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贵在一颗平常心
刘古开
不久前,一家电视台要拍孔繁森女儿孔玲的电视专集,片名都确定了,孔玲没有答应。有人再来劝,她说:“请别打扰我,我还是一个学生,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孔玲只是希望以平常心态对待因父亲而带来的荣誉。对她来说,父亲永远是一笔精神财富,绝不希望只以“孔繁森的女儿”而立于社会。孔玲不借倚大树好纳凉,贵在有一颗平常心。
何谓平常心?
面对商海滔滔、物欲横流,面对灯红酒绿、花天酒地,面对挥金如土、一掷万金,心不跳,眼不红,气不短,志不移,耐住寂寞,乐于清贫,固守节操,此谓之平常心。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金钱、地位、名利、权势……非吾所属,不存非分之想,不抱攫取之心,视“不义而富且贵”如草芥,声色犬马如粪土,此谓之平常心。
面对现实,把握自我,善待荣誉,奉献一生,纵在功成名就之时,不飘飘然,昏昏然,忘乎所以;身处逆境之际,安然待之,泰然处之,坦然置之。得意莫忘形,落魄莫沉沦。贫贱不坠青云之志,富贵不生骄奢之心,此谓之平常心。
为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全心全意造福黎民。
为文心怀淡泊,志存高远,努力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良心的作品,不追风媚俗,以劣质“产品”糊弄读者。
为人倘不能成为支撑大厦的栋梁,则甘心做平凡的砖瓦和沙石。立足平凡,安于平凡,乐于平凡,于平凡之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孔繁森、雷锋等同志其心也平常,其行也平凡,然而却以平常之心、平凡之举塑造了伟大的人格,铸就了不朽的丰碑,不失为一种至高的境界。


第12版(副刊)
专栏:我喜欢的书

  清风依然 名流风范
薛涛
我国第一部大型现代综合性巨著《中国大百科全书》,终于在去年8月12日画上了辉煌的句号:出齐了74卷,共计12.6亿字。为了这部巨著的诞生,2万多位专家学者为之奋斗了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
皇皇巨著,浩瀚长卷,既是百科知识的总汇,更是中国知识分子人品文品的凝聚和体现,从中我们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襟怀情操、道德风范。参加这部巨著编撰工作的知识分子,清一色的学界名流、精英泰斗,如系统工程学家钱学森、物理化学家卢嘉锡、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物理学家严济慈、桥梁专家茅以升、军事学家宋时轮、法学家张友渔、医学家吴阶平、文学家周扬……为了这部巨著,他们奉献的不仅仅是智慧,而且是一颗颗爱国心、一片片炽烈的爱国情。邓艾明先生是宋明哲学史专家,一天,他刚参加完哲学卷编委会,肚子突然疼痛难忍,经查得了癌症,住院后就再也没出来;在仅剩的时间里,他放弃其他写作计划,当他把手稿交给编委会后便悄然逝去;建筑学家童隽是在办公桌旁溘然长逝的,人们在他垂下的手旁看到《江南园林》这一条目:“扬州以荷花闻名远近,清初……”;国际法学家陈体强病卧床头,逐字逐句修改完了几十万字的国际法条目后谢世;考古学家夏鼐下午发病住院,上午还在修改《考古学》;天文学家戴文赛身患癌症,临终前仍在审定稿件……而他们的报酬呢,每千字最高40元,最低30元;中国哲学史专家张岱年先生组织编审了几十万字的稿子,最后只拿了100元编审费。
清贫乐道,淡名薄利,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塑像,名流泰斗的情操风范。他们孜孜以致学而淡泊于逐名,兢兢以著述而无意于求利;一生所求者,“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们用青春来“经”此“大业”,用生命来“盛”此“盛事”,青灯黄卷,布衣素食,呕心沥血,伏案劳形,所企所盼者,乃是用自己的知识繁荣自己的民族,强盛自己的民族,人品道德,令人敬仰;情操风范,百世流芳。
“著书只为稻梁谋”。为了几两银子著文以献媚,为了几杯美酒挥笔以捧场,此等恶习历来为真正的学家名流所耻所鄙。然而,不幸的是,商海滔滔钱欲盛,“斯文扫地”似乎是知识分子强化商品意识结出的“硕果”。有的“名家”公开宣称为实现几位数而作,有的“名人”终日寻找“大款”乞求为其“扬名”,以求能从其指缝中拾得碎银若干;有的“名家”置人格文德于不顾作些“黄货”牟利;“斯文”尽管“扫地”,然而威风照例依然。言曰:知识分子就该贫吗?!问得好!知识分子不该穷,穷知识分子的国家永远富不起来。但是这富要靠分配制度的改革来逐步实现,绝非是以“斯文扫地”来获取。张扬“斯文”应该“扫地”的“名家”,其实并非真正的名家,充其量是个“文痞”罢了,作文或可妙论几许,作人则“文人无行”了,混在学界文坛,污一方圣地,祸一方风气。对这类“文痞”人们应小心提防,细加辨察,以防伤了真正的名流大家!


