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巴彦:粮食生产走出徘徊
——来自黑龙江省巴彦县的报告
赵力李大庆
曾以粮食总产和对国家贡献居全国第4位而著称的黑龙江省巴彦县粮食生产在低水平上徘徊8年之后,重振雄风,今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亿公斤大关,牧业产值已实现8.5亿元,乡镇企业产值达28.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340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2.6倍、19.1倍、19.7倍和4.6倍。这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分析巴彦县粮食生产一落一起的个中原由,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由丢弃到扬弃
巴彦县粮食生产徘徊始于1982年,此后8年间,粮食平均总产比大丰收的1981年减少23.6%,而它所在的松花江地区的粮食总产,则在同一时期增长了31%。
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最大的教训是丢弃了昔日靠大玉米“发壮”的丰产措施。因此,要重振雄风,必须丢弃徘徊期靠大豆增收的作法,回到1981年的粮食生产路数上来。县委书记张力新不同意“丢弃”的观点,提出要辩证地否定历史经验教训,用扬弃的观点,发展粮食生产。
首先,纠正了大豆面积增长失控所造成的重迎茬大幅减产的问题,把大豆面积控制在粮豆面积的1/3以内。同时,增加高产作物面积,由过去的100万亩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其次,加大了农业投入的力度,仅化肥一项,亩施用量由20多标公斤增至40标公斤。
为了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近年来,每年投工400多万个,修复防洪排涝工程,进行小流域治理,共完成保护面积40万亩,治理面积8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98万亩。同时更新大型拖拉机346台(套),农机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
如今,这个县的玉米产量不仅数倍于靠大玉米“发壮”的1981年,而且,大豆生产的亩效益也提高到280元左右,圆了大豆增收梦。
由单一到多元
当初,巴彦放弃产粮大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产穷县”。上上下下较普遍地存在着把穷的原因归咎于高产的倾向。
然而,当粮食大县被当做包袱甩掉后,县里的粮食收购会常常就变成了“急眼会”、“翻脸会”,人们为完成合同定购任务而犯难。农民们没了粮,既无钱向新的生产领域进军,又无饲料发展畜牧业,调整产业结构。1989年,全县农民人均卖粮比1981年减少20%,农民人均收入也由本地区之首下降到倒数第3位。
痛定思痛,人们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高产不是穷县的真正原因,粮食单一结构才是症结所在。因此,巴彦县委在重振产粮大县雄风的同时,加速构筑粮牧企三元结构协调发展新框架,一跃成为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和黑龙江省科技兴牧基地县,生猪生产、大鹅生产、肉牛生产均居全省前列。在农民人均收入中,牧业收入的份额连续两年超过40%,今年可突破千元大关。“赶着畜群奔小康”已成为巴彦县农民致富的基本途径。
如果说牧业生产是农民的“小康产业”,那么,乡镇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则是改变穷财政面貌的重要生力军。县委副书记房殿奎说:“今年,乡镇企业实现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0%,全县最大的利税大户,就是乡镇企业。”
巴彦县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进程中,创造了许多的好经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拉长粮食生产的产业链条,通过牧业过腹增值和加工业加工增值,获取粮食生产的追加效益。以大豆加工业为例,全县相继上马各类加工企业121家,年加工大豆2.3亿公斤,生产豆油、豆粕、磷脂油、豆乳粉、色拉油、美味豆制品等20多个系列产品,使原粮增值2亿多元。
由“两蹲”到“三跑”
巴彦县在走出徘徊的过程中,工作方法上最大的变化是:由“蹲地头、蹲炕头”,变成“跑下、跑上、跑外”。“跑下”,就是搞调查研究,抓难点,抓重点。为实现规模推进牧业发展,县委主要领导深入乡村,亲自抓了四条生猪直线育肥生产一条街,以此带动了1054个养殖业一条街和85个牧业小区的蓬勃发展。“跑上”,就是到上级机关争取项目,争取指导。这个县秸秆养牛示范县和农业开发区等项目,都是主动“跑上”的结果。“跑外”,就是到县外、省外、国外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来武装自己。为了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新技术,每年都组织上千人次到外地参观学习。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依法用地依法管地

  土地违法:新特点及对策
潘明才
主要表现是:越权审批土地,随意下放土地审批权,破坏土地统一管理,违法使用农村集体土地。
近几年,土地违法案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于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违法批地,违法管地,造成了大量土地非法占用,导致耕地锐减,土地严重浪费。当前土地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是:
无视法律规定,越权审批土地。一些地方的政府领导,以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为由,借口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环节,超越本级政府批准权限审批土地,造成土地供应总量失控。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全国发生越权批地案件11817件,占地面积是全年土地违法案件占地面积的13%。
