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姜春云贺中农种业集团成立
科技兴农种子须先行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赵连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写给今天成立的中农种业集团成立大会的贺信中强调,种子是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巨大作用是其它因素所无法取代的。科技兴农,种子必须先行。
姜春云说,“九五”和2010年农业发展目标,对种子的科研、繁育、加工、推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化种子产业体制,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种子经营商品化,生产产业化,育繁推一体化,管理规范化和种业企业化。希望中农种业集团在建设现代种子产业中发挥示范、龙头作用,产生规模效应,通过优质、高效的经营、服务,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据了解,中农种业集团是由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联合全国57家科研、院校、种子经营单位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加强版权保护打击盗版“制黄”
元旦起光盘厂进驻监督员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曲志红)为进一步加强对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复制工作的管理,国家版权局和新闻出版署决定,对国内光盘生产厂家派驻监督员,并要求1996年1月1日前监督员到位开展工作。
为从源头上解决盗版和“制黄”、“贩黄”等问题,严格把住复制加工环节,国家有关部门派出监督员进驻光盘生产厂家以加强监督管理。国家版权局和新闻出版署为此发出的通知中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像复制行政管理部门和版权组织,向自己辖区内的光盘生产厂各派出监督员2名。监督员负责检查所驻厂家在接受境内、境外单位委托加工光盘时,是否按规定接受复制委托并查验有关证明文件和报登委托加工合同;检查所驻厂加工的光盘是否打上来源识别码,加工的光盘内容有无问题及生产数量和产品流向。监督员应定期逐项向音像复制行政管理部门和版权局书面报告上述检查情况。
通知要求在监督员上岗前应进行有关培训,并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各光盘厂要积极配合支持监督员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社会各界携手扫除电子“黄毒”
——新闻出版署扫除电子“黄毒”座谈会发言摘要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海荣:看了《人民日报》刊登的《一位母亲强烈呼吁扫黄打非不可手软》后,我的心情很沉重。非常感谢这位母亲,她所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这是全国所有母亲的呼吁。十几年前,一本《少女之心》手抄本将一些小学生引入歧途。前几年,电子游艺机盛行,有些孩子沉迷其中,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位母亲的呼吁,更使我们震惊:利用如此现代化手段制造出的“黄毒”该有多大危害!很可能一张黄色VCD盘就会毁掉我们苦心经营多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毁掉我们的下一代!电子“黄毒”的影响还不仅于此,它同时也可能成为卖淫嫖娼的诱因。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对这位普通母亲的呼吁非常重视,并且已经开始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整治。我想,我们各个部门应该携起手,使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结合起来,共除电子“黄毒”。另外,应该考虑在课本这一“口粮”之外,由政府出面,搞“菜篮子”工程,为孩子生产丰富的课外读物。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邴先福:这位普通母亲的呼吁提醒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重视为社会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一个母亲的呼吁”讲的虽然是电子“黄毒”危害青少年问题,但电子“黄毒”也同样会毒害成年人,毒害广大职工,因而对我们工会组织来说,必须充分重视这个问题,把扫黄打非作为工会维护工人精神文化合法权益的重要事情来抓,教育职工把好家庭关,加强工会系统的文化教育。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处长孙学策:中小学生是最容易受“黄毒”影响的群体,一是因为他们缺乏抵御、分辨的能力;二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性敏感而向往;三是他们普遍存在逆反心理。面对“黄毒”的扩散,我们该怎么办?国家教委基础司将抓好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提高学生对自身生理、心理的认识。因为制黄、贩黄的势力在扩大,扫黄也必须加大力度,而且要以几倍的力度来对付它。同时,全社会都应联合起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比如不允许青少年进的场所,坚决不能让他们进入。
民盟中央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黄景钧:读了“一个母亲的呼吁”后,我感到非常震惊。我以为,制止“黄毒”泛滥,每年一次的扫黄打非远远不够,这种突击性搜查和打击活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黄毒”的传播,但要使这项工作持之以恒,还应从三方面入手。一要大力在全体人员中进行思想品德和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形成整个社会抵制“黄毒”的机制和合力;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找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理论,并在此指导下制定全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二必须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常抓不懈。三要将打击与预防相结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预防“黄毒”的传播应做超前性的技术防范工作,形成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使工作更有成效。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扫除“黄毒”的危害,是我们所有做父母的都应该关心的事。