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当代青年)
专栏:时代报告

  当死神逼近了一位十二岁的女孩时,千千万万双援助的手伸向了她,在岁末年初的江城武汉,共同奏响了一首爱的交响曲——
爱心托起生命之舟
王丽
汉口,1994年11月27日上午11时,空中飘着迷蒙的细雨。“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睁开你的眼睛……”一阵动人的歌声从一间简陋的民房上空传开,300多个声音合成一首《明天会更好》在空中回荡。屋外,人们站在雨中轻轻地唱;屋里,人们围着一个病床上的女孩深情地唱。女孩手捧着一束康乃馨,几滴水珠在上面滚动,是雨水?还是泪珠?
病魔无情
韩青,12岁,武汉市重点中学17中初一6班的学生。在小学期间,刻苦学习,成绩优秀,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1994年是韩青的本命年。9月25日,韩青突然感到左下腹部异常疼痛,接着便下肢麻木,毫无感觉。同济医院接治了她,确诊为脊髓肿瘤晚期引起神经压迫症,有生命危险。小韩青惊呆了,昨天,她还和同学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听课,还和小伙伴们活蹦乱跳地嬉戏;然而,今天她却躺在床上,任凭生命之舟在苍茫中沉浮。诊断结果对于韩青父母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们跑遍了武汉的几所大医院,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年幼的女儿。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母亲刘冬菊是汉西货运站的一名普通职工,父亲韩用继所在单位濒临倒闭,数目庞大的医疗费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病魔决不会因怜悯而停止肆虐,韩青的病情进一步恶化。10月15日,韩青处于昏迷状态,两眼黯淡无神。看着骨瘦如柴的女儿,母亲的心在滴血,父亲的心在哭泣……
爱的呼唤
韩青的遭遇迅速传遍了17中,牵动了全校师生的心。校团委在全校发起募捐活动,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
11月3日,《武汉晚报》首先向社会披露了韩青的不幸遭遇,紧接着又进行了系列报道。与此同时,武汉残疾姑娘秋云在自己的热线中向全国各地的朋友宣传,向社会各界求助。
湖北文艺电台“心心心”节目组获悉后,全体工作人员心中激起一阵波澜,并引起台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节目的宗旨是关心和反映普通人的疾苦,唤起人们的热心、真心和爱心。”“心心心”节目组当即决定在节目中特辟“韩青信箱”专栏。
“为了一位年仅12岁身患脊髓肿瘤的女中学生,伸出您的双手,献出您的一片爱心吧!”103.8兆赫的电波载着来自心底的呼唤回荡在楚天大地。
热心、真心和爱心
自新闻媒体报道了小韩青的遭遇之后,爱心在人们心中激起一圈圈涟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越来越多的人为这个素昧平生的女孩奉献着他们的爱心。
韩青母亲所在单位汉西货运站为了韩青早日康复,特许她在家里照顾女儿,并将每月工资和全站职工7000元捐款送到家中。硚口区教委十分重视韩青的病情,与《武汉晚报》联合发起“义卖晚报救助韩青”活动,先后有17中、59中等16所中学学生参加了募捐、上街义卖活动。自从湖北文艺电台开办《韩青信箱》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多所在汉的大中专院校在各校团委的组织下开展了募捐活动。湖北大学仅财经系就捐款950多元,他们送给韩青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面写道:“愿英雄的血液在你的血管中流淌、延伸、沸腾,向命运挑战吧!请相信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人的爱心能帮你战胜一切。”曾治好多例骨髓炎的欧阳宪章老先生为了给韩青治病,年近7旬的他骑了两个多小时的单车去找韩家。中华养生益智功、湖北生命科技进修学院的几位师傅每天工作之余到韩青家中为她义务做辅助治疗,给了韩青及家人极大的信心。影星梁天到武汉拍片,闻讯也捐款1000元。
信,一封一封地,载着人们诚挚的祝福,飞向“韩青信箱”;钱,一元一元地,带着人们的体温投进了“献爱心箱”。关心韩青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不负众望,“心心心”节目决定在11月27日在韩青的病床前直播。
留下最真的祝福
11月27日上午10时,“韩青,请接受我们的关怀”的巨幅布标挂在韩青家门口,300多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汇聚在此。11时,直播开始,问候的人群带着鲜花、礼品和钱挤到韩青床前,33平方米的屋子挤了个水泄不通,而更多的人还在雨中等候。
室外,寒风飒飒,细雨淅沥。人们自动排成两队,任凭雨水淋湿了衣衫。
室内,春意融融,春潮涌动。韩青的病床前围满了前来探望和捐款的人们。“心心心”节目主持人林子小姐现场捐款1000元;一位7岁的小男孩和9岁的小女孩钻进人群捐了几十元“压岁钱”;一位从武昌县赶来的工人说:“我带来了一组三峡石屏和一位车号为01—4467出租车司机的60元钱和一个小礼物。”一位谷城来汉的打工妹满头大汗地挤进去捐了10元钱……短短一小时特别节目后,韩青床上的礼品堆成了小山。
当湖北文艺台台长双手将“献爱心箱”捧到韩青母亲面前时,母亲顿时热泪盈眶。她说:“我的小韩青得了这种病是不幸的,但她这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却得到了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的关心,又是太幸运了。大家的爱,我们终生不会忘记。以后,如果我们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一定会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他们的。”
直播活动结束后第二天就有一位姓邵的司机朋友打电话到湖北文艺台,提议发起出租车司机捐赠一次“起步价”活动。这一建议受到了广大司机朋友的赞成。
12月6日,在“捐赠一次起步价活动”现场,几百辆出租车赶到这里,不少司机扔下钱就走,根本来不及记下车号。有一位司机流着泪说:“我爱人现在也和韩青得的是一样的病,正住在医院治疗,我非常理解韩青家人焦虑的心情,所以自己也来献一份爱心。”……
信,还在寄;钱,还在捐。韩青的病还没有大的好转。她总在病榻上念叨着:什么时候我能站起来去上学呢?我好想上学啊!
善良的人们在期待着小韩青重新站起来,人们在用全部的爱心托着小韩青的生命之舟,向前驶去!


