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怀念青山杉雨先生
邵华泽
时间过得真快,2月13日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逝世两周年了。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记得在1990年夏天,我应读卖新闻社邀请率团访问日本。读卖新闻素来重视书法交流,又知道我爱好书法,就把访问日本的书法大师青山杉雨先生列入在东京的访问日程。
青山先生的家在东京都目黑区,是一座典型的日本式庭院,院内草木葱茏,石块铺成的小路从院门口直抵屋檐下。前往拜访时,79岁高龄的青山先生偕数名弟子在门前迎候。先生高个头、背微驼,须发已显斑白,炯炯有神的目光,温文尔雅的举止,透着大书法家的风范。先生的弟子端上香茗,我与先生对坐而谈。
青山先生1912年生于名古屋,一生与书法结缘。因其艺术成就卓然,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被授予文化勋章,全日本书道联盟会长。落座后,先生对我来访表示欢迎,又说听人介绍我也喜欢书法,就问我何时开始练字,最初临什么帖。谈及中国书法界友人,他向我打听启功、董寿平等名家近况,我都一一作答。
说到1987年人民日报社和读卖新闻社联合举办的“中日兰亭书会”,青山先生兴致极高,因为当时他是作为日本书法家代表出席的。他愉快地回忆起兰亭书会的情景说,那次聚会可谓日中书法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为此他在书会上写下的条幅是“盛会当年怀九志,畅游此地得群贤”。两国书法家赋诗挥毫,曲水流觞,畅叙衷情,实为两国书法交流之盛事。
我提议说,这个中日书法家笔会可作为一项活动再办下去,两年一届,轮流在中日两国举行。青山先生当即表示赞成,连称好主意。他说,若来日本举办,读卖新闻社会尽地主之谊,因为小林社长(现为读卖新闻社会长)也喜欢书法,也参加了兰亭书会。
他还说起,日本书法界流派纷呈,书法团体组织众多,平时自成一统,横向交流极少,唯有中国书法界同人来访时,日本书法界许多流派的代表人物才能济济一堂。由此可知对中国书法家的友情是相通的,也看出书法故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青山先生引我到他书房参观。墙上有他书写的条幅;桌上摆着一些用先生墨宝制作的工艺品;书架上也多是有关书法的书籍,其中有青山先生编著的《中国书道史话》、《吴昌硕精品百幅》、《书道技法讲座·曹全碑》等,足见青山先生对中国书法研究的执著和精深。
另外一间房中摆置一张大写字台。先生的弟子们这时已铺好宣纸,摆上毛笔,研起墨来。按中国长者为先的传统,我拭目以待先生挥毫,他却示意让我先写。推让不过,我先写下“鹤寿”二字,意在祝愿青山先生健康长寿。
青山先生眸中闪烁出突遇知音般的异彩,凝视良久后评说:遒劲酣畅。他拿起笔来,问我书斋雅号,遂写下“青溪书屋”赠我。接着,又连写5幅,分赠代表团的成员,大家均深感欣幸。至此,先生仍雅兴不减,再写一幅日本五言汉诗赠我。写好字,又转身在印章盒挑选印章,边挑边自言自语地说:“不少印章是中国友人的赠物,睹物思人啊。”
每写一幅字之前,先生总要静气凝神、沉吟构思一番,还要翻阅一下手边的纸片。我问先生弟子,那纸片何用?弟子告知,青山先生遵从书法大家西川宁先生所言:“无论何事,心有所悟,要随手记下。”那些纸片是先生平日随时随地揣摩书法的记录,从用笔、结体到章法,凡有心得,便随手记下,待挥毫时参考。闻此介绍,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先生年近八十高龄,身为日本书法界巨擘,钻研书艺仍锲而不舍,可钦可敬。
道别时,先生以所著《江南游——中国文人风土记》相赠。我请先生拨冗再访中国,希望北京再见。
之后两年中,我们仍保持着书画来往。我曾托人给先生带去书信和故乡新茶;先生也托人代致问候,说因身体欠佳,一时难成中国之行。1992年,先生托带来以他书法作品印制的挂历送我。1992年底,应日本外务省邀请再访东瀛,听说青山先生已病重住院。我欲往医院看望,无奈被告知医生认为不宜会客。我请外务省官员转致问候,愿他早日康复。
我一直期待青山先生来北京,再续翰墨之情,希望他健康长寿,为书法艺术,也为中日友好再写新篇,后传来青山先生病故噩耗,惜乎未能如愿,忆及东京论书法时,惋喟尤甚。今适逢青山先生忌辰,是以记。
(附图片)
青山杉雨先生正在写书法,中立者为本文作者。于青摄


第12版(副刊)
专栏:

  大地书讯
△文化艺术出版社最近出版《中国古典文学菁华便携文库》之白话小说卷,36开,软精装,共11卷14种。为:《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醒世姻缘传》、《“三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两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郑恩波的散文集《望儿山·多瑙河·紫禁城》最近由蓝天出版社出版。
△廖华歌的散文新集《蓝蓝的秋空》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
△王耀东的文论集《走向辉煌之梦》近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文艺家传集》第四部已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情系神州

