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孔繁森精神耀京华
——参观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
新华社记者陈雁本报记者郑宏范
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由中组部、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中共北京市委于11月10日开始在这里举办的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
近日,当记者迎着早霞步入展厅时,这里已经有许许多多的观众了。尽管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已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广为传颂,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仍然吸引并打动着他们的心。有的人边听讲解边作记录,有的人边看展览边掉眼泪。
辽宁省本溪市的离休干部钱育彪来北京探亲,得知这里有孔繁森事迹展览,特地前来参观。他说尽管他早已知道了孔繁森同志的事迹,但看了展览后仍忍不住落泪。他希望更多的干部能够像孔繁森那样。
一幅孔繁森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孔繁森遗像前泣不成声的巨幅照片前,武警某部中校鹿陈掉下了热泪。他说,展览把孔繁森同志的光辉形象更鲜明和生动地显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感受到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受到的教育也更加深刻。
多杰卡、旺堆等几位在北京工作的藏族同胞,认真地看着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他们告诉记者:“我们发自内心地敬仰他,在我们心中,他就是我们藏族人民的一员,他的心已经和我们融合在一起了。”
在展厅中,记者见到了三位解放军将领——空军某部少将祝耀宗、国防大学少将陈德泉、海军某基地政治部副主任徐文瑛。他们都认为展览办得非常成功、非常好。他们说,看了展览后感到,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好好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公仆精神,要时刻牢记自己来自人民,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要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个展览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自开展以来,平均每天都有几千人次参观。特别是领导干部来参观的更多,仅中央国家机关、部队系统和北京市的各级干部就已达几万人。
悬挂在展厅中的“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万人签名长卷上,记者见到来自全国各地敬仰孔繁森的参观者们工工整整的签名,不少人还情不自禁地写下了留言。中国人民大学的张琦这样写道:
您用热血谱写了激昂的乐章,
您虽然长眠在西藏的高原,
但却用您的精神竖起一座丰碑,
一座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的
不倒的丰碑!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讲成绩有一说一点问题不遮不掩
兰州军区某炮兵旅讲评干部不走过场
本报讯兰州军区某炮兵旅又到讲评干部的时候了。政委徐田有当众指名道姓点出了两名营长和1名机关科长的4个问题,使挨“板子”者心服口服,与会者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前些年,这个旅讲评干部过于讲究“策略”,表扬爱笼统讲“大多数”,批评常含糊说“个别人”。久而久之,讲评干部成了走过场。针对这种情况,旅党委决定克服“怕得罪人”等私心杂念,坚持营每月、旅每季逐级讲评干部制度,讲成绩有一说一,点问题不遮不掩。
“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领导和部属之间非但没有结怨,反而增进了感情。二连连长黄卫东因管理问题被旅长郑衍包在干部讲评会上“亮了相”后,回到连里及时和支部一班人研究了改进措施,使管理工作当年跃入了集团军先进行列。受到表彰后,黄连长逢人就说:全是郑旅长打“板子”的结果。
不“走过场”的讲评带来了过硬的工作。去年,在集团军表彰军事训练等五项主要工作先进旅团时,这个旅抱回了五块奖牌;今年,这个旅党委又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先进党委”。(孙春田杨小平)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村村通电户户亮灯
临沂电业局为老区送光明
本报讯荣获全国优秀政工企业、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的山东临沂电业局,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深化行业优质服务。目前,这个局在全系统开展了“送光明、献爱心”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优质服务水平。
这个局地处沂蒙老区,肩负着为老区人民供电的重任。多年来,他们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临沂电业为临沂”的服务宗旨,注意发挥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优质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政治保证作用。最近,他们又开展了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深化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加快电力建设,多供电、供好电,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要目的的“送光明、献爱心”活动,先后制定实施了《文明用语60条》、《服务禁语80条》,并在“窗口”单位开展了“办实事、求实效”竞赛活动。
在该局努力下,到目前为止,该市12个县区户户通电率已达98%以上,这个局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00余天,保持全国大中型供电企业的最高纪录。(郭希军周春启)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人武之星”
——记广东肇庆军转办主任陈灿辉
廖生武
十年弹指一挥间。陈灿辉在担任广东肇庆市军转办主任的十年里,辛勤耕耘,默默地为转业干部奉献满腔赤诚,尽一切努力把他们接收好,安置好,培训好,使用好。
1985年7月,两次荣立三等功,11次受嘉奖,多次被部队评为优秀机关干部的副团职干部陈灿辉转业回到了肇庆地委组织部。不久,他担任了肇庆市军转办主任。组织上的信任和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把满腔热情倾注到转业工作这条延伸的绿色长城之中。共同的经历和相同的命运,使他的心与千万个转业干部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几年来,经他的努力,106名荣立二等功、部队先进典型和授予荣誉称号的复转军人,在去向、单位、职务上实行了从优安置。
有人说,做军转干部工作,只要把转业干部安排到新的工作岗位后便完成了任务。陈灿辉却认为,转业干部安置了单位,上了岗,并不等于安置工作结束,还要做大量的跟踪服务工作。为此,面对军转干部反映的干部技术级别、工资待遇、住房、收费等问题他都认认真真地去帮助处理解决。几年来,他处理来信来访数百宗,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一次,市某局发文规定:转业干部及随调家属子女在办理入户手续时,每人须交400元的入户费。转业干部意见很大。怎么办?陈灿辉主动联系电视台播放边防军人爱国爱民,奉献青春,舍小家为大家的录像片,请部队的英模人物作报告,军人们那种“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无私精神,感染了肇庆人民,他们纷纷给电台,给领导写信或打电话,要求免收转业干部的入户费,市政府领导给予了支持。近几年来,286名干部和168名随调家属子女免交不合理的城市增容费和学校、幼儿园的建校费、办园费等30多万元。
在转业干部分配上,他坚持任人唯贤。他常对转业干部讲:“不怕没门子,就怕没本事,靠门子管一阵子,靠本事管一辈子。”
军队转业干部苏耀荣,在部队曾有特殊贡献,转业到地方后,工作不对口,住房条件差。陈灿辉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写报告,经市领导批准,从历年增加转干行政编制15%的指标中分一个指标给统计局,把苏耀荣调入了统计局。解决了工作,陈灿辉又着手帮助苏耀荣解决住房问题,经过多方调解,写报告,市政府领导看了报告,立即指示:由市财政拨款15万元,在百花园安居工程购一套面积100平方米的新房给苏耀荣。经过五年的努力,苏耀荣十年困境终于得到了完全的解决。
转业干部黎盛光,被分到一个远离市区贫困落后的深山林场,初时心里确实想不通,陈灿辉及时进行了宣传,引导黎盛光正确面对人生新的挑战,充分认识转业干部的根本出路就是立足本职开拓进取。黎盛光在陈灿辉的开导启发下,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制订了以林为基础、以林保水、以水发电、以电养林、振兴当地经济的方针,仅两年时间,就使这里的人均年收入由160元跃升为1200元……
陈灿辉在十年的军转工作中,苦干实干,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肇庆市被评为全国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肇庆市军转办分别被评为广东省和全国军转先进单位,陈灿辉本人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军区学雷锋先进个人,被广州军区评为“人武之星”。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各地快讯

