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水涨”为何不能“船高”
——对陕西三县粮食成本和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
孙卫南
这里提供的是局部地区的情况和调查,可能有其特殊性,但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供有关部门研究农业问题参考。
——编者
去年陕西省的粮食生产状况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粮食因灾大幅度减产,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粮食收购价格空前提高。省农调队对秋冬播安排的调查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递减。那么,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为什么没有能激发当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呢?为此,笔者对礼泉、彬县、泾阳三县随机抽选120户农户进行了专题调查。
算算粮食的效益帐
(一)种粮成本有多大120户农户1994年度每亩小麦平均费用如下:
(1)籽种费30.67元;(2)肥料费69.68元;(3)耕地费15.67元;(4)播种费8.67元;(5)农药费9.67元;(6)收获费23.33元;(7)拉运费10.30元;(8)打碾费15.00元;(9)灌溉费25.67元;(10)农业税费25.00元;(11)乡筹款5.90元;(12)折旧11.00元;(13)购置小农具20.00元;(14)村筹款11.50元;(15)投工费105.00元。以上费用合计为387.1元,比1993年度增长24.42%;扣除间接费用农业税、乡筹款、折旧、购置小农具、村筹款、投工费后,直接费用为208.61元,比1993年增长14.9%。
120户农户1994年度种植每亩玉米平均费用如下:
(1)籽种费21.30元;(2)肥料费65.2元;(3)耕地费17.0元;(4)农药费8.1元;(5)拉运费6.1元;(6)打碾费3.3元;(7)灌溉费13.5元;(8)农业税25.00元;(9)乡筹款5.9元;(10)地膜18元;(11)村筹款11.50元;(12)投工费161.20元。以上费用合计为356.10元,比上年增长27.68%,扣除农业税、乡筹款、村筹款、投工费等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为152.50元,比上年增长24.6%。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种粮费用幅度上升较大,即农民所说的“地越来越种不起了。”
(二)种粮效益有多高笔者调查的120户,1994年小麦的平均亩产为190公斤,玉米的平均亩产为192.5公斤,若全部种植费用计入成本,小麦平均亩亏损109.7元,玉米平均亩亏损98.15元;若不计间接费用,小麦平均亩收益68.79元,玉米平均亩收益123.45元。
同样是这些农户,1993年度小麦平均亩产为26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为135公斤,若全部费用计入成本,小麦平均亩亏损66.72元,玉米平均亩亏损8.9元;若不考虑间接费用,小麦平均亩收益62.9元,玉米平均亩收益162.5元。
由此可见,若将全部费用列入成本,1994年与1993年相比,平均每亩小麦的亏损额为上年的2.64倍,平均每亩玉米的亏损额为上年的11倍。
(三)亩产盈亏临界点是多少去年三县小麦国家平均收购价为1元/公斤,市场平均价为1.26元/公斤,若按市场价计算,每公斤小麦附加0.20元的副产品价值,那么,若将15项费用全部摊入成本,需亩产226.5公斤才能保本;若不计间接费用,需亩产143公斤,才能抵消直接费用。
三县每公斤玉米的国家平均收购价为0.84元,市场平均价为1.14元,若按市场价计算,每公斤玉米附加0.2元副产品价值,需亩产266公斤可保本,若不计间接费用,需亩产100公斤方能抵消全部直接费用。
