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努力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法
——学习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杨春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第二部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在总结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17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涉及全局的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作了系统、深刻的阐述,提出了我们党处理这些重大关系所应坚持的正确原则。整个讲话高屋建瓴,切合实际,充满唯物辩证法,对于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法。
一、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理论的新成果
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时曾经指出:“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1956年,毛泽东同志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总结我国经验,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或矛盾的许多正确方针和方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法第一次系统的阐述,只是后来由于在政治上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工作中犯了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许多本来正确的思想未能完全付诸实践,全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科学研究此后也就被打断了。
“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同志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处理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把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科学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例如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公有制为主体与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改革开放搞活与加强法制建设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等,对所有这些涉及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邓小平同志都作了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形成了一整套处理这些关系的正确原则。正是在这些科学原理、原则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如何解决农业基础薄弱问题,如何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和经营困难问题,如何解决宏观调控能力不强、通货膨胀压力大的问题,如何解决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和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悬殊问题,如何解决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问题以及遏制腐败现象滋长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涉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解决上述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这样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江泽民同志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把邓小平同志关于正确处理我国改革和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的科学思想同当前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集中论述了应当正确处理的十二大关系,就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认识的一个新的重大成果。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的系统阐述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中所论述的各种关系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我们应当系统地加以把握。
第一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首要的基本关系,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经济建设是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加快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为了加快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改革和发展都只能在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中三枚关键的棋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全局。在实现今后15年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中,我们必须总揽全局,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前进的根本保证。
第二条至第五条论述了有关发展的四个重大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是发展中应当正确处理的头一个重大关系。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偏重数量扩张和速度增长,而忽视质量和效益,经济整体素质不高,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必须使速度与效益统一起来,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高效益的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为此,便要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切实把经济工作转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发展中的第二个重大关系是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但应当是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且应当是持续不断的发展,这就要求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发展中的第三个重大关系是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是争取经济发展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高效益的重要条件,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针对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三者不够协调的情况今后必须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国民经济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发展中的第四个重大关系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协调发展不但包括国民经济内部各部门之间结构的协调,而且包括国家内部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协调。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所有地区的经济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相对来说,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二者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对此,我们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加以认识和处理,既要看到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又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把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第六条至第十条论述了有关改革的五个重大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便是改革中需要把握的头一个重大关系。市场机制将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国家的宏观调控将使我们减少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既发挥出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中的第二个重大关系是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这是讲的市场经济中的主体问题。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任何动摇、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作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方向。必须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其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改革中的第三个重大关系是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这个关系是由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与所有制关系相适应,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结合起来。