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月份工业生产增长势头较快
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一点四
本报北京2月13日讯记者朱剑红报道:据国家统计局今天提供的月度形势报告,全国1月份工业生产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按平均日产水平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4.9%。
1月份集体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乡办工业增长21.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18.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其中国有工业增长2.1%。分行业来看,轻工业生产增长快于重工业,其增长率分别为14.5%和8.9%。同时,全国工业产销水平有所提高,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1.91%,比去年同期提高2.84个百分点。
由于两大节日的影响,市场消费比较活跃,1月份全国轻纺工业产品生产呈现较快增长。其中录像机、冷冻箱、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等产品增长12.6%到45.3%;化学纤维、化纤布、服装等增长12.9%至32.5%。其他工业产品如生铁、铁合金、铜材、烧碱、乙烯等产品增长4.4%至8.5%;能源产品中原煤生产增长0.1%,发电量增长3.9%。


第1版(要闻)
专栏:

  化肥生产元月开门红
总产84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3%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据化工部统计,今年1月份全国共生产化肥846.6万吨(折标肥),比去年同期增长23.3%,是建国以来元月份最好水平,实现开门红。其中,优质化肥尿素完成298万吨,增长21.3%,氮肥总量完成674.4万吨,增长21.6%。大、中、小型化肥企业生产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1%、7.3%和30.2%。
今年以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1995年25亿元的化肥农药淡季储备资金,已有18亿元于元月底前到位,剩余7亿元将于2月份陆续落实到企业;11亿元的化肥企业技改资金也已在1月底前全部到位。各地化工部门和化肥企业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措施,开足马力,精心组织化肥生产,使全国大中型化肥企业的开工率达到100%,小氮肥企业的开工率达到82.6%,比去年同期提高近16.5个百分点。特别是春节假日期间,全国化肥企业的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多产化肥,共生产化肥近200万吨。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同德尔诺夫舍克会谈
两国总理就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
本报北京二月十三日讯记者张仓吉报道:李鹏总理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斯洛文尼亚总理德尔诺夫舍克举行会谈,宾主在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两国总理首先愉快地回忆起一九九二年在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期间的会晤。李鹏表示相信,德尔诺夫舍克总理此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将对加强中斯友好合作关系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鹏说,中国支持斯洛文尼亚的独立,尊重斯洛文尼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斯洛文尼亚作为中欧国家,我们对斯优先发展同欧洲国家的关系表示理解,对斯同时重视同亚洲和其它地区国家的关系表示赞赏。中斯两国人民一向友好相待,两国发展关系不存在任何障碍。双方在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观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斯两国在建交公报确定的原则基础上,友好合作关系一定会得到不断发展。
德尔诺夫舍克说,他对有机会首次应邀访华感到很荣幸。斯洛文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友好感情,对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政治稳定,这对世界的发展和稳定是一个重大贡献。斯政府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并对中国政府很早就承认并支持斯的独立表示感谢。
李鹏说,中国政府重视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同斯洛文尼亚的经贸关系,希望两国政府经济部门和企业界加强接触,增进了解,寻求开展合作的新途径。我们相信前景是良好的。
德尔诺夫舍克说,斯洛文尼亚是一个小国,经济上依赖于国际市场,迫切希望尽快扩大同中国的经贸关系。我这次访华带来二十多位企业家,目的就是要加强同中国的接触,希望通过两国经贸混委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动双边经贸合作。
在谈到地区问题时,德尔诺夫舍克说,原南(南斯拉夫)冲突虽然距斯很近,但由于斯政府坚持正确的和平政策,斯没有被卷入冲突,免遭战争的破坏,为斯进行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李鹏对斯洛文尼亚奉行上述政策表示赞赏。
