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军完全撤离约旦领土
约允以农场主继续耕作
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9日电据以色列电台报道,根据以色列和约旦去年10月签署的和平条约,以色列军队已于今天从它所占领的约旦领土上完全撤出。
以色列总理拉宾今年1月访问约旦时,约以两国领导人商定2月10日为以色列从约旦领土完全撤军的最后期限。
根据约以和约,以色列应将它所占领的约旦南北两部分约340平方公里的土地归还约旦。与此同时,双方还达成协议,允许以农场主在隶属于约旦的纳哈拉伊姆地区继续耕作,期限为25年。


第6版(国际)
专栏:

  沙也边界谈判进展顺利
下周双方可望达成协议
据新华社科威特2月9日电(记者马晓霖)据科威特《中东报》今天报道,正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沙特、也门边界谈判进展顺利,双方可望在下周初达成最后协议。
该报今天援引接近双方谈判人士的话说,双方于7日和8日相继举行了第9和第10轮磋商,完成了一项有关划分两国边界的原则及法律程序的草案,并继续讨论了有关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政治文件”。
该报说,谈判给人以“非常乐观和能达成协议的感觉”。


第6版(国际)
专栏:

  独联体12国首脑聚会
签署维持和平与和谐备忘录等文件
本报阿拉木图2月10日电记者尹树广报道:独联体12国领导人今天在阿拉木图举行了两个半小时的首脑会议。会议讨论了涉及独联体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约30个问题。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通过了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关于维持独联体和平与和谐的备忘录》,及其《关于共同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的协议》等重要文件。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会议通过了独联体集体安全委员会提交的13个文件中的3个,它们分别是《关于集体安全的构想》、《集体安全条约各签字国军事合作的基本方向》和《集体安全宣言》。由于各国对守卫独联体外部边界等问题意见不一,故该问题将于完善后再交首脑会议讨论。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经济联盟各参加国用法律形式相互调整经济关系和统一经济活动条件的决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强调,本次会议的具体成果是独联体的一体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国对一系列迫切经济问题的立场接近,这表明,建立独联体经济联盟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会议还通过了乌克兰提议的《关于采取措施保留独联体统一科技空间的协议》。
会上,各国首脑接受了叶利钦总统的邀请,将于5月9日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庆祝活动。各国首脑还讨论了塔吉克斯坦冲突。叶利钦总统通报了车臣局势的最新情况。
会议决定,下次独联体首脑会议将于5月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和科尔举行会谈
本报华盛顿2月9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正在这里访问的德国总理科尔今天在白宫举行了两个半小时的会谈,重点讨论了对俄关系和扩大北约组织问题。
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克林顿和科尔再次敦促莫斯科与车臣举行和平谈判,尽快结束武装冲突。
科尔说,他希望叶利钦不要使他们失望,“尽管我们对俄在改革中受到一定挫折表示理解,但改革必须继续”。
克林顿说,“俄罗斯只有继续努力建立民主制度和进行市场经济改革,才能继续得到帮助”。克林顿还表示,美国将向车臣提供20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帮助难民和减轻战争引起的灾难。
在扩大北约组织问题上,双方强调扩大该组织“不可避免”,但必须逐步扩大和吸收东欧国家加入该组织,并要使俄罗斯消除疑虑。
克林顿说,扩大北约组织是必然的,但其进程将是“逐步的”和“公开的”,而不是“突然”进行。科尔在讲话中希望俄罗斯不要对扩大北约组织产生“误解”。


第6版(国际)
专栏:

  受克林顿之命率八十五人代表团
美能源部长将来华访问
新华社华盛顿二月九日电(记者应谦)美国能源部长黑兹尔·奥利里九日在这里宣布,她受克林顿总统之命,将率一个由八十五人组成的代表团,于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访问中国,其目的是“促进有利于美中两国人民的商业伙伴关系”。
她在全国记者俱乐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美国能源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代表团的中国之行将帮助这些公司“更充分地参与这个日益扩大的市场”。
据此间报纸报道,代表团在访问上海和北京期间,计划与中方签署一系列能源合作协定,总金额在四十亿美元到八十亿美元之间。奥利里将代表美国能源部同中国相应部门签订一项《中美关于可再生能源的合作协定》。
随同奥利里访华的有副总统办公室、美国商务部、环保署、环保基金会、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官员以及摩根财团、花旗银行、通用电气公司、阿莫科石油公司等数十家美国大型企业的领导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专家谈美中知识产权谈判认为
达成协议对双方都有利
新华社纽约二月九日电(记者夏兆龙)华尔街资深金融专家罗伯特·霍梅茨今天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早餐会上说,美国和中国就知识产权达成协议对双方都有利。
他说,目前中国总的经济形势很好,是外商投资的一个好地方。中国需要一个协议,以便鼓励外商继续扩大投资;同时,美国也需要一个协议,让更多的美国公司去中国开拓市场。他认为这种局面就像朱镕基副总理最近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所讲的那样: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霍梅茨曾担任过美国政府经济事务助理国务卿,现为戈德曼—萨克斯公司副董事长。他认为在下一轮谈判中双方会达成协议,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出席早餐会的另外两名华尔街金融专家也认为,美、中应尽早就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共识,以促进两国经济和贸易交流。


