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坚持稳定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
如何在稳定中继续完善粮食购销政策?有些同志建议,明年适当提高定购粮价格,同时对低收入者实行定向补贴。调整定购粮价格后,必须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化肥价格,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得到完善粮食购销政策的实惠。
杨雍哲
粮食购销政策,对促进粮食生产,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为全国稳定、改革、发展的大局创造条件,都具有密切关系和重要意义。人们对此十分关注。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情况、认识和意见,同大家一起讨论。从粮食形势看购销政策
如何评价我国现行的粮食购销政策,最好是看看粮食的形势怎么样,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是取得共识的基础。
就今年的情况看,我国粮食形势有以下十个方面的积极变化值得重视:
一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50多万亩,扭转了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总播种面积预计回升到16.45亿亩。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农民抢着承包耕地,过去闲散未用的抛荒地也被垦复种粮。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今年全国秋冬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增长2.3%。
二是今年全国南涝北旱,灾害频繁发生,预计粮食产量仍然可能达到原计划的9100亿斤,比去年约增产200亿斤左右。
三是虽然粮食的市场价格和国家的定购价格差别比较大,但是今年定购粮的收购进度快于往年,夏粮交售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出人意料。
四是省际之间的粮食交易增多了。东南沿海粮食销区,纷纷到粮食主产区洽谈贸易,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这是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以后的新变化。产区与销区的余缺调剂,主要不再依靠计划调拨,而是依靠市场调节,推动了粮食经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五是市场上粮食和其他副食品供应丰富。尤其是大中城市,食品市场琳琅满目,可以说是要啥有啥。虽然有些品种价格高一些,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六是各级地方政府保护耕地比过去更重视了。全国已从过去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万亩左右,逐步降低到300万亩左右。各省永久性的农田保护区都在积极建立和不断发展。广东省划入保护区的耕地3000万亩,保护率达80%。福建省保护率占到84%。广东省还开展查荒、灭荒、复垦活动,把开发区、高尔夫球场等圈而未用的土地重新复垦种植50万亩。
七是各地对农业投入普遍有所增加。虽然与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但是呈增加的趋势。
八是农业生产资料购销两旺。尤其是化肥,虽然价格比较高,农民仍然踊跃购买。全国1—9月化肥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尽管国内化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进口到货量超过历史最高年,但仍然供不应求。这说明种粮有利可图,农民投入增加了。
九是农业大省发展粮食生产的劲头十足,积极领受全国到2000年力争增加1000亿斤粮食的任务。河南、河北、安徽分别计划增产100亿。黑龙江计划增产150亿,要完成全国增产1000亿的15%;到2010年再增产350亿斤,实现粮食总产1000亿斤,显示了这个农业大省发展粮食的雄心大志。同时,农业大省还提出了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新目标,即在增加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粮食的副产品和大量秸秆发展养殖业,以及相关的加工业、运销业,来改变高产穷省的状况,改变“产粮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状况。
十是乡镇企业和城市一些工贸公司介入农业,到农村投资,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和果品基地,兴办绿色企业。他们看到现在种植业有利可图,食品生产具有长盛不衰的市场前景,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到农村去大片租用土地、荒山,利用当地的劳动力,种粮食、种大豆、种水果。据黑龙江同志讲,深圳一家实业发展公司,到该省合资开发20万亩粮豆生产基地。大连市一家贸易公司联合加拿大一家公司到黑龙江合资开发18万亩粮豆生产基地。江苏华西村到黑龙江肇东投资开发1500亩水稻基地。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投资新动向。
以上种种情况说明,我国当前的粮食大势是好的,国家现行的粮食购销政策是成功的。
关于几个问题的讨论
现行的粮食购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某些方面情况的变化,也有需要研究和完善的地方。比如,现在国家粮食定购价格与市场粮食价格相比显得偏低。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我国粮食的商品率约为30%,按9000亿斤产量计算,商品粮大体上是2700亿斤左右。国家定购粮为1000亿斤,其中去掉农业税征实200亿斤,也就是800亿斤,约占整个商品粮的1/3,其他2/3的商品粮已经完全放开。国家之所以要掌握这1000亿斤定购粮(包括农业税征实),主要是为了保证城市、大专院校、部队和农村灾民及贫困缺粮人口的供应。定购粮的使用权划归各省。1994年的定购粮价格,国家是按照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兼顾城镇居民承受能力三个原则确定的。就具体品种来看,当时水稻和玉米的定购价接近市场价,小麦的定购价还高于市场价。只是后来情况有些变化。1994年因灾减产,近三年粮食连续净出口,总量有些偏紧。再加上化肥价格上涨过高,也推动成本上升。由于多种因素促使市场粮价上涨,与原来的定购价拉开了一个不小的差距。为此,中央和地方先后采取了三种补偿粮农的措施:一是继续放开议购粮价格,随行就市;二是允许地方财政在定购价格之外适当补贴,今年全国各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价外补贴;三是提倡粮肥挂钩,今年不少省拿出一部分平价优质化肥供给承担定购粮任务的农民。通过放开议购粮价格、价外补贴、粮肥挂钩,使出售定购粮的农民得到一定补偿,再加上农民有强烈的国家观念,地方各方面工作抓得紧,做得好,今年定购粮的交售进度与去年差不多。
