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讲好全国通用语──普通话
──国家语委主任许嘉璐答记者问(中)
本报记者周庆
问:一些读者批评内地某些节目主持人说话故意带“港台腔”,某些影视作品、晚会中的地方语愈来愈多,不少地区公共场合、学校不能以讲普通话为主,这些都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您对此是否有同感?
答:你所说的现象是客观存在。国家规定以普通话为全国通用语,是对的。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且不说这样规定的科学的、历史的根据,仅就普通话词汇覆盖的地域广,语音清晰柔和,声、韵、调区分度高,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轻声、儿化丰富,表现力强来说,也最适于做日常交流和广播电视的语言。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故意带“港味儿”的现象呢?这是极少数人,而且主要是年轻人追新猎奇,想显示与众不同。其实,这是一种扭曲了的心理。港、台地区的人们或广东人说普通话带点地方味,是因为发音不够标准,这也是学说普通话必然的过程。本来不是港台或广东人,偏要装那个腔,别人听来就不是滋味了。其实,港台人和广东人并不欣赏这种酸溜溜的腔,倒是很羡慕一些当地人普通话说得很漂亮。近年来,香港的“普通话热”历久不衰,就是很好的证明。去年报上登过这么一件事:北京一个港资公司招聘员工,一位北京青年去应聘,本来各方面条件很好,偏偏他操着一口“广腔”回答老板的提问,结果弄巧成拙,没被录用,因为老板感到恶心!我看这位老板很聪明:他由说话而推想到这位青年人的素质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港台影片在内地大量播放,“港台腔”对一些青少年的确有影响;而某些“歌星”和节目主持人也以“改革播音语言”、“口语化”为由而故意带“港台腔”,也形成了对青少年的误导。这都是畸形心理的反映,是对语言环境的污染。对这种现象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不是主流,也永远成不了主流。你记得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吧,里面的小刘麻子,因为跟洋人攀上了,一张口就带生硬的外国词儿、洋味儿。我看现在出现模仿“港台腔”现象,就是50年前那一幕的翻版。像小刘麻子那样说话的人不久就没有了,我想,模仿“港台腔”这一“潮”也长不了。
但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注意的是,播音员、演员是社会语言的教师,应该切切实实地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决不应该随波逐流。为此,去年10月广电部、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对教师和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至于文艺节目常有一些方言小品的问题,则要具体分析。推广普通话并不排斥语言生活的多样化,在某种情况下方言人物的形象也许很贴近生活,适当运用能产生一定的舞台效果。但是这只能根据作品的需要。现在的问题是,舞台上、影视节目里方言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整个节目都用方言,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有的小品还把说方言的人物放在被取笑逗乐的地位,说实在话,我每次看这种节目都很不舒服;说方言成了“土老帽儿”的标志,这就丑化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或没“见过世面”的人,其实同时也丑化了演员自身。
国家语委正在加大在学校普及普通话的力度,现在起又要重点在各级党政机关推广普通话。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指出:“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介对此要因势利导,“推波助澜”。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也要更新语言观念,做社会的表率,移风易俗。
                    (待续)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故乡风土故乡人

  发家致富了,是烧香请愿、祈祷神灵,还是感谢乡亲、资助教育?在一个小山村里,母子俩展开了一场争论,起因便是——
匾该送给谁
郑州大学新闻系93级田宜龙
大年初一,我们村富贵家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富贵妈放在堂屋桌上的一块匾不见了,母子俩正吵嘴呢……
村里人感到奇怪:富贵自小没了爹,靠他妈一个人屎一把尿一把地拉扯大。平时他挺听妈的话,今儿个咋啦?
原来,富贵家一大早吃了年夜饭,又拜了亲朋,富贵妈就张罗着要富贵陪着她去村头老槐树下的小神庙前烧香请愿。富贵不愿去。他妈无奈只好一个人去。可她请人写好的“保佑平安,年年发财”的匾却找不着了。她着急了,冲着正在里间忙乎的富贵说:“贵,那匾呢?”
“没见!”富贵答得干脆。
“咋啦?”富贵妈有点生气了:“你小时候多灾多病,能长这么大,全靠神灵保佑。如今咱光景好了,你能忘本吗?听说有人还想翻修小庙,咱也要凑点钱,表表心。”
富贵见状,连忙说:“妈,你听我说,您拉扯我也不容易。可咱富靠啥?咱困难时,村委给咱批救济粮款;种果树,优先给咱果苗,后来又专门派我去山东学技术。不错,咱村种‘红富士’富了,咱也收入了七八千块,这靠的是谁?还不是上级的政策好,村委领的路吗?”