第7版(当代青年)
专栏:青春絮语

  学的是精神
石角
某报社一位记者告诉笔者,最近她到首都某大学采访,同几位女大学生交谈,问她们知不知道“好军嫂韩素云”,她们说知道,并说韩素云的事迹很感人,但有位同学说:“韩素云做的那些事情,我可做不到。”
女大学生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好军嫂韩素云的事迹感人,但如果让她学的话,她是做不到的。这里,女大学生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即向好军嫂韩素云学习,学什么?是学她那些具体的做法呢?还是学她的精神?笔者认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就是说,我们学习韩素云,不是学她那些具体的事,而是学她那些具体的事情中所体现的精神。譬如说,韩素云患病后先是瞒着公婆,后又瞒着丈夫,并依然劳作。我们向她学习,并不是说有病也不去看了,还要坚持工作。青年朋友,如果你有病了,还是要看的;有条件的话,还应该到医院住院治疗。如果你结婚了,患病还是要告诉你的丈夫或者妻子,让他(她)帮助你战胜疾病。韩素云那么做,是有她具体的原因,那就是不让老人担心,而让丈夫安心卫国戍边。这件事体现了她那种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亲人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向韩素云学习,学的首先就是这种崇高的精神。
再譬如说,韩素云到倪效武家以后,每天早上做三碗蛋汤给三位老人吃,娘家陪嫁的衣裳送给了两个妹妹,8件家具让给了弟弟……我们说向韩素云学习,也不是说要学她这些具体做法。但是,从这些具体做法中,人们不难看出韩素云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她的这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更值得青年朋友学习。
总之,向好军嫂韩素云学习,学的是她的精神。实际上,向所有先进典型人物学习,都是学精神。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向徐洪刚同志学习,等等,都是学习精神。人们也都是这样做的,在这里笔者只不过给青年朋友提个醒。


第7版(当代青年)
专栏:

  神鹰集团靠才生财
本报讯连日来,一家位于“陶都”江苏宜兴的乡镇企业——神鹰集团吸引了大批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高校的95届毕业生。在今年大学生毕业就业前夕,形成了一个新闻热点。
据悉,神鹰集团在职的千余名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占30%,是江苏省人才最密集的乡镇企业,同时还外聘了300多名高工、教授作为企业的“智囊团”成员。一家乡镇企业何以有如此吸引力和凝聚力?
神鹰集团的用人之道是创造环境,提供舞台,让科技人员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热量。一流的人才,为企业开发了一流的产品。
该集团先后被评为冶金部等5部委定点企业、省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中国行业一百强之一,几年来,该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递增100%。
总裁范晓枫将“神鹰”腾飞的原因归结为8个字:人才为本,科技兴厂。(苏迅)


第7版(当代青年)
专栏:

  戎装已脱 本色依旧
林春晓韩啸
1994年12月10日凌晨4点钟,某团3名已经退伍的战士陈琳、谢光武和刘辉,从军营来到广州火车站,准备踏上返乡的路。
当他们走近候车室时,忽然传来一声高叫:“有人抢劫啦!”他们赶过去一看,只见一名歹徒把刀架在一位40多岁的旅客脖子上,搜去他身上100多元后,还伸手摘下了他的手表。
陈琳他们不假思索地冲了上去,抓住了歹徒。歹徒的20多名同伙见状,手持木棒、匕首、啤酒瓶等凶器,“呼啦啦”地从四周围上来。
“你们已不是军人了,还管闲事干啥?把人放了。”为首的一个30多岁的高个子歹徒,晃着一把明亮的利刀说。
陈琳喝道:“我们是退伍了,但有我们在,就有正义在!不准乱来!”
气焰嚣张的歹徒们朝他们扑来。陈琳飞起一脚,将为首的歹徒踢倒,哪知,另一歹徒趁机举刀插进陈琳的腰部。与此同时,谢光武的头部被歹徒的啤酒瓶砸中,刘辉的右眼角也被歹徒的刀刺中,可他们强忍伤痛,以惊人的毅力,与数倍于自己的歹徒搏斗。这期间,另一位不知姓名的本团退伍战士也来参战。在闻讯赶来的其他退伍战士和警察的配合下,逮住了3名歹徒,交公安机关依法严惩。
“快救勇士!”随后赶到的团政委莫少华等人,马上叫车把陈琳等3人送往广州军区总医院。陈琳腰部缝28针,谢光武头部缝8针,刘辉右眼角缝3针,另一参战的退伍战士受点轻伤,经简单包扎后,就悄悄登上北去的列车返乡,至今还不知他的姓名。那位获救的旅客事后说:“我若不遇到几个这么好的退伍兵,还不知歹徒会把我搞得多惨。”


第7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车迷王小新
傅振祥
说起王小新迷车,也许你不相信:他迷的不是超豪华的汽车,不是名牌摩托车,而是火车中那黑乎乎的大货车。在济南铁路分局济南西车辆段,作为检车员的王小新,就是靠着这个“迷”劲儿,把检车员的普通工作做出了特色,荣获了“全国铁路技术标兵”的荣誉称号。
王小新从济南铁路司机学校毕业后,执意要求来到运输生产第一线,当一名检车员。同学们不理解:检车有什么好的?露天作业、风里来雨里去、没白没黑……王小新却带着如愿以偿的满足感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为了这种迷恋,王小新刻苦练习,经过3年的努力,于1991年摘取了济南铁路局职工技术比武的桂冠。1992年,他代表全局14万职工参加全国铁路最高层次的技术比赛,又夺得了第一名。伙计们翘起了大拇指:这小子迷车还真迷出了名堂哩!
是啊!王小新太迷车了,为了把平均每天要检的120多辆车、每辆车上大大小小近百个配件检查得仔细无疏漏,他硬是练就了眼尖、耳灵、手脚快的真本领。就拿更换制动梁来说,百八十斤重的铁家伙,平地上搬搬抬抬都费劲,要想在不足1米高的车底下更换它,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提高检修速度,王小新抽时间便到段上的训练场进行实际操练。有一次在练习中,他的手指甲被砸掉了,鲜血浸透了整个手套。为了进一步提高检修技能,王小新从图书馆借来《车辆钳工》、《车辆学》、《金属材料》等理论书籍,把有关知识记在卡片上,贴在床头上,装在衣袋里,抽空就学上一会儿。
知识使他如虎添翼。5年来,他检修了10万辆车,防止各类车辆故障数百起,他还总结出“眼到、锤到、脑用功,各部配件一口清”的检修工作法,在全局推广使用。
如今,王小新在铁路系统已是很有名气的“检车状元”,他组织的专门进行检车技术技能训练的“青年迷车突击队”已连续3年在全段技术比武中夺得总分第一名,最近还被济南铁路局授予“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并带出4名闻名全国的“列检四小龙”。他说,今后还要多带出几个像样的检车员,来壮大自己的车迷队伍。


第7版(当代青年)
专栏:

  张家港姑娘:看牌子找婆家
陈立军
不久前,我们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搞社会调查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各式各样的牌子,在张家港的姑娘眼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城市里评“五好家庭”已不是新鲜事,而在张家港后塍镇18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新风户”的红牌子。要是因为家庭不睦、邻里不和或者偷盗、逃税、不养老、搞迷信活动而挂不上,那么这家的后生一定不好娶媳妇。如今张家港的农家女,不看谁有钱势有房子,“新风户”牌子可少不得。
“新风户”牌子已推广到全市各乡镇。牌子有“精神文明户”、“五好家庭户”等等,叫法不一,但评挂标准大致相同。这些牌子一般每季度评挂一次,后塍、泗港、晨阳等镇的挂牌率高达98%以上。近几年张家港市刑事案件、民事纠纷明显减少,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乡居民争文明、创新风。
张家港的姑娘找对象越来越挑剔,不仅要求对方文化高,而且要求他懂的技术多、能力强。就是在农村,“高中生比初中生好找对象,懂技术的比卖苦力的好相亲家”的说法也十分普遍。许多姑娘小伙儿毕业进企业,总要想法子拿几块专业技术文凭牌子,而市区青年更是忙碌。以杨舍镇为例,1994年上半年,有73名高中毕业生通过自学、函授和沙洲工学院专业培训,拿到了113块文凭牌子(有的一人拿几门文凭);他们上进心强,有12人担任了企业中高层干部,3人入了党,7人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
文凭再度热透张家港,各大企业和厂家得益匪浅。他们把这些“不须扬鞭自奋蹄”的“千里良驹”视为企业的财富,选拔到重要岗位上。
张家港每年要送一批适龄青年进军营。这些后生退伍安置和成家立业曾是父母和领导头疼的事。但如今,你到张家港看一看,“后生千里守边城,鹊儿喳喳不临门”的景状已经一去不返。
我们通过对塘市、德积、后塍等镇的调查发现,1990年以来,每家高挂“光荣军属”牌子的后生娃,都已双喜临门或“大局已订”。朱家宕村办小学的年轻教师吴惠琴告诉笔者,她在湖州当兵的对象陈勇年底退伍回村,他们相识1年多,已约好春节结婚。她说:“陈勇这人好上进,在部队立功又受奖,还是党员哩。现在还有好多女子追他,我可不能再拖了!”
一块块牌子为张家港的年轻人牵起红线搭起鹊桥,引出了一段段甜蜜的故事。


第7版(当代青年)
专栏:风雨人生

  有这样一个青年,他在20岁时,成了杀人犯。10年后的今天,当他扛着摄像机,成为电视台的记者时,他说:
“人不应该自己打倒自己”
王犁
李太勉是山里的孩子,因为父亲退休,才使他得以走出那座大山,走进工厂。山里的孩子进工厂,工作努力自不必说。他爱学习,参加了厂里的高中补习班和《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的函授学习班。他很快成了厂里一名好学上进的好青年,而灾难也正向他贴近。
1982年11月,公司党委决定,从所属企业职工中通过文化考试录取一批电大应试生,他勇敢地报名并经考试被录取。厂里允许他去公司教育科参加脱产补习。1983年3月初,他所在的工厂因改产,决定从本厂职工中招收8名工人去机修车间。他几乎不假思索地报名参加了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堂堂正正地去了机修车间。这时,厂里一位有权势的人找到他,希望他将这次机会转让给厂里另一位很有权势的人的孩子。那个人考试名次排在第9位。他不答应。
不久,他被通知回厂上班,不能再去脱产补习。随后,他又被通知不能去参加电大考试。他坚决没听,参加了那次他终生难忘的考试。之后不久,他便被告知,因他违反厂里“考机修就不准考电大”的决定,他被调出了机修车间。最后,他被告知,电大考试因5分之差而落榜。他视若珍宝的两份财富,就这样瞬间被扔进了路边的污水沟里。
他争辩,他抗议,他想找回一个公正。他想用暴力惩罚权势,终于成了一名杀人犯。他被判了12年刑(后改为5年)。他由此步入高墙内的世界。他拚命劳动。过度的劳作、心痛终于导致他昏倒在一罐滚沸的铁水前……1986年,李太勉保外就医。
不久,我看见他一身煤灰在一家饭店帮工。他对我说想加入海城诗社。他的第一首诗在这时用“泰勉”的笔名发表了。名字是编辑起的,太勉说这名字里深藏着老师们对一个“保外就医的犯人”的祝愿。
这以后,他和朋友合办了一个无线电修理部和摩托车修理部。他用血汗钱主编两份诗报,为天南海北的文学爱好者献上自己的一颗心。
不久,他卖了家里的彩电做学费,去沈阳辽宁文学院读书,他终于圆了一生最美丽的大学梦。这期间,他在20多家刊物上发表了近200首诗作,并出版了诗集《一茬庄稼一代人》。
1993年的李太勉已经不是那个以生命为代价,用不正当手段同不正之风作正义斗争的冲动、稚气的毛小子了。他担任了海城诗社副社长,并主编社刊《海城诗苑》。
他的又一部作品也正式出版。最近,他又受聘于海城市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
有了这些闪烁光环的李太勉却异常清醒、冷静。他说:“奋斗之后,我才明白,不正当的手段正如不正当的风气一样丑恶。以前的我不等于现在的我,感谢社会和人们接纳了我。我真切地感觉到,人不应该自己打倒自己,尤其是在逆境的时候。”
(《辽宁青年》供稿)


第7版(当代青年)
专栏:

喜盈门马平摄


第7版(当代青年)
专栏:

学生之“星”
针对一些中学生中出现的盲目崇拜港台歌星、影星的现象,深圳市深圳中学正确引导学生,最近授予九名优秀同学为“深中之星”的光荣称号。图为该校初三(七)班的同学从授奖大会上“捧”回自己的星。袁川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