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严控土地供应总量
 ——对江苏昆山市土地管理近况的调查
李元
编者按:土地管理什么问题最大?控制对非农建设用地的供应总量问题最大。不能有效地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保护耕地、规范土地市场都会成为空话。不能有效地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就不能使前几年虚热的土地市场走出困境。不能有效地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就不能适应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我们特向读者推荐李元同志的这篇调查。
                  
    严控土地供应总量的几个措施
昆山市是全国推进土地有偿使用的先进单位,他们利用毗邻上海的优势,实行土地使用权批租,累计到位出让金28亿元,投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10亿元,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市累计吸引外商实际投资39.4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项目110项,3000万美元左右的投资项目30项。去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260.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83.8亿元,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名。在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这个市还保有人均1.2亩的高产农田,比该市土地利用规划规定的人均1.1亩高0.1亩,保持着每年为苏州市提供1.31亿公斤商品粮的光荣。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商业性的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严格控制。全市累计出让地块598幅,其中工业用地354幅,占总幅数的59.19%;总面积68149亩,工业用地37435亩,占总面积的54.93%。由于在供地上体现了向工业,特别是跨国工业公司倾斜,昆山已经形成了8大国际名牌产品为主的工业群,起点高,后劲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是对已经出让的土地,投资者无力开发利用的坚决调整和收回。去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前,昆山已收回出让的土地6000多亩。到去年年底,总共收回近1.37万亩。今年,到9月底又收回7000亩,累计收回20586亩,还准备再收回4325亩。已经收回和准备收回的占土地总的出让面积的36.55%,其中已经收回的土地占总出让面积的30.20%,已经收回的占应收回的82.64%。为了收回20586亩土地,调整了土地103幅,其中终止合同45幅。
三是对投资者有能力开发但暂时未利用的土地,逐块落实复耕措施和责任人,杜绝撂荒。昆山市20个镇,土地局有20名干部每人负责具体落实和经常检查一个镇的复耕,查荒灭荒,有奖有罚。市里还规定,凡有撂荒土地(已批出的地块5亩,未批出的地块2亩)的镇,停止一切土地批租。今年,全市复耕率达到98%,计26411亩。
昆山市采取一系列严格调控土地供应总量的措施,不仅没有影响外商投资的热情,而且保证了土地市场走向规范,促进了经济更健康地发展。调整地块后的批租土地中,工业用地幅数占总幅数的60.1%,工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69.66%。批租的地块从分散在48个村镇集中到16个村镇,从100多区块集中到80区块,使政府节省了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使外商得到了较完善的外部配套条件,提高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在全国许多地方大幅度降低地价以吸引投资的情况下,昆山反其道而行之,去年地价平均水平比前年上升30%,今年地价稳中有升,但外商投资势头不减。今年外商批租土地50幅,其中工业用地39幅,占78%,用地结构进一步合理。
    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根据昆山市土地局的经验,要有效地控制土地供应总量,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土地一定要集中统一管理。
昆山之所以能大规模地调整和收回已批租地块,前提就是全市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昆山市对镇的土地管理实行了垂直领导,镇土地管理所是市土地管理局的派出机构。镇长可以谈项目,但供地和地价都是市里一支笔,防止了竞相削价,盲目出让土地。昆山市土地管理局的体会是,利可以分(土地收益与镇分成),但权要集中,否则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就是一句空话。由于实行了土地集中统一管理,昆山市土地使用中,包括农民建房和乡镇企业用地,违法现象极少。最近经江苏省土地执法检查,抽查997幅土地,不符合手续的只有3起。