违反法律规定,随意下放土地审批权。不少地方政府突破国家法律的规定,层层下放土地审批权。土地审批权下放的结果,使不少县、市非农建设用地自批自用无控制,耕地大量占用。1992年以后,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纠正,许多地方已得到纠正,但有的地方还没有根本解决。
冲破法律规定,破坏土地统一管理。总体上看,开发区一是数量仍较多,规划面积过大,土地闲置严重;二是相当数量的开发区,自批自用土地;三是出让土地竞相压价,经济效益不好,滚动开发难以为继。出现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开发区土地没有统一管理。有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将土地审批权下放给开发区,由开发区管理机构负责区内土地的规划、征用、开发、出让、转让等工作。
不受法律约束,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违法行为严重。一些乡(镇)企业用地很不规范,其主要问题,一是未经批准,擅自用地。如东南某市,乡(镇)企业占地9000多亩,绝大部分没有办理用地手续。二是占地面积过大,势头过猛。如某直辖市1993年集体建设用地13736亩,比1992年增加37.7%,其中乡(镇)企业用地占了94.3%。三是集体土地自发进入市场,土地资产流失。不少乡(镇)企业擅自利用集体土地与其他企业联营、入股或转让、出租,有的甚至合作搞房地产开发经营。由于农村集体土地目前尚未形成有偿使用机制,农民宅基地失控失管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发生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现行“以块块领导为主”的土地管理体制,体现不出中央政府作为国有土地所有者应有的职权,缺乏上对下有效的监督机制。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和加强法制建设。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资源,我们一定要积极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土地法制建设,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行之有效的土地管理统一、土地执法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主要措施是:
加强全民土地基本国情、国策、国法教育,增强土地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解决好依法行政的问题,人人都应做执法的模范。要从维护国家统一高度认识执法的重要性,不能以局部利益牺牲整体利益,更不能以眼前利益牺牲国家的长远利益,以保证国家的政令统一,畅通无阻。
加强土地立法,建立和完善土地法律体系。当前应重点搞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立法,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证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对违法行为要明确法律责任,行政处罚规定要具体可行,以增强可执行性,为严格执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搞好土地监察体制改革,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机制。土地管理部门是行政执法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必须拥有调查权、制止权、否决权、行政处罚权等。在有条件的市、县,土地监察工作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土地监察机构要提高规格,配备得力人员,以提高土地执法的权威。
强化土地执法手段,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土地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加强与司法、纪检、行政监察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对影响较大,违法行为严重,性质恶劣的重大案件,必须坚决依法处理,并要通过新闻媒介曝光。
(作者为国家土地管理局政法监察司司长)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民“财神”当洁身
邹家泉
近年来,假种坑农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假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最令人痛心的是,个别被农民奉为“财神”的农业科技人员居然也利欲熏心地干起了这种伤天害理的勾当。比如,新闻媒介近期披露的震动全国的安徽岳西假种案,导致10多个县的4万多亩水稻绝收,某些农技人员难脱干系。
假种泛滥,固然有种源不足、经营秩序和渠道混乱,管理严重失控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些农技人员或疏于鉴定,把关不严;或收受回扣,明知故犯,参与贩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其影响和危害性不可低估。
农业科技人员长期深入农村传播先进实用技术,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将他们引为“财神”,从他们手里购种当然深信不疑。正因为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贩起假种来,其欺骗性远非一般江湖贩假者可比,今年发生的几起动辄上万亩的假种案的种源如果不是来自农技部门,恐怕不会有这么多的农民轻易上当受骗,危害范围不会如此之广,损失也不会这般惨重。
