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与利利奇总统会谈
双方表示希望进一步发展中南友好合作关系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记者吕岩松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与应邀来访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佐兰·利利奇举行了会谈。两位领导人高度评价了中南人民的传统友谊,并表示希望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江主席首先对利利奇总统来华进行正式访问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利利奇总统的此次访问对加强中南友谊、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泽民说,中南之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是久经考验的。我们尊重南人民的选择,支持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重视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南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利利奇总统说,他此次访华使南中多年来最高水平的会晤得以实现,他对此感到十分高兴。南中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长期以来保持着友好往来。南斯拉夫感谢中国人民在南人民最困难时期所给予的人道主义援助。他相信,此次访问将会有力地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利利奇说,南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对中国在发展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感到高兴,并预祝中国取得更大的进步。南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恢复国民经济,很希望了解中国成功的经验。
利利奇强调,南一贯坚持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江泽民对南政府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表示赞赏。他说,我们对南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十分钦佩,对南政府在复杂的环境中为保持社会稳定、恢复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我们期望并相信,南在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将取得更大的成就。他说,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南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贸合作。不久前,我们两国正式签署了经贸协定和科技合作协定,这次还将签署投资保护协定。这些都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中南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利利奇说,南斯拉夫特别赞赏中国在前南问题上所一贯坚持的原则立场,前不久达成的“代顿协议”以及刚签署的“巴黎和平协议”是和平与对话政策的胜利,也是前南地区由冲突走向和平的转折点。以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代表团为达成和平协议作出了最大努力。南衷心期望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前南和平协议能够排除困难,最终得以实现。
江泽民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前南地区各国内部和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只能通过和平手段加以解决。南斯拉夫在内的前南地区各国签署全面和平协议为前南危机的最终解决开辟了前景。中国对此表示欢迎。我们对贵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为前南地区的和平进程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中国欢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中止和取消对南制裁的决议,支持彻底解除对南制裁,希望南尽快重返国际社会。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公正、合理、和平解决前南危机做出努力。
会谈中,两国领导人还介绍了各自国内的情况,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
会谈后,江泽民主席和利利奇总统出席了中南两国政府关于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的签字仪式。
会谈前,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主持仪式,热烈欢迎利利奇总统和夫人访华。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陪同团团长、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和夫人,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朱安康和夫人,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章师明等出席了欢迎仪式。 (附图片)
江泽民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主持仪式,欢迎南联盟总统利利奇来华访问。新华社记者王忠家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权威与权力
——张家港拾遗录(四)
本报记者范敬宜
一到张家港,记者就向市委的同志表示希望参加一次市里召开的大型会议。
表示这个近乎唐突的要求,开始只是出于某种好奇心理。据不少新闻界的同行说,张家港开会纪律之严,秩序之好,为今天其他地方所少见。中央电视台还有过实况报道。看来事实是准确的,但评价不一。多数人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张家港市的领导权威,也有人认为这带有某种强制性,是靠领导的“专断”实现的。究竟如何,需要亲身体验一番。
凑巧得很,第二天,也就是11月23日上午,市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由市委书记秦振华介绍学习上海经验的情况。可是市里并没有安排我们参加,——也许他们觉得我们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安排了半天参观活动。记者无奈,只好临时找了一个托词,放弃参观项目,在朋友的“掩护”下,只身混进大会会场去进行“私访”。
进入会场一看,果然名不虚传。1000多人的电影院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没有交头接耳的,没有东倒西歪的,大部分人都在认真记录。那天记者正巧感冒,忍不住咳嗽几声,引起了一点“连锁反应”,前后左右立刻射来责怪的目光。记者生怕久留“露馅”,赶快悄悄离开会场。
事后见到秦振华,记者如实作了“交代”,性格豪爽的秦振华笑得前仰后合,使劲摇晃记者的肩膀说:“怪不得八点四十分左右,会场里有点骚动,如果发现是你,我早就当场把你‘拎’上台亮相了!”