(二)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一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
控制土地供应总量的一个重点是保护优质高产农田。昆山市在落实基本农田的保护时,没有简单地层层分解指标,而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把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地块。而且,他们还认为,必须规划出建设用地,同时落实到地块。没有后一条措施,外商投资项目一来,就会乱占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要适应这个特点,调控引导在前。以可供应的总量来调控引导需求,而不是对需求放任自流。如这个市的兵希镇,共有17个自然村,只有3个村的土地规划允许搞建设,另外14个村的土地全部是基本农田,这样保护基本农田真正落实了。昆山市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共有可供建设用地8.3万亩,实际已经占用2万亩,到2000年控制只占用到6万亩,还留2.3万亩的余地,保证可持续发展。
(三)一定要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上下功夫。
他们的体会是:(1)新的增量一定要严格控制,地价要稳中有升。否则,低价卖地,新占用的土地越来越多,存量建设用地搞不活,继续浪费。(2)原有的县属工业和乡镇企业不景气,但占地近6万亩,应该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重点。这些土地用好用活,基本上就可以把新增占地控制住。(3)村镇建设要相对集中,建房要节约用地,供应土地要与旧宅基地复垦整治挂钩,滚动发展。全市农村宅基地现占用9万亩,通过改造可以节省1—1.5万亩。(4)组织泥源公司,从河中取泥,既疏浚了河道,又防止了建设取土挖废耕地。以河中废土来保田中好地,此项办法,一条挖泥船一年取土5.5万方,相当减少挖废耕地27.5亩,全市20条挖泥船可节省耕地550亩。(5)土地管理部门要有调节土地市场的基金。地价下降的时候,政府可以回购,地价上升了,政府可以抛出。
(四)政府的土地收益不能长期建立在收取出让金上。
土地管理部门既管理土地资产,又负责土地执法,经费应由政府财政保证。昆山市土地管理局局长徐惠中说:“土地收入纳入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看起来是自讨苦吃,长远来看有利于促使建设用地真正靠盘活存量,而不是靠增量。土地部门管理费建立在收取出让金的基础上,地卖得越多越好,这是不对的。昆山去年收土地出让金12亿元,有人问我今年能不能再增加,我说只能减少,不能再增加,今年5个亿,明年3个亿,以后越来越少,这才是正常的。”昆山市政府已经决定,一批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备的镇,今后不能再批租土地一次性收取出让金,而改成年租制,保证政府财政每年都有稳定的来自土地的收益。
(五)必须高度重视土地管理部门的廉政建设。
昆山市土地管理局系统,重视廉政建设,这几年没有一个人在土地批租中违法和犯错误的。他们的经验就是依法行政,照章办事,严格自律,接受监督。市长郑慧珍骄傲地告诉我:“我们昆山市批出的地敢收回来,就是因为我们土地局的同志是干净的,我们这些人是干净的!”这一条是搞好土地供应总量控制的基本条件!
昆山虽然小,但改革和发展都是超前的。昆山土地管理局在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方面的做法、经验和他们思考的问题也是超前的,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也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作者为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城市化:经济发展新动力
 ——瑞金、南康撤县设市纪实
韩雨
进入90年代以来,江西赣南3.9万平方公里红土地上格外躁动。瑞金于1994年5月18日获国务院批准设市,当年10月18日举行庆典。继瑞金之后,南康奋起直追,今年3月6日终获国务院批准设市。随着京九铁路的开通,赣南在跨世纪经济发展规划中,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在瑞金,笔者登上全市最高的邮电大楼楼顶,俯瞰全市,但见3公里长、44米宽的红都大道直通远方,目前大道又向东西延伸,形成十里长街。建市来已完成市区12万平方米路面兴建改造。八一路、解放路、绵水路、环城路、瑞金大桥等标准化建设改造正在进行。第二自来水厂与电力网工程建设即将完成。南康市以房地产开发形式,政府没花多少钱,今年就进行了泰康路、夜市街、河边街;潭东、南康、龙回三个火车站;金鸡商贸城、花岗石板材城、家具城、南康火车站新城等工程建设。
瑞金、南康两市均努力实现由农业县向工业市转型。今年上半年,瑞金、南康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亿多元和2亿多元。城市经济发展,大大增强城市辐射能力。瑞金市化工机械厂与云石山乡共同投入2000万元,联办金属镁冶炼厂,年内可投产;市属五金、铅笔两厂以其技术优势,扶助九堡、沙洲坝两镇各办起机针、铅笔生产企业,全市形成2亿支铅笔、1500万包机针的生产能力,产品畅销国际市场。市糖厂、食品厂的易拉罐生产线,其生产原料与农村千家万户相联结。全市乡镇工业上半年新办企业98个,已投入48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0%。南康糖厂、烟厂把“第一车间”建在农村。同时,由城市辐射7个重点乡镇,形成服装鞋帽、食品、轻化、建材、重工业、五金、家具等7个工业小区。