第12版(副刊)
专栏:茶楼

  老而好学
徐恒足
近读于光远先生一篇“自勉”的短文,文中说他在80岁生日那天想出了一句自勉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种老而好学的精神令人敬佩。
老年是人生的金秋季节。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是所有老年人的共同心愿。然而,当人在步入老年特别是超越80那个年龄段以后,往往会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如果不特别警觉,思想和精神就会滑坡。所以,有些人一进入老年就有一种失落感。甚至出现“晚年问题”,不能为自己的人生之途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这个问题,还会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而变得普遍和严重起来。由此可见,积极健康、安详和谐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无论对个人、对社会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要过好老年关,除了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外,最重要的还在于自勉。只要有了积极向上、好学不倦的内因,其它外因才会发挥作用。于先生写了那么多鸿文巨著,到了80岁仍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来自勉,生命不息,进取不止,哪里还会有什么失落和寂寞之感?
事实证明,人到老年各方面更为成熟,不但应当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形式发挥余热,为社会多作贡献,而且还可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使人生更完美,学识更上一层楼,为后辈做出榜样。


第12版(副刊)
专栏:

  福建省莆田县书画在京展出
最近,福建莆田人在中国美术馆这个全国书画的最高艺术殿堂挂起了“福建省莆田县书画展”的牌子。
莆田县地处闽中,有1400多年的历史,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这块沃土曾孕育出林藻、蔡襄、李在、吴彬和曾鲸等一大批著名书画家。今天他们又拥有“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间绘画之乡”的辉煌。此次书画展集中反映了莆田县150多万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书画创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参展的140多幅作品中,有许多曾获过全国和省级书画展的奖牌,还有不少作品被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院馆和个人收藏。参展的100多位专业、业余作者,最大的93岁,最小的22岁。年近古稀的著名国画家周秀廷,自1959年至今30多年里,曾数度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纪念堂等要地绘制了近百幅巨幅画作。他这次展出的《竹林七贤图》,运用传统的手法,描绘了竹林七君子悠然自得的神态,清新中见其深厚的功力。罗中凡的《南塘记事》运用了四维空间手法,把四位历史人物安排在特定的画面上,用黑白对比手法,强烈中见含蓄,回忆中见真情,不失为一幅历史题材的佳构。著名中年书法家余一石的行草(对联)“泉声三月雨,柳色半春烟”,学习“二王”,又走出“二王”,赋予作品以崭新的风貌。整个画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强烈的时代意识,作者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作了不少新的探索,获得了一些可喜的突破。(黄文)
(附图片)
古邑初照(中国画)许庆贤


第12版(副刊)
专栏:漫谈

  “怕作乾坤窃禄人”
赵化南
有一种说法似是而非,就是当官只要不贪污受贿,就犯不了法;只要不把公家和他人的钱财装进自己腰包,就无可指责。有人甚至以此聊以自慰,夸耀于人。
一大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参加工作以来,忙忙碌碌,受到公司上上下下的交口称赞。但是,他却是个辛辛苦苦的“糊涂官”。他的部属利用他的“糊涂”,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主管复印机时制造假发票,涂改发票金额,贪污公款累计达七十五万余元。请听犯罪者自供:“买回来东西,开回来发票,领导既不验收,也不看内容,就签上‘准予报销’,而且让在哪儿签,就在哪儿签。这些年我贪污的绝大部分钱,都是由主管领导签字的。正是他的稀里糊涂,给我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也助长了我无法遏制的贪欲。”
罪犯带着深深的罪恶和悔恨踏上了黄泉路,那位“糊涂官”也因玩忽职守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国家工作人员对于所担负的工作采取不负责任、马虎草率的态度,造成重大的责任事故,给公共财产甚至人的生命带来严重的损害,就构成玩忽职守罪。
人们常说“当官理事”,就因为当“官”有一定的责任。官越大,责任越大,担子越重。既当了“官”,就要负起责任,“在其位而谋其政”,就要克尽厥职,绝不能尸位素餐。尤其是我们的“官”,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职位,意味着一种责任,更意味着使命。唐代诗人杜荀鹤在《自叙》诗中云:“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窃禄人,就是指不称职的官吏,白拿国家俸禄,如同窃贼一样。但愿我们的干部多一些人有这种警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