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经济生活)
专栏:热点追踪

  注水肉难进上海
本报记者李丽辉
岁末年初,记者在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上与同车的上海人聊起注水猪肉。一位在浦东某化工研究所工作的男士说:“我们上海几乎没有注水肉。为什么?管得严呗!”
在上海平凉路附近的一个菜市场,记者问一位正在买猪肉的大嫂这里的肉摊上有没有注水肉,她很爽快地回答,有时候也能碰到,可市场上有那么多的好肉,谁还会去买注水肉?记者在市场上转了一圈,看到这里的猪肉果然没有人为“掺水”的,而且每个摊位上都有一个写着“检验合格”的小牌牌。
外来猪肉过三关
上海每年的猪肉消费量在35万吨左右,其中的大半是通过国营主渠道供应的,1993年国营主渠道的供应量占整个市场的55%,1994年占到了65%。负责国营主渠道部分猪肉供应的只有一家——上海食品公司集团。
上海食品公司集团运销部经理刘洪奎告诉记者,上海食品公司集团经营的猪肉中,1/3是从上海郊县收购的,2/3是从外省采购来的。去外省采购猪肉,他们本着这样的原则:一是选好货源。以当地国营肉联厂或食品公司作为进货主渠道,非定点屠宰的猪肉坚决不收。二是加强验收。在各地主要进货单位长期派驻采购员,及时对猪肉进行检验。三是当地看货,上海成交。货物运进上海后,工作人员要会同卫生检疫人员一起对猪肉再次进行检验,如发现问题或与当初提供样品不符,则有权提出退货或另行处理。
有了这三条,猪肉的质量关基本就能把住。在四川华阳,国营肉联厂猪肉卖到每吨近万元,而街上的个体猪贩每吨猪肉只卖六七千元,但公开声明是注了水的肉,公司却不贪小利宁愿花高价去买好肉。去年六七月份,上海食品公司集团从湖南长沙某食品公司进了300吨剥皮肉,在当地验货没问题,谁知货到上海港后发现95%的肉都打了水,于是马上通知对方退了货。
对上海市场猪肉的供应,上海食品集团公司建立了监督机制。公司每天向市内600多个零售网点供货,每个零售点的猪肉都是统一标价,并公布监督电话,顾客发现猪肉质量或价格有问题可进行举报,问题很快就会得到处理。
因为上海市各副食店的猪肉是由上海食品公司集团一家供货,这些商店只要出现了有问题的猪肉,责任肯定由上海食品公司集团来负。公司内部也有岗位责任制保证。
(记者点评:主渠道经营,市场责任明确,信誉良好,采来的猪肉质量好坏,一上柜台即见分晓。在市场监督机制下,胆敢在采购中玩“猫腻”的人,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
本地收购政策管
有没有注水肉关键在屠宰,出现病猪肉则是检疫环节有问题。因此集中检验、定点屠宰是保证猪肉质量的前提。上海郊县的农民之所以肯把生猪交给国有肉联厂而非“小刀手”手中,是因为上海制订的生猪饲养和收购政策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上海市畜牧局生产处张福根处长介绍说,生产者每饲养一头后备母猪,上海市县财政就要向生产者补贴150元,同时上海市县财政在苗猪、饲料等方面也向农民实行补贴,市里收购一头标准猪(80公斤),平均要补贴131.8元。另外,上海郊县大力推行规模化养猪,鼓励农民办猪场。不仅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贷款和利息方面也给予优惠和补贴,并及时同生产者签订订购合同,解决其生产销路。因此,尽管去年上海市场生猪价格达每50公斤380—450元,而国家的收购价格在288—420元,农民还是愿意把猪交给国家。他们说:“政府在办猪场、养猪方面给了我们很多优惠,不能忘了政府光顾自己赚钱。”
(记者点评:农民辛辛苦苦养的猪,想多卖点钱无可厚非。在养猪难、卖猪难的时候想着农民,农民也会在“收购难”时想着政府。“小刀手”们手里没有猪,水便无从“注”起了。)
自由市场不“自流”
有了占整个猪肉市场65%的国营主渠道作后盾,上海的个体菜市场便显得活而有序。
记者在上海随便转了几处,看到大多数经营猪肉摊位都能做到明码标价,除猪肉上有卫生检疫的印戳外,摊位上还摆有检验合格的小牌牌,让顾客看了放心。在齐齐哈尔路靠近长阳路的一个市场,一位中年管理人员对记者说,市场对猪肉的检查是比较严格的,发现有问题将采取没收、罚款甚至取消经营执照等处理。这些卖肉的摊贩都是相对固定的,在管理上也就容易一些。
一位正在为顾客切大排的年轻摊贩说,就是有注水肉他也不敢进货,因为上海人太精明了。“副食店和别的摊位都卖好肉,注水肉一眼就能看出来,就算价格再便宜哪个会买呢?”他说卖注水肉等于自己砸饭碗。显然,上海顾客的精明与挑剔也使注水肉难以鱼目混珠。
(记者点评:“大河有水小河满。”上海国营主渠道猪肉主宰市场,再加上对自由市场的严格管理,市民们便可以吃上“放心肉”了。)
货真价实受欢迎
上海市国营渠道供应的猪肉是享有市里财政补贴的,然而在全国大城市中,上海的猪肉价格仍然是属于高的。去年年底上海食品公司从外省产地进的猪肉是每吨1.085万元,而供给各零售网点的价格是每吨7200元,每吨猪肉要补贴4000元左右,因此副食店里卖的猪肉比农贸市场便宜。以纯净后腿肉为例,副食店里去年12月每500克6.8元,今年1月中旬升到8元;同样的肉,农贸市场要卖到10元左右。
据上海食品公司介绍,如果单纯按市场价格,每吨猪肉进货价1.085万元,批发给副食店价格应在1.12至1.13万元左右,公司才能保证不亏本或略有盈余,而副食店的零售价也要相应上升,估计大致与农贸市场价格持平。事实上,上海食品公司除按补贴价格供应各副食店外,也以高来高走的方式向个体商贩批发猪肉,农贸市场里有不少摊贩的猪肉就来自这一渠道。
收购价格高了,零售价格必然要涨,要降低价格,或者降低养猪成本,或者政府实行销售补贴。如果只是对猪肉实行市场销售限价,那就可能会使经营者为了保证赢利,不顾质量去选择进价较低的猪肉,注水肉难免会乘虚而入。
当然,猪肉作为人们菜篮子中的当家品种,广大消费者更希望猪肉价平质优。但当价格与质量就像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人们更愿意自己花钱买回的是实实在在的肉,而不是“水”。
(记者点评:上海猪肉在流通领域没有过多地倒手,可见其价高不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消费者不喜欢高价格,但仍能正确对待符合市场规律的高价格,不能容忍的是伪劣产品和价格“掺水”。)(附图片)
上海八仙集团宁波路副食商场的早市肉摊。本报记者周寅杰摄


