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由对联想到门神
郭振亚
欢度春节,在门框上贴副对联,无非是图个吉利,添一些喜庆气氛。比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就是生意人常贴的对联,这副对联的历史非常悠久了,至今仍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他的生意能不能“通四海”,能不能“达三江”,我想,贴者不在意,读者更不会予以深究。类似这类的吉利话,你贴我贴他也贴,相传成习俗。
不过,今年春节,有一副对联,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很值得一提。上联:办公办事遵纪守法正人君子请进;下联:送礼送情溜须拍马势利小人止步。横批:人民政府。
这副对联就贴在湖南省湘乡市政府办公楼的大门上(见1月29日人民日报)。据说贴出后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利用春节到政府给领导送礼的“基本绝迹”。
这副对联写得实在好,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爱憎分明、感情充沛、用词新颖独到。把遵纪守法、只会干事、不会送礼也耻于送礼的人,尊称为“正人君子”,让心中无私的人,感到扬眉吐气,十分荣光;把给上级送礼讨好处的,贬斥为“溜须拍马”、“势利小人”,针砭得入木三分。谁要是对上号入上座,能不感到羞愧得无地自容吗?这副对联像一副透彻心底的镜子,映照出了两种不同人物的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前者光明磊落,令人尊敬;后者卑鄙猥琐,令人厌恶。
由这副对联,我联想到了过去春节在大门上贴的门神。那两位金盔金甲的武士,一位手持铜锏,一位手持钢鞭,日夜守在门口处。贴门神的用意,据说是震慑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保护一家人四季平安。我想,湘乡市政府办公楼门上的这副对联,才是一对真的门神,它和旧门神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旧时的门神,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安慰,其力量等于零;而这副对联倒真有传说中“神”的巨大威力:对那些秉公办事者,和蔼地说一声:请进!对那些“送情送礼”,讨好处、要官、买官,心怀鬼胎者,当头一击,怒喝道:止步!因为这是“人民的政府”。
春节已经过去了,而这副对联,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在加强廉政建设的今天,那些常常被“势利小人”盯住的大门上,都应该有一对这样威力无比的“门神”来守卫,且不仅在春节这几天。


第12版(副刊)
专栏:

写在大沽炮台遗址
陈子
热河避暑山庄远离海门,
闻不到强盗皮靴溅起的污腥;
喝着燕窝粥的慈禧和咸丰,
永远听不见大沽的炮声!
阴谋偷袭了侥幸,
腐败亵渎了忠勇,
死难的将士怎能瞑目?
仅有的安慰是留下铁的见证。
不会动的都成为历史,
铁炮锈斑是百年血泪凝成;
只有振起翅膀才能飞腾,
看那十万吨巨轮正在新港启碇……


第12版(副刊)
专栏:

初春
聂作平
是南山初融的积雪
是盆地起伏的蛙声
是街头解下冬装的少女
是一队队唱着进行曲的红领巾
初春,麦苗苍翠,万物复苏
太阳软软的流苏披在二月的山峰
是村口一群整理犁铧的农人
是漫漫翩飞的蝴蝶
为我春天的祖国披上五彩的纱巾
初春,城市吉祥,原野美丽
而我,一个年轻的诗人
把歌声和祈祷
撒向都市。城镇。工厂和乡村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在春运“战役”中
孙玲
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吃苦在先;而今,每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体现出作为先锋战士的本色。铁路北京站党委遵照铁道部“知难而进,再造辉煌”的指示,将今年的春运当作一个重要的战役来打。许多共产党员在这次战役中都有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出色表现。
做一个党员不是为得个人好处而来的,必要时还要吃更多的苦,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一切,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一种自觉的行动。春运以来,阜成门预售处主任、共产党员张士兴,家住通县,每天早来晚走安排好本部门工作,付出了几倍辛劳;人大预售处领班于跃坤,由于进入春运以后,疲劳过度,发烧近40度,但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一天也没休息;天坛预售处领班果淑珍由于购票旅客爆满,日进款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再加上里边组织突口,外面组织调队,满嘴起的都是大泡。他们唯独不顾的是个人疾苦,名副其实是急群众所急。
共产党员戴着徽章服务固然能够鲜明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但不戴徽章也能使人一眼辨认出“他是共产党员”,这就需要“超额”的服务质量。这种“超额”,对于党员来说却是“本分”,对于群众来说就是“特征”。客运车间党总支在党员中开展了主动为旅客排忧解难活动。客运乙班共产党员王来秋在站台送61次时,发现了一名被列车员拒绝上车的12岁小男孩,上前询问,原来这个孩子既没有大人陪同,也没有乘车车票。王来秋立即将孩子带到值班站长室,交给了值班站长共产党员肖颖。肖颖同其他在场同志一面安慰孩子,一面主动了解情况,原来孩子在没有向学校请假、家长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要乘61次去石家庄的亲戚家。了解情况后,服务员刘叔华立即与师大一附小校长取得了联系,学校又及时通知了家长,家长很快来到了车站,并再三对在场的几位同志表示感谢。还有一次,四位年轻的战士准备乘12日137次列车回铁岭探亲,不慎将车票及钱包全部丢失。他们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当晚来到值班站长室,乙班值班站长共产党员叶勇了解情况后,到处想办法找来四张座号,并拿出自己的108元给他们买好车票,又拿出10袋方便面和10元钱让他们在路上备用,使四位年轻的战士十分感动,后来特意派人来站送钱并表示感谢。
人民群众的表扬与感谢,党员同志没有仅仅看作是对他们个人的褒奖,而首先是对是不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肯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保持真正共产党员“亮色”、防锈拒腐的重要方面。人生能有多少这样的“战役”?在“前沿”上,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幸运。在并非烽火连天的战役中如何经受考验,铁路北京站的共产党员又交上一份比较圆满的答卷。