会谈中,双方还介绍了各自国内的情况。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中方陪同团团长、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刘剑峰,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和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等会谈时在座。斯洛文尼亚方面参加会谈的有科技部长拉多·博欣茨,铁道部国务秘书伊格纳茨·戈洛布和斯驻华大使伊万·塞尼查尔。
会谈前,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主持隆重仪式,热烈欢迎德尔诺夫舍克总理及其一行。
晚上,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款待德尔诺夫舍克总理及其一行。 (附图片)
上图为: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欢迎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总理德尔诺夫舍克。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法国前总理巴尔指出
维护中法友好关系是共同责任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记者张荣典)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法国前总理雷蒙.巴尔一行时强调指出,维护中法友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责任。
巴尔先生是率领法国大型经贸代表团来京参加于今天上午开幕的“中法经济研讨会”的。这个为期两天的研讨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法国法中委员会联合举办。
会见时,李鹏表示他很高兴与巴尔再次见面,并赞赏巴尔在担任总理期间及离开公职以后为发展中法关系所作的努力。
李鹏还积极评价法国法中委员会为推动中法经贸关系的发展所作的贡献,预祝这次研讨会取得成功。
李鹏说,法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建交31年来,两国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过去几年两国关系曾经历过一段困难时期,从1993年起逐步得到改善,进入1994年后已完全实现正常化。他说,去年江泽民主席对法国的访问和巴拉迪尔总理对中国的访问,是两国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高兴地看到,现在两国经贸合作的势头很好,我们对合作的前景是乐观的。
李鹏强调指出,中法关系的改善来之不易,双方都应该加倍珍视。他说,维护和发展中法友好合作关系不仅是两国政治家,而且是两国企业家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共同为此作出努力。
雷蒙.巴尔先生对有机会率领法国大型经贸代表团来京参加“中法经济研讨会”,并同李鹏总理再次见面感到十分高兴。他说,中国正在以巨人的步伐大踏步前进。中国的改革使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为法国企业同中国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巴尔说,法国愿意在农业、能源、电信、交通、航天、金融等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他说,这次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包括法国一些很有活力、很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的负责人,相信他们通过同中国合作伙伴的交流,会进一步确定他们同中方合作的基本方向。法国法中委员会将为法国企业同中国的合作提供帮助。
贸促会会长郑鸿业、法国驻华大使白乐尚、法国法中委员会主席德乔治以及参加“中法经济研讨会”的法国大公司和大企业的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艰苦奋斗精神永驻神州
本报评论员
今天,我们向读者推荐解放军“铁人”团长李国安。他为了造福边疆人民,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填补了祖国北部边疆水文地质考察的空白,为解决边疆军民吃水的难题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时至今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否已经过时?提倡艰苦奋斗会不会脱离群众?这是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提出的问题。
现在,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同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但是,也应该看到,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还甚远,还有相当的一部分人至今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遇到各种新问题,克服各种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不提倡艰苦奋斗,不仅我们从事的前无古人的事业不可能取得成功,而且还会败坏社会风气,使享乐主义泛滥。对社会是这样,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不靠艰苦奋斗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因此,艰苦奋斗现在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须大力提倡。