第6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茶座

  漫谈“理性消费”(上)
文牛
甲乙二人漫谈“理性消费”,兹将其要点记录如下:
甲:“穿衣戴帽,个人所好。”一般说来,日常消费是一种个人行为,别人似乎没有什么说三道四的必要,更似乎没有什么理性不理性的问题。
乙:也不能完全这样说。第一,日常消费虽然是个人行为,但毕竟还有个会消费和不会消费的问题。第二,个人行为集合起来,也就成了社会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消费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理性消费就更加重要了。
甲:我倒要听听你说的理性消费都是些什么内容?
乙:也没有什么玄乎的东西。我认为理性消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甲:愿闻其一。
乙:其一,要适度消费,而不要超前消费。这就是如何把握自己的消费水平的问题。一个人有这个问题,一个国家也有这个问题。
甲:我听说有人不赞成这个观点,他们说没有什么“超前消费”的问题。既然没有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消费,还有什么超前消费?
乙:就一个社会总的进程来说是这样,社会不可能消费没有生产出来的东西。但就一个人来说,一个时期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一个人本来自己没有挣那么多的钱,但非要跟有钱的人学不可,结果拉下了亏空,这就不好了。所以我们一直提倡要“量入为出”。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也有这个问题,消费过度,把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也给消费掉了,经济就没有后劲了。这样就会出现大起大落,甚至经济萎缩。
甲:那也不是消费越少越好。
乙:对。所以我们提倡适度消费,也就是和生产水平相适应的消费。
甲:明白了。愿闻其二。
乙:其二,要实惠消费,而不要炫耀消费。
甲:这个我赞成,谁消费其实不是这样呢?谁买东西不是要求物美价廉呢?这就是讲求实惠。
乙:你说对了一半。大多数人是讲求实惠消费的,但也有人更追求一种“炫耀消费”,而且近年来这种趋势还有所滋长和抬头。
甲:你说的“炫耀消费”就是平常人们说的“摆阔”吧?
乙:是的。就说吃饭,本来是为了解饱;请客,无非也是为了礼貌交往。但有的人偏偏在吃饭上大摆阔气,叫了一桌子饭菜,吃得很少,有的菜甚至连一筷子都没有动就又撤下去了。
甲:他们觉得这样才“有派”,才像个“大款”。
乙:其实这是低层次的追求,连有钱的外国老板对这点也是看不惯的。
甲:还有的非得买多少钱的沙发,多少钱的皮带,多少钱的手表,多少钱的西装等等。
乙:这种炫耀消费,我认为是很吃亏的,花了很多钱,又把好的作风,正确的价值取向丢掉了,亏不亏?
甲:现在在过节期间更要防止这种炫耀性的消费膨胀。
乙:就是。
(下篇谈“个性消费”还是“赶潮消费”,“聪明消费”还是“糊涂消费”的问题。)