有的同志提出,什么是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为什么要实行这项改革?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也叫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这是去年国务院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文件中提出来的。其本意是,省长、市长、主席要负责本省、市、区粮食的供需平衡。就是说,本省需要多少粮食,尽最大努力能种多少,产多少,能收购(包括议购)多少,购销相抵,是有多余还是有缺口,有缺口就到产区批发市场去购买或者进口,多余了就卖给销区或国家,为实现全国总量平衡做贡献。这就叫地区自求平衡,就是省长的责任和任务。各省为了履行好这项责任,必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同时,中央加强宏观调控,通过了解和掌握各省粮食平衡盘子,协调主产区与销区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运用中央储备粮解决好特大灾害和平抑全国性粮价波动,来帮助各省实现粮食地区供求平衡。实行这项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共同努力解决好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
有些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产生各省自保,地区封锁?从现实的情况看,缺粮地区是需要购入粮食的,他不会搞封锁;产粮地区都想发挥资源优势,多种粮食往外卖。这是当前一个基本的趋向,所以不大可能封锁得住。地区封锁一般是社会粮食总量供给短缺的产物。过去没有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也曾多次出现过局部地区封锁,所以说地区封锁与省长负责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产区搞封锁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的粮食限制在一个省或一个地区的小范围内,失去外来买主,价格跌落,伤害当地农民利益;同时,逼得销区从其他产区或国外进口解决粮源,使封锁者又失掉了市场,最后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粮食主产区的明智之举应当是,抓住市场供求偏紧,价格看好的时机(销到外省去的粮食都是按市场价)刺激生产,放活流通,多产多卖,并注意与销区建立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这样,于己于国都有利。
有些同志担心,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会不会导致缺粮省丧失资源优势,搞粮食自给自足?这一点,中央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实行地区平衡决不是去搞小而全,不是走自给自足经济的老路子。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千差万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资源、条件不同,不可能样样产品都自给,也不应该要求大家样样都去追求自给。否则,就抹煞了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差别,不利于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效益提高。适宜生产粮食和有发展粮食潜力的省份和地区,应当大展所长,多增产粮食,提高粮食商品率,支持销区的需求,为全国粮食总量平衡作出积极的贡献。粮食不能自给的省份和地区,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力增加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同样是对全国粮食总量平衡的贡献。这项改革实行的效果是很好的。就拿广东省来说吧,去年遏制住了粮食滑坡,并略有增产。今年粮食面积增加87万亩,增产20亿斤。同时,多种经营全面发展,预计糖蔗增长18.5%,花生增产4.1%,蔬菜增长6%,水果增长4.6%,水产增长5.1%,肉类增长7.7%,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创汇增长21.3%。没有出现填鱼塘、砍香蕉的现象。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比去年增长400多元。他们说,今年“米袋子满,菜篮子丰,钱袋子胀”,是农民比较高兴的好年景。还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福建省,也是去年扭转粮食下滑并略有增产,今年再度增产,总产可达180多亿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粮食以外的水产、水果、肉蛋奶和食用菌等食物总量达659万吨,比去年增加70万吨左右。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2000元,比去年增加400多元。其他省的情况大体一样,可以说,没有一个省因增产粮食而丢掉多种经营使农民减收的。
有些同志担心,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会不会导致主产省放松粮食生产?这一点,从前面粮食发展形势中已经得到回答,可以说主产省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国几个粮食调出省,如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黑龙江、吉林等,除黑龙江、吉林今年受灾,粮食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外,其他省都是增产的,特别是江西、湖南在受灾严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增产是很不容易的。同时,国家采取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主产省发展粮食生产。现在主产区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及相关的加工业、运销业,同样可以达到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之目的。对主产省的大部分农民而言,种粮仍是最主要的生产项目,其他经营门路并不是很多。只要种粮有利可图,农民就会积极发展粮食生产。
