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春节
沿着千年不变的传统
 从冬的深处启程
 向酝酿璀璨的时辰跋涉 
春节
 炎黄子孙圣洁的图腾
 充满生机的绿色精灵
 在世间最干净的祭坛
 守望着我们 
当新春的钟声
 在季节的边缘响起
 此时此刻
 每一位华人
 不论在异乡还是在异邦
 心房都会被庄严敲响
 敲响老人酒杯常鲜的寓言
 敲响孩童嬉闹多姿的变幻
 敲响姑娘界定不渝的执著
 敲响小伙蓄锐已久的奔放 
礼花欢笑深情地祝福
 与节目主持人一道
 编织五彩缤纷的温馨之夜
 让过去从容过去
让希望更新明天


第8版(副刊)
专栏:

  油茶树
萧通湖
湘南的青山,扑面相迎
一坡坡,一棵棵,
尽是油茶树。
油茶树啊,
未入群芳谱,鲜见丹青图,
怎比得岁寒三友:
松梅竹?
故地相逢,
喜向绵绵青山索句
人吟松梅竹,我唱油茶树——
吟在葱茏岭壑间,
好一帧带韵的水墨画。
颤着清露的茶子花,
如雪似玉,
人生苦旅,
滋润我纯朴的情愫;
无意争春斗艳,
乐在收获时节忙花事,
对芬芳的明天含笑祝福。
漫坡硕果,
竞把酽酽秋情吐露,
成熟的笑容,醉倾千山万谷?
那清亮清亮的茶油啊,
是你一脉飘香的心语。
我来了,
带来赤子挚诚的祝福——
祝你郁郁葱葱,
爱心不老,年年富足;
我走了,
留下一腔美妙的向往——
倘能重生,
甘作青山一棵油茶树。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条河一曲永恒的歌
倪平
上海浦东,是当今中国的一块热土,南浦、杨浦大桥横空出世,长桥卧波,几百根斜拉索如硕大无比的竖琴,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从晨曦薄雾缭绕到入夜满天繁星,无数巨轮鸣着汽笛在这儿启航或返航,船队从美国、加拿大运来了小麦、羊毛、棉花、铁矿砂,运来了日本、德国的化肥、成套设备、电机设备,服装、轻工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南亚及欧美、日本。浦东又联结我国长江各口岸,百舸争流。浦东几百幢高楼崛起,到处塔吊林立,现代化的工厂成片成片出现,时时展露新容,日新月异在这里不是形容词,而是现实的描绘。这里一切都在涌动,涌动的车流,涌动的物流,涌动的人流,涌动的信息流……
如果说浦东有什么相对静寂的事物,那就是横穿境内长达28公里的一条河——川杨河。它汩汩流淌,流水淙淙,犹如悄悄细语,它娴静、温柔,两岸绿荫,一泓碧水,它默默地滋润着浦东30余万亩土地、70万人民。
“岁寒知松柏”,洪涝干旱时识河流。前几年华东洪水滔滔,安徽遭特大洪灾侵袭时,地处长江下游的上海,也是洪水为患,浦东连遭暴雨,川杨河打开全部闸门,蓄纳洪水,它一反昔日的静谧,哗哗地向长江口、东海排水,一天降200毫米的暴雨,它24小时内可以排放完毕。浦东人惊奇地发现,遇这样连月的特大暴雨怎么这儿地面上只有一点“瓜皮水”?终于弄清原来我们靠的是这条川杨河,它蓄水2500万立方米,若不是1978年、1980年几度冬春之交兴师动众五万民工开挖这条河道,那2500万立方米的水摊在地面上也该是积水盈尺了。浦东人含情脉脉地称川杨河为“母亲河”、“幸福河”、“救命河”了。人们称道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粉碎“四人帮”两年后,在百废待兴的日子里决定兴修川杨河,真是远见卓识。川杨河对改善浦东投资环境功莫大焉!
