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美术)
专栏:书家书简

  学习书法的几个问题
——启功给徐利明的信
来信早已收到,临拙书一册亦收到,实在抱歉,未能即复。现在先说咱们写字的事:
一、临拙书甚似,但千万不要再临了。“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也不知是谁的话,因为他有理,就得听他的。这并不是我自己谦逊,因为咱们如果共同学习一些古代高手,岂不更好。学现在人最容易像,但一像了,一辈子脱不掉,以后悔之晚矣。我也常教一些最初入门的青少年,索兴把我的字让他临,只一有些“得劲”了,立刻停止。看来你已并不是为入门,直是喜爱这一路字,所以更不可再写,千万千万!
二、来信说行书可不可写?我认为什么都可以写。譬如一个人吃饭,什么主食副食都要吃,因为这时想吃菠菜,当然是他需要铁质了,想吃……都是一理。米面固然是主食,但只吃米饭,也不行。鱼肝油是大补品,但吃几天就腻了。学书固然要专,也要相对的稳定,但吃饭总要保持胃口开着的时候吃,如胃口不开,宁可饿些分钟,写字也是这样。看哪种字,哪个帖好,有“会心”处,何妨拿起笔来写它一气!不管用什么废纸,也可以大写一下。不要太拘泥。又我常劝人写楷书要当行书写,写行书要当楷书写。怎讲呢?楷当各笔有映带,才活。如每笔只“单打一”地写,便死,于结构也无益。当行书写是说每笔有顾盼,于是一个字便是生动的。行书譬如公共汽车或电车的“快车”,并不是从另一条路走,更不是从房上越过,仍然是慢车所走的路线,每站它也经过,只是有些站不站罢了。楷书在结构上的一些重点(或说要点、车站),行书必须经过。如果行书不经车站,便不好看。所以,你写写行书(甚至草书)都与楷书有益,写写楷书,也与行书有益。从前人(如清代人)看不见影印本,谁有一本帖,视如秘宝,写一辈子,是条件使然。咱们的眼界大开,条件方便,所以切不要听那些“保守派”的旧说。
三、执笔要松,自指尖、手腕、肘、肩,无一处用力才好,当然松到拿不住笔,使不开笔也不行,但不要有半分“僵劲”。什么回腕、中锋等,都是把古代的写字方法误解了(以后可再详谈)。悬腕悬肘等说也不必管,手无僵劲,写熟了,自己也忘了手在悬着没有。古代有一个大胡子的人,有人问他睡觉时胡子在被里被外,他原来并没注意过,经这一问,注意答案,一夜没睡着觉。用笔也是如此。
四、多看帖,什么都可以看,还用吃来比喻,在菜市上看各种菜,总有想吃的和看着就不感兴趣的,那么今天先买想吃的。也许明天又想吃今天不想吃的,也不管它。
我对于写字有几点想法,是我曾试验有效的,想转告试一试:
一、楷书为基本功,写起来见效果甚慢。但一旦找着窍门,便觉四通八达,再写行书、草书,即可好看,即写隶书、篆书,也容易找到它的重心。
二、楷书要注意它的笔划的来去顾盼,不宜一笔只当一个死道去写。也不必太求活动,总要随其自然。
三、要多临帖,要多影摹着写。最好用塑料薄膜,即食品袋即可。裁开铺平,用笔蘸洗脸的肥皂,再蘸墨(先后不拘),可以去膜上的油。按着帖上字写去,写完了擦去再写。如果有薄纸,垫上薄膜,再照帖写亦可。这对于帖字的“解剖”有极大的好处,真认识它了,自然可以消化它。即使已能临某一帖了,也觉得临像了,再影摹一次,常会大吃一惊,原来帖上笔划的距离和我手下的并不一样。如此摹写,与看着临、背着临可以并行,并无矛盾。 四、写帖主要抓结构。结构对了,点划的姿态即使全都删除,人家也会说像某家、似某帖。又有人说什么形似、神似,即是这个道理。
五、写今人的字容易似,因为是墨迹,他用的工具与我用的也相差不远,如果再看见他实际操作,就更易像了。但我转告:这办法有利有弊,利在可速成,入门快,见效快。但坏处在一像了谁,常常一辈子脱不掉他的习气(无论好习气或坏习气)。所以我希望你要多临古帖。
六、上海新出的唐楷选字帖,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神策军碑、赵孟頫胆巴碑,价廉物美,你喜欢哪一种?买到吗?
(注:徐利明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


第10版(美术)
专栏:

  知鱼者得鱼乐
——记老画家东方人
京琪
十年前春天的一个上午,有位美国人在北京中国画店仔细观赏一幅水墨画鱼图,久久不忍离去。最后,他毅然买下了那幅墨鱼图,还比比划划地说:“春天的鱼就是这样张大嘴,画得真生动!”这画出自以水墨画鱼驰名中外的东方人之手,一年后我有幸采访了他。
当时我欣赏了老画家的几幅墨鱼图。见他用浓淡相宜的笔墨,画出了姿态各异的游鱼,其中有一幅画着两条大鱼,一前一后地向人们游来,后面还跟了几条小鱼,它们张着嘴,似乎在吞吐水泡,眼珠闪闪发光,尾巴用力摇摆,整个画面笔墨奔放流畅,体现了老画家的豪爽性格。
再见老画家时,已是十年之后,是在京郊他新寓所的知鱼斋里。我入神地看他画鱼,于他那恬淡、自然的笔情墨意之中领略到了自由、舒畅的美好情愫。
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总校教授的东方人,一九二○年出生在湖南安仁县一个农民家里,五六岁就跟父亲捕鱼。每到夏天的夜晚,他们点燃松树根火把,在池塘边、水田旁照来照去,一群一群的鳝鱼、鲢鱼、鲫鱼见到火光,都浮上水面,动也不动,人们就握着鱼梭向它们刺去,一个晚上便能捕获四五公斤。幼小的东方人整天和鱼打交道,看到千姿百态的游鱼,形象很美,他就开始画鱼了。
东方人二十岁的时候,认识了一位画鱼出名的聋子谢清涛,他把自己画的鱼拿给聋子看,对方十分高兴,连连说:画得好!画得好!从此,他有了第一位画鱼的老师。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东方人和全国人民一样,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同时也有了良好的绘画条件,对画鱼更加入迷了。为了随时观察鱼儿的神情动态,他家中养了十几缸鱼,从河里捉的泥鳅、鲫鱼,到街上买的金鱼、热带鱼,都精心喂养。正是他对鱼儿这样的喜爱,才画出了活灵活现的鱼。
真正发现这位天才画家的,当首推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三年,郭老展开东方人的画,看那鱼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甚为吃惊,欣然命笔在画上题词:“食鱼不及得鱼乐,得鱼不及画鱼乐;东方人同志以为然否?”后来,郭老又特意将东方人请到家里,彼此畅谈鱼趣,画鱼、咏鱼。当东方人将画完的一幅鱼送给郭老时,郭老非常高兴,随手题写:“观鱼者分鱼乐,画鱼者给鱼乐。”
东方人画鱼尤以墨鱼最佳:泼墨数笔,意态如生,赵朴初玩其蕴意,戏赞道:“惠庄之妙意,画师能得知;一笑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启功先生在东方人的作品上题诗,誉其画功之绝妙:“一纸偏反画格奇,恍然棠棣见声诗;品题未敢闲留笔,鱼乐怡人自此知。”
东方人的鱼画在国内日益受到人们珍爱,在海外亦名声昭昭。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地区,都有名士收藏他的画。
在艺术上,东方人已是成就斐然,但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是靠自己的艰苦奋斗,更是人民的哺育、党和国家关怀的结果。东方人决心将艺术全部无私地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他曾为郑州、长沙、北京等地的儿童基金会举办义展,捐款。去年九月,他又在日本东京举办个人画展,向世界儿童基金会捐款。一九九○年,他还向亚运会捐赠《鱼水合欢》等四幅大型佳作。(附图片)
得鱼乐(中国画)
松下寻趣(中国画)


第10版(美术)
专栏: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青年教师研修班作品选
春韵(中国画) 彭小冲
雁荡山(中国画) 张君耀
蔡元培与林风眠(中国画)王赞


第10版(美术)
专栏:

健牛图(中国画)
张潭作者为山东乳山县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离休干部。


第10版(美术)
专栏:

祝林恩作品
作者是北国江城哈尔滨的中年国画家,他将生活感受和丰富的色彩带入自己的笔墨中,创作出一批格调清新的城市山水画。
太阳岛之春(中国画)


第10版(美术)
专栏:

吕建德书法
丹青古美留真迹 翰墨因缘壮大观


第10版(美术)
专栏:

一半梅花一半诗(中国画) 冯训文


第10版(美术)
专栏:

土地(中国画) 陈永锵


第10版(美术)
专栏:

蟹戏图(中国画) 李有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