第6版(经济生活)
专栏:

  当心“媒子”
计伟
今年初,南京市价格举报中心多次接到群众来信来电投诉,反映市区繁华地段中央门一带,有一伙外地人采用给优惠卡等手段引诱过往群众购买所谓的“全毛布料”,造成多人上当受骗。
根据群众举报,1月12日,南京市物价检查所在公安部门配合下,出动50余人,当场抓住兜售布料的“媒子”4人,起获伪制的购布优惠卡15张,从出租柜台中搜出冒充“全毛布料”的化纤布料5051.42米,查出诈骗销售金额14.65万元,诈骗获利10万余元,没收了非法所得,拘留了不法商贩。
在一节出租柜台前,检查人员亲眼见到两个“媒子”拉着一位顾客进店,谎称她们的亲戚与这位顾客身材相近,请求顾客帮助代量尺寸。量完后,“媒子”故意露出一张写有“全国纺工交易会优惠券”字样的小卡片,说凭这张卡片每米布可优惠30元,“媒子”以表示感谢为名拉着顾客一块买。这位顾客被说动了心,掏出70多元,以每米29.8元的价格买了近3米标价为每米59.8元的“全毛布料”。检查人员当场将骗子抓获。据查,这伙外地来的不法商贩有数十人,在市内繁华商业区以每月1.2万元的高价租了20多处柜台,从个体布店以每米8元的低价买来化纤布料,假冒“全毛布料”出售,标价59.8元,诱使顾客以每米29.8元的“优惠价”成交,实际每米获取暴利21.8元。
这种价格欺诈手段并不高明,之所以能够得手,一是利用了人们的善良和轻信;二是利用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普遍希望价廉物美的心理;三是利用信誉较好的国有、集体商店个别出租柜台作经营场所,为欺诈行为提供掩护,使消费者放松了警惕。物价检查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图便宜,不要轻信花言巧语,注意了解国家有关价格政策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免上当受骗。一旦发现坑害消费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要积极向当地物价检查部门投诉。


第6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观察

  电子图书方兴未艾
席宏斌
电子出版物是高科技的产物。它以软磁盘和光盘为主要载体,然后用计算机或电子通信等方式读出。
纸质出版物容量小、体积大、成本高,复制困难、不易保存,还会污染环境,与之相比,新崛起的电子出版物具有容量大、体积小、成本低、易于复制和保存、能存储音像图文信息以及污染较小等特点,一张8厘米软盘可存储72万字的内容,一张光盘可存储3.4亿字的内容。
电子出版物的形式、种类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电子网络出版和单行的电子书刊。读者在美观的屏幕上用键盘就可以方便地浏览、阅读、查询、摘录、打印、演示动画、播放音乐等。电子图书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日益普及,在我国才刚兴起。最近由北大火星人电信工程公司和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电子版合订本,标志着我电子出版产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我国拥有正式书号的第一家电子图书。目前市场上已有《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教育类电子图书,《中华国粹——京剧脸谱集锦》等收藏类电子图书,此外还有《中华针灸大成》、《中国药典》、《北京的中国菜》、《孙子兵法》、《中国法律法规大全》等多种电子图书。