扫黄打非问题,人大有严肃的立法,舆论多年来一直也在强烈呼吁。但是,抓而不准,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不抓;抓而不硬,等于不抓。这里面有措施不力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领导的认识问题。只要我们的国家机器真正转动起来,没有什么事办不成。张家港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方面有个经验,就是“一把手抓两手,两手都要硬”。“宝碟”公司的中方负责人还是个乡党委书记,如果这个“一把手”也是“两手抓”,就不会出现“宝碟事件”。“宝碟事件”深刻地说明,各地一把手要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抓起来,不仅仅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要做到“留一方净土,倡一方正气,树一方新风”。在这里我有两个具体想法:一是要对全国的音像制作放映单位作一次全面的清理审核,特别是镭射厅全都该停,因为它们普遍存在侵犯版权的行为;二是应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规范音像放映点招牌的广告语言。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社长、全国政协委员姜维朴:江泽民同志一再讲,不能为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牺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牺牲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愿各级党政领导牢记之。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好书,书店里的书大部分都很好,但书摊上摆的却多为格调不怎么高的东西。这就提醒我们创作、出版界的同志,不能只是埋头编写,而应更多地关心时代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作为出版界的一个老兵,我在此呼吁:有远见的出版工作者、有事业心的艺术工作者、有责任感的科技工作者联合起来,力争用两三年时间,把一批好的读物和电子出版物奉献给社会,使我们的孩子远离“黄毒”,以此告慰天下广大母亲。
北京第164中学教师马元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时常教育学生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然而如今一些不法分子竟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黄贩黄,这不能不让人感到万分愤慨。我觉得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扫黄打非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是国家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措施。另一方面,也应考虑为青少年出版适合不同年龄层次阅读的优秀读物,据我了解学生们感到这方面非常缺乏。作为学校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教给家长识别电子“黄毒”的办法。
全国学联副主席陈建文:有些传媒把当前的“扫黄”说成是一场“新的禁烟运动”,这有合理的地方。扫除电子“黄毒”,一方面是个社会控制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个自我修养问题。可以把“黄毒”看作一种病毒,但它只是在机体虚弱时才能“乘虚而入”,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广大青少年要增强自身抵抗力,靠健康的身心来抵御“黄毒”的侵蚀。我们的教育方针强调德育、智育、体育,这是正确的,但也应该强调美育。美育是对人们性情的熏陶,它能使人们在面对世俗力量的冲击时保持心理的健康平衡。明年团中央与全国学联将推出“当代学生跨世纪成长计划”,就是要求青少年在学知识的同时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用多彩的生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东: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肩负着重要使命,会使用现代电子工具是青少年面对未来发展的时代要求。但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对性很敏感,最易受“黄毒”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大造社会舆论,谴责、声讨“黄毒”的危害。但这还不够,我们更应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切实长效的解决办法。应该看到,近些年各类影视大奖评选,青少年儿童类影片经常空缺,有些即使评上了也很勉强,这说明适合青少年口味的优秀观赏物确实不多。我们有关部门应该像中宣部抓“精品”那样,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制作成青少年感兴趣的电子观赏物,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附图片)
十二月二十七日,新闻出版署召开扫除电子“黄毒”座谈会。与会代表以实物声讨“黄毒”的危害。本报记者陶源明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本报讯十二月二十六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广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等首都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同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评选出今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一、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活动圆满完成。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发表。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四、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通过国家验收。
五、我国大型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产业化。
六、我国科学家新测定的两元素原子量成为国际标准。
七、中国企业首获CIMS“工业领先奖”。
八、京九铁路技术先进。
九、我国在世界上首获抗大麦黄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
十、科技界与新闻界大力普及科学技术,反对伪科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简讯