净化种子市场,减少和杜绝假种坑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作出努力。作为科技兴农主角的农技人员,更应当洁身自好,切不可因贪图蝇头小利而玷污了自身形象。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为敢担风险叫好
岳力
报载,黑龙江虎林县农技推广部门与农民签订科技承包合同,农民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凡是按农技人员的指导操作而没有达到预定增产目标的,不足部分由推广部门负责赔偿。这一措施,使该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率达75%,比去年提高了一倍还多。
笔者闻之,不禁为该县农技推广部门敢担风险的精神叫好。近几年,一些先进的农科技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对这些技术不放心,怕增加了投入,不能增产,甚至减产。农民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虎林的作法,沟通了生产者和科技推广部门之间的利益联系,因而也就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拴在一条绳子上的两只蚂蚱,谁也跑不了。”
敢担风险,对农技推广者来说,意味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刻苦学习钻研新技术,也要经常到生产第一线去摸索实践,仅限于在生产和科研中间当“传声筒”是不行了,要向别人传道,自己首先得懂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敢担风险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的更新。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唐海新小站稻米享誉京津唐
本报讯河北省绿色食品基地——唐海县九农场生产的新小站稻米,在近日举办的全国绿色食品宣传展销会上受到好评,被专家们赞誉为“水晶米”、“珍珠米”。
近几年来,唐海县九农场凭借得天独厚的水稻资源优势和国有农场的体制优势,组建了唐山天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柏各庄大米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绿色食品——“柏各庄”牌新小站稻米。新小站稻米精选驰名中外的小站优质稻谷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工艺与设备,生产的大米不淘洗即可蒸煮食用,具有高营养、高精度、方便卫生等特点,蒸煮的米饭糯软油润、食味极佳,深受消费者好评。
(吴秋波张自选)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内黄非传统农业异军突起
本报讯作为国家小麦商品粮基地县、棉花百强县的传统平原农业县——内黄县,自1990年以来,在确保完成国家粮棉油定购任务的前提下,狠抓农业支柱产业开发,蔬菜业、林果业、畜牧业等新的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尤为迅速,这三种非传统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已占农民全部收入的40%。(田献廷池建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泰安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运营
本报讯今年以来,泰安市组织多形式、多种类的服务体系,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决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步入了快速运营轨道。
在社会化服务工作中,泰安市首先抓了各类组织的健全工作,建立了以市县农业主管部门、供销、商业、粮食、外贸为主体,以乡镇站、联社为依托,以村为基础的服务组织体系,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据统计,全市发展各类服务组织4万个,其中乡以上综合性服务组织500个、农民联合体3.72万个。(景宗海陈铭海)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法

  雎县三十户农民据法力争
本报讯河南省商丘地区首例不服税务机关违法征税的行政诉讼案,日前在雎县人民法院结案。30户农民据法力争,与税务机关对簿公堂,打赢了这场官司。
今年3月2日,被告雎县地方税务局下属机构城隍乡地税所强令该乡李庄村拥有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的农户分别交纳车船使用税300元和50元,收缴30户农民税款2500元,并且征税人员未给任何一户开具纳税凭证。
交过税款后,这些农户心里老是不踏实,就搭车到县城进行法律咨询。他们了解到专供农、林、牧生产使用的拖拉机属免征车船使用税范围,派代表与城隍地税所协商交涉,据理力争。但是,地税所没有退回税款,反给每户开具了“劳务收入所得税”纳税凭证进行搪塞。
气愤之下,30位农民决定利用法律讨回公道,推选出李艳春、刘明玲为代表向雎县人民法院起诉,一纸诉状将城隍乡地税所的上级主管机关雎县地方税务局推上了被告席。
雎县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后,依法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后来,雎县地税局主动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逐户退回了违法收取的税款。30户农民也当庭撤回了对被告的起诉。(汉白玉)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廿七碗米
金昭
前不久,安徽省霍山县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两个农民从百里之外,专程赶到县政府为县长熊建辉背来一袋新大米。
这两个青年农民是本县道士冲乡新铺沟村大岭头村民组的。一个叫黎克加,曾任过村民组长;一个叫陈义,是现任组长。谈起送米的事,他俩滔滔不绝:这不是贿赂熊县长,而是全组27户人家一碗碗装起来,让我们俩代表全组114个村民给县长表表心意的。不是政府热心实意送来科技,我们哪有今年这样好的收成!