艰苦奋斗,凝结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提倡艰苦奋斗,对各级领导干部、对共产党员尤其重要。李国安就是这样的领导干部,他时时刻刻想的是如何为人民谋利益。边疆军民吃水的难题没有解决,他就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历尽千辛万苦,为解决这个难题奋斗不懈,因而他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实践证明,一个干部在群众中有没有威信,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看他有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能不能为国为民干实事、脱离不脱离群众的分野也在这里。认为提倡艰苦奋斗会“脱离群众”,其实是一种真正脱离群众的观点。
艰苦奋斗之可贵,还在于它同不求索取、乐于奉献连在一起。然而,也有人认为谁艰苦奋斗谁就是“傻瓜”。这更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李国安生在江南水乡,长在繁华城市,成为全军知名模范之后,可以说“功成名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不顾身患重病,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有的人看来,他是“傻瓜”无疑了。但在我们看来,李国安不是“傻瓜”,而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人们学习的好榜样。他身上体现的对事业执著追求、顽强拚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共产党人闪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所在。
艰苦奋斗永远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力量。愿艰苦奋斗精神永驻神州。


第1版(要闻)
专栏:

  刘华清在广东考察时指出
特区要继续抓好两个文明建设
新华社广州2月13日电(记者王传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近日在广东考察时指出,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的窗口作用和试验区作用,既搞好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又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抓好,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2月9日至13日,刘华清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广州军区司令员李希林、政委史玉孝等陪同下,在深圳特区考察了皇岗口岸、盐田港集装箱码头、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世界之窗微缩景区等,并听取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
刘华清高兴地说,深圳发展得很快、很好。这里过去是荒滩野岭,如今变成了高楼大厦,变成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的巨变鼓舞人心。15年来,深圳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在深圳作了许多重要指示,3年过去了,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这样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出人意料的。他指出,建设好深圳,对与香港经济接轨有着重要意义。深圳大发展,有利于香港更加繁荣和稳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刘华清充分肯定了广东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他说,广东省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制定的改革开放一系列方针政策成绩显著,效果很好。广东省各方面工作年年都有新进展。去年广东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后,工农业生产仍有较大幅度增长,灾民得到了妥善安置,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刘华清强调,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快,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小平同志的一系列指示,抓好两个文明建设。他指出,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我们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考察期间,刘华清同志与驻军部队领导就加强军队建设进行了座谈。他深入到驻深圳部队的训练基地、营房、伙房看望了指战员,并与连队干部促膝谈心。他希望部队指战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为国家为民族多作贡献。在听取了驻深圳部队领导关于“双拥”工作的汇报后,刘华清指出,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军政团结,军民一家,互相协作,互相支持,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称赞深圳特区的双拥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军地双方互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工作很扎实。他希望深圳更上一层楼,争取评为全国的双拥模范城。


第1版(要闻)
专栏:

  “铁人”团长李国安
新华社通讯员张忠顺傅永国新华社记者易俭如