  新民生吸纳下岗职工三千名
本报讯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企业、北京新民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一年来,在拓展自身业务过程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吸纳下岗待业及失业工人一百余名,推动了都市光彩事业的发展。这家公司计划在北京市各区两年内将便民连锁规模扩大为八十家,吸纳下岗工人三千名。(潘跃)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各地快讯

  河北省宣传干部对企业进行调研
本报讯为改变宣传干部对改革的实践了解不深不透,跟形势多,研究问题少的状况,河北省委宣传部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全省组织宣传干部开展撰写企业改革文章活动。这些文章从调查入手,总结某一个企业改革的具体经验,然后提出规律性的东西,由省委宣传部编成活页文,发给各级领导和企业作为决策参考,受到欢迎。(王清宪)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各地快讯

  宿县工务段安全行车四千日
本报讯蚌埠铁路分局宿县工务段列车日均密度一百一十八对,间隔六点五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是全国铁路正线平均年通过总量的七倍。他们坚持安全行车,认真维修和养护铁路,线路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被上海铁路局命名为“安优段”,实现了安全行车四千二百天的佳绩。不久前,他们被铁道部工务局授予“工务系统安全标准线建设标杆段”。(陈传熹)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各地快讯

  侨乡石狮青年踊跃应征
本报讯近日,素有侨乡之称的福建省石狮市一百余名青年披红挂彩踏上奔赴军营的征程。为支援国防建设,石狮市政府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市领导亲自上国防教育课;战士在服役期间获大军区以上单位立功、嘉奖,市政府分别给予五百至三千元的奖励;符合安置条件而不要求组织安置的退伍战士、志愿兵,由市政府一次性给予二点五—五万元的安置费;每个战士从参军入伍批准之日起可享受义务兵终身保险金五百元,战士超期服役一年增加优抚金五百元等。(蔡改善)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淄川分局干警近日深入搬迁户家中办公。 孙兆钧 徐宜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