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专页)
专栏:

  树立精品意识 多出优秀作品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
这几年,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倾注全力抓了“五个一工程”。4年里,上海先后有19件作品,即4部电影、4部电视剧、4台戏、3本书和4篇理论文章被评为“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还有10部作品被提名。中宣部也连续4年给我们颁发了“组织工作奖”。我们认为,抓“五个一工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树立精品意识,多出优秀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精品意识要体现在“抓”的具体过程中。我们重视抓好“五个一工程”的选题规划。“五个一工程”的作品要求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强烈的时代精神,它们应该对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我们强调反映主旋律和现实生活的选题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上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也在制定选题规划时要求能满足读者、观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欣赏要求。为确保好作品的问世,确保反映现实生活题材作品的整体水准,我们采取“五保一”的办法,也就是“五个一工程”的每一项都不是单纯抓一个作品,而是抓五个,对一些重点选题,同时下大力气抓。如电影《开天辟地》、《走出地平线》、《第一诱惑》,电视连续剧《天梦》、《大潮汐》、《上海大风暴》,戏剧《大桥》、《OK,股票》、《今日梦圆》,理论著作《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图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文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辩护》等一批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讴歌社会主义新人或再现革命历史发展进程、表现人民创造历史的英雄业绩的入选作品,都是在制订选题规划时被我们确定为重点作品来抓的。
我们对重点作品的艺术质量、学术质量始终强调要有高的标准,要精益求精。我们认为,抓作品质量,一是要注重思想内涵、思想品位;二是要注重形式表现、艺术感染力;三是要研究创作、理论研究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关系,研究读者、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重视他们的需求和选择,使这些作品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精品的产生,需要经过我们多方面的努力。从深入生活、确立题材和选题,到优化组合创作力量,把握创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作品的反复修改、不断提高以及给予物质上的保证、宣传、奖励等等,都需要我们有切实的措施。就拿1994年度上海的入选作品为例,直接反映上海地铁建设的沪剧《今日梦圆》,是作者深入沸腾的地铁生活,激发了创作热情而写的。剧本写出来后,我们组织力量反复磨砺,光是在艺术上如何提高的讨论会就开了10来次。作者六易其稿,各个创作部门磨戏磨人,团结协作,整整历时一年半,才终于使这部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前不久,在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上该剧又喜摘桂冠,荣获了优秀演出奖和编、导、演等10个奖项,赢得了人们的好评。
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今后我们要不断努力,强化精品意识,把弘扬时代主旋律,推动精神产品创作与生产的“五个一工程”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以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第7版(专页)
专栏:

  扎实开展部队“五个一工程”
总政宣传部部长屈全绳总政文化部部长刘晓江
军队系统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是在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军文艺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展开的。 为做好军队系统“五个一工程”工作,总政领导要求全军各单位将文艺创作、出版和理论研究工作与“五个一工程”并轨,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来组织全军思想文化产品的生产,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加强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优势。总政和全军各大单位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专门召开全军理论工作会议和出版社社长会议,部署了参加“五个一工程”的理论文章和图书的组织、评选工作。还把组织撰写和推荐一篇优秀理论文章同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使这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活动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调动了各级参加者的积极性。
坚持正确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是“五个一工程”的要求,也是部队宣传、文化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总政领导要求全军理论、出版、文艺工作要从端正创作思想抓起,“一项一项抓落实”。去年,总政先后召开了全军剧本创作研讨会、电视剧题材规划会、歌曲创作研讨会、美术创作提高班、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全军理论研讨会和出版社社长图书选题论证会。这些研讨活动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广大研究、创作人员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弘扬主旋律的创作活动之中。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后,济南军区话剧团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里,就创作了大型多场次话剧《徐洪刚》,观众评价不错。但按照“五个一工程”提出的标准来衡量,剧作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军区领导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先后9次审查、观看该剧,及时做出“方向正确,基础很好,边演边改,争创精品”的指示,要求他们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加工修改。总政组织专家三次前往济南,指导和参与该剧的加工修改。总政领导多次询问进展情况,审看录像,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经过多方征询意见,对剧作本身进行了10多次修改,使该剧日臻完善,并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在’94全国话剧交流演出中,该剧受到军委及总部领导、戏剧界专家和首都观众的广泛赞誉。又如这次获奖的《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历时10年,是在总政历届领导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众多编创人员的反复修改后完成的。
抓精品、出佳作,是“五个一工程”要求的重要内容。要出精品,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总政领导要求全军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人员在创作和研究中特别要注意破除只满足一般宣传需要的旧观念,要以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高度统一、能够代表时代水准的高质量作品。
在实施创作的某些关键时刻,一定的外部力量的推动,领导上以恰当的方式所给予的必要的帮助,往往成为产生精品的重要条件。尤其是“五个一工程”所要求的具有导向意义的大型综合艺术作品,更是如此。为抓好《弹道无痕》这部重点影片的创作和生产,遵照总政领导指示,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招标方式选配主创人员,担任这部影片导演、摄影、美术、制片主任的都是三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在创作中投入了极大热情。为弥补经验的不足,厂领导还派出两位老同志协助工作。同时总政领导和机关加大指导力度,从剧本、实拍以及后期制作等几个重要环节严格把关,既把思想关,又把艺术关,保证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质量。