内蒙古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李国安,二十年如一日率领部队在水源奇缺的北国边疆寻甘泉,在贫水区打出了千眼甜水井。前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领导致信中宣部和总政治部,代表草原人民为他请功。江泽民同志会见李国安时,勉励他“再接再厉,为人民再建新功”。
不料,一场大病险些使李国安再也站不起来。手术后,他未等病体痊愈,又长驱24800公里,在北部边疆水文地质资料空白地带艰苦跋涉寻找水源,谱写了一曲为民造福的英雄壮歌。
(一)
1993年秋天,李国安刚结束全军“创业在军营”报告团在首都巡回报告,便登上了返回的列车。谁知刚上车,他腰疼病发作,一头栽倒在车厢里。列车一到呼和浩特,驻军和地方医院组织最好的医生会诊,诊断结果是“腰椎管肿瘤”,若不尽快手术,可能导致终身瘫痪。内蒙古军区领导当即决定,送他到北京治疗。李国安躺在担架上,一遍遍地叮嘱前来送行的团领导:“要尽快把水文勘探规划拿出来,我病一好,就要去考察……”
在解放军总医院,医生们为李国安施行肿瘤切除手术。这一来,他的腰椎上就留下了一条永远不能痊愈的骨槽。医生嘱咐他:“伤筋动骨一百天,一个月之内千万不能下地走动。”
李国安身在病房,心系边疆。内蒙古西部有个叫白音查干的地方。由于风沙进逼,原有的一口浅水井日渐干竭,边防官兵只得每天派车到100公里外拉水,牧民们逐水草而居,远走他乡去游牧。给水团钻井连官兵们风餐露宿,昼夜奋战,但是新井凿到近300米打出来的水还是苦涩的咸水。为了让团长安心养病,他们暂时把这扫兴的情况隐瞒下来,并收拾好行装,准备撤回营房。
然而,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在京治病的李国安一听着了急:草原人民日夜盼水,打井的事不能停啊!他打听到一位边防军分区司令员在北京办事,就急匆匆地找去了。当疼得满头冒汗的李国安,一步一颤地来到司令员住地,司令员被李国安的一腔爱民之心所感染,连夜赶到边防,转达了李团长的心愿。钻井连的官兵重新安营扎寨,开展科技攻关,终于在亘古荒原上打出了昼夜出水量达120吨的甜水井。
可是,李国安却因这次过早过量的活动,导致伤口恶化,接连抢救两天两夜,才转危为安。为使李国安能直立行走,医生不得不在他的腰部围上一条15厘米宽的“钢围腰”。
(二)
李国安刚能下地走动,就办理了出院手续。然而,在北京的家中他仅住了一宿,第二天便在妻子的搀扶下来到北京站,乘火车回到他魂牵梦萦的给水团。
李国安腰部围着“钢围腰”,弯不下腰,转不过身,连上厕所都蹲不下。不能马上到边防,他就琢磨着为驻地群众打井的事。
大青山脚下有个蒙古族群众聚居的民族村,饮用水含氟量高,村里打井没有钱,李国安与团领导商量,决定补贴部分资金为村民打井。他拄着拐棍到现场勘察地形,选择井位。施工26昼夜,他5次到现场。当井打到200米深时,出的水仍是黄的。李国安心急如焚,食不甘味。一连几天几夜,他反反复复看岩芯,查遍了测井资料,经过仔细分析,找出了水质发黄的原因。当日流量近百吨的甘泉涌出时,村民们穿上民族盛装载歌载舞欣喜若狂,而李国安却瘫倒在床上。
大青山上还有一口被群众命名的“幸福井”,也是李国安带领官兵们开掘的。这里海拔近2000米,群众吃水全靠毛驴到山下驮,往返一次需要三四个小时。为了尽快解决吃水难,李国安又披挂上阵。
团队驻地离施工点虽然只有20余公里,但对大病初愈的李国安来说,却是一段艰难的里程。为了防止颠簸,他在椅背上垫上靠垫,又在“钢围腰”外面系上安全带。司机马世胜注意到,连着好几天团长吃饭时手都捏不住筷子。这样的盘山路,李国安来回跑了8次,带领连队打出了昼夜出水量达600吨的甜水井。群众为了感谢给水团,在水井旁矗立一块高高的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共产党,时刻思念解放军”。
在大病初愈的日子里,李国安还拄着拐棍,翻山越岭,对大青山一带的水源分布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根据长期积累的地质资料,分析得出了大青山是一座巨大山体地下水库的结论,摘掉了这里“贫水区”的帽子,从而为保护大青山的植被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
连战告捷,李国安又向着新的目标进击。
去年6月下旬,李国安冒着弥漫的风沙和难耐的酷热,沿着八千里边防线驱车出发了。其他团领导和工程师纷纷劝阻,他说:“考察八千里边防线,是我当团长后的最大心愿,我必须亲自去,掌握第一手资料。”
沿途是连绵不断的山丘,沟壑纵横的山谷,一望无际的戈壁。一路上,李国安穿戈壁、跨沙海、翻山脊、下冲沟,哪里地形复杂,就在哪里找水。为了给物探收集第一手资料,他每天几乎有1/3的时间徒步行走。那使不上劲的腰,每跨一个沟坎都十分艰难。
徒步艰难,乘车的滋味也不好受。路上稍有颠簸,那围在李国安腰部的钢板就挤压着肉皮。为了减缓身体的颠簸,李国安又用两根安全带把双腿牢牢地绑在座位上,双腿被勒得发紫,脚肿得连鞋带都系不上。晚上疼得他彻夜难眠。随行的司机小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再也忍不住了:“团长,咱们吃这么大的苦,为啥呀!”
李国安没有吱声,而是摊开那张随身携带的地图。图上圈圈点点显示,八千里边防线上的水文地质资料空白带,已经用他们艰难的足迹填补了。109眼经过勘探的井位,星罗棋布在边防线上。再看一看为筹建我军第一个水文地质博物馆展室而采集的6麻袋各种矿样、岩样、水样标本,还有那240个水瓶里所装的极其珍贵的线形玛瑙、红玛瑙、紫云玛瑙奇石……
看着看着,小马的眼睛湿润了。李国安一边给小马擦泪,一边说:“小马,这一路上,你可没少受累。现在,咱们可以自豪地说,解决八千里边防军民的‘吃水难’,心中有底了!小马,咱们一道唱支歌吧!”说着,俩人亮起嗓子引吭高歌。
“茫茫人海,终身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希望还在,明天会好。历尽悲欢,就别说经过了。每一个发现,都出乎预料。每一个足迹,都令人骄傲……”
嘹亮的歌声,在草原上飞扬。这歌声,抒发了李国安八千里路寻甘泉的一腔豪情。(附图片)
李国安带领官兵在长期缺水的内蒙古大青山上打出了一口甜水井,当地群众把这口井命名为“幸福井”。蒙君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太钢新年气象新
我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山西太原钢铁(集团)公司今年1月出口钢材37500多吨,生铁7000多吨,共创汇350余万美元。图为初轧机组在过钢。新华社记者董荣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