有的同志担心,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会不会扩大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产生这一疑问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发达地区提高粮食自给率和增加进口会减弱对主产区的粮食需求,从而造成主产区粮食卖难,价格下跌。诚然,粮食收入在内陆主产区农民收入构成中占重要地位,种粮的收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粮价息息相关,但是,主产区的市场粮价不会因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而受到影响。从长远看,我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消费扩大的总趋势是不会变的,粮食供求的基本格局是偏紧的,粮食在多数年份将是卖方市场,发达地区即使提高粮食自给率,也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增长,这些地区对主产区粮食需求的绝对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发达地区重视粮食生产后主产区的粮食没有销路、卖不出好价钱。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沿海发达地区会有适量的粮食进口,但只是作为国内市场难以完全满足需求的补充。另外,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主要差在非农产业上,完全靠粮食涨价来缩小两者的差距也是不现实的。
在稳定中继续完善
有的同志认为,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成熟和各方面条件的逐步具备,国家定购粮价格也应随行就市,由市场来决定,同时国家实行保护价制度,以维护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是由于现阶段这方面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国家还需要实施现行粮食购销政策。
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作为我国现行粮食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实施的时间不长,已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应当坚持,当然也需要不断完善。
第一,有些同志建议,明年适当提高定购粮价格,同时对低收入者实行定向补贴。考虑到现在定购粮价格与市场价格的价差过大,不同地区之间乃至农民之间承担的任务也不够平衡,生产资料价格又比较高,因此,随着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定购粮价格是合理的。
适当提高定购粮价格,并不一定会对市场粮价有多大影响。一是市场粮价从根本上说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从今年情况看,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200亿斤左右,国家又改变了近几年连续粮食净出口的局面,从国际市场进口了一部分粮食,市场供给总量比上年增加了。二是国家定购粮约占粮食商品量的1/3多,2/3的商品粮销价已经市场化了,而且定购粮中有一部分已经按市场价格销售了。定购粮主要用于城镇居民口粮,而现在居民口粮大约一半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口粮以外的工业用粮基本上是按市价供给的。因此,提高定购粮价的影响很有限。三是只要粮食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力争缩小原粮与成品粮的购销差率,加上提价幅度又是适当的,就不会对市场粮价产生多少影响。四是适当提高定购粮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刺激粮食生产发展,有利于稳定市场粮价。
定购粮价格调整以后,销价相应调整,对城市低收入者和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定向补贴。这样做,正像有些同志所说的,区别对待,比实行普遍定量补贴政策效果好;又可以减轻财政负担,以及避免导致新的挂帐。同时,粮食购销与低收入者定向补贴纳入两条线运行轨道,可以保证有效实施。
调整定购粮价格后,必须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化肥价格,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得到完善粮食购销政策的实惠。
第二,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统一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发展正常的粮食贸易。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以后,省际之间的余缺调剂,主要不是依赖计划调拨,而是依靠市场调节去实现。中央文件规定,销区与产区之间粮食批量贸易只能在县以上粮食批发市场进行,而目前所说的县级粮食批发市场基本上是粮食部门的粮油公司加各级粮库,真正有形的粮食批发市场很少。在这种情况下,购销之间基本上是一对一谈判,单线接头。这种做法弊端甚多:一是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二是单线交易,信息不灵,又不是公开交易,容易出现不正之风;三是销区粮食部门和企业要购买粮食,却找不到市场,只能在产区一个县一个县地到处跑,很不方便。为此,在产区建立若干一定规模的粮食批发市场很有必要,还可以促进产区以通讯、运输、食宿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产、销区粮食企业进入批发市场交易,应给入场交易者信贷、运输等方面以支持。
第三,把全国的粮食总量平衡建立在各省总量平衡的基础之上。省长负本省粮食总量平衡之责的途径除了提高本省的粮食自给率(或商品率)外,还有通过市场进行余缺调剂。而且各省实现总量平衡的具体途径(自给率、购入销出率)也不会一成不变。因此,全国粮食总量平衡的盘子必须是各省总量平衡的汇总,否则即使全国粮食总量是平衡的,具体到某一个省就不一定能保持总量平衡。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各省的粮食总产量、总需求量以及购入、销出量要有准确的测算,并上报中央主管部门;二是中央主管部门对省际之间的大宗粮食流通,包括进出口计划,应有对口衔接的盘子,尤其要通过批发市场倡导产销之间签订长期的贸易合同,使双方解除“卖不了”和“买不到”的后顾之忧,给产销区双方提供稳定的预期,并为大宗粮食流通提供铁路运输和贷款的支持,提高粮食区域流通的有序度。实践证明,只要在中央宏观调控下,不封锁,不抢购,就不会发生产区的粮食销不出去,销区粮食买不进来的问题。
这几点完善粮食购销政策的设想和建议,仅供研究和决策参考。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

