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也要求阿各国
调解也沙关系
本报阿布扎比2月12日电记者安国章报道:也门总统萨利赫昨天晚间突然抵达这里,对阿联酋进行了一次事先未经宣布的几个小时的短暂访问。这是也门政府为解决也沙紧张关系,要求阿拉伯国家进行斡旋而作的努力的一部分。
萨利赫抵达这里后,立即与阿联酋总统扎耶德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地区形势、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萨利赫着重向扎耶德总统通报了目前也门与沙特的关系情况,特别是也沙两国关于边界问题会谈的进展情况。萨利赫要求扎耶德总统利用其影响,从中进行调解。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东四方外长今聚华盛顿
磋商推进和平进程
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12日电巴勒斯坦自治领导机构代表团今天启程前往华盛顿,出席以中东和平进程为主题有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参加的埃及、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4方外长会议。据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将出席这次会议的开幕式。
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11日电巴勒斯坦自治领导机构今天举行部长会议,着重讨论了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9日会谈的情况。阿拉法特主持了这次会议。
经济和贸易部长库赖说,阿拉法特和拉宾的会谈没有成功。他批评以色列对于巴方提出的关于解除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封锁的要求不作答复。
据报道,在埃及和美国的斡旋下,巴自治领导机构同意参加定于12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埃及、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4方外长会议。库赖警告说,如果这一会议不能就履行巴以原则宣言的具体措施达成协议,整个中东和平进程将陷于危机。
据新华社开罗2月11日电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高级政治顾问巴兹今天呼吁以色列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以打破目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谈中出现的僵局。
此前,埃及外长穆萨警告说,中东和平进程已进入“生死存亡”关头。他呼吁有关各方为推动和平进程做出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世界儿童痛失一可靠卫士
纽约集会深切悼念格兰特
据新华社联合国2月10日电2月10日下午,纽约圣约翰大教堂里显得格外庄严肃穆。100多个国家驻联合国的使节和美国的各界代表来到这里,他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詹姆斯·格兰特。
格兰特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今年1月28日与世长辞,享年72岁。
格兰特是美国人,1922年5月12日生于中国北京。24岁时,他曾就职于设在中国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后在美国政府供职。从1969年起,格兰特任职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80年,他开始担任该基金会第三任执行主任。
上任后不久,格兰特就发起了“儿童生存与发展革命”活动,与发展中国家儿童的疾病、发育不良和夭折作斗争。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悼念仪式上说:“联合国失去了一位杰出并有远见卓识的国际公务员,世界儿童失去了一位忠实可靠的卫士。”他号召与会者以格兰特为榜样,继承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将关闭摩加迪沙港
本报讯联合国消息灵通人士11日在摩加迪沙说,联合国已经下令,在2月26日到3月3日的6天期间将关闭摩加迪沙港,禁止所有商船出入,以便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撤离作准备。
这位人士说,一旦联合国驻索马里维和部队的最后8000名士兵开始撤离,摩加迪沙港将重新开放。
他说,联合国希望索马里主要交战各方能够组成一个联合委员会。
(彭丽)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局势仍不平静
据新华社莫斯科2月11日电(记者胡汉英)据俄罗斯政府新闻中心今天提供的消息说,车臣共和国杜达耶夫的拥护者正在继续向车臣西部和东部地区调动非法武装人员,企图在那里建立反抗基地。
消息说,杜达耶夫的非法武装集团在车臣与达吉斯坦交界地区集中了5500名战斗队员,在格罗兹尼西南部的古杰尔梅斯地区集中了600名战斗队员,在车臣西部同印古什接壤地区集结了有6000名武装民兵。车臣武装力量正在加紧准备对古杰尔梅斯地区俄罗斯军队的进攻。据报道,支持杜达耶夫的武装人员目前仍在格罗兹尼市内一些地区进行抵抗。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丹武装分子释放联合国人员
本报讯联合国负责苏丹南部救援活动的官员1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透露说,2月8日在苏丹南部被武装分子绑架的5名国际救援组织外籍工作人员已于11日获释,并被送到肯尼亚北部的一个城镇。这位官员说,5名外籍工作人员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良好。同时被绑架的另外6名人员也被释放。(于小青)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美女议员越来越少
据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欧洲委员会11日散发的一份声明说,在过去10年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国家议会中的女议员越来越少。声明说,在54个欧洲和北美地区国家议会中,1985年女议员占16%,到1994年已降至只占11%。在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工作人员中,妇女比例不足40%。声明认为,上述现象与这些国家的文化、宗教传统或所推行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有关。


第6版(国际)
专栏:

  纳—卡各方草签交换人质协定
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纳—卡地区的代表11日在莫斯科草签了交换人质和战俘协定。根据该协定,纳—卡冲突各方应释放人质和战俘中所有受伤人员、病人、50岁以上的人以及妇女和不满16岁的青少年。


第6版(国际)
专栏:

  莫新军领导人遭袭击
据莫桑比克《星期日报》12日报道,莫桑比克新军最高司令部领导人拉戈斯中将10日在此间遭到歹徒的袭击,身负重伤。报道说,拉戈斯将军10日晚单独驾车行驶在马普托的一条大街上时,4名身份不明的歹徒向他开枪射击,然后立即逃离了现场。(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呼吁公民撤离索马里
意大利外交部10日发出呼吁,要求所有在索马里的意大利公民尽快撤离索马里。目前在索马里还有50多名意大利公民。意大利外交部的这一决定是因日前一名意大利电视台摄像记者在摩加迪沙不幸遇难而作出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国警方拘捕极右党首
德国警方11日拘捕了德国极端右翼党民族党主席德克尔特和该党的16名成员。警方拘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极右党分子破坏12日和13日在德累斯顿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会和损害德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二月十一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返回地面。在过去的八天航行中,“发现”号成功地实现了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会合。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洛文尼亚总理访华启程前强调
全面发展同中国友好关系
据新华社卢布尔雅那2月12日电(记者段吉勇、杨成明)斯洛文尼亚总理德尔诺夫舍克在启程访华前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强调,全面发展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关系符合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长期战略利益,斯洛文尼亚今后将继续致力于加深相互了解,进一步密切两国合作。
他指出,斯中两国自1992年5月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关系得到了迅速而富有成果的发展。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1993年9月访斯和斯外长洛·佩特尔莱1994年6月访华进一步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我们满意地看到,斯中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关系正在全面发展,两国还签署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双边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合作的有关协定。
德尔诺夫舍克说,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间经济和贸易混合委员会将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会议,随访的斯实业家代表将在北京和成都同中国有关方面举行各种商务会谈。他强调,斯中两国的经济合作潜力很大,他的中国之行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间的合作关系。
他在谈到斯国内形势时说,我们对我国最近几年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斯洛文尼亚作为一个改革进展顺利的国家得到了世界上日益广泛的承认。今天的斯洛文尼亚经济稳定,通货膨胀得到遏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出口也持续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外汇储备大大增加,超过了本国的外债额。
他说,斯国民经济在持续5年滑坡后于1993年呈现回升迹象,出现了1%的增长。1994年国民经济增长了5%,1995年预计将保持这一增长率。
德尔诺夫舍克说,斯洛文尼亚已经提议同欧洲联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中欧自由贸易联盟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与此同时,斯致力于加强同欧洲以外国家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同中国这个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的合作。
他强调,斯洛文尼亚一直为和平、公正地解决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冲突而积极努力。对于国际社会为尽快制止战争、在该地区建立和平所作出的各种努力,斯洛文尼亚都给予全力支持。
德尔诺夫舍克在谈到斯外交政策时指出,斯致力于发展同所有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他说,斯洛文尼亚的外交立足于欧洲,因为斯外贸的70%都是同欧洲联盟成员国进行的,斯将不遗余力地加入欧洲的经济、文化、科学、特别是安全结构。与此同时,斯愿意加强同欧洲以外国家的全面合作关系,在这些国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附图片)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地处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之间,面积为2.0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是欧洲最年轻的国家之一。斯洛文尼亚的首都是卢布尔雅那。图为卢布尔雅那市的象征——“飞龙”。
新华社记者邵云环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就总统权力移交方式
阿富汗交战各方达成一致
新华社伊斯兰堡2月12日电调解阿富汗冲突的联合国特使梅斯蒂里11日在此间发表声明说,阿富汗交战各方已就拉巴尼总统移交权力的方式达成一致。
声明说,联合国特使代表团过去6周内同阿富汗各方进行了磋商,阿交战各方同意建立一个基础广泛的机构来讨论拉巴尼总统移交权力事宜,这个机构将包括阿富汗许多知名人士和各个政治派别的代表。
声明说,在阿富汗新政府成立之前,这个机构将接管过渡权力,其首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实现停火。该机构将在2月20日前开会。
声明说,联合国特使代表团认为这是阿富汗朝着实现和平迈出的重要一步。
另据报道,拉巴尼总统已同意这一计划。
65岁的拉巴尼是1992年底阿游击队组织接管政权后上台执政的。由于阿富汗派别矛盾加剧,武装冲突不断升级,过去两年的战争已使1.5万多人死亡。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化剑为犁此其时
黄泽全
联合国安理会本月8日决定派遣近7000人的维和部队到安哥拉,在交战的安哥拉政府与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之间进行斡旋、监督停火、协调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并监督第二轮总统选举,以协助安哥拉结束内战和实现民族和解。
安哥拉内战已持续近20年,是本世纪非洲历时最久的一场战争,也是冷战时期遗留下来而至今未得到解决的一个热点。这场内战使安哥拉80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沦为难民,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美元。对立双方自去年11月20日签署和平协议以来,尽管还有摩擦和冲突,但和平进程在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联合国安理会此举应当有助于维护和发展这个良好的势头。
自去年以来,南部非洲地区局势的变化令人鼓舞。民主新南非的诞生宣告300多年种族隔离制度的灭亡,是非洲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性变化。莫桑比克经历16年兵革之乱后实现了和平,并于去年10月如期举行了大选,进入了重建家园和发展经济的历史新时期。一度引人注目的莱索托危机也获得了顺利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安哥拉若继续打内战,同南部非洲地区走上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显然是很不协调的。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在安哥拉部署维和部队,对安哥拉恢复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安哥拉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非洲其它国家所少有的发展潜力。但是,长期内战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灾难,发展经济无从谈起。因此,安哥拉交战双方应该珍惜当前的有利时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在国际社会协助下,尽快化剑为犁,最终结束内战。这是谋求国家发展的前提。
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的维和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近年来,在这方面是有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的。人们希望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安哥拉的行动中能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尊重被维和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避免安哥拉的和平进程出现新的波折。