很显然,去年多数农户粮食亩产处于盈亏临界点之下。
粮食提价,种粮效益为什么没有提高
去年小麦、玉米的国家收购价分别以35%和90.9%的幅度提高,但这里生产者的种粮收益却愈来愈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粮食因灾大幅度减产。1994年与1993年相比,全省小麦减产9亿公斤,玉米减产10亿公斤,若按1993年价格计算,加上副产品价值,农民损失18.46亿元;若按1994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农民损失26.54亿元,人均损失88.46元,冲减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左右。假如今年产量不减,那么与1993年相比,在生产资料价格有所上涨的情况下,农民种植每亩小麦和玉米的纯收益可分别增加26元和26.8元。可见,因灾减产是农民种粮收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生产资料等投入要素的价格上涨。与1993年相比,1994年化肥价格平均上涨26.6%,农药价格平均上涨20.9%。由于物价上涨使得全省农民1994年种粮要比1993年多支出24亿元,人均多支出80元,冲减农民纯收入的12%左右。假定,1994年粮食产量和投入费用保持1993年水平,粮价提高到现价,农民平均种植每亩小麦和玉米的纯收益可分别比上年增加102.2元和103.8元。不难发现,投入的费用上涨,也是种粮降低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粮食的商品率较低,粮价变动对农民实现的收入影响不大。陕西省粮食的商品率在正常年份为20—30%,遇上灾年,商品率更低,实现的收入更少,农民种粮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自身消费,因而算粮食效益帐,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一般意义都不大。仅提高粮价这一项,农民所得实惠是有限的。只是对转变农民“谷贱伤农”心理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法

  武汉市农资公司出售劣质品
坑农受罚
本报讯武汉市农资公司出售劣质“防落素”导致160亩棉田绝收,武昌县范湖乡53户受害棉农依法索赔款4万元。
去年4月,武汉市农资公司将1000包存放多年的用于棉花保花保果的植物生长剂——防落素,削价批售给武昌县范湖乡某农资经营部门。7月下旬,该乡购买“防落素”的棉农依厂家说明书向棉田喷施,4至7天后,近160亩棉花同时出现叶变形、花萎缩、蕾桃脱落症状,此后再不长新桃。9月底,棉田绝收已成定局。按当年棉价计算,损失达10万元之多。
受害棉农援引《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有关条款,联合向农资公司提出索赔。武昌县工商部门以经销“三无”产品为由,对武汉市农资公司处以2.6万元罚款。这家公司认缴了罚款,但对棉农提出的索赔要求却一推再推。此事经新闻单位曝光后,引起市、县两级人大重视,在有关部门干预下,11月初武汉市农资公司派员与受害棉农协商,达成赔款4万元的协议。范湖乡按受害棉田面积分摊后,核定每亩赔款225元。(王正旺)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警钟长鸣
刘红星
范湖乡棉农因施用劣质“防落素”受损事件为我们再敲警钟:决不允许坑农害农!
近年来,农村经常发生一些因使用伪劣农用生产资料,导致农田长不出庄稼、害虫杀不死、甚至大面积农作物被毒死等坑农害农事件。究其原因,固然与农资经营“多元化”后管理工作跟不上,制售伪劣农资者有可乘之机;还与一些农资经营单位见利忘义、为这些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方便有关系。去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17个省的13家生产企业、64家经销单位进行调查,主要农药合格率仅为64.8%,有的甚至只有35%。农业要大发展,不刹此风不行!