第6版(国际)
专栏:

  发现号回收卫星
宇航员太空行走
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9日电(记者徐勇)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乘员组今天回收了一颗天文观测卫星,并由其中两位宇航员在敞开的货舱外作了太空行走(见图 新华社发),以试验新型宇航服的保暖性能和失重环境下操纵大型物体的技巧。
名为“斯巴达”的卫星是两天前由6人乘员组中的俄罗斯宇航员符拉基米尔·蒂托夫用15米长的机械臂释放进入轨道的,蒂托夫再次利用机械臂把重将近1270千克、高约3米的箱形卫星从相距地面385公里的轨道上回收进入载货舱之际,首次作太空行走的美国宇航员伯纳德·哈里斯和迈克尔·福勒两人在“发现”号机腹朝向太阳的时候在阴影中静站了20分钟。
阴影之下的温度低达零下68至87摄氏度,美国航空航天局希望借此实地测试新型宇航服及手套保暖层的性能,为拟议中“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建设过程中宇航员长时间呆在无阳光空间作准备。
在试验的最初阶段,宇航员就已报告手脚感觉阴冷。20分钟后,哈里斯使用抓杆移动“斯巴达”卫星、为空间站建设而试验操纵大型物体时,袭入手套内的低温使他们的手指产生了像是放到冰箱冷冻室内的冻结感。
地面指挥人员在听到他们的抱怨后,让他们回到乘员舱内。专家指出,新型宇航服还需进一步改进。
尽管太空行走的时间因此缩短,哈里斯还是报告了自己的收获:地面上的庞然大物在太空中似乎不需要施加任何力量就可以移动,但操作时必须非常缓慢,实际上并不像旁人想象那样“轻而易举”。(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十吨象牙付之一炬
新华社记者俞跃良
2月9日下午,内罗毕野生动物园内的一大片空地上,人头攒动,争相观看肯尼亚为保护大象等濒危野生动物而烧毁最后10吨库存象牙的场面。
点火前,有关工作人员将收缴来的象牙垒放成一座直径约10米、高度约5米的“象牙塔”。塔顶上有几根粗壮的象牙直指蓝天,在塔的中上部还有50多根犀牛角围绕点缀。面对这座价值连城的“象牙塔”,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外交官纷纷端起相机,随时准备摄下这令人难忘的一幕。
下午4点整,肯尼亚旅游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长恩加拉手执火把,亲自点燃了记录偷猎者罪恶行径的“象牙塔”。霎时间,火光冲天、青烟四起。不一会儿,累累象牙和犀牛角便化为灰烬。
这是肯尼亚第3次大规模焚烧象牙。1989年7月18日,同是在这里肯尼亚政府为了显示禁止偷猎象牙的决心,莫伊总统首次将收缴来的象牙付之一炬。
今天,恩加拉在效仿这一壮举时说,目前全非洲还存有大约500吨象牙,总价值5000万美元。他呼吁非洲国家行动起来,销毁所有库存象牙,以彻底消除象牙贸易的潜在诱惑,使大象和犀牛等濒危动物真正得到保护。
(新华社内罗毕2月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沙也边界争端透视
本报记者安国章
近日来,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边界争端成了中东新闻媒体追踪报道的热门问题。
沙特和也门的边界分歧由来已久。本世纪初,两国曾因边界问题多次发生武装冲突。1934年4月爆发的大规模战争中,也门大片领土被占领,其首都萨那也面临着严重威胁;同年5月13日,也门接受停战,双方在沙特的塔伊夫举行会谈,并于一周后签署了“塔伊夫协议”。根据协议,有争议的西部边界地区——奈季兰、季赞和阿西尔由沙特管辖;此外,在从红海至鲁卜哈利沙漠的沙也边界划界立碑。协议还规定,双方如无异议,协议每20年延长一次。该协议上一次是1974年延长的。
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后,也门向沙特提出归还奈季兰等地区要求,两国开始了新的谈判。1991年海湾战争中,由于也门政府站在伊拉克一边,沙也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裂痕。1992年9月,也门政府反对再次延长“塔伊夫协议”。去年5月,也门爆发内战,也门政府指责沙特支持也门南方的分裂势力,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此后,边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互相指责对方挑起事端。也门指责沙特侵犯领土,在也门境内修筑公路和建立军事哨所;沙特则坚持上述一切均在沙特一侧。双方各持己见,终于在今年1月10日发生了严重的边界武装冲突,造成双方50多名士兵丧生。沙特一方面指责也门调集了2500名军人侵犯沙特领土而引起了这场流血冲突,一方面紧急调动导弹和坦克部队以及包括F—16战斗机在内的重型武器逼近两国西部边界地区。沙也关系急剧恶化,使战火平息仅半年的阿拉伯半岛又面临新的危机。
去年以来,中东和平进程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并未最终解决,叙、以会谈因双方立场相左没能取得突破,埃以关系趋冷,以色列拒绝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起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愤怒和不安。此外,本地区的反和谈势力的活动、大国在中东的争斗也日益激烈。面对中东新的形势,阿拉伯国家强烈要求协调立场,加速中东和平进程,并积极推动阿拉伯经济一体化市场的建立。而剑拔弩张的沙也局势不仅威胁着海湾的稳定和安全,也影响和阻碍着阿拉伯国家的上述努力,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安和关注。