水利,国脉所系,它关乎人民生命之安全和地方的兴衰荣枯,农谚道:“水利兴,百业兴”。古人云:“治水者,使水有所归”。水之所归,归于河道。河道的功能,或可谓:“吞吐涵养。”吞能引流,吐能排放,涵能蓄水,养能灌溉。河道纵横,经常疏浚,又何愁旱涝!明白这道理的可谓智者。
纵观历史,凡呕心沥血兴修水利者,莫不受人称道,杭州的西湖唐宋时日见其浅,白居易、苏东坡在当地为官,挖淤泥为堤。西湖深了,西湖更美了,人们称十里长堤为白堤、苏堤,堤成了湖中的通道,苏堤白堤风光好,一株杨柳一株桃。李冰父子治都江堰,于今逾二千年,河水奔腾激越,灌溉着千百万亩良田,李冰父子永远受到人民的怀念传颂。
吞吐涵养的河道啊,它是多么的平凡,又是多么地伟大,它朴实,也不会自我表功,只知道默默地奉献,“润物细无声”。千百年来多少哲学家、诗人留下了万千诗歌!


第8版(副刊)
专栏:

  酒桶:该归入哪类英雄?
瓜田
新年已过,春节又至,到了一年中大说吉利话、密切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的最佳时段。您想,套近乎还有比拜年更好的时机么?于是,有不少人就开始害怕了。当然不是怕听拜年话,是怕喝酒。不少地方,男人们到一块儿不喝酒,或者喝而没醉,那简直就不像男人。在这种习俗面前,不怕的,不多。就喝酒而论,滴酒不沾的不算,能碰一点酒的,二两上下的量居多,真正海量的,少。死要面子,逞能硬灌的,最常见,个中体会,谁难受谁知道,老婆孩子当然也瞒不住,因为他们要处理“善后事宜”:扶你回家,捶背、递茶,清理秽物,折腾大半宿。这几年又时常听说有人喝酒喝死了,足见酒精猛于虎。
这是何苦呢?不喝不行吗?不行。据说,能喝是一种本事。一群刚喝完酒的人如果由自己报数,准会浮夸出好几瓶酒来。听说去年东北某地曾举办了“饮酒大赛”。某工人在1分6秒9的时间内灌下3瓶啤酒,“荣登”冠军宝座,荣获9999元奖金。这可能是酒徒经济效益的一次难得展现了。大赛理所当然地激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人们可以比体能、比智能,这些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人类的生活的改善。比喝酒的数量和速度,产生一批“酒仙”、“酒星”、“酒桶”,这到底算哪一路的英雄呢?就算靠“大无胃”的牺牲精神挤进了“吉尼斯纪录”,又何光彩之有?
据说,酒喝得多,才便于增进感情,显出真诚,“感情深,一口闷”么。那么,不会喝酒的,不屑于醉酒的,大概就永远也没有表示真诚的机会和办法了。又说,某次某次签合同,对方就是不拍板,后来看我连喝三大碗,感动了,立马签了字。其实,做买卖讲的是互利,双方都应诚信可靠。而从您的这桩生意上看,两头瞧着都不大叫人放心:靠醉酒取悦于人的,是二百五;不考虑自身的利害得失,轻易就被一个酒鬼感动了的,也是十三点。这种合作关系能靠得住么?