城市需求和市场牵动农业向“两高一优”农业迈进。粮食以高产、优质为主。两个市饲养生猪已分别达43.5万和70余万头,果业、蔬菜、甘蔗、特种养殖均大幅增长,从而加快了农业工业化进程。个体工商户达1万户以上,边贸活跃,市场繁荣,非农业人口剧增。目前,瑞金市区人口达10万,南康市已达13万。撤县设市还加大了对外开放步伐,今年上半年,瑞金仅在香港招商引资会上,就签订合同项目12个,资金达670万美元,南康外资企业累计投资2773万美元,实际进资703万美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省报传真·湖南日报供稿

  竹痴吴旦人
湖南日报记者蒋健
吴旦人教授的寓所是一个竹的世界,精美的竹制家具,琳琅满目的竹艺术品令满堂生辉。
吴旦人是湖南省外经委科技顾问,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全国竹业开发与科研“第一人”,拥有20余项竹子方面的国家专利。他与河北搞裘皮开发的张葆祥被吴仪称为外贸部的“南吴北张”两块科技王牌。
十年前,当吴旦人毅然放弃了在香港的工作,回国从事竹业科研与开发时,他并未在意别人投来的惊诧目光。十年来,在他耳边始终回响着一位老农的声音:“吴教授,你能把这漫山的竹子派上个用场吗?现在我们把它当柴火,都嫌它不如煤炭好烧,让它们烂在山里,多可惜啊!”老人的痛心疾首,成了时常震撼他心灵的动力。这些年来他始终感兴趣的是,面对全球性的森林资源枯竭,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如何把湖南乃至全国丰富的竹资源开发好,使“以竹代木”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独树一帜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最初,他从香港木地板紧俏中找到灵感,于1986年开发出系列竹地板,当他以“竹胶镜拼地板”这一成果拿回1990年的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时,许多人都惊愕了:一个中南矿院学冶金的吴旦人能在竹地板研究中独树一帜?不管人们相不相信,吴旦人最终引导了当今居室装修中竹板材替代木板材的潮流。在他的推动下,全国相继建成了近200家竹地板加工厂。接着,吴旦人马不停蹄,又令人信服地拿出竹管材,他压合的竹管接近金属铝的强度,直径1寸的管子甚至可以用作单杠,在工业领域可以广泛替代输送特殊气体,易腐蚀的金属管道和塑料管道,且具有造价低、抗老化能力强的优点,可用作房屋落水管、农排管等。板材、管材的研制成功,吴旦人更加醉心于他的竹材研究,又向运载和器皿领域进军,目前他请人在湘江边制造竹制游艇,尽管缺乏大型的成型压机,一切全得靠手工制造,然而经过一番敲打,一艘4.25米长、1.5米宽的竹制游艇已初具雏形了,这种游艇船体重量仅为玻璃钢游艇的1/3,而载重量大,造价低廉。接着他又造出了竹制浴缸、水桶。竹子在吴旦人眼中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吴旦人的科研成果让人们相信,搞竹子开发大有可为。早在1989年,他了解到长沙某厂的机器设备、技术、工人素质等接近生产竹地板的条件,他就主动上门把自己开发的竹地板无偿地推介给该厂。他的诚意打动了当时厂领导,在吴旦人的帮助下,原先陷入重重困境的小厂焕发出勃勃生机,仅去年就获纯利60多万元,今年可望过100万元。他还一手救活了长沙湘竹机械厂,使这个街道办的福利工厂转产竹工机械,1994年创造了人均创利过万元的好效益。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救活了一个个工厂,竹子科研转化成强大的经济效益,吴旦人觉得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了。吴旦人扳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根原竹价值8到10元,按照湖南省平均加工水平可增值到20元左右,全省每年竹产品总产值达15个亿,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可使竹产品增值8倍左右。也就是说,湖南省竹产品总产值可以达到100个亿以上。从这一意义上讲,从事竹子的精深加工将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
对于吴旦人来说,他要发“竹财”早就发了,20多项国家专利,外国人已垂涎好久了。然而他始终坚守着这批财富,相信总有一天,他的科研成果,生产技术会为湖南乃至全国竹业经济的崛起做出贡献。因此,他拒绝了日本人的高薪礼聘;放弃了美国某财团请他技术入股、合资办厂的致富机会。而国内省内企业有求于他时,他总是乐于奔波,奉献自己的技术。他每年为各地的竹加工企业提供各种咨询服务,而自己往往分文不取。就连他亲手救活的两个厂家,他也从未索要过技术转让费和应有的工资报酬。吴旦人深情地说:“看来,我的后半辈子要全部献给竹子了,我要不遗余力地宣传竹子,开发竹子,让更多的人了解竹子,与我一起为中国人自己的竹业开发并肩而行。”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民收入”谁说了算?