第12版(副刊)
专栏:情系神州

  千古忠烈雁门关
姜澍川
雁门关,这般寂静,仿佛沉睡在朝阳下,风沙也难以将其打醒。虽说夏来是飞禽走兽、蝴蝶蜜蜂最活跃的季节,但这儿却没有任何一点声响敢来惊动。唯有城楼坍塌的门洞上,簇簇荒草,迎着塞外冷风,在微微摇曳,它仿佛在朗诵一部英雄的史诗,无声的震颤,惟恐将沉睡在沙旋中的主人叫醒。
雁门关,一座穿越晋北雁门山的要塞险关。其关隘虽然城楼塌落,但从遗下的城门洞和断垣看,仍足以显示出它当年那高大、宏伟的雄姿。我站在关上,俯瞰长城内外,众山群岭下,簇簇忙碌的村落,条条蛛网般的道路,拖着尘烟飞驰的车辆,群群蠕动的羊儿……这一切,何须再问当年是辽是夏、是怨是恩;一场民族争斗的寒冰早已消融,雁门关下,是一片民族团结、同心奋发建设社会主义的太平盛世,怎不令人欣慰!
雁门关,这响亮的名字染着宋将杨业英勇守关的血汗而蜚声千古。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辽国发十万大军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几万铁骑守关,大破了辽军,雁门关从此驰名天下。在雁门关山前不远的代州,即是杨业久居之地。明朝在代州建的鼓楼犹在,鼓楼上分书:“雁门第一关”、“声闻四达”、“威震三关”。无疑,弘扬雄关中也蕴涵着杨家将的功德。代州东鹿蹄涧村为祭祀杨家将,元代杨家十七世孙奉旨建了忠武祠,几经扩建而今修葺一新。祠南建有颂德楼,两株古槐参天;忠武祠大门旁,一对石狮子把门,门匾上分题:“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忠武祠正殿内塑有杨业、佘太君坐像,两侧塑着八子彩像。规模严整、气宇轩昂,足见后几朝代对杨家将的公正评说。
须眉巾帼,几代英烈。杨家将以大局为重、任怨报国、血染沙场,为世代人所传颂。杨业在九百八十六年,奉旨反击辽军,收复应、云、朔等州时,由于朝内奸臣图谋借刀杀人,而躲在雁门关故意不给杨业发救兵,致使杨业孤军奋战,陷于陈家谷,负伤被俘,绝食而亡。事后,杨家仍以大局为重,在宋朝濒危时,不顾奸佞作祟,披挂上阵。男将阵亡了,女将出马。杨家“一门忠烈”,世代各族人民为之感叹。
雁门关,对远来的游人它仿佛在无言地解说一切;而今站在雁门关上,怎不令人深思?陆游有诗曰:“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眄玉花深一丈,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可见当年临战的情景。我赞美雁门关,更赞美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一心报国品格高尚的志士仁人!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追昔抚今,过来人和后来人都会有许多文思和情思。为纪念这一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作家协会所属《人民文学》、《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民族文学》、《环球企业家》、作家出版社特联合向海内外广大文友征文。
一、征文的样式包括小说(长、中、短篇)、散文和诗歌,必须是反映抗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务求情文并茂、思想与艺术较完美地结合、有所创新、有所启迪。
二、凡参加征文者,可将长篇寄作家出版社,中短篇寄《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或《民族文学》,其他作品寄对口的编辑部(请注明参加征文字样),经发表或采用后取得参加评奖的资格,其中优秀者,将给予荣誉和物质的奖励。
三、征文截止日期为1995年8月15日。
四、此次征文入选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组织权威的评委会统一进行评选,年内颁奖。
△广东省首届“秦牧散文奖”于1995年1月18日揭晓,杨羽仪、洪三泰、柳嘉、曾敏之等13名作者获奖。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研究室、北京二中校友会等单位联合召开的“清代题材文艺暨金易作品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与会者对已故学者、散文家金易先生与其夫人沈义羚合著的《宫女谈往录》一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此书对澄清清宫里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真相,有着拨乱反正的意义。


第12版(副刊)
专栏:

雪霁图(中国画)张世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