超量的酒,是难喝的。本质地说来,酗酒的游戏,属于一种恶作剧。它是反文明的,说白了,是一种愚昧和野蛮的表现。现在,南方许多地方已经不再劝酒、打“酒官司”了,北方的酒桌上至今“万马战犹酣”。
唐朝大诗人李白,酒喝得厉害,喝得潇洒。他有提倡喝酒的名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其实,李白的这两句诗也是酒话。古往今来,当然还是圣人、贤人们上了史书、进了大典的多。有哪个朝代是以“酒精考验”为标准录用干部呢?他李白若不是诗写得好,而是光能喝酒,能“留其名”吗?三国、西晋时期的阮籍、刘伶、嵇康的酒也喝得名气震天。稍稍了解点历史的人知道,这几位“竹林七贤”的人物,诗文写得好生了得!在当时已是有影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凡是读过几本书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他们的喝酒,并不是“过把瘾就死”,而是用醉酒的办法来逃离当时的政治,从而保全自己,多活些时候。看来,光是成为酒桶,离英雄还有一定的距离。
走笔至此,我也翻检到两条对自己不利的反证。一条消息说,苏格兰一家酒店老板饲养一只猫,以酒为主要饮料。此猫酒后既不耍酒疯,也不睡觉,精神格外抖擞地捕捉老鼠。据说,已捉2万多只,可能创世界纪录。另一条,就更令人大受鼓舞。报载,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大松树村一个农民,一天上街卖篾货得二百元,随后到餐馆大吃一顿。归家途中,醉倒在一堰塘边,吐了一地。次日晨酒醒,李发现身边趴了不少醉甲鱼。他便从容地装满一袋子,又脱下长裤,装了两裤筒,共计40余公斤,返回镇上,卖了8000多元。呜呼,酒徒都能有这样好的运气否?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不妨有点雅爱
焦勇夫
我不懂书法,但却很喜欢名砚。这些年下来,什么端砚、歙砚、红丝砚,手边也居然收藏了几块。
砚分两种——实用的和观赏的。在观赏砚中,我最喜欢红丝砚。这虽不免有附庸风雅之嫌,但终归觉得即使是俗人如我者,也不妨有点雅爱。但我得赶紧声明:我绝不想以此标榜自己已经雅了起来,不过是相信,有点雅爱雅趣也许是由俗变雅的起步罢。工作之余闲下来,把手边的几块红丝砚摊在写字台上,把玩一番也确乎是一种享受。红丝砚,红黄相间,以其红丝的形状和走势,艺人们或刻梅花,或刻兰草,或镌二龙戏珠,有的甚至刻上“八仙过海”。有花有草,有山有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个中滋味,真是如坐春风,如饮春醪。但这还只是直观的实感,而为了了解红丝砚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身价,有时还不免要翻点古书,查点资料。这也是十分有趣的事。例如,《博物志》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而宣和尤红丝之冠也,质莹甚,而朱纹隐起,如红羽,下如丹叶,故又名朱雀琼花”。唐彦猷作《砚录》,也说“此石为上品”。苏易简《砚谱》则云:“天下名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真是不谋而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窃窃中还很为自己的眼光而自豪。这里应当说明,上述两处提到的青州,系指原来的青州府。而实际上红丝砚主要产于当时属于青州府的临朐县。我的那几块红丝砚,也恰恰是来自临朐,可见是地道正宗,而绝非假冒。
说起临朐的红丝砚,收入《钦定四库全书》中的《西清砚谱》上说:“红丝砚出于临朐县,其色红黄相间,佳者绝不易得,故世罕流传。是砚红丝映带,鲜艳逾常,而质古如玉洵为佳品。”据《西清砚谱》记载,当时进贡宫中的两块红丝砚,均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其一是乾隆皇帝在旧红丝石《鹦鹉砚》背面题诗云:“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其二,乾隆皇帝还专门写了“御制红丝石凤字砚铭”说:“石出临朐,红丝组锦,制为凤字,宣和式审,既坚以润腴发墨,虽逊旧端,足备一品”。
前些时,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上,我看到一家公司以重金收藏的三方红丝砚之最,引起了我许多感想。我以为,公司老板的此举,也应是俗人不妨有点雅爱的一例,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古人云,“德润身,富润屋。”这说明,古人也早就明白,无论是润身或润屋,都事关个人形象,是不可不注意的。但现在社会上,常常流传某些人吃、喝、“搓麻”的风闻。在这里,我想奉劝他们几句,如果想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其挥万金于吃喝和“搓麻”上,倒不如解囊于文化消费或赞助文化发展上,例如,收藏点书画、古玩,习练点戏剧歌舞之类,这于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修炼自己的德行,实在更为有益。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恭贺新春田冰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