第6版(经济生活)
专栏:我身边的故事

  红薯飘香
新疆阿克苏农一师三团宋洁
两年前提起红薯,我还打心里瞧不上它。
十几年前我正上小学,每年连里总要种不少红薯充当部分口粮。
家里男娃多粮不够吃,娘把分的红薯一半切成块晒干留到开春后。剩下的煮、蒸、和面炕饼子,不断变花样。即使是这样,也很快吃腻了。娘有胃病,红薯吃多了就不停地反胃、吐酸水,每次看到娘难受的样子,心里真不是滋味。
家里养了十几只鸡,常下些蛋,娘不说谁也不敢动。攒够几十个,娘就拿去跟人家换些粗粮。有次娘攒了40个鸡蛋,和一个上海支边来的老师说好换些红薯,让我去换。到了老师家里我悄悄拿出了5个藏进怀里。想给娘吃。回家路上不留神滑倒在地上,顾不得疼痛,先摸鸡蛋,按着棉衣朝家跑,到了家除了几个鸡蛋壳和湿了一片袄,就剩一个了。我急得哭,好一阵才想起那袋红薯还没扛回来。
晚上娘称红薯时问咋不够秤,我一句也不吭,娘火了用扫帚头打我,骂我不懂事。吃饭时娘吃到碗底那个鸡蛋时,什么都明白了:“孩子,下次可别这样了,这几斤红薯可是咱一家人一天的粮食啊!”
从那时起我再不愿吃红薯。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团场的日子好了,红薯种得也少了。前年我在部队当了指导员,有天司务长找我:“战士们馋红薯,买一些吧?”
我说:“他们没吃够那玩意,不买!不买!”
没几天我病倒了,烧了几天啥也不想吃,司务长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糊糊,我端起就吃。怎么还有红薯?我皱皱眉头。可经不住那香味,吃了起来。嘿,红薯真甜。现在吃与以前吃感觉不一样了!
“怎么样?”司务长问。我说:“真甜!”忽然想起买红薯的事,赶忙说:“多买一些吧,大伙尝尝。”“我已买回来了。”司务长笑了,我也笑了。


第6版(经济生活)
专栏:都市众生相

  明智行长
王明
1989年那会儿,电脑在许多人眼里还挺神秘,工商银行广州花都支行就用这家伙办理对公业务了,不单在当地金融部门是独一份,在广州市属各市、县中也遥遥领先。不久,储蓄业务也用上了电脑,并和广州市的电脑联上了网,通存通兑,还开通了自动取款机网络。
谁也说不清,花都支行这套先进的电脑服务手段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广州市储蓄存款居全国单列城市之首,连续几年,花都支行的储蓄增长率、完成率都居广州各支行前列。花都支行行长早早就看出这一步,真叫明智。
无巧不成书。这明智行长的大名,就叫陈明智。
陈明智干金融40多年。1986年一当行长,他就明确提出,要把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作为发展业务的首要工作来抓,“磨刀不误斩柴工”。
以前,全行只有一两名大学生,短短几年,现在已有大学生近30人。就是临时工要求读业余大专的,陈明智也予以支持,结果,临时工里读业余大专的人达1/3。现在,全行已有近2/3的员工评上业务技术职称。这就给用电脑奠定了基础。
陈明智只有初中学历,几十年自学不辍,年过半百还在啃金融方面的大学教材,现在已经可以担任中专课程的教学。然而,他好读书,却不唯书;尊重专家,又不唯专家论证。
有一次,本地有个棉纺厂要上马,计划投资6000多万元,可行性分析一大本,专家论了证,上级部门也画了圈,只要老陈再签个字,这笔款就可以贷。老陈却不唯专家论证。他组织人员再次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调查研究,发现附近地区同类厂已有四家,原料供应紧张。面对各方领导,陈明智迸出一声“不!”后来,这家企业由别的专业银行贷款建成,每年亏损几百万元,占压了几千万元的资金。
相反,对看准的项目,陈明智从不“惜金”,千方百计在信贷规模内用活、用好贷款。1990年市场疲软时,他们向本地三家大企业发放了1亿多元的贷款,帮助企业实现产值2.3亿元。


