,谁还会去开拓新领域,谁还去搞发明创造?较高的利润也会吸引更多的人跟上“带头羊”,参与竞争,使更多的资源进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供给,最终使价格趋于稳定或下降。计划经济为什么调动不了积极性?就因为都是平均数。市场经济所以起作用,就是因为它千差万别。当然,它也可能出现盲目性,这就要有宏观调控。政府与市场两方面起作用,东西就不会奇缺。
流通也有个规模效益问题
杨圣明说,对靠欺行霸市、垄断市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行为要坚决反对。但平抑物价,关键还是培育市场,要让竞争者多起来、让东西多起来。一个竞争者顶得上十个物价监督员。东西多了,想抬价也抬不起来。
对稳定菜篮子市场,杨圣明提出几条建议:
一是从生产做起。市场的基础是商品。要有稳定的蔬菜生产基地。北京市这些年鸡蛋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就是因为发展了大规模的养鸡生产,鸡蛋供应充足。不要以为城市发展了就无法建菜园子。外地也可以成为大城市的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市场、运输,把它们联接起来。
二是建设现代化的大规模农副产品市场,扩大流通规模。生产有个规模效益问题,流通也有个规模效益问题。现在大城市里大商场建了不少,大的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也应当多建一些。大市场、大流通,可以吸引四面八方的货源。市场主体,就是经营者也应发展规模经营,全是一家一户、小本经营,市场就缺乏稳定性。应当发展一些公司性的蔬菜经营主体,形成连锁化、网络式经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三是加强市场管理。不仅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也包括市场经营者的自我管理。通过建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协会等形式,把经营者组织起来,给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减少经营盲目性;让经营者加强自我约束,守法经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