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所得的比重过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改革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改革中的第四个重大关系是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的方针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今后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并着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同时要注意,必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外国资金,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争取时间,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革中的第五个重大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权力下放,地方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和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地区和部门过多考虑自己的局部利益,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不力;应当由中央集中的事情集中不够,某些方面存在过于分散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强调,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二者不可偏废。
第十一条论述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改革和发展都必须有国家安全作保障。只有加强国防建设,才能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以及有利的国际环境。而国防建设的加强,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十二条论述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我们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同时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不好,一些腐败、丑恶现象滋长蔓延等等。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地向前发展。这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以上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出,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高瞻远瞩,提纲挈领,把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其中以“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总揽全局,然后分别论述发展中的四大关系,改革中的五大关系,最后论述了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保证的两大关系。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针对性,为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提供了一个范例。
三、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关系要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
江泽民同志说:“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会不断深化,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各方面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所采取的方针和政策也必然会有所调整。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来研究这些重大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提高领导水平,找出解决办法,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推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认识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坚持全面性,力戒片面性。事物都是矛盾,矛盾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必须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谈论任何问题都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只讲其一,不讲其二。邓小平同志说:“要讲两句话”,就是要求全面性。只有讲两句话才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避免片面性。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处处体现了这一辩证思维方法。讲到发展,他强调既要讲速度,又要讲效益,“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讲到改革,他强调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二者缺一不可”。讲到所有制结构,他强调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要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在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要对其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如此等等,都是全面的。而在全面的分析中,他又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强调了应当强调的一面,指出了应当防止和纠正的一面,而不是一般地指出既要这一面、又要另一面,这就使分析既全面又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二)坚持系统性,力戒孤立性。事物都是矛盾,矛盾之间又互相联系而构成矛盾的系统。因此,进行矛盾分析不能孤立地对待每一矛盾,而应当把握矛盾的系统,就是说,应当进行系统的矛盾分析。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树立全局观点,把每一局部放到矛盾系统或全局中去加以考察,指出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其他局部的相互关联。例如,改革、发展、稳定,都是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因素,它们在全局中各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三者相互依存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样道理,发展也是一个系统,由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地区所组成,因此,发展中要求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地区之间的协调,既不能忽视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也不能孤立地强调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的发挥。当然,构成全局的各个局部的状况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某种条件下,某一局部会显得特别薄弱,这时就要在这一局部上多下一些功夫;而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另一条件下,另一局部会显得特别薄弱,这时就要在另一局部上多下一些功夫。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争取全局的更好发展。
(三)坚持创造性,力戒墨守成规。矛盾运动是绝对的。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旧的矛盾解决了,又有新的矛盾要求我们去解决。不能以静止的僵化的观点去看待矛盾,要不断地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解决新的问题,要求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这一点,在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中是反复加以强调的。例如,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长期处理不好,江泽民同志说:“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多年都是这样强调的,但基础薄弱问题长期没有根本解决,江泽民同志说,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思路、新办法,就是要求工作要有创造性,勇于和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而不能墨守成规,以不变应万变。创造性还表现为预见性。发展国民经济既要考虑到眼前,又要考虑到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说,在今后15年的发展中,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就是预见性或超前意识。
(四)坚持适度性,力戒绝对化。度,是事物质变的关节点。“过犹不及”,说的是过度或不及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处理任何矛盾都要坚持适度原则,力戒过“度”,力戒绝对化。发展要掌握好速度,改革要注意力度,稳定要保持一定的程度。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较高的速度,否则不可能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所以,速度低了不行。但是,速度过高也不行。不是速度越快越好,而是适度才好。所谓适度,就是要讲条件,讲质量,讲效益,在这些前提条件下的快速度,才是我们所要求的快速度。社会成员收入上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也是合理的,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过度,过分悬殊,以致影响了多数人积极性不发挥,甚至导致影响社会的稳定,那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可等闲视之了。