第6版(国际)
专栏:

  卡特愿调解秘厄冲突
秘证实3架战机被厄击中
据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美国前总统卡特11日在美国亚特兰大表示,他愿意调解秘鲁和厄瓜多尔的边境冲突。
卡特的发言人当天说,卡特和哥斯达黎加前总统奥斯卡·阿里亚斯11日发表联合声明,两人都表示愿意充当秘厄冲突调解人。
据报道,厄瓜多尔已同意卡特和阿里亚斯调解厄秘边境冲突,但秘鲁方面迄今尚未作出表态。
据新华社利马2月11日电 (记者王权富)据秘鲁军方今天证实,秘鲁3架战斗机10日在支援地面部队行动时被厄瓜多尔防空火力击中而未能返回基地。在此之前,厄军方于10日晚曾宣布说,厄军击落两架和击伤1架秘鲁战斗机。


第6版(国际)
专栏:法国通讯

  只身渡洋任评说
本报记者张祝基
2月9日晨,加勒比海中巴巴多斯岛南端的海滩一反往日的宁静,站满了记者、警察和观众。人们在等待一位探险家完成一项只身横渡大西洋的壮举。探险家离岸边越来越近,一位女士迫不及待领着一个小男孩跃进海中,迎了过去。这是探险家的妻子和儿子。随后,记者们蜂拥而上,有的为抢新闻竟互相动手以致受了伤。
这位探险家42岁,法国人,名叫居伊·德拉日。去年12月16日,德拉日在非洲南部的佛得角下海,只身游向大西洋彼岸。历时56天,游完3900公里,德拉日终于在巴巴多斯岛登陆了。他的医生曾估计,德拉日登陆以后可能不会站立行走,可是他上岸后却抱着自己的爱子,在人们簇拥下登上了一部专门迎接他的小面包车。德拉日说自己体重掉了14千克,上岸后除了感到有些头晕以外,没有其它不良感觉。德拉日的这次探险借助于两样装备,一是他两手在前推着一块装有自动导向仪的救生小筏板;二是他身后有一只小艇,内装各种生活用品。他每天平均游六七个小时,夜里到小艇上睡觉。他这样且游且漂地横渡大西洋。第一天,他就赶上大西洋的汹涌波涛,头晕目眩使他不得不留在小艇上。他多次逃过鲨鱼的袭击,却没能躲过海蜇的蜇咬。他曾有近3个小时找不见自己的救生小筏板,当时真不知是否有生还的希望。
对德拉日的探险活动,法国新闻媒体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在大西洋顺流顺风的情况下,在大西洋这边,把任何东西扔下海,几个月后,它都会漂到彼岸。也有人认为,德拉日借助于救生板向前漂流,算不上是游泳过大洋。还有人认为,德拉日完全是新闻媒体和广告商人为制造出来的“征服自然的英雄”等等。
另一种意见认为,只身横渡大洋显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意志。
德拉日说得更干脆,如果说这次探险没有什么意义,那么像登雪山这类探险活动同样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不甘心被排斥在局外
欧盟“三驾马车”出访中东
本报记者杨汝生
2月8日至10日,法国外交部长阿兰·朱佩在德国和西班牙副外长的陪同下在中东进行了3天穿梭外交活动,先后访问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黎巴嫩等国,并访问了加沙巴勒斯坦自治区。法国自今年1月1日起接替德国担任6个月的欧盟主席国,从7月1日开始,西班牙又接替法国担任这一角色。“三驾马车”组成的代表团出访中东,是欧盟在该地区采取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
欧盟代表团出访4国是在中东和平进程遇到严重障碍的形势下成行的。近年来,由于矛盾各方的共同努力,中东和平进程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过去的中东和谈中,美国一直扮演重要的调解人的角色,欧盟则被排斥在外,拥有15个成员国、经济实力雄厚的欧洲联盟自然不甘心被排除在局外,越来越希望在解决中东问题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促使朱佩一行出访中东的另一个原因是,今年秋天将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召开欧洲—地中海会议。这次会议除讨论政治、文化、人权等问题外,还要讨论经济问题。欧盟十分清楚,欧洲的安全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局势密切相关。因此,它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与地中海沿岸国(利比亚被排斥在外)建立一种类似同东欧国家那样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次会议还将通过一项援助计划,即在1996年至1999年间,欧盟将向地中海国家提供总金额为380亿法郎的援助。“三驾马车”这次出访也有为巴塞罗那会议作准备的考虑。