第7版(专页)
专栏:

  在指导中参与在参与中指导
吉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海泉
从1991年中宣部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以来,我省共有15项作品获“入选作品奖”,省委宣传部连续4年获“组织工作奖”。为多出精品,几年来,在省委的领导下,我们力求做到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相统一;原则指导与具体服务相统一;精品意识与普及意识相统一。在宏观上,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方针,营造有利于健康繁荣的气氛,制定有利于精品产生的机制;在微观上抓住重点,早期参与和深度参与。我们把这种做法概括为在指导中参与,在参与中指导。
坚持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五个一”牵动着无数个“一”,是以无数个“一”的繁荣为基础的,整体推进为我们多中选优、优中选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力争做到阶段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以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切实把“五个一”真正当作工程组织实施,抓好今年,策划明年,构想后年;实施一批,准备一批,酝酿一批。这样,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精神产品生产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抓重点项目。我们按照总体目标,从宏观上规划题材及选题的结构、比例;从微观上对思想倾向性和政策把握的适度性以及艺术水平提出具体要求。为了抓好“一本好书”的选题,经多次与出版部门研究,确定了《100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片活动课用书》等7个选题作为重点项目来经营。其中《100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片活动课用书》得到了国家教委等8个部委的大力支持和认可。社会科学研究是我省的优势。在落实课题项目和选报文章时,优先考虑知名学者专家教授的文章和选题。几年来,入选的和推荐的文章,大都为《新华文摘》等全国知名理论报刊转载、评介。
认准重点选题和重点作品,深度参与生产过程,组织合力攻关,反复研磨,精心施工。如评剧《三醉酒》,历时4年,10易其稿,组织专家讨论12次。我省主管思想文化工作的党政领导,都本着“朋友领导,领导朋友”的原则,直接参与重点理论文章选题和重点剧目的确定,并深入剧组和拍摄现场,同艺术家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生产过程进行指导。
加强协调,努力服务。我们同省文化厅一起邀请专家到评剧《三醉酒》排练现场,对二度创作提出具体意见,并就创作中的难题进行协调,提出解决办法。在经济方面,对重点扶持项目,我们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和政策倾斜,调动了精神产品生产部门的积极性。
培养人才,建立奖励机制。在为精神劳动者研究创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动力的同时,我们还注意抓好奖励机制,对全省优秀精神产品成果及有突出贡献的同志给予了大力表彰。逐步完善了两年一度的“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长白山文艺奖”奖励基金,建立了“吉林省优秀图书奖”,并使这些奖励机制与“五个一工程”相配套,从而为“五个一工程”优中选优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为推动以“五个一”为代表的更多的文化精品进入市场,我们很重视用多种形式对优秀作品进行宣传评论,形成热点式舆论氛围。比如今年4月初,在北京举办了吉林文化系列活动周,在省内外产生了影响。由于加强了宣传力度,几年来我们推出的影视剧创造了很高的上座率和收视率。影片《留村察看》和《天地人心》摄制组专门带片到省外或农村为农民放映,与农民座谈,效果很好。评剧《三醉酒》在获文华大奖之前,已演出270多场,观众人数达20万,受到群众的欢迎。


第7版(专页)
专栏:

  以“龙头工程”带动文化繁荣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霞林
我省在1994年度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荣获组织工作奖第一名,五项作品全部入选并获两项提名奖。总结回顾实施“工程”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至关重要的是提高“工程”的组织程度,在繁荣中孕育精品。在做法上坚持既组织实施“工程”的基本队伍,又全面发动,广泛参与。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带动全面繁荣,在普遍繁荣中百里挑一,好中选优,多出精品。“五个一工程”4届评选中,我省先后有18件作品获入选作品奖和提名奖,这18件作品不是来自于少数几个单位,而是分布在省及各市的10多个单位。
我们认为,组织“五个一工程”评奖活动,是推进精神产品生产的重要举措。但评奖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评奖,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带动整个精神产品生产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精美的精神食粮。基于这个认识,我们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多出精品,促进繁荣上。坚持把“五个一工程”的生产基地、各路研究、创作大军和各级宣传部门的组织发动结合起来,把精神产品生产的主力与广泛参与结合起来,努力拓展“五个一工程”的辐射面。我们重点抓了三个层次:一是抓好“五个一工程”基地的重点精神产品生产。强调省电视台、南京电影制片厂、省直各出版社、省直各剧团是省精神产品的生产基地,基地各单位的“一把手”要负总责,“多出精品,守土有责”,完不成目标责任,“一把手”主动辞职。有了这种压力,谁也不敢怠慢。比如,省直6个出版社已有4家的作品入选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二是发动各级党委宣传部组织精神产品生产。1992年开始,我们学习和参照中宣部的做法,开展两年一度的江苏省“五个一工程”评奖活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通过层层评奖,一层抓一层,推动了更多的人抓精品。三是组织高校、党校、社科院、文联、作协等各路大军参与“五个一工程”建设,并充分调动广大艺术家、影视工作者、出版和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动员并组织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任务带队伍,出精品、出人才。通过抓这三个层次,把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从上到下的力量都动员集中到精神产品生产上来,逐步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个个动脑筋,争上‘五个一’”的局面。
广泛发动参与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多出精品。为了多出精品,促进繁荣,在实施“五个一工程”中,我们努力抓好四个环节:一是从抓剧本、书稿和文章提纲入手,精心组织创作。比如《童规》从选题、条目、插图等各个方面都请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反复论证,逐步实施。二是加强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我们强调要立足当年,规划三年,“手中干一个,心里想几个”,真正把握实施“五个一工程”的主动权。三是建设高水平的工程队伍和工程基地,力争把最好的编导、演员和专家、学者集中到重点工程上来,并注意发现和培养中青年作家、艺术家、理论家和出版家。四是狠抓检查落实,搞好服务工作。工程项目确定后,我们组织力量对所有项目从人员、经费、编排、制作、撰写、审稿(片)等各个环节抓好落实,定时间进度、定实施办法、定施工责任、定质量标准,确保“五个一工程”按计划、高标准、高水平地实施。


第7版(专页)
专栏:

  抓好选题用好人才
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席义方
从我省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的实践来看,要争创文艺精品,必须抓好以下两个环节:
首先,必须抓好选题,突出特色,这是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因此文艺创作的题材应当是十分广泛的,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但要成为“五个一工程”所要求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精品,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负有选题规划和重点扶持的责任。在规划时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就容易获得成功。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们十分注意抓好反映农村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1.1亿人口中有9000万农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引导教育农民摆脱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四川农村题材的文艺创作是有好的传统和基础的。这里有一支长期扎根农村,熟悉、热爱农民的作家、艺术家队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来,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峨影厂摄制的故事片《焦裕禄》等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近年来,我们提倡作家、艺术家继承优良传统,努力反映新时期农村的新变化。去年峨影厂拍摄的《被告山杠爷》,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电部“华表奖”和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十八届电影“百花奖”。重庆市话剧团创作的反映三峡库区移民的话剧《沙洲坪》也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目前,又有一批农村现实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长篇小说正在创作之中。
其次,必须重视培养人才,大胆起用优秀人才,这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
出精品,出人才,是形势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我们在组织创作时十分注重人才的使用。电影《被告山杠爷》的成功,除了小说的基础外,编剧、导演的二度创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积极支持峨影厂大胆起用优秀青年担任该片编剧、导演。荣获1994年度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儿童电视剧《我的妈妈在西藏》的导演也是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注意加强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培养,为他们深入生活创造条件。我们在省委党校专门举办了文艺骨干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水平,搞好创作。《被告山杠爷》的小说作者系四川省西充县文化馆创作员,他中学毕业回乡务农,爱好写作,当他表现出一定文艺创作素质时,即被省作协巴金文学院吸收进院,进修一年,得到很大提高。近年来,类似他这样通过巴金文学院系统培训的作者有近百名,大多已成为我省文学创作的骨干。作家、编剧要深入生活,没有组织的帮助是困难的,为其深入生活创造条件是各级宣传文化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省市宣传、文化部门的帮助下,重庆市话剧团《沙洲坪》的编剧、导演多次深入三峡库区,为写好这部“三峡工程第一戏”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使其充满了生活气息。
总之,出精品,出人才,是党对新时期文艺工作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我省1994年度“五个一工程”虽然取得五项全部入选获奖的较好成绩,但从精品所要求的角度看,一些作品的水平还有不少差距。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帮助广大文艺工作者正确认识时代生活本质,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和诗情画意,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艺作品。


