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开拓前进的北海道
人民日报访日代表团
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特有的风采。在北海道首府札幌市郊缓缓升起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日本的这样一个风采:“北海道开拓百年纪念塔”赫然矗立,通体黑色,俯视着四周绵延起伏的大地、森林、湖泊和白雪。
纪念塔旁是北海道开拓纪念馆。馆内纪念大厅高达10米,辉煌而又拙朴。正面墙上为一巨幅挂毯,高7米,宽3米,上面精心编织出日本北方的各类动物和植物。挂毯对面的墙则由原木筑就,覆有1600个马蹄铁掌排列而成的巨大阵容。蹄铁全是在北海道的开拓中立下功劳的马匹踩踏过的真品,久经磨砺,痕迹斑斑。纪念厅两侧悬挂着数十幅人像,上面全是北海道的开拓功臣。解说员告诉我们,从1972年开始,北海道每年评选出三位对北海道的发展贡献最大的人,这项活动将长期进行下去,他们的大幅照片也将被永久地悬挂在这里。
这一幅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场面,是为了让后辈不忘前人的开拓精神,即使是动植物的功绩也将永远留存。
开拓的历史起点,是1869年日本政府设立北海道开拓使的时候。此前,只有日本唯一的少数民族阿伊努人,依靠原始的渔猎方式生活在这里。但是,在今天,这里已经成为日本经济中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地区。她是日本最大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大米、小麦、牛肉、牛奶的产量均居日本首位,渔业的产量大约占日本全国1/4。此外,她还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地区,拥有全国先进的汽车、电子、医药、食品等企业。北海道还是最富盛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至少1.3亿游客来这里观光。
短短二三天的访问,我们似乎走过了北海道127年的开拓历程,也理解了这块土地的生命力究竟缘自何处。
北海道位居日本北方,在纬度上相当于中国的东北,在日本行政上类似中国的一个省区,在日本经济中的位置则相当于中国的中西部。她拥有日本最为丰富的土地、森林和煤炭资源。但是,北海道很少提到这些优势。翻开北海道开拓的历史,他们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开放”。
开拓史上第一件大事发生在1871年,即岛屿被正式任命北海道开拓使后的两年,“开拓使本厅”在札幌建成。北海道的第一个大型建筑并非日本屋宇的传统式样,而是一座典型西方风格的白色城堡。陪同我们访问的日本朋友介绍说,这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作出了一个最具战略价值的选择:开拓的动力在于开放。现在,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相信这是一个正确的起点。
西方风格的开拓使本厅建成的那年,北海道人便跑到美国去学习开拓的经验,并且请来了第一位外国顾问。他是一位美国的农业专家,将大批美国的农业机械、技术和种子带到这块土地上来。美国一个叫做“新英格兰”的地方引起了北海道人的兴趣,那里的地理条件和北海道非常相近,所以成为他们制定开拓计划的一个参考样本。在19世纪最后的10年,北海道人走遍了世界各地,聘请78位国外技术专家和学者来讲学和传授技术,包括48个美国人、13个中国人、5个俄国人、4个英国人、4个德国人、3个荷兰人和1个法国人。直到今天,这些外国人仍然是他们津津乐道的内容,许多人的名字被记录在北海道的开拓史中。其中美国人爱德温·唐恩,在这里被人们敬称为“北海道的农业之父”;美国人约塞夫·由·克拉夫特指挥建设了北海道第一条铁路。
1972年是北海道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世界第十一届冬季奥运会在首府札幌举办,给日本北方这个最大的城市带来一种国际化的气氛。就在这时,札幌的城市规划确立了“连接世界”的目标。今天,她已经是日本第五大城市。我们在这里访问的时候住在城市的中心,每走在街上,环顾周围,高楼商埠林立,繁华而有秩序,热闹而无喧嚣。大通公园横穿闹市,晚上华灯齐放,五彩缤纷。正是寒冬时节,飞雪落地瞬即消融,路边草坪竟是柔绿喜人。问及日本友人,方知这冬天里的春色,是由于在道路地下敷设电热线用以取暖的缘故。
北海道是以农业和渔业闻名于世的,可是,我们却对这里的现代工业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高速公路两侧,新兴工业区时时可见。北海道的工业诞生于19世纪末,但其现代化的历程却是从本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工业开始从经济最繁荣的本州岛向北方转移。因而,在日本经济并不景气的时候,北海道却开始了新一轮开拓的高潮,而此次高潮仍是以开放为主旋律的。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丰田汽车公司开设的一家零配件工厂,它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相当部分的产品销往国外,投产仅三年去年营业额即达450亿日元,今年可突破500亿日元。丰田汽车公司的代表对我们说,北海道土地广阔,劳动力充裕,所以他们制定了向北发展的方针。这使我们隐约地感到,产业的转移以至经济落后地区的后来居上,应当是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进程,而不能只凭人们主观上的一厢情愿。
“这里是一片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富有生机的土地。”北海道知事堀达也先生说。这的确不是夸张之辞。这当然不是说北海道的发展一帆风顺。就在我们参观过的这家丰田汽车公司,“泡沫经济”破灭后给日本带来的阴影隐约可见。它的巨大的厂房大约有一半闲置着,实际的产量始终未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我们询问主人怎样渡过眼前的困难,他们一致地认为,应当把眼光投向国外的市场。看来,在开放中开拓,在开拓中扩大开放,不仅是北海道昔日崛起的起点,也是他们走向新的未来的起点。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与佩雷斯会谈