(五)坚持客观性,力戒主观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列宁论辩证法16要素时,第一条讲的就是“观察的客观性”。没有对实际情况的客观把握,不可能有中肯的矛盾分析。所以,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戒主观性,这是正确分析和处理矛盾的基础。我们要真正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法,在全党必须进一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善于向群众学习,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这是江泽民同志在讲话结束时向我们发出的号召。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在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方面,争取不断有所进步。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都集会纪念邹韬奋百年诞辰
江泽民李鹏题词 李鹏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
本报北京11月5日讯新华社记者张宿堂、本报记者杨振武报道:首都各界200多人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邹韬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为纪念大会题词。李鹏总理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了讲话。
江泽民的题词是:继承和弘扬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李鹏的题词是:韬奋同志是新闻出版战线上的典范。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史上卓越的文化战士、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30年代,他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创办生活书店和《生活》周刊,写下大量著作和译作,满腔热情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宣传爱国主义,传播进步文化,呼吁抗日救国,勇敢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进步力量的罪恶。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邹韬奋1944年病逝后,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李鹏在讲话中说,我们隆重集会缅怀邹韬奋同志的光辉一生,追忆他所经历的不平凡道路,继承并发扬他的革命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文另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主持纪念大会。他在讲话中说,韬奋同志是我国新闻出版工作者的楷模。今天,我们纪念韬奋同志,就要学习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学习他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我们一定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这是我们对韬奋同志最好的纪念和最好的学习。
邹家华、姜春云、温家宝、宋平、孙起孟、赵朴初等领导同志出席纪念会。纪念会上,原文化部副部长仲秋元代表胡绳、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吴冷西、杜重远先生的女儿杜颖先后发言,邹韬奋的女儿邹嘉骊代表母亲沈粹缜致辞。他们在发言中缅怀邹韬奋同志的卓著功勋和光辉业绩,赞颂韬奋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表达了对邹韬奋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今天的纪念会上,与会者还祝贺《韬奋全集》正式出版发行。《韬奋全集》共14卷,近800万字,收入邹韬奋自1914年起至1944年止约30年间写的全部著作和译述。(附图片)
李鹏在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与贝·布托亲切会见
宾主高度赞颂中巴传统友谊希望友好合作进一步发展
本报伊斯兰堡11月5日电记者朱满庭、吴迎春报道:今天上午,正在此间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和夫人郁文在总理府与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见。宾主高度赞颂了中巴传统友谊,希望中巴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会见时,乔石委员长向贝·布托总理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对她的问候。贝·布托总理也请乔石委员长转达她对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问候。
贝·布托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巴中友好一直保持不变。中国的强大是和平和稳定的因素,她希望中国在本地区和世界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乔石委员长说,两国建交40多年来,中巴友谊已经深深根植于两国人民之中,中巴友谊是“全天候”的。乔石委员长赞赏贝·布托总理对中巴友谊的重视。他说,9月初,贝·布托总理出席了联合国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并会见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不久前,江泽民主席在参加庆祝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活动时,再次会见了贝·布托总理。两国领导人的频繁接触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谈到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时,乔石委员长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是有限的,巴基斯坦在国际事务中也给予了中国许多支持。山达克铜金矿项目的顺利竣工是两国互利合作的又一成果,得到了两国政府的支持。特别是贝·布托总理对这一项目十分重视,给予了宝贵的支持,我们对此表示感谢。中巴两国卓有成效的互利合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会不断扩大。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第五届全国民运会在昆明隆重开幕
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等题词祝贺
吴邦国等会见各民族运动员代表
本报昆明11月5日电记者任维东报道:今天的昆明花团锦簇,彩旗招展,喜气洋洋,一派浓郁的节日气氛。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这里隆重开幕。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李铁映、布赫、司马义·艾买提、阿沛·阿旺晋美和赛福鼎·艾则孜等为这一民族体育和民族团结的盛会题了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发展民族体育运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李鹏的题词是“发展民族体育、建设伟大祖国”。乔石的题词是“发展民族体育,建设锦绣中华”。李瑞环的题词是“展民族体育风采,促团结文明进步”。
参加运动会的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和包括汉族在内的教练员、裁判员、工作人员、观摩人员、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地区、单位的代表以及中央和地方的新闻记者共约7000多人。其中解放军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首次组团参加,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省的原住民龙舟代表队将参加龙舟赛。
在开幕式主席台上就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本届民运会主席团名誉主席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本届民运会主席团主席、组委会名誉主席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等。
第五届全国民运会主席团副主席、民运会组委会顾问、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高严,民运会主席团副主席、组委会主席、云南省省长和志强以及中央有关部委负责人,全国各省区直辖市的负责同志,来自新加坡、老挝、越南、韩国等国的贵宾以及部分港、澳、台友好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下午3时整,第五届全国民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裁判员、运动员首先入场。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运动代表队,身着艳丽多姿的民族服装,迈着矫健的步伐走来了,在通过主席台时,各代表团都表演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节目,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
来自我国5大民族自治区的西藏、宁夏、广西、新疆、内蒙古的代表团,解放军代表团和台湾代表团等一走进场内就赢得了热烈掌声。在入场的各代表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东道主云南省代表团,共有495人组成,包括了傣族、拉祜族、独龙族、景颇族、佤族、阿昌族、傈僳族、基诺族、德昂族、普米族、怒族、布朗族、纳西族等25个民族的代表,是本届民运会参赛人数最多、参赛民族最多的代表团。
3时50分,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宣布第五届全国民运会开幕。顿时,礼炮轰鸣,成千上万只和平鸽展翅翱翔。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司马义·艾买提致开幕词。他说:“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各民族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承办本届运动会的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云南省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向专程前来参加本届运动会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各国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预祝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得精彩、圆满、成功!