  高原鱼珍
章武
从江南鱼米乡乍到青藏高原,本以为不得不暂时告别江河湖海的“鲜活”和“生猛”。没想到,沿青藏公路西出日月山,却接连观赏到别具风味的高原鱼珍。
先是在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电站。一座以全国高度之最著称的钢筋混凝土大坝,如同一柄巨斧,把来自巴颜喀拉山,来自孔雀河、星宿海,来自鄂棱湖、扎棱湖的黄河水拦腰斩断。坝的下方,完全是一个雄性的世界:滚滚洪涛在深深的峡谷中奔突冲击,如雷的吼声扬起弥天的水雾,又在高原炽烈的阳光下幻出道道彩虹,此生彼灭,此消彼长,奋力争夺着瞬间的辉煌。而在大坝的另一方,上游的一方,这一切声音和色彩,速度和力度,全都淡化了,平缓了,消溶了,黄河水向四面八方漫泛,变成一个泱泱大湖,湖水无声无息,无波无浪,在静谧中透出一层淡淡的绿,不能不使人想起属于女性的宽容、柔顺和娴静。
我们在坝顶漫步,仿佛走在神奇的阴阳界上。大家漫无边际地争论着黄河的形象到底像父亲或更像母亲。忽然,有人往湖面一指,这才转移了大家的视线:像一幅工笔白描,清虚的水面上出现了几条小船,出现了星散的墨点,以及由散点连成的虚线……
问主人,主人笑答:“那是网箱养鱼,养的是虹鳟鱼。”一听说是虹鳟鱼,大家全都惊喜地叫了起来。谁也没想到,这只有在欧美小说里才能读到的珍贵鱼类,居然出现在这海拔2700米的高原上。
“没错,就是虹鳟鱼”。主人自豪起来,“我们龙羊峡不仅能发电,能防洪,能灌溉,还能发展养殖业,综合利用么!”
当晚,我们便在库湖边领略了虹鳟鱼宴的丰美。细看盘中鱼,偏长的鱼身上色彩极富层次,暗绿色的鱼背上嵌着小小的黑斑,一条红色的纵带贯穿中央,像雨后的彩虹般鲜丽耀眼,食之,果然骨酥肉腴,细嫩肥美。席间闲谈,方知虹鳟鱼原产美国,后移殖于欧洲、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龙羊峡库湖位于黄河上游,湖水没有任何污染,溶氧量大,加上气候寒冷,是养殖冷水性鱼类的理想场所。他们从黑龙江引来网箱养殖,一举成功,光去年就生产150吨。
主人还介绍说:“我们正与港商谈判就地设厂进行深度加工。说不定过几年,诸位就能在家里重品虹鳟鱼罐头的美味,买到用虹鳟鱼皮制作的高级领带和坤包!”一席话,说得大家眼睛全都发亮起来。
告别龙羊峡,我们又在青海湖畔欣赏了青海湖的湟鱼,湟鱼又名“裸鲤”,灰褐色的鱼身上,除胸鳍、臀鳍附近还保留几大鳞片外,余皆裸出,通体光滑。它虽无虹鳟鱼色彩鲜艳,但体肥肉嫩味鲜,却别有一番风味。湟鱼体形娇小,最长不过30多厘米。听主人说,它每年只能长一两重,如此,这盘中的鱼,都已经生长十几二十年了。又听说如今青海湖的湟鱼已经比往前少了,便不忍吃。不唯不吃,还祈愿着——
青海湖,神奇美丽的青海湖,梦幻一般的青海湖,愿你浩淼的湖波中,永远繁衍生息着可爱的湟鱼部族,它们不因人类的过量捕捞而陷入困境,它们的生命与你同在,与整个青藏高原同在……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杂文”杂谈
李明
当今中国,万象纷呈。杂文,这一紧随时代脉搏跃动的“骠骑”,如今也撒开“四蹄”欢奔着。纵观今日杂坛,红红火火一片,好一番升腾气象!
但春天也不尽是莺飞草长,绿油油的草坪上也并非只“良”无“莠”:
有的杂文,如果不看栏目的名儿,还真不知它是杂文哩!虽然贴上杂文的“标签”,实在是与新闻小言论、时事评论之类难以分清。它有如赤膊上阵,直、露、透,一览无余。语言严谨有余,“理论感”特强,偏偏杂味不足;篇幅越拉越长,行文呆滞、枯燥等等。
有些杂文(真该加个引号)好像在竭力摒弃“引而不发”、“点到为止”的“旧传统”,代之以孩子般的率真表情伫立在读者面前。
引用太多、太滥,喧宾夺主也是一大通病。
“作法”上逐渐“格式化”,常见的有一事一评法,一事两分法或三分法,若干件事总评法。较受青睐的格式如:一大段新闻故事的复述加读后感、体会、启发再加由此及彼提出的几句提醒、告诫、警示(多以反问句出现,可能是为了增强震撼效果)。当然,其中可以穿插些自己读过的书上的某些传世之句,多少可以证明一下作者的学识水平。
“杂谈”至此,猛醒过来:既然如此这般者甚众,也许倒是我辈旧脑筋该换一换了,旧传统的杂文作法也许该改一改了吧?
诸位以为如何?


第12版(副刊)
专栏:

漓江情(中国画) 杨世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