佚名
年终将至。遇到一位乡长,问及所在乡农民今年的收入情况,只见他稍加思索后说:“去年人均1200元,今年起码要报它1500元。”那神情,好像农民收入的数字就在他的口里,说多少便可以有多少。
近年来,有一部分农村乡镇每到年终岁尾,“农民收入”等统计指标的数字往往不是由统计人员进行细致科学的调查核算得来的,而是由领导者坐下来“讨论”、“研究”确定的。这部分领导“确定”的数字,一是拿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作参照,无论如何也得完成;二是根据上年的数字,以理想的增长速度加以推算;三是看周围乡镇的上报水平,自己虽然不去冒尖,但也不能落后,至于本乡镇的具体情况,如当年遇到了什么自然灾害,农业成本增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等,都不作认真考虑。难怪这些乡镇向上报出的“农民收入”指标数字,往往令当地的农民目瞪口呆,觉得与实际收入相差甚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经过一番统计测算,哪能得来一串串正确的统计数字呢?特别是像“农民收入”这样的指标数字,直接反映的是一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到农民下一年度负担总额的界定,关系到国家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慎重对待,确保真实,不应该有半点虚假和马虎。
希望各地能将“农民收入”等统计指标的统计上报权归还给专业统计人员,如实上报,取信于民,为明年的工作开一个实事求是的好头,千万不要再让“人为数字”、“首长数字”盛行下去了。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竹溪油菜籽丰收盼外销
编辑同志:
今年湖北省竹溪县油菜籽获得了大丰收。全县共产菜籽715万公斤,比1994年增产25.5%。忧的是:由于该县地域偏僻,信息闭塞,至今农民手中仍有150万公斤油菜籽难以出手。故请贵报给予牵线搭桥,以解农民心头之忧。
湖北省竹溪县刘安西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原平农民盼购复合农药
编辑同志:
农药的使用,在农村中越来越普遍。由于多数农药不能混在一起喷,不但加大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农民购药的费用,减少了农药利用率,甚至出现错喷现象。今年秋天,俺们村里菜农张田堂在一亩五分大白菜地里错把“除草剂”当成“灭虫剂”喷洒,结果药害严重,造成绝收。
科研部门和生产厂家如能生产一种“复合型”农药,既有抗病灭虫作用,又能刺激生长。这样的农药一定会深受农民的欢迎。
山西省原平市 张改云 周英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禹州农民渴望养殖服务
编辑同志:
最近,我们在下乡调查中发现,农民朋友致富心切,一部分懂技术、有专长的农民也确实致了富。但还有部分搞养殖业的农民由于不懂技术、养殖服务跟不上而尝到了苦头。有一个乡在养鸡热中迅速涌现了100多家养鸡专业户,但由于不懂技术、防疫跟不上,最后成功的不到10户。
因此,农民朋友迫切渴望早已瘫痪的农村防疫站能尽早恢复起来,为农民提供服务,帮助渴望致富的农民走上小康之路。
河南省禹州市李华伟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刘同书的“三脑”工程
柏建华
在陕西省临潼县,人们都知道西安新烽中压电器厂厂长刘同书有个“三脑”工程。
1982年,刘同书在渭河边偏远的小村庄,承包了140亩地的农场,便一发而不可收。后来,又承包了170亩渔场,办起了水泥预制厂,开办了饲料经销部和西安新烽中压电器厂。
刘同书认为,无论务农办厂,人是最根本的,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生产就难以发展。因此,他不惜重金聘请专家学者,请他们帮助管理企业,开发产品。办农场,刘同书聘请农艺师指导耕作,产量比乡邻增长了50%多;办渔场,请水产专家当顾问,亩产总比别人多收五六十公斤;办企业,他从西安一家科研单位聘请了3名专家常年驻厂,组成智囊团,刘同书把这叫“借脑”生财。
乡镇企业的员工大多是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农民。刘同书从西安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请来老师,给职工补习文化课及专业课,进行技术和营销管理培训。中压电器厂的职工,上岗前人人都参加了半年的培训,使之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长期如此,企业、农场、渔场,都涌现出一批生产及经营的骨干。刘同书称这为“换脑”。
在企业招工提干上,刘同书为有一技之长者敞开大门,新工人文化最低也必须是高中文化程度。但无论是什么关系介绍来的,必须进行严格的思想、文化素质考核,合格者方可录用。刘同书把这称之为“造脑”。
“三脑”工程的实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他承包农场140亩,年产粮食7万多公斤,亩均510公斤;承包渔场170亩,年产值40多万元;新烽中压电器厂产品合格率为100%,截至今年11月底,实现产值280多万元,利税76万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年终致读者
暑往寒来,《农村经济》专版匆匆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未敢懈怠,竭尽绵薄之力在这块园地上耕耘,努力为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鼓与呼,为广大读者服务。我们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谨向广大读者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1996年,我们将不负读者的厚望,更加勤勉地工作,改进我们的报道和版面。同时热切期望广大读者为办好《农村经济》专版继续出计出力,把《农村经济》这块我们共有的园地办得更好。
祝广大农村干部、农民朋友及各界读者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本报经济部农村组全体编辑本报经济部农村组全体编辑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图①②:全国四大名蒜基地之一的安徽省来安县,县委书记黎田亲自抓大蒜生产(见图①),全县已发展大蒜7万多亩,仅此农民人均收入就达五六百元,很多农民因此盖起了瓦房、楼房,一步步走向富裕(见图②)。本报记者刘杰摄
图③④:湖南省临澧县太平村10多年前还是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1979年以来坚持改革、坚持发展,逐步形成了肉类加工、水产开发、纺织、建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达3000余元,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楼,成为远近闻名的湘北明星村。
新华社记者陈启松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