尽管这仅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却也生动地证明传说非虚。以办事严肃著称的张家港市领导,对会场纪律这样的“小事”也不放过,真够较真。在开始实行的时候,很可能采取过某种行政措施,但看来现在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形成自觉了。把这称之为领导权威的体现,恐怕不为之过。看来,在目前相当多地方过于散漫的情况下,多一点这样的“专断”并非坏事。
当然,张家港市的领导权威,绝不仅仅体现在开会上。在我们短暂的采访过程中,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张家港市领导“言必信,行必果”的雷厉风行作风。正因为如此,在许多其他地方感到最难办的事情上,他们能够做到令出如山,令行禁止。
最突出的要算是干部调动的事。有人对张家港市干部“调动频繁”颇有微词。一了解,原来市领导为了保证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着力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即把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干部及时提拔起来,把工作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调整下去。他们认为,不这样果断地做,再好的机遇也会白白丧失。这“能上能下”当中,最难的是“下”。令人惊讶的是,张家港市三年来降职免职的干部60多名,没有一个不服从,没有一个讲价钱,要求“说道说道”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核准确、公正,无论升降都能说出站得住脚的理由,并且过细地做好本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市领导说话有权威,决定了的事情,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长处了解到:市委常委会开会讨论干部任免,一般都从晚上八点开始,不论任免多少干部,讨论通过后必须连夜同本人见面,当晚签发文件,次日上午开大会宣布,被任免的干部三天之内必须到任或卸职,一点含糊都不能有。有一次市委讨论决定免去一名局级干部职务,当时本人正在上海出差,市委一个电话把他连夜召回,凌晨三点钟谈完话,办完手续。这样就防止了干部任免中的“跑冒滴漏”和说情风。其效率可谓惊人。
在最棘手的干部问题上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其他事情就更可想而知。没有这样的领导权威,张家港岂能短短三年发生如此巨变!
在与张家港市领导干部接触中,他们那种对事业必胜的高度自信,给记者以强烈的感染,难怪有的同志说:“在张家港当‘官’,当得真痛快!”
对于领导权威,过去人们往往想得很神秘。通过张家港之行,记者忽然悟到:什么叫权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到为人民服务上,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满足私欲,就有权威,就能做到有令即行或者不令而行。张家港的领导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并无三头六臂,他们在干部群众中能享有那么高的权威,说一不二,一呼百应,秘密无非在此。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求实不求“十”
王秉礼
近几年,求实务实之风大兴,经常听到“为市民办十件实事”、“为职工办十件实事”、“为教师办十件实事”等让人高兴的信息。多数地方和单位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效果不错。但是确有少数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口号喊得响亮,实际干起来却是虎头蛇尾,有的甚至对群众连个交代都没有,不了了之,引起群众的反感。
最近,笔者到株洲市采访,听说这个市的领导很有务实精神,便问市委书记程兴汉,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回答说:“我们要求干部每年为群众真正办好一两件实事,但不提‘十件实事’、‘八件实事’。全市村级以上干部有20万人,一人一件,加起来就是20万件。”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书记、市长也好,一般干部也好,从下去调查或群众来信中发现问题后,总是抓紧研究解决,到限定的时间还要检查、验收落实的情况,这样就在党政机关形成了办实事、求实效的好作风。
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提出响亮的口号固然很好,更重要的在于真抓实干。株洲的领导不求轰动效应,不哗众取宠,求实不求“十”,是务实求实的新境界。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座谈会强调
重视信访举报依靠群众执纪办案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新华社记者陈雁、本报记者陈维伟报道:记者从今天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座谈会了解到,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部门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仅从1994年1月至1995年6月,65个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的纪检监察机关就收到群众信访举报68983件次;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案件中,90%以上都是通过信访举报渠道获得的线索。
这次会议是由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80多个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信访举报是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党和政府直接从群众中获取多种信息、依靠群众执纪办案、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可能深入持久,更难取得成效。如何紧紧依靠群众,把群众监督和专门机关查处相结合,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对于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会议要求中央国家机关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信访举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使信访举报工作的职能作用通过纪检监察机关整体效能的发挥充分体现出来;要按照中纪委、监察部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处理好每一个信访举报件,取信于民;要开展对举报线索的初步核查和直接查处工作,进一步发挥举报中心的职能,并且要做好信访举报的基础性工作,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会议由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李至伦主持,中纪委常委傅杰讲了话。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南联盟总统