本届民运会组委会主席、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和志强代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致欢迎词。
4时许,进行了规模宏大、别具一格的大型文体表演《共创辉煌》。表演以完整的艺术构思,新颖、独创、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展示了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浓郁的云南民族文化风情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赢得了全场4万多名观众的热烈掌声。开幕式始终洋溢着热烈、喜庆和欢快的气氛。
据了解,民运会期间还将举行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大联欢、民族传统体育摄影艺术展、云南社会发展成就展和一系列文艺演出活动。第五届全国民运会将于12日闭幕。
本报昆明11月5日电 记者黄振中报道: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席团今天上午在这里成立。开幕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等在震庄宾馆会见了参加第五届全国民运会的各民族运动员代表和各代表团负责人。
吴邦国在会见时说,举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的是促进提高各民族的自身素质。他希望这次盛会赛出风格,赛出水平,预祝运动会圆满成功。
会见后,吴邦国等与各民族的运动员代表等合影留念。
上午,吴邦国在云南省委书记高严和省长和志强陪同下参观了云南博物馆。
司马义·艾买提先后视察了第五届全国民运会的龙舟竞赛场地和赛马场地,对场地表示满意。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
佩雷斯代行总理职务
本报综合开罗、突尼斯11月5日电记者刘水明、吕志星报道:以色列国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昨天晚上在特拉维夫遇刺,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终年73岁。拉宾是以色列建国后在国内被谋害的首位政治领袖。
昨晚,在特拉维夫市中心的以色列国王广场,举行了一个约10万人参加的支持和平进程的群众集会。当地时间晚上7时50分左右,拉宾在集会上演讲完毕走下主席台准备乘车离开时,一名犹太极端分子突然在近处向他的胸部和背部开枪,拉宾身中数弹,立即被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
开枪行刺的凶手被保安人员当场抓获。据以色列警方宣布,凶手是一个27岁的犹太青年,名叫伊贾尔·阿米尔,是一所大学的法律系学生。阿米尔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拉宾遇刺后,有人曾向以色列广播电台打去匿名电话,声称一个名叫“犹太复仇组织”的团体对这一事件负责。
以色列内阁昨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任命现任外长西蒙·佩雷斯代行总理职务。佩雷斯在结束内阁紧急会议后强调,以色列政府将继续和平进程。佩雷斯宣布全国为已故总理拉宾致哀两天。为拉宾举行的国葬定于6日下午举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政府对拉宾遇害表示震惊和惋惜
衷心希望中东和平进程排除干扰继续向前发展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中国政府今天对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害表示震惊和惋惜,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行径。
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今天应记者提问对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发表评论时说:中国政府对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深感震惊和惋惜,强烈谴责这一恐怖主义行径。以拉宾总理为首的以色列政府和有关阿拉伯国家共同努力使中东和谈不断取得进展,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我们衷心希望中东和平进程排除干扰继续向前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致电魏茨曼
对拉宾遇害表示哀悼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致电以色列总统埃泽尔·魏茨曼,对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不幸遇害表示哀悼。电报全文如下:特拉维夫以色列国总统埃泽尔·魏茨曼阁下:
沉痛获悉以色列国总理伊扎克·拉宾阁下不幸遇害,深感惋惜。拉宾总理是中东和平进程的积极推动者、以色列人民杰出的领导人。我与拉宾总理先后在北京和纽约两次会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并通过您向以色列人民表示诚挚的哀悼,向拉宾总理的亲属致以亲切的慰问。同时,衷心希望拉宾总理为之努力的中东和平事业排除干扰继续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5年11月5日于北京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致电佩雷斯
对拉宾遇害表示哀悼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致电以色列代总理西蒙·佩雷斯,对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不幸遇害表示哀悼。电报全文如下:特拉维夫以色列国代总理西蒙·佩雷斯阁下:
惊悉以色列国总理伊扎克·拉宾阁下不幸遇害,我们深感悲痛。拉宾总理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向前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也为中以关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他的不幸遇害是以色列政府和人民的巨大损失。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以色列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拉宾总理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鹏
1995年11月5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邹韬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李鹏
(1995年11月5日)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政治家、出版家和新闻记者邹韬奋同志诞生100周年。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他的光辉一生,追忆他所经历的不平凡道路,继承并发扬他的革命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韬奋同志仅仅活了49岁,就过早地去世了,他短暂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一生,处处闪现着耀眼的光彩,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纪念。
韬奋同志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楷模。从学生时代起,他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胸怀。辛亥革命爆发那年,韬奋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学生,当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回国途经福州时,他兴奋地和人们一起上街去热烈欢迎。第二年,他到上海南洋公学读书,意在成为一名工程师,用学得的知识为国效劳。大学毕业后,应黄炎培先生的聘请,他开始从事职业教育的编撰工作,之后负责主编《生活》周刊。这一时期,他从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出发,议论社会,议论生活,并通过大量译述介绍西方的现状,以求促进中国的社会变革。随着日本军事侵略的加剧,他抛弃了一切空想,在《生活》周刊上吹响了抗日救国的号角。日本侵略者制造的1928年5月“济南惨案”、1931年“九·一八”东北事变、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事变的连续发生,激起了韬奋的极大愤怒,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关头,他靠近中国共产党,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主编的《生活》周刊发表了大量反映全国人民心声的评论和通讯,韬奋撰写的一篇篇檄文,揭露、抨击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宣传爱国主义,鼓吹抗日救国,他的文章起到了犀利的匕首和战斗的号角的作用。