“钢耗子”作乱武钢周边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沈剑华包军昊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拥有12万职工、年产钢铁双5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去年为国家上缴利税19.6亿元。近十多年来,在武钢周围聚集了1.5万多名来自本省和外地的流动人口,其中不少人成为以偷盗钢材为生的“钢耗子”,造成武钢周边哄抢、盗窃钢材的案件屡禁不绝,愈演愈烈,武钢因此遭受到严重的困扰。
记者来到哄抢最严重的武汉钢铁厂轨钢站路段。走进轨钢厂大院,一眼看见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着各种各样的钢材,其中有5根是崭新的4米长的方钢。当地派出所金所长说,这些钢材都是头天晚上盗窃分子从火车上扒下来后,被巡逻人员捡回来的。他说,现在的盗抢分子一般是团伙作案,盗窃、运输、销售一条龙作业,收缴回来的钢材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哄抢盗窃钢材的案件不仅发生在铁路沿线,厂区内也很严重,其中武钢配料站较为突出。配料站一共有两道屏障:前方200米远,是3米高的混凝土围墙,近处是两米高的砖围墙,盗抢分子就利用梯子、绳索越墙而入。
明目张胆的盗窃给武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在记者到达武钢的当天,主要为武钢运送物资的武东车站打来告急电话:由于车皮的零配件刹车闸瓦和自动拉杆被盗,造成约200节车皮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70万元。武钢的工人说,这些零配件都被外来人员拆下后当废铁卖了。
武钢治安处处长刘子庭告诉记者,仅今年上半年,发生在武钢周边的哄抢案件中,5人以上的团伙持械、带有暴力性质的哄抢就有93起,损失钢材折合人民币249万元。
武汉钢铁厂哄抢、盗窃钢材的问题,何以未能根治?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程大雪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外来人员管理失控。有的人说:“住在武钢边,伸手就是钱,一天百把块,何必去种田。”第二个原因是废品收购站管理失控。在武钢周边,有营业执照和地下收购站上百个都不止,其中90%以上因收赃受过公安、工商部门处罚。第三个原因是武钢内部少数职工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里应外合,共同作案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三种情况,武汉市公安局和武钢公安处采取了多次打击行动,但屡打不绝。
流动人口聚集在大企业周围“吃大户”的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前,一些群众存在着不健康的思想认识,认为大企业有的是钱,偷拿一点无所谓。企业抓住他们以后也很难办,判刑不够,放了以后旧病复发。
地方职能部门应当为搞好大中型企业周边治安起积极作用。对收购站的问题,公安部早有明确规定,钢厂、油田等大企业附近不得设收购站。而据记者了解,武钢周围不仅收购站很多,而且执行有关“查验供货人证明、证件”的规定也不很严格。武钢的同志认为收购站应该坚决取缔,可是执行当中阻力很大。
在企业与社会的结合部,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加强综合管理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矛盾,必须依靠科学化的综合管理。