“这——”富贵妈微微点点头。
“妈,咱有钱不能乱花,要用在正经事上。我小时候没钱上中学,文化不多,我想攒些钱再念点书。还有,村委也给我说了,大队的小学房子快塌了,该盖新的,咱能不出钱吗?妈,您说,这钱该不该花,那匾该不该送村委?”
富贵妈听了儿子这番话,直点头:“孩子,你长大了,看得比妈远了。收拾收拾,咱娘俩去村委,好好谢谢人家,那匾上写的也改一改……”
“妈,我早准备好了,只等您这一句话。”富贵很快从里间麦囤里搬出一块匾,上写有“致富向导,为民造福”。
富贵妈笑得合不拢嘴:“对,带上咱树上结的‘红富士’没有?”
“有嘞!”富贵也乐了。很快,母子俩一齐出了大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香港大学生赴内地工作者增加
本报香港2月21日电近年来香港大学毕业生赴内地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已渐成趋势。仅以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为例,1993年分别有625名及449名毕业生赴内地做短期或长期性工作。
据中文大学一项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1994年度1187名受雇于工商机构的毕业生中有844名在业务上与内地有贸易往来。这些毕业生中担任的职务与内地贸易有关的共535人,占受雇工商界的毕业生的45.1%,其中有342人需要短期往内地工作。
就香港大学毕业生赴内地工作所从事的行业而论,会计行业已成最热门行业。第二个热门行业是市场研究工作。
据分析,毕业生愿意赴内地工作的原因与他们在学校期间回内地旅游、学习或交流及其普通话能力较强有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陕西发现首座北周帝陵
据新华社西安2月22日电(记者王兆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日前在咸阳平原上发掘出北周武帝和皇后合葬的孝陵。
考古队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陈马村东南距地面11米多的墓室门处,发现一方长宽各85厘米的青石陵志,上面镌刻“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9个篆书大字。
孝陵有一条长31米、宽2.7米由南向北的斜坡墓道,道顶壁龛内存陶俑180多件,丝织品、玉器、玻璃珠等装饰品及陶质冥器模型等100余件。其中白玉十三环腰带,是武帝系在朝服上的,十分珍贵。
地面铺有长方形青砖的墓室平面呈凸字形,面积约25平方米,室内东西两边各置一套棺椁,西为武帝宇文邕,从棺底遗迹推断,入葬时铺垫着缀有金丝的丝织品。武德皇后是在武帝死后4年即隋开皇二年去世,当时把墓室向东扩展了60厘米。史书记载,武德皇后是突厥可汗之女阿史那公主,宇文邕为联合突厥攻北齐,经过7次迎娶,始得成婚。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韩伟研究员指出,这次考古发掘,不仅是陕西几十处帝陵的首次发掘,也是北周5个帝陵的首次发现,为资料甚少的北周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日本研究博士丛书》出版
本报北京2月22日讯《日本研究博士丛书》近日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首次推出的有关日本问题和中日比较研究的多学科博士丛书。
这套丛书已出版的6部是何劲松的《日莲论》、何德功的《中日启蒙文学论》、谢朝斌的《工业化过程与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国际考察》、张中良的《觉醒与挣扎——二十世纪初中日“人的文学”比较》、高洪的《日本当代佛教与政治》和康焕军的《当代日本股票市场研究》。
1989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共同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培养日本问题研究者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社科院研究生院每年派遣数名在校博士生赴日本有关大学进修一年,在日方教授指导下,继续写作并完成其有关日本问题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
计划实施5年来,先后有14人完成进修任务回国。他们完成的14篇学位论文,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对本学科作出了贡献,深受中日两国专家的好评。有关方面从中精选出9篇,组成了这套丛书,另3部在印制中。(张其瑶)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南大为博士后创造良好条件
建专门公寓 设研究奖金
本报讯南京大学新年推出设立博士后奖研金、建高标准博士后楼两项举措,为博士后创造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南京大学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日前在站的博士后工作人员36人,为了更好地给博士后创造条件,曲钦岳校长亲自抓改善博士后工作、生活条件,计划今明两年建100套高标准博士后公寓,由海外校友捐赠400万元修建的60套博士后公寓,今年9月就可启用。另外,还拿出210万元,设立博士后奖研金,根据规定,除现在每人近千元的生活费外,对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将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800元、600元、400元不等的奖研金。(方延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辛勤35载 妙音传神州
专家研讨钟瑞播音艺术
本报北京2月22日讯正在主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大舞台》节目的著名播音艺术家钟瑞,今天迎来从事播音工作35周年,100多位学者、专家、艺术家在北京政协礼堂聚会研讨她的播音艺术。