欧盟是中东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也是中东最大的出资者,但在政治方面却从未发挥过多大作用。1994年,欧盟对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援助达1亿美元,而且50%为赠款,其中2/3用于自治地区的行政开支。但是,巴解组织尤其是以色列,只希望欧盟在经济方面介入,并不愿意它在政治上过多插手。朱佩在访问中不无遗憾地说:“每当要掏腰包时,人们便十分喜欢我们,但过后就将我们忘个干净。”欧盟代表团试图通过这次访问使其中东对话者明白,欧盟希冀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援助能得到政治上的回报。
在大马士革,朱佩等同阿萨德总统和外长沙雷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朱佩重申了欧盟的中东政策:以色列从戈兰高地全部撤出,严格遵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其中包括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但在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上,大马士革的立场并没有松动,仍坚持以领土换和平。2月9日,拉宾和阿拉法特的会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中东局势纷繁复杂,欧盟“三驾马车”的此次斡旋能起多大作用,眼下尚是个未知数。(本报巴黎2月1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一体化”缓慢推进
 ——评独联体首脑会议
本报记者尹树广
在政治、经济、军事合作方面均有所进展,但分歧犹存,一体化在缓慢进行。
                    
本月10日,几经推迟的独联体首脑会议在阿拉木图举行。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分为政治、经济和军事三大部分。会议签署的《维持独联体和平与稳定备忘录》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据认为,文件虽然不具约束性,但在前苏联地区其他潜在热点有可能升温的情况下,它不失为会议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加强经济一体化,是同时举行的独联体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的中心任务。去年10月,跨国经济委员会在莫斯科首脑会议上成立。本次会议核准了成员国关税法律的基础和关于保持统一科技空间的共同措施纲要,通过了关于经济联盟各参加国以法律形式调整经济关系和统一经济活动条件的决议。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认为,“这是独联体成立3年来在经济合作上取得的最大成果”。
会前曾有人预言,本次会议重要的将不是通过什么具体文件,而是各国对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双速发展”新趋势将作何反应。
本次会议对集体安全问题给予了充分重视。提交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讨论的共有13个问题。因一些国家有异议,会议只通过了关于集体安全条约的构想、条约各签字国军事合作的基本方向和集体安全宣言等3个文件。人们注意到,各国的军事合作正以多边或双边的形式发展。独联体军事合作步伐的加快反映出该地区安全结构的现实。原苏联的边界现大多由俄罗斯边防军守卫,因为各国建立独立的边防军需要一个过程,各国与非独联体国家的外部边界又达万余公里,且很多接壤地区局势不稳。但在新形势下,又必须给守卫独联体外部边界的俄边防军以相应法律地位,并解决驻军军费分担问题。一位军事观察家在分析独联体军事合作时说,对集体安全条约的补充和扩展,目的是填补苏联解体后在该地区出现的“安全空间”。
独联体成立已3年多,成员国对其“低效”运转都不满意。不过,独联体是在前苏联各国“分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发展自然脱离不了这个大前提。独联体一体化以双边、多边、多层次、多速度交叉进行的现实正反映出这个矛盾的过程。(本报阿拉木图2月11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