在埃及和叙利亚等国的调解下两国边界恢复了平静,边界谈判也于1月22日恢复。双方虽经十几轮谈判,但迄今未能达成协议。据透露,尽管双方均表示以“塔伊夫协议”为会谈的基础,但如何理解“协议”有着截然不同的立场。也门主张,在解决边界问题以前,两国关系应实现正常化;沙特则坚持,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前,应先延长“塔伊夫协议”和划定两国之间未划定的边界。也门认为,“协议”是一个整体,既然以“协议”为基础进行会谈,“协议”中的所有条款应全面执行。也门要求沙特必须阻止去年也门内战结束后进入沙特境内的原南方分裂分子的反政府活动;也门要求沙特以实际行动承认也门的统一,沙特是与统一的也门,而不是与也门南、北两部分划定边界。也门还坚持,根据“塔伊夫协议”,划界问题上发生分歧应交国际仲裁解决。而沙特坚持分歧应在两国间解决。
此间观察家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沙也间的边界问题比较复杂,加之两国关系又笼罩着一层阴影,沙也间的问题要彻底解决尚需时日。但令人高兴的是,双方都一再表示,“将以兄弟友好精神,和平解决分歧”,而“不诉诸武力”。此间人们期待着两个阿拉伯兄弟国家尽快消除分歧,实现真正的团结。
(本报阿布扎比2月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执政联盟两党就总理人选达成一致
波兰政治危机暂缓
本报记者朱富贤
2月7日晚,波兰执政联盟两党领导人一致推举现议长约瑟夫·奥列克西为政府总理候选人。第二天,瓦文萨总统表示同意这种安排。这样,一场政治危机暂时告一段落。
自从民主左派联盟和农民党在1993年9月大选中获胜上台执政以来,瓦文萨总统和执政联盟在国家体制的根本问题上意见相悖,经常发生矛盾。瓦文萨想通过修改宪法来实施总统制,使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政府部长;而执政联盟则主张实行内阁制,限制总统的职权范围,使总统不能随意罢免总理,解散议会。所以,双方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尤其在国防和外交两部的部长人选问题上,由于意见分歧,从去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解决。
今年元旦后,瓦文萨和帕夫拉克总理在一次会议上就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国外大使人选问题进行了当面交锋。自那以后,他们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1月6日,瓦文萨公开批评帕夫拉克“工作不力”,希望他下野。2月2日,瓦文萨拒绝签署议会通过的1995年度政府预算法案。同日,他致函波兰众、参两院议长,征求对解散波兰议会的意见。波兰众、参两院随即分别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两院均表示,总统解散议会是“不符合宪法”的。有的议员团提出,如果瓦文萨坚持这样做,他们将弹劾总统。2月6日,瓦文萨明确提出要求改组帕夫拉克政府,否则将考虑解散议会。与此同时,反对党纷纷指责帕夫拉克政府治国“无能”,应该提前举行议会大选,彻底改组政府。一时,波兰政坛风云滚滚,出现了危机。
另一方面,执政的波兰农民党和民左盟都有各自的社会基础,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农民党主要在农村,民左盟主要在城市。他们之间经常意见分歧,有几次几乎到了联盟破裂的边缘。在最近的政治危机中,执政联盟两党面临着要末改组政府,要末由总统解散议会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党互不妥协,必将两败俱伤,不但将在议会失去稳定的多数,保不住联合政府,而且在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也将被击败。
权衡利弊后,两党认识到,保持联合是唯一的出路,终于在关键的总理人选上达成一致:农民党不再坚持帕夫拉克继续当总理,也不坚持总理候选人从农民党内出,而是推荐民主左派联盟的奥列克西为总理候选人;民左盟则同意众议院副议长约瑟夫·齐赫(农民党)为议长候选人。一场政治风波终于暂告平息。
此间人士认为,更换总理仅是政府改组的第一步。尔后的政府机构改革和内阁人员安排,仍是容易引起争议的热点。尤其今年是总统选举年,暴风雨过后,未必是艳阳天。
(本报华沙2月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一杂志为纳粹翻案被迫停刊
本报讯据《日本经济新闻》消息,日本文艺春秋社所属月刊《马可波罗》杂志因刊载为德国纳粹翻案的文章而被迫停刊。
据报道,该杂志在今年2月号上刊出一篇题为《不存在纳粹“毒气室”》的报道说,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的大屠杀是捏造。这引起舆论特别是犹太人团体的抗议。