执法部门要把打假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严查严打不手软;营销部门应从农业发展大局出发,切实关心、维护农民利益;农民兄弟也应学会自我保护,选用农资当慎之又慎,上当受损要依法追究。只要方方面面努力,警钟长鸣。制售伪劣农资者将无空子可钻。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会海”与“会荒”
蔡兴乐
人们把某些单位文件满天飞、大会小会连轴转的现象,概括为“文山会海”,确是精当。而今,这种事无巨细、小会大会的情形,仍在不少地方风行。有的单位为应付开会,竟设置专门的“参会”机构,并戏称那些会务干部为“闯海人”。会海之难以应付,由此可见。
与之相反的是,在广大的农村基层,却出现了严重的“会荒”!农民兄弟埋怨说,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他们那里几年也没开一次群众会。党中央、国务院有些什么关于农村、农业的规定、说法,这些规定和说法同他们的切身利益有什么关系,除了偶尔从广播电视上知道一点以外,具体都不大清楚,没有人告诉他们。有时上面下达的各种有关税费和公益性劳动一类的事情,村干部也多是以打招呼的形式说一声,不说明实情。结果,任务勉强完成了,群众却认为是强行摊派,使干群关系变得更为紧张。
所以,在农村基层,在适当时间适当场合里,把一定范围里的农民们召在一起开开会,聊聊天,通通气,交交心,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能够把党中央、国务院一些重要的方针、政策面对面告诉大家;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种场合,解释一些方针政策的前因后果,取得农民兄弟们的理解和谅解。尤其许多来自上面的规定,如何同本乡本村的实际情况结合?把大家聚在一起,听听意见,摸清情况,再订出相应的规定,大家气顺,又能因地制宜,实行起来,效果一定比强迫命令、硬行摊派要好。
“会海”不好,“会荒”也不足称道。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发展动态

  沪郊出现一批种粮大户
本报讯孙顺清目前已成了上海滩的新闻人物,这位青浦县徐泾镇罗家村的中年农民,10年前就承包起了村里40亩耕地,6年前又将规模扩大到93亩,累计向国家交售粮食42万公斤,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像孙顺清这样的农业承包户,在沪郊六县四区有6026户,总承包面积达26.8万余亩。松江县叶榭镇金家村种田大户郁一明,3年前一下子承包涉及全村10个生产队的125亩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并动员爱人一起扎根农场,农场规模年年扩大,至今已达305亩。3年中他们向国家交售粮食30万公斤,售给集体青玉米18.5万公斤,净收入近20万元,成了名扬一方的种田“状元”。(黄萍)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菏泽 建二百股份养殖场
本报讯去年以来,山东省菏泽市农村普遍兴起了股份养殖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农村已发展股份养殖场214个,股份资金达1850万元。
菏泽市是全国重要的畜牧养殖业基地,现有养殖专业户7900个。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他们逐步感到单门独户搞养殖受到自身条件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此,一些养殖户自由结合入股办起养殖场,短期内得到迅速发展。很快这一办法便在全市推广开来,在10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发展股份养殖场200多个。其中,多数为三五户联合投资,入股资金五六万元,也有一些多达几十股,100多万元的。何楼乡时楼村养猪场由杨中玉、王建国、李建立三人合股投资50余万元于去年4月建成,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现已建猪舍150间,饲养“大约克”母猪100余头,可为社会提供种猪200头,肥猪1000余头,年产值可达100万元,创利润20余万元。
(皇甫天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桐河 有三百为农服务户
本报讯河南省唐河县桐河乡300多家“为农服务专业户”活跃田间,他们利用自己的技术、劳力、机械为种田大户和经商户、科技户进行专业化系列服务,并带出千余户从事专业化、行业化生产的农户。
近年来,桐河乡有3000多农民进入流通领域,近千农户难以做到细耕细作;一部分耕地流转到种田大户和科技户手中。这时,涌现出一批“为农服务专业户”。
他们利用自己的机械、技术为种田大户和科技户服务。按季节搞好农田管理,收取服务费。一部分专业户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收、割、运、拉、脱、浇”的配套农机设备。一部分专业户还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指导农户搞好病虫害防治,向他们传授科技知识。
“为农服务专业户”的出现,使桐河乡涌现出200多户购销型农民,他们进入市场后如鱼得水,年收入超3000元。(金少庚)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福中“三会”
潘智英