以外长解释关于戈兰高地问题立场
本报华盛顿12月11日电记者黄晴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会见了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双方就叙以和谈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克林顿通过电话和叙利亚领导人进行了谈话,他表示,自从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遇刺后,叙以和谈的“气氛比以前来得更好”。克林顿说:“和平是我们的使命,阿萨德总统对我说他要全力以赴推动和平进程”。
佩雷斯总理未就以色列是否全部撤出戈兰高地发表意见,他说,双方就叙以和平进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讨论。克林顿还宣布将派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前往中东地区推动和谈。
克林顿重申了要减少以色列在中东和平中可能承受的风险,并将考虑宽大处理一名以色列在美国间谍的要求,并宣布一名以色列宇航员将参加美国的太空计划。
佩雷斯还会见了美国防部长佩里,双方商定,佩里在近期访问约旦后在以色列停留,对美向以色列移交F—16战斗机一事做最后的讨论。
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11日电以色列外长巴拉克今天说,只有政治领导层才有权对戈兰高地的安全安排问题作出决定,以色列军方必须执行政府决定。
巴拉克是在以色列议会外交事务和国防委员会举行的秘密会议结束后对新闻界说这番话的。
他说,两年前他在担任以军总参谋长时曾说,即使以色列与叙利亚实现了和平,以色列也必须维持它在戈兰高地的军事存在,现在他认为只有政治领导层才有权对这一问题作出决定。
巴拉克说,以色列军方必须执行政府就戈兰高地的安全安排和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方面作出的决定。
但是,巴拉克同时表示,他不相信已故总理拉宾曾对美国领导人作出了以色列将从戈兰高地全面撤军的保证。他说,他将向以色列总理佩雷斯提出他自己对戈兰高地安全安排的设想。


第6版(国际)
专栏:

  智利总统访华回国后
赞扬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新华社圣地亚哥12月11日电(记者吴惠忠)智利总统弗雷11日在这里说,他最近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十分成功”,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弗雷总统是在拉莫内达宫接受新任中国驻智利特命全权大使王成家递交的国书时说这番话的。
弗雷说,这次访华使他有机会亲自看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景。同时,他有机会同江泽民主席和其他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
弗雷总统今天还再次邀请江主席访问智利。
弗雷总统于11月23日至27日首次访问了中国。他表示,智利政府将进一步推动业已存在的智中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发展。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法进一步靠拢北约
本报记者杨汝生
法国外长德沙雷特5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北约国家外长会议上表示,法国愿意参加北约的国防部长会议,准备恢复其在军事委员会的席位,并打算加强它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指挥部的关系。巴黎的这一决定标志着它向北约的靠拢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尽管德沙雷特宣布,法国仍无意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此间舆论认为,法国参加北约的大部分决策,几乎等于恢复了法国作为北约盟国的全部资格。
冷战时期的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毅然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仅仅保留参加北约的政治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和中欧盟军司令部遂从法国领土上撤走,原来交给北约指挥的法国陆海空部队亦全部收归自己独立指挥,法国也不再参加北约的任何军事会议和军事演习。法国此举是企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法国外交的独立性,并借此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以便在美苏之间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实际上,法国从两年前就开始向北约靠拢。法国支持北约扩大军事干预范围,积极参加北约在波黑的军事行动;法国还在“欧洲军团”的隶属上作了让步,同意在必要的情况下将这支军团交给北约统一指挥;法国军事代表列席北约有关的军事会议;去年2月公布的法国未来20年的“防卫白皮书”承认北约仍在起作用,主张加强同北约的关系。希拉克任总统后更为积极、大胆地改善同北约的关系。