1933年1月,韬奋不顾反动派的恫吓,参加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执行委员。不久,他被迫流亡国外。他利用这一时机,在伦敦和欧美大陆系统地研读马列主义著作及其他社会科学书籍,对世界状况作了翔实的考察。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韬奋以极大的热情,全力投身于抗日救国伟大事业。他与沈钧儒、马相伯等300余人,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并被选举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
1936年11月,他与沈钧儒等七人被捕,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在狱中243天,他毫不动摇,和其他几位“难兄难弟”团结一致,坚决斗争,充分表现了他那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坚定的革命精神。
在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对韬奋的迫害加剧。在党的周密安排下,他离开重庆到达香港。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他创办刊物,撰写的大量政论文章,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和镇压进步力量的丑恶面貌。太平洋战争爆发,韬奋辗转来到苏北解放区。他亲眼看到了我党领导的敌后军民高涨的抗日爱国热情和反抗侵略的伟大斗争,深受感动。之后,病中在口授的遗嘱中深切地说:“此次在敌后根据地视察研究,目击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他再次向党中央庄严要求,“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韬奋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引此为吾党的光荣,使他生前的愿望得以实现。
韬奋最初主张实业救国、提倡职业教育,还曾主张放弃武装以和平协商解决中国问题,到30年代,他逐渐成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考察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运动中去,从一个战斗的爱国主义者发展成为共产主义者。韬奋的思想转变,是他投身革命斗争、经受磨练的结果,是他在实践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找到真理,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结果。正如周恩来同志在纪念韬奋逝世五周年题词中所指出:“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韬奋同志矢志不渝为进步文化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是新闻出版工作者的楷模。热爱祖国、追求社会主义的精神,贯穿在韬奋同志一生的新闻出版工作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下,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后期成为浸透爱国主义精神的、战斗性很强的、风行全国的、拥有广大读者的周刊。那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抗战、宣传进步是很困难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担任《生活》周刊的主编,这个刊物的目的,是在中国鼓吹社会主义,同情中国的苏维埃运动,但是它必须在多种伪装的方法下进行自己的工作,因为它是在‘白色恐怖’最厉害的上海出版的。”韬奋自觉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加入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行列。他不仅以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投入当时的斗争,而且自觉地使他所创办的生活书店的出版工作与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同一步调,成为党的整个文化工作的一部分。韬奋主编的报刊和生活书店的出版物,总是抓住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简明评论,指出前进的道路,鼓舞前进的信心,在广大读者中唤起了巨大的爱国热情,把一批又一批青年引上革命的道路。在党的领导下,生活书店出版革命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主张,传播进步文化,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内文化出版领域中不可摧毁的进步堡垒。正如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韬奋家属的唁电指出的:“韬奋先生20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韬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身体力行的优秀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1926年他接办《生活》周刊之后,立即开辟了“信箱”专栏,用来加强同读者的联系,听取读者对刊物的意见;以后,在他所主编的报刊上,始终保持了这个栏目。他几乎每日要用半天时间,阅读来自海内外的来信,并且做到每信必复。
到30年代,他经营生活书店时,不只是采用了民主的管理方法,而且对每一个成员强调必须真诚地为读者服务,凡是读者有所求助,不论是书刊邮购方面的业务,或者是生活用品方面的代办,事无巨细,都必须竭尽全力代为办妥。他曾亲自总结了“生活书店最可宝贵的八种传统精神”,并称之为“生活精神”,这就是: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和同志之间互相爱护。为此,韬奋同志不仅大力倡导而且身体力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韬奋除了在《生活》周刊上热烈主张抗敌御侮,积极报道东北的战况,而且号召全国同胞捐款资助东北抗日将士,经《生活》周刊收转的读者捐款就达十余万元。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又大力征募军需用品和日用品,支援在淞沪战役中英勇抗敌的第十九路军,同时还在沪西创设“生活伤兵医院”,为抗日的负伤战士治疗。
韬奋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他勤奋工作、无私贡献,他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从不为自己打算。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1944年11月在延安举行追悼韬奋同志大会,毛泽东同志题词指出:“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在韬奋同志诞生100周年的时候,引人欣慰的是,凝聚韬奋毕生著译的《韬奋全集》出版了。这是我们对韬奋同志最好的纪念。韬奋同志的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译作,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和议论,对世界的状况作了翔实的考察。这些著译不仅对于研究韬奋战斗的一生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研究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思潮,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而且对于本世纪以来人们所反复讨论的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问题,都有切实而且深刻的思考。它所闪现的思想光华,至今仍有着现实意义。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今天纪念韬奋同志诞生100周年,就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
韬奋同志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新闻出版界和爱国知识分子前进的一面旗帜!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