江西省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充分发挥“调解会”、“禁山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促进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40多年来,该村未发生过刑事案件,多年被评为赣州地区双文明单位。
“调解会”
福中村,有120多户人家、560口人,为确保村里安宁,从50年代起,村里就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三老”组成的“调解会”。多年来,“调解会”一面着力于普法教育,一面强化民事调解工作,实行11名调解员分小组、屋场负责制的方法,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上村小组一位姓潘的年轻人沾上了好逸恶劳的恶习。一天深夜,他敲开村铝笔板厂王老板的门,强要200元钱,王假托借钱之机,向老党员潘茂生汇报,茂生当即找到小潘,狠狠地批评了他敲竹杠的违法行为,并认真给他上了法律知识课。最后,小潘认了错。如今,小潘已成了全村勤劳致富的好典型。40多年来,该村由于重视普法工作,防患于未然,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禁山会”
一段时期,村里盛行乱砍滥伐的歪风,而赣粤闽三省交界处的福中村更受严重威胁。为使全村1万多亩山林不受侵害,该村又组织党员干部建起了“禁山会”,进行义务护林。每逢春笋生长期,连65岁的退休老干部潘其奎都坚持日夜护林巡逻。有一次,他的一位亲属砍了一条小毛杉围菜地篱笆,他毫不留情地按《村规民约》罚了亲人20元钱上交村里。
下村一名姓刘的妇女偷挖春笋,经发现后,“禁山会”罚她放了一场电影,并在放电影时向观众作检查。
“红白理事会”
1985年,社会上一股红白事大操大办的攀比风愈演愈烈,为树正气立新风,当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潘海华主持建起了全省第一个“红白理事会”。理事会规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无论谁家,红白事均不准大操大办。这年冬,贫困户潘其林的母亲去世,在理事会的带动下,全村家家户户都派代表带着鸡蛋礼物前往慰问致哀,几个村干部主持料理丧事,不收红包礼物,结果这场丧事仅花了不足百元。
10多年来,理事会为全村主持了100多起红白事,共为村民节约资金数十万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农民考职称
自古以来,从没听说过庄稼人也要考试评职称。去年11月22日,河南尉氏县大马乡参加考试的198名农民,有25人获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
近年来,随着大马乡调整种植结构及种养大户的增多,庄户人也开始热衷于技术,纷纷聘请有技术证件、信得过的农民到家“诊脉”,同时,乡党委规定:只有参加考试、评过职称,获得农民技术员称号的人,才能优先承包村组的桑园、果园、鱼塘、岗林等。9月下旬,198名农民申报。10月间,大马乡党委对填写过河南科学技术协会制作的《农民专业技术申报表》的农民,经过走村访组、调查摸底、建立档案、问卷答题、初审终审,11月22日,给25位在科研成果、技术革新、培训人才、引进技术或培育良种、开展科普宣传、发表著作文章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农民发放了初级技术职称证书。
从这以后,大马乡农民纷纷购报买书“啃”技术,全乡形成了“学农科知识、当合格农民、靠科技致富”的风气。这次被评上职称的八里庙村主任李国申激动地说:“乡里考庄稼人,这是对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要努力钻研技术,为社会做新贡献。”(陈思同)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发展动态

  平度 有绿色证书者优先种地
本报讯山东省平度市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在土地承包中得以优先,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良性运行。
近年来,一些原来承包土地的劳力觉得种地成了累赘,要求退出承包地;而一些种田能手却觉得承包土地规模太小,希望多承包一些土地。这个市在土地转包中,提出了持绿色证书者优先承包经营土地、果园的原则,以便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
目前,该市已有2万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据市有关部门提供材料显示,全市1791个村中,已有80%的村实行了这一办法。
(宗绪昌卢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桥米粉来啰!”
福建长汀县新桥乡新桥村不足1000户人家,每日却有10吨的米粉供应市场。每家每户都有米粉作坊,这使村民们都富了起来。
瞧!这位老大娘吆喝得多欢。朱裕森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事掠影

农事掠影
陕西镇巴县农民:
70老农旧年新过,农具摊前细斟酌。早购家什备春耕,来年盼有新收获。高兴摄
山东新泰大东庄镇干部:
凌冬办公挪田头,只为春播解难忧。土粪化肥早齐备,来年丰收何须愁?尹燕杰摄
山西永济市市长石丙录:
小麦冬管系胸怀,市长追肥下乡来。借问肥药今如何,假冒伪劣堵在外。王建军摄
国务院小麦专家顾问组长刘应祥:
河南冬暖湿度大,小麦旺长引专家。
亲手示范传技术,万名专家把田下。王刚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