第2版(经济)
专栏:

吉林石油项目融资委托协议签字
本报讯吉林石油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融资协议,日前在北京签字。此次融资,将按国际资本市场惯例,采取项目融资与公司融资的办法。吉林石油天然气开发公司总投资六十亿元,年产石油两百万吨。(李建兴)


第2版(经济)
专栏:

九五国际摩托车展览会在京开幕
本报讯由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等单位举办的一九九五年国际摩托车展览会最近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参加本届展览会的有来自日本、意大利、台湾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余家国外摩托车及零部件企业,国内有一百一十多家企业参展。(纪欣)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区发展战略国际会议在粤举行
本报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山区发展战略国际会议”近日在广东梅州市召开,会议着重研讨加速山区发展的规模经济、模式经济、龙型产业以及拓宽山区筹资渠道等问题。会议由梅州市政府和绿丹兰集团协办。(红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用国外设备改进热网控制
本报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已向北京提供价值两百四十万美元的热网控制设备,从而使北京市百分之二十的居民楼、商业楼供热操作实现中央监控。采用此项设备既可提高集中供热效率,减少小锅炉污染,又能节省百分之三十的能源。(林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渭玻成立一年创出佳绩
本报讯陕西渭河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投产一年,生产玻璃一百万重量箱,销售收入六千万元,实现利税六百万元,成为陕西省最大的玻璃加工基地。(李玉)


第2版(经济)
专栏:

海南中商所严格风险监控
本报海口电记者鲍洪俊报道: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凭借规范的交易行为、有效的风险控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短短两年间,其成交总额已逼近1万亿元大关;活跃期货品种天然橡胶、咖啡、棕榈油的交易量已达到国际同类交易所的水平,成为我国热作产品市场行情的向导。
期货交易,高回报伴随高风险。实施规范管理、风险监控,是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中商期货交易所在市场拓展过程中,始终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逐步在实践中摸索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风险监控制度。严格的部位限制、大单申报、分级管理等制度,将风险防范与监控落到实处;限制分品持仓量、实行报价价幅限制、严格资金管理等一系列手段,更在控制大户持仓、规避市场风险上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5月经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的《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标志该所的规范管理迈上新台阶。他们逐步修改完善交割制度,在全国主要产销区建立了26个一级定点仓库。
他们还投资近1000万元建立专门的质押定点仓库,从严审批仓单抵押,杜绝了虚假仓单流入市场,使得产销企业能够放心地参与实物交割,今年仅天然橡胶的实物交割量就接近3万吨。


第2版(经济)
专栏:

海关针对新特点开展反走私斗争
1—10月查获30万元以上大案831起
本报讯记者赵志文报道:记者日前从海关总署获悉,今年以来,该署加大打击走私活动的力度,署内组织跨关区的联合行动,署外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综合治理,1—10月,共查获30万元以上的大案831起,案值68.9亿元。
据悉,今年走私活动出现新的特点。如法人进行走私的大案要案增多,千万元以上的1—10月就查获139起,案值52亿元;上亿元的大案已不罕见。走私品由过去传统的家电产品、香烟、汽车,发展为生产资料,今年尤以化工、纺织原料为最多;过去走私多在沿海,如今通过货运渠道走私成为热点;利用假批文、假单证、假印章走私,十分突出。
海关总署针对以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打击走私犯罪活动。首先,他们加强情报工作,定期召开动态分析会,掌握走私的热点地区和热门商品,然后组织署内跨关区的联合行动。他们还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公安、工商、边防、银行、税务等兄弟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打击走私案犯。今年海关总署与机械部、纺织总会、林业部等7个部门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各自发挥优势,协调一致打击走私活动,都收到了明显效果。


第2版(经济)
专栏:

进出口银行向苏丹提供政府优惠贷款
本报北京12月11日讯记者施明慎报道:中国进出口银行向苏丹石油开发项目提供1亿元人民币政府优惠贷款的签字仪式日前在京举行。在签字仪式上,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所属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签署了贷款协议,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签署担保协议,与苏丹银行签署了原则贷款协议。据悉,这是我国政府改革援外方式以来,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承贷银行对外签署的第一个政府优惠贷款协议。苏丹驻华使馆代办艾哈迈德、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佟志广、行长雷祖华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第2版(经济)
专栏:标题新闻

四川黔江地区干群
苦干八年初步脱贫
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五百多公斤,高出全省水平一百多公斤,农民人均收入今年预计可达七百五十元。(据新华社)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老能手乐融融
陕西省城固纺织总厂青年女工李燕(右二)日前获陕西省第二届毛巾织机“操作能手”称号。当她载誉归厂时,曾在本厂技术比武中获7项冠军的何红艳(左一)、技术能手衡亚琴(右一)和职工们一道,热烈祝贺李燕的成功。 陶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