法国进一步向北约靠拢是有其原因的。首先是冷战虽已结束,北约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但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它仍将在欧洲政治与安全领域扮演主要角色。法国曾指望通过西欧联盟实现欧洲统一防务,但直到如今,西欧联盟几乎还是个“空壳”。法国领导人认识到,欧洲防务不能“在与北约竞争中去设计”,也不能“在它的废墟上去建造”。北约在维护欧洲安全和制止地区冲突中的作用仍然是不能忽视的。其次,法国主张对北约进行“更新”和“改造”,而只有参加进去,才能获得更多的发言权,长期“空席位”政策已使法国“失去很多机会”,而陷入“被动和孤立”。《费加罗报》在一篇评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国改变政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改变北约”。前南危机为法国提供了改善同北约关系的契机。法国已经参加了北约在前南地区的许多军事行动,根据代顿协议,巴黎拟派更多的法国士兵前往波黑,并在北约的美国指挥官的统率下执行任务,法国与北约的关系亦应进一步加强。
法国积极改善同北约的关系,标志着巴黎在防务观念上的某种转变,因而在国内外都引起巨大的反响。参加北约会议的各国外长欢迎法国“浪子回头”。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称,对盟友来说,这是“最明显的团结象征”。法国报纸认为,法国与北约的“复杂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本报巴黎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军提前撤出纳布卢斯
本报开罗12月12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以色列军队11日晚撤出约旦河西岸最大的城市纳布卢斯,比预定撤出时间提前了24小时。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男女老少走上纳布卢斯街头,迎接巴警进驻,欢庆该城结束28年的以色列占领。据悉,以军决定提前撤离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与巴勒斯坦人发生更多直接对峙。从前天晚上起,以军就封锁了通往纳布卢斯的所有道路,但昨天仍有一批犹太人定居者试图强行进入,遭到以色列军警阻拦,双方发生冲突,以军警逮捕了13名定居者。
纳布卢斯现有居民约13万,它是继杰宁、图勒凯尔姆之后,以军根据《塔巴协议》从约旦河西岸撤出的第三座城市。至今年底,以方还将撤出另外3座城市,它们是卡勒基利亚、伯利恒和拉马拉。昨天,由巴以军事联络委员会巴方首席代表齐亚德·阿塔拉什准将率领的巴警先遣队11名成员进驻拉马拉市,为接管该城作准备。
另据报道,巴自治政府和“哈马斯”运动的代表近日将在开罗召开会议,讨论“哈马斯”运动是否参加预定明年1月20日举行的巴选举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批驳美散布“朝鲜威胁论”
新华社平壤12月11日电朝鲜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朝鲜对美国最近散布所谓的“朝鲜威胁论”表示关注,并将采取必要的对策。
这位发言人说,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美国政府高层人士接连鼓吹“朝鲜威胁论”,并要求日本修改《日美安全条约》,加入反对朝鲜的行列,朝鲜对此表示严重关注。
他说,朝鲜从来没有威胁过谁;在停战机构陷于瘫痪的情况下,朝鲜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为增进朝美间的信任履行着朝美框架协议;美国在这个时候散布“朝鲜威胁论”,其目的在于借此以军事力量扼杀朝鲜,实现其在东亚的军事战略。
他指出,美国的这种作法将进一步激化两国间的军事对抗,使半岛周边局势趋于紧张,朝鲜将不得不考虑必要的对策。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及否认将向国外派反恐怖小组
新华社开罗12月11日电埃及外长穆萨否认了关于埃及准备向国外派遣武装小组对付恐怖主义分子的传言。
埃及《金字塔报》今天援引穆萨的话报道说,这种由“某些集团”散布的传言“毫无根据”。
但是他说,由于埃及驻巴基斯坦使馆被炸,埃及自然要研究保护其驻外机构的措施,以防止恐怖分子的攻击。
埃及驻巴基斯坦使馆于上月19日遭到恐怖分子汽车炸弹的袭击,有15名埃及人和巴基斯坦人被炸死,近60人受伤。


第6版(国际)
专栏: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韩国总理李洪九12日上午会见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李贵鲜为团长的中国监察审计代表团。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会谈。李贵鲜一行还访问了韩国监察院。中国监察审计代表团是应韩国监察院院长李时润的邀请抵韩国进行为期5天访问的。              
         (本报专电)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范世阅12日在河内会见由中共中央委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率领的中共干部代表团时说,越中两国、两党都决心既坚持革新开放和改革开放,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尽管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这一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共干部代表团是于11日抵达河内对越南进行为期一周友好访问的。
韩国国会议长黄珞周11日在汉城会见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觉时说,他在应乔石委员长的邀请访问中国前夕会见周觉率领的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代表团感到非常高兴,他希望两国今后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为21世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周觉一行是于10日抵达汉城开始对韩国进行访问的。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泳三表示要匡正历史消除腐败