本报北京十二月十八日讯记者吕岩松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佐兰·利利奇。
乔石说,中南两国之间存在着传统友谊和诚挚合作。无论是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年代,还是在进行建设的和平时期,我们都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近年来,两国在许多领域仍保持接触与交往。事实表明,中南两国友好关系是经得起考验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乔石说,中南两国议会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传统。我们一贯认为,加强议会之间的往来有益于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对持续、稳定、全面地发展中南友好合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人大感谢南议会的邀请,并拟于明年上半年派团访南。同时,我们也欢迎南议会代表团来中国访问。
利利奇表示完全同意乔石委员长对两国关系的评价,希望进一步加强包括两国议会在内的各方面的交流。他说,南斯拉夫对中国在南困难时期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并高度评价中国对前南问题所持的原则立场。
利利奇说,前南问题和平协议的签署是和平的胜利,协议给予了各方平等的待遇。南斯拉夫有决心克服困难使协议得到落实,并期待在这方面得到中国的支持。
乔石说,我们高兴地看到前南地区出现和平曙光。我们真诚希望有关各方抓住机遇,认真执行已达成的各种协议,耐心谈判,解决遗留问题,早日恢复该地区的和平。我们对国际制裁给南带来的严重困难深表同情,支持尽快完全取消制裁。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尽早实现这一目标作出积极努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南联盟总统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记者吕岩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夫人朱琳今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佐兰·利利奇和夫人。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李鹏对利利奇总统和夫人访华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全世界都在关注前南地区的形势发展。最近,南联盟、克罗地亚、波黑3国领导人终于达成了全面和平协议,这是该地区形势发展中的积极变化,这与南领导人长期坚持和平政策并进行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衷心希望和平协议将得到切实执行,使饱经战乱的各国尽快医治战争创伤,使经济得以恢复。
利利奇说,中国是他在前南地区和平协议签署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对此他感到十分高兴。没有和平协议的签署,他的此次访问是不可能实现的。和平协议的签署为南中两国发展更密切的合作创造了条件。和平协议来之不易,但落实协议还有很多艰难的工作要做,在这方面南期待着中国在联合国和其它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利利奇说,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勇敢的、独特的创举,这一创举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巨大的益处,也给世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南将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借鉴中国成功的经验。
李鹏说,中国尊重南人民的选择。和平协议的签署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今后中南双方开展经贸合作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按照国际惯例、通用的作法和规范来进行。应当鼓励双方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建立直接联系,以现汇贸易为主,采取多种合作形式。
利利奇总统对李鹏总理的看法表示赞同。他说,他对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充满信心。
李鹏表示,中国政府将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中支持南联盟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利利奇对此表示感谢。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同吴作栋会见
指出中新合作有很大潜力
本报新加坡12月18日电记者严正报道: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下午前往新加坡总统府,同新加坡政府总理吴作栋会见。两国领导人对中新关系的顺利发展表示满意,并就两国进一步合作等广泛问题交换了意见。李瑞环阐述了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必要性。
李瑞环首先转达了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对吴作栋总理的亲切问候。他说,中国政府对中新合作十分重视,对迄今所取得的成果感到满意。同时也认为,这一合作还有很大潜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共同努力,中新合作会不断迈上新台阶,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利益。