  旅美学人考察团达成项目40多项
本报讯由中国旅美科技协会首任会长、美国华纳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华康博士率领的旅美学人“九五”规划考察团,12月下旬就我国“九五”规划情况和旅美学人如何参与建设问题进行了考察。考察团一行13人,其中12名为博士。考察团先后在北京、内蒙古、湖北、四川、广东、上海等地进行了多方面洽谈,达成合作项目40多项。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国务委员宋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朱开轩、周光召、朱光亚、马俊如等分别接见代表团成员。
考察期间,华纳集团还向希望工程和四川青年科学家基金各捐款10万元人民币。(李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简讯

  延安市中小学告别土窑洞
据新华社西安电(通讯员拓继承)延安市7万多名中小学生已全部告别阴暗潮湿的土窑洞,跨进宽敞明亮的教室。1992年以前,全市共有土窑洞学校108所,危漏校舍达5万多平方米。几年来,延安市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814万元,新修、改造学校62所,完成建筑面积28756平方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简讯

  北京秘书台元旦开播
本报讯北京秘书台将于1996年元旦正式开通。这是北京银联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一年多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成果。该系统采用现代化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管理,结合高智能人工服务,可随时进行热线跟踪、电话转接、事务处理、工作日志管理、语音传真信箱服务及多种方式信息查询等。(王霞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简讯

  电视剧《脊梁》摄成
本报讯反映职业教育战线英模人物先进事迹的六集电视连续剧《脊梁》,最近由国家教委、山西省教委和太原电视台拍摄完成。即将由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电视剧以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山西省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校长马文有为原型创作的。(尹鸿祝毕全忠)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旷世奇珍越王剑归故里
新华社杭州12月28日电(记者孟凡夏)战国时越国国君者旨於赐的一柄青铜剑,最近由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出巨资从香港购回,捐献给国家。捐赠仪式今天在杭州举行。这柄剑交由浙江省博物馆珍藏。
越王者旨於赐,公元前464年至459年在位。他的在地下尘封了2400多年的佩剑,至今依然完好。通体呈淡黄色,锋刃青色;剑柄以黑色丝绦缠绕成剑缑;剑格上有绿松石和红色物质镶嵌的花纹,并有鸟虫书铭文“戉(即现在的越字)王戉王”、“者旨於赐”8个字。剑身套在光亮的黑漆剑鞘中。
据参与鉴定的专家们说,越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越剑”产地。越国铸剑技术当时在中国乃至世界处领先地位。者旨於赐剑是目前国内外所收藏的几十把吴、越王剑中,工艺最全面、技术水平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一把,也是越国铸剑技术达到最高峰时的一件稀有的遗物。
这柄剑原来是在香港一位古董商手中。近由国有企业杭州钢铁集团出资100万元港币购回。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爱心共筑希望工程

  授之以渔
严春萧林
李一飞老人捧着两罐蜜落泪了,他觉着心里甜滋滋的。
李一飞今年67岁,二等甲级残废。1992年以来,他已用自己的养老金和抚恤金资助了8名失学儿童,给他寄来蜂蜜的张锋,就是他救助的孩子当中的一个。
李一飞救济张锋不久,便收到张锋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说:爷爷,我不想念书了,我的父母都是残废,我得挣钱养活他们……
老人连夜写了回信,鼓励小张锋继续读书,随后又寄去了一些钱。
正当张锋扬起生命的风帆,重新背起书包时,不幸又一次向孩子稚嫩的双肩压下来,张锋的父亲去世了,孤儿寡母的更困难了。
得知这一消息,老人给张锋寄钱,让他养几头小猪,改善生活。悲痛欲绝的张锋想,他不能让远方的爷爷失望,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读完小学。他养猪、养蜂,生活悄悄发生着变化。
张锋寄来的两罐蜜让李一飞兴奋了很久,也思索了很久。老人救助的8个孩子都住在云南省红河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山区,能给孩子找一条什么路,让他们能用自己所学的文化摆脱贫困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古训提示了老人。云南禄劝自治县是山区,老人去过那里,知道那里的气候、墒情,山上有许多珍贵的中草药。说干就干,老人找价目表,查资料、跑图书馆,求教专家。经过反复考察,老人研究了一些中草药和核桃、板栗的种植方法。
他写信给他救助的另一个孩子段兴银,并邮去路费,要段兴银和他的父亲到昆明来。老人把技术传授给他们,然后叫他们把资料带回去教其他孩子和他们的家长。
如今,禄劝自治县九龙乡希望工程工作机构的同志成了李一飞的朋友,他们常利用到昆明办事的机会来看李一飞,向他汇报孩子们的学习和家庭生活情况。听说孩子们不仅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还在学习一二门农业技术,李老的心甜滋滋的。他眯起的笑眼仿佛已看到孩子们未来如蜜的生活。李一飞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他的家人,他的老伴、女儿、女婿也加入救助的行列,而且他的许多老朋友、老战友、邻居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简讯

  “周恩来班”义举引起反响
本报讯南京梅园中学“周恩来班”同学们的3341元捐款在云南引起反响,省教委拨款1659元把捐款补足到5000元,并派员专程前往佤山转捐,西盟佤族自治县教职工掀起了“少买一件衣,少抽几包烟,少吃几顿肉,多留住一名贫困学生”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连月工资只有150元的代课教师和临时工也每人救助了一名贫困儿童,在校中小学生也积极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同学。(罗正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