日前,文艺春秋社表示道歉,指出“这篇报道缺乏公正性”。
该出版社向美国犹太人团体通知了以下三点:一、决定该杂志停刊;二、解除花田纪凯总编辑等负责人的职务;三、收回2月号的杂志。
日本外务次官斋藤日前会见记者时,就文艺春秋社发行的月刊杂志《马可波罗》登载的题为《不存在纳粹“毒气室”》的报道这个问题批判该杂志说:“这篇报道显然缺乏考虑,内容极不适当。”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秘拒绝厄休战建议
秘鲁外交部九日拒绝了厄瓜多尔方面当天提出的双方军队实行休战以清除战场尸体的建议。厄瓜多尔方面当天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里约议定书”保证国与厄、秘双方调解会谈中建议,厄、秘军队实行休战,以便将士兵尸体运回国安葬。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墨总统下令拘捕游击队首领
墨西哥总统塞迪略九日下令拘捕以副司令马科斯为首的游击队组织萨帕塔民族解放军的五名头目,并表示对放下武器的该组织其他成员实行大赦。塞迪略在对电视台发表的讲话中说,在联邦政府坚持对话和谈判解决恰帕斯州冲突的同时,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却在恰帕斯州和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策划新的更大暴力行动”。(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塞族称愿无条件和谈
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九日对塞通社发表谈话说,塞族将会同意举行和谈,塞族方面将不会对波黑和谈提出任何先决条件。但卡拉季奇在谈话中要求国际社会应“完全平等地对待和谈各方”。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奎尔放弃参加明年总统竞选
美国前副总统丹·奎尔已决定不参加一九九六年美国总统竞选这是奎尔的通讯主任马克·古丁八日晚些时候在此间宣布的。古丁说,奎尔放弃竞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筹措竞选费用有困难。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俄国防部两名副部长被解职
俄罗斯总统新闻处九日宣布,叶利钦总统当天签署命令,解除布尔拉科夫上将和孔德拉季耶夫上将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的职务。布尔拉科夫上将曾被指责有贪污行为,最近此案重被提起。孔德拉季耶夫上将曾反对对车臣采取军事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车臣冲突双方阵亡逾七千
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科列斯尼科夫九日在此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车臣战争开始以来,车臣共和国方面有六千六百九十名战斗队员丧生,俄罗斯军队方面死亡一千零二十人。(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西兰发生6.3级地震
新华社惠灵顿2月10日电据新西兰广播电台报道,新西兰东部海域今天下午发生里氏6.3级强地震。
这家电台援引新西兰地震观测台发言人的话说,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新西兰北岛东角以东约150公里的海域,与2月6日发生的里氏5.5级地震的震中相距20公里。
这次地震使新西兰北岛东部地区的1500户居民家庭供电中断,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第6版(国际)
专栏:

  摩加迪沙冲突升级
意大利记者一死一伤
本报讯当联索维和部队加快从索马里撤军的步伐时,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流血冲突9日升级。
据报道,9日在由维和部队控制的摩加迪沙机场的附近,索马里两支敌对武装派别为争抢联合国的车辆而发生激战。与此同时,一名意大利电视摄影记者在摩加迪沙被索武装分子枪杀。
同一天,索马里主要政治派别——索马里全国联盟领导人艾迪德的支持者在摩加迪沙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帮助维和部队撤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先头部队8日进驻摩加迪沙。目前,联合国方面普遍担心摩加迪沙日趋升级的流血冲突会威胁维和部队的安全。(于小青)
据新华社罗马2月9日电(记者黄昌瑞)据安莎社报道,意大利国家电视二台特派摄影师马尔切洛·帕尔米萨诺9日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机场附近采访时,因遇到索马里派系火并而丧生,同行的特派女记者卡门·拉索雷拉受了轻伤。
帕尔米萨诺今年55岁,他是维和部队派往索马里以来丧生的第15名意大利人,也是在那里丧生的第3名意大利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