在谈到社会进步问题时,李瑞环说,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是一个既明确又难办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要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这个决心必须下死。只有把经济搞好,不断地壮大自己,其他问题才能解决,社会进步才能有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这并不是说其他方面不重要,也不是说经济搞上去了,其他方面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果为了一时的快速发展,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如果不下大力量去抓社会进步,如果不能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以及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成果,人心就会涣散,社会就会畸形,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经济即使一时上去了也很难长期维持。解决社会进步问题之所以不容易,既有主观认识是否充分的问题,也有物质投入能否保证的问题,还有思路、方法是否得当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寻求与人民愿望相符合、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的社会进步的路子,应该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新加坡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我们愿意与你们进行广泛的交流,汲取你们的经验。
吴作栋首先欢迎李瑞环主席来新加坡访问。关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他说,这是各国均面临的问题。新加坡也存在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社会发展的问题。我们把新加坡作为处理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两者之间关系的实验室。我们愿与中国共享这方面的经验。其实新加坡也从中国学到了许多东西。相互学习,加强合作有助于促进新中关系的持续发展。
吴作栋介绍了刚刚结束的东盟首脑会议的情况,李瑞环对他的介绍表示感谢。他说,东南亚和平与稳定的局面来之不易,各方都要珍惜。从长远出发,共同努力把这个地区的经济搞上去。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与东盟国家一起为维护这个地区的长期和平与稳定而努力。
会见结束后,吴作栋总理设宴款待李瑞环主席及其一行。(附图片)
十二月十八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新加坡总统府同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会见。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浙江粮肥挂钩减轻农民负担
稳定了化肥价格,促进了粮棉生产
编者按:浙江省采取措施稳定化肥价格,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收到良好效果。他们的经验表明,农民反映强烈的化肥价格过高、各种负担过重等困扰着不少地方党政领导的“老大难”问题,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这里的关键是,领导要真正下定解决问题的决心,工作要做得十分细致,政策和措施要真正落到实处。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刚刚开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和发展农业,最关键的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切实保护好。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就是保护农村生产力。当前特别重要的,一是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二是要解决好影响农民积极性的突出问题。
从政治上认识保护农民积极性的问题,就可以提高减轻农民负担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就可以如同浙江省那样,从实际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加以贯彻实施。        
本报杭州12月18日电记者赵相如报道:浙江省从今年起实行国家粮棉定购任务与化肥供应挂钩政策,挂钩化肥由省供销社各级农资公司实行送货制,对农民的供应价格,在全省范围内统一为平价每吨尿素1450元,要比市场价降低近1/3。
在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起来的时候,确保农民能够得到一定数量的低价优质化肥,既可以保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促进粮棉生产,又能缓和并稳定化肥市场和价格。早在今年春耕季节,浙江省政府对粮肥挂钩的标准和兑现办法就作出明确规定:每50公斤定购粮任务供应标准氮肥16公斤(折尿素8公斤),粮挂肥的兑现,按照“肥随粮食走,分期分批定点供应,定期内有效,尽量照顾农时需要”的原则进行。粮挂肥分配,以县(市)为单位,由省按照粮食定购任务与挂钩标准下达,供销社农资部门对粮挂肥兑现进度做到上半年达到60%,余下的在三季度里供应完毕。
棉花和化肥挂钩标准,按今年棉花年度实际交售每1公斤皮棉供应标准氮肥1公斤的原则,先按定购任务结合上半年收购实绩给予划拨,年度棉花收购结束后按实结算。
粮肥挂钩很快在全省得到贯彻实施,省各级农资部门千方百计组织化肥货源,保证了全省化肥总量到位,到11月底已供应各种化肥284万吨,比上年增22%,并保证优质,保证按时供应,价格全省统一。对全省7万多户种粮大户建立服务档案,在化肥、农药等供应上优先满足,使他们种粮不吃亏,大大降低种粮成本。同时开展以增设网点、送货下乡、方便农民为主要内容的优良服务月活动。这样,农民吃了定心丸,提高了种植粮食积极性,今年浙江省全部落实了粮棉种植面积,粮食生产实现了多年未见的增长;同时稳定了化肥市场和价格,市场化肥零售价也呈下降趋势;粮食收购价有所提高,化肥价下降,使农民负担减轻,收入增加。
为了搞好粮肥挂钩,浙江省供销社还落实“公开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分配供应政策,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农民的监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