35年来,钟瑞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播音风格。她播送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字正腔圆,自然流畅,有大家风范;她在主持《音乐天地》等节目时,清朗爽快,深受听众喜爱。
出席研讨会的领导同志程思远、万国权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播音研究专家、表演艺术家、听众代表对钟瑞的精深造诣给予了充分肯定。李铁映、陈希同、李沛瑶等领导同志发来贺信表示祝贺。
今天的研讨会由钟瑞的爱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宋世雄主持。
(杨明方)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简讯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季刊日前创刊。这是一本由中国人报道世界尖端医学科技的雅俗共赏的读物。(艾笑)
▲美国《国际通用系统学报》发表了中国安徽工学院副教授周美立的论文《相似系统理论的原理与实践》,确认了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相似学”系统理论研究。(郭庆华)
▲日前,水利部捐资40万元,在四川武隆县兴建一所“水利希望学校”。 (金敏)
▲由中国标准情报中心、北京凯普计算机软件系统工程公司联合开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系统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新华社)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技兴农农兴邦智力夺粮粮更丰

  湖南 三万优秀科技人员下乡
据新华社长沙电(记者刘志权、金林鹏)湖南省绝大多数科技人员从经济建设中找课题、找市场。
全省连续三年选派了3万多名优秀科技人员下乡,从事农业方面及乡村工业的技术转让、承包,同时培养当地人才。省有关部门还为全省125个县(市)中的116个县(市)选配了科技副县(市)长,目前在任的仍有80余位。
科技人员在全省建立起农村科普基地209个,扶持科技示范户总数已超过20万户。
全省涌现出大批技术贸易过千万元的农村技术市场,到市场买成果、购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乡镇企业所接受,靠科技兴农,已成为湖南许多农村的小康之路。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技兴农农兴邦智力夺粮粮更丰

  江苏 农技推广经费逐年增加
据新华社南京电(记者周振丰、通讯员苏农信)江苏省最近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地方法规,出台了一些新的更利于科技兴农的政策措施。
《实施办法》对农业技术推广所需经费来源作出明确规定。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应逐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确保逐年增长。农技推广机构的事业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征收粮、棉、油、猪、茧等农产品技术改进费列为农技推广专项资金。
为防止随意安插冗员和保证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实施办法》对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构成和人员资格作出规定。同时,对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生活待遇也作出新的规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技兴农农兴邦智力夺粮粮更丰

  山西 实施五大农科示范工程
据新华社太原电(记者廖由滨、实习生张晓健)山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工程1994年又获新进展,示范区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1994年,山西省延续和新开了科技扶贫、高新技术开发、科技治旱兴农、大同盆地农业科技开发、农业科技综合示范等5项工程,全省11个地市的40个县、区共建立科技示范点62个,联络点96个。山西省农科院抽调287名科技人员,常年坚持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工程进展。扶贫示范工程在15个贫困县建立示范田5000多亩,全部超额完成原定的当年人均增收任务。
其中两个点人均增收500元以上,8个点人均增收300元以上。陵川县推广旱地玉米整秸秆半覆盖5万多亩,增产玉米500万公斤。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上图:安徽歙县科学技术实验站站长汪芳生发明了“锦上添花”新型名茶。日前,他已将“锦上添花”茶技术无偿奉献给贫困山区扶贫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谷雨前后新茶可上市。图为汪芳生(左)在指导茶农烘焙名茶。
吴建平摄影报道
右图:江苏省沛县农民越来越重视采用科学种植方法。瞧这两位农民,在县种子公司选购新型玉米种子多认真。 胡传松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龙虬庄遗址有新发现
近日,在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4000多粒炭化稻种(左图)。经鉴定,所有炭化稻均为人工栽培稻,时间距今约5500年。考古人员还曾在同一遗址清理出土1200余件玉器、石器及陶器等(上图)。
新华社记者 杨磊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