新华社汉城12月12日电(记者张忠义)韩国总统金泳三今天就韩国最近政局向国民发表讲话,表示要匡正历史、消除腐败,并呼吁国民给予理解和支持。
金泳三在全斗焕发动“12·12事变”16周年之际通过总统府发言人发表讲话说,“12·12事变”给韩国历史“留下了污点”,前任总统卢泰愚利用权力以非法手段谋取巨额财产“令国民震惊”、“破坏了国家的威信”。
金泳三指责两名前总统不仅不祈求国民的饶恕,而且试图歪曲历史。他说,这是“不顾廉耻的行为”,“是对国民和历史的污辱”。
金泳三在讲话中把匡正历史称为恢复国民自尊的“名誉革命”。
金泳三在讲话中还说,韩国必须消灭军事政变的亡灵,必须对破坏宪政秩序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同时打碎韩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结构和政经勾结的链索。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部非洲将不对尼采取新行动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12月11日电(记者刘也刚、叶兴增)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萨达克)12国政府今天宣布,它们将不对尼日利亚采取新的行动。
萨达克12国的总统或政府高级代表今天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举行了一天的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尼日利亚国内的政治局势。
萨达克执行主席、博茨瓦纳总统马西雷在会议结束后对新闻记者说,与会各国首脑和代表对尼日利亚的和平与稳定感到担忧。但考虑到国际社会已对尼日利亚施加了压力,萨达克将不再采取任何新的行动,而是决定把自己的建议转交给英联邦负责帮助解决尼日利亚问题的8国委员会。
尼日利亚军政府上个月处死了9名部族反对派人士,遭到了一些西方和英联邦国家的制裁,暂时中止了它英联邦成员国的资格,也引起了非洲国家的普遍关注。
马西雷说,会议还探讨了让非洲统一组织负责解决地区和国家间冲突的专门委员会协助解决尼日利亚问题的可能性。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前夕
科尔分别会晤法意领导人
本报波恩12月8日电记者刘华新报道:德国总理科尔与法国总统希拉克7日在德国南部巴登—巴登举行第66届德法磋商,双方就欧盟改革进行了探讨。
两国首脑在一封致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的“联名信”中,就欧盟全面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主要内容是:取消以往的一致表决制,实行“特定多数表决制”,强化欧洲议会的监控机制,加强各成员国议会的作用,欧洲经货联盟标准不能更改,必须按期实现经货联盟,把西欧联盟建成欧盟的“防务臂膀”,在1996年政府间首脑会议后,立即开始准备吸收新成员的谈判,谋求共同的“避难和移民政策”等。
科尔对法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险体制激进改革措施表示支持,欢迎法国重新部分加入北约军事机制。
本报罗马12月12日电记者史克栋报道:昨天,意大利总理迪尼与德国总理科尔在波恩举行了会晤。双方就即将在马德里召开的欧洲联盟首脑会议和明年上半年意大利担任欧盟主席国的工作交换了意见。
会见结束后,迪尼表示在货币联盟建设上,意大利和德国一致认为应该严格遵守《马约》提出的经济指标,1998年春天根据1997年的经济形势正式确定参加货币联盟的国家。双方还一致认为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以保证各国之间的汇率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被俘飞行员获释
本报巴黎12月12日电记者杨汝生报道:爱丽舍宫今天上午发表一项公报说,8月30日在波黑失踪的法国“幻影”2000型战机的两名飞行员已获释,并将在今晚回国。
波黑塞族军事当局今天发布一项决定,同意立即释放被俘的法国飞行员。这两名飞行员将由法国三军参谋长杜安陪同离开在波黑和塞尔维亚边境城市兹沃尔尼克回国。法国总统希拉克特别感谢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此所作的努力。(附图片)
图为获释的两名法国飞行员。(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塞浦路斯欢迎俄参与和平进程
据新华社尼科西亚12月11日电塞浦路斯政府今天表示欢迎俄罗斯参与解决塞浦路斯问题。
塞政府发言人卡佐利季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塞浦路斯欢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有关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方案框架内帮助解决塞浦路斯问题。
据报道,俄罗斯副外长克雷洛夫今天在这里同塞浦路斯总统克莱里季斯以及塞外长米海利季斯就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进展情况举行了会谈。米海利季斯在会谈后说,克莱里季斯在会谈中向克雷洛夫介绍了他有关塞岛非军事化的建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11日,数千名萨拉热窝穆斯林市民在萨市街头集会,欢庆和平,并呼吁按和平协议尽早实现与塞族控制地区同胞的团聚。这是情绪高昂的人们在集会中将两名男子从人群中抛起。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