他们说,我们大岭头平均山高1000米左右,过去是“种下谷子心忧愁,不知秋后收不收;四处求神来保佑,还是三年两不收。”今年春,县政府派来农业科技人员教我们用新法增产,我们将信将疑。他们手把手地教,有些环节他们亲自干;他们还掏钱买来种子、农药给我们用。到我们大岭头,来,要上1600米;回,要下1600米,羊肠小道,山高岭大,上岭一身汗,下岭腿打颤。从下种到收割,农艺师们不知来过多少趟。稻子快要黄熟时,熊县长又亲自来看收成。我们个个受感动,不知怎样感谢才好。熊县长走后,我们大伙一合计,等稻子收上来,一家舀一碗新米,表表我们对政府的心意吧。
霍山县位处大别山腹地,因山高气候寒冷,人多地少,年年要吃“进口粮”。今年春,当选为县长的熊建辉心系山民,下决心要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决心将里山区十万亩温饱工程、外山区十万亩增产计划落实到户。为此,他跑山头,到田头,走村头,和农民交朋友,算粮食经济帐,算脱贫致富帐。在推广旱育稀植的关键时刻,他不分上下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星期日也不休息,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他选择缺粮最重的道士冲乡抓示范点。结果这个乡增产41.5万公斤,全县共增粮2000多万公斤。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省报传真广西日报供稿

  玉桂大王
曾永联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松山乡大水村青年农民刘倍全高考落榜后,重新立志把眼光投向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经过七八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广西赫赫有名的“玉桂大王”。
1988年春,名落孙山的刘倍全发现本地供销部门玉桂皮收购走俏,便产生种玉桂致富的念头。为了进一步摸清市场行情,他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考察,发现桂皮和桂油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看好。于是,他果断决策,把本村大红山500多亩荒山承包下来,栽种玉桂。经过精心护理,3年光景,玉桂产生了效益,年纯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刘倍全尝到了种玉桂的甜头后,又与松山、黎木两个乡签订承包荒山的合同,他向亲朋好友筹借款300万元,办起3个玉桂场,总面积达1.35万亩。劳力不够,他就常年雇请200多名帮工。
为了提高玉桂的经济效益和产品附加值,去年底,刘倍全办起一家融玉桂原料生产、产品深度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配套性农业综合开发型企业——容县虎威庄天然香料有限公司。他终于成了广西第一个“玉桂大王”。
刘倍全致富不忘众乡亲。几年来,他共拿出4.8万元无偿送给70多户特困户发展生产,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内蒙古畜牧业大丰收后的喜和忧
①内蒙古畜牧业今年又连续获第11个丰收年,牲畜达到6065.7万头(只),比11年前净增2271万头(只)。但牲畜发展过快,草原载畜量过大,致使牲畜转场难,草原退化、沙化。内蒙古鄂温克旗辉苏木牧民阿日哈吉德一家的羊群,已由12年前的700多只羊发展到现在的2300多只,圈里的羊常常是拥挤不堪。
②内蒙古奈曼旗过去是发展立体牧业的好地方,林木葱茏,水丰草美;但如今由于牲畜过量,树枝也被牛羊吃得光光的,仅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
③昔日水草丰美的草场,今日变成茫茫沙海,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沙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这是大自然给人们敲起了警钟。
 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摄并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无题 徐永田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