第6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营之道

  十年捉疵
毛立辉李孔安
10年前,湖北随州铁树纺织集团生产的“铁树牌”7240坯布,由于质量达不到外商要求,曾经积压70多万米,一时仓库告急。
10年后在国际市场上,铁树牌7240坯布售价,比同类产品每米平均高1.2元,还供不应求,近几年在国外售出8127.2万多米,无一退货。
“铁树”是怎样树起来的呢?
“这是我们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防疵捉疵’活动取得的成果”。总经理吕华雄这样说。
7240是一种纯棉细帆布面料的代号,是做西装、茄克等的上等面料,主要用于出口。压库事件发生后,铁树集团制订了一套比国家标准还高、还严的内控质量标准,建起了厂质量检测中心,建立了每周一次由厂长亲自主持的全厂质量分析会制度,同时,全厂动员,人人参加“防疵捉疵”活动。
一次,前纺车间质检员发现,棉花配比时混进了一些化纤原料,这些混在棉里的化纤原料不染色很难发现。怎么办?他们毅然决定,宁可自己受损失,决不让一寸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6万多米高档细帆布全部改做劳保手套。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后来,纺纱前过了秤的棉卷,工人们都要用袋子一个个精心包起来,一来防杂支,二来防止纺纱时出现纱支不匀现象。
为了提高“防疵捉疵”的手段,他们还平均每年投入200多万元搞技改,仅1992年一年,大大小小的技改就搞了711项。目前,设备更新改造率已达80%,开始实现用微机监测产品质量。
质量兴厂,“铁树”开花。去年,铁树集团完成销售收入2.1亿元,比1993年增加9000万元;完成利税3100多万元,比上年增加两倍多。


第6版(经济生活)
专栏:

  渤海湾海上客运市场开放后,客多船少买票难的局面改观。“黄金水道”客人——
随来随走
苏海涛
北渡渤海海峡,是由华东入东北的捷径。其中,蓬莱至旅顺63海里,烟台至大连89海里,威海至大连93海里,无论从哪个点北渡,均比由陆路环绕津京唐北上近约1000公里。
如此一条“黄金水道”,由于船少客多,运力不足,过海旅客买票难问题一直十分突出。
需求,产生机会。面对部属航运捉襟见肘,地方航运心思萌动。1991年,山东、辽宁两省交通厅经过协商,决定试探性地开辟蓬莱至旅顺的海上客运航线。当年4月,随着烟台海运总公司“鲁胶渡3”的一声汽笛,渤海湾海上客运市场竞争已拉开序幕。1993年底,蓬莱至旅顺、龙口至旅顺(大连)、威海至大连的多条地方客运航线也相继开通,与烟大地方航线一起,形成12条客滚船、部分常规客船及高速船的渡海规模。
“如今去大连,除大风天气外,随到随走,就是春节前后的客运高峰期,也没有出现压客现象,大港走不掉,可去地方港,反过来一样。”烟台海运总公司轮渡公司的经理说。仅烟大线上,部属与地方加在一起,眼下就有11艘滚装船、5艘高速船和8艘常规客船,班次从早到晚都有,供你任意选择。走进那空荡荡的售票大厅,你会隐约感到,这儿已是“买方市场”。
各地要运的汽车,大量出现在海峡两岸的码头。一位客滚船船长说,除了新疆和西藏的,国内其它地方的车全见了。作者近日乘“国润”号渡船由大连返烟,见底舱停满大大小小的汽车,几位广州来的卡车司机告之,虽然一辆车渡费1000多元,比从陆上走还是便宜,省下来的时间就更多了。
客人来多少走多少,来了就走,越好渡渡得越多,这就是由竞争带来的“规模效应”。
竞争面前,地方航运企业更舍得花力气。“开始我们知名度不高,夺不来,我们就在沈大高速公路沿线设广告牌,派人去沈阳、鞍山的大运输公司自我宣传,渐渐地,乘我们船的车就多了起来。”大连海运总公司总经理于浩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烟台高速客轮公司的“新世纪”和大连远丰轮渡公司的“飞龙”以其豪华的设施、更快的速度,赢得较多乘客,大连海运集团公司的“海鸥”和“海燕”,则在积极谋划,欲与前面两艘一争高低。
大批客、车流过境,不仅给航运业带来可观的收入,还促进了旅游、餐饮、公路、港口等各业的发展。
在为渤海湾客运市场走出沉寂击掌时,也需看到,在管理及如何公平竞争方面等它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


第6版(经济生活)
专栏:

河北省藁城市屯头村是远近闻名的宫灯专业村,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赵永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