第7版(专页)
专栏:

  立足实际突出特色
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葛纪谦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在河南的实践中已深入人心,影响越来越大。4年间我省共有18项作品在全国的“五个一工程”中获奖。取得成绩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立足河南,突出了地方特色,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河南中天下而立,史称“天心地胆”,是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是个“文化大省”,同时也是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处于由农业大省逐步向工业大省转变的过程中。因此,河南的思想文化工作,特别是“五个一工程”精神产品的生产,要继承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适应并满足千百万河南人民的审美需求,反映“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实践,反映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在河南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7%以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们河南的工作重心。我们的理论研究、图书出版,尤其是文化艺术不能不把“三农”问题作为研究、反映和服务的重点。我省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正是基于这一客观现实去尽自己的职责的。电视剧《颍河故事》和《乡里故事》都是反映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颍河故事》讲述颍河岸边的普通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所发生的故事,它通过老一代、新一代农民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内涵:改革的波浪一波接一波地袭来,不断地冲击着村庄田园的篱笆,改变着村庄和人民的命运。《乡里故事》的历史内涵较《颍河故事》更为厚重,它通过田芜镇与瑶村之间的巨大经济落差,反映了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如何与大家一起“共同富裕”的深层问题。作品充分揭示了中原农民、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经济“转型”和文化“转型”的艰难和必然。河南先后入选“五个一工程”的4台现代戏,都取材于当代农村生活的热点问题,热情歌颂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农村新生活,刻画了人们在新时期中生活观念的裂变和情感位移。1991年入选的越调《吵闹亲家》,写农民杨大山发家后,办婚事讲排场,一出手就花上万元,可当儿子考上大学需交学费时,他却再也拿不出钱来,尴尬中使他得以清醒。这出戏告诉人们不要搞排场、搞铺张,应当破旧俗、立新风,同时展示了党的富民政策在我国农村产生的巨大作用。获1992年入选作品奖的曲剧《五福临门》,生动形象地讲了多子不是福的浅显而又重大的主题,鞭挞了中国农村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根源。这出戏以浓郁的地方风格备受广大农村老乡的青睐,几个省先后移植,演出已超过3000余场。豫剧《能人百不成》是1993年入选的作品,这出戏的笔墨集中在一个新时期农民的身上,表现了名叫白世成(即“百不成”)的村长,久经磨难,带领全村人致富的故事。1994年入选的作品是《红果红了》,这出戏以在河南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发展为题材,通过两代农民的情感纠葛,表现了新时期农民在改革大潮中由于物质生活变化而引起精神变化的生动图景,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十几年来风起云涌的农村改革,为河南文艺工作者创作艺术精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上述剧目均触及了农村现实生活中的普遍而又重大的新矛盾、新问题,这些作品做到了思想深刻、艺术精到、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第7版(专页)
专栏:

  在发挥地区优势上做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德海
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活动中取得一些成绩,很大程度得益于发挥地区优势,在突出民族特色、地区特色上做文章。
抓特色,我们主要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的。对理论研究和出版,我们注意突出选题的地区特点,鼓励探索和回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稳定发展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问题。如《民族团结教育读本》一书,以通俗感人的语言和准确生动的事实,讲述了伟大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的历史,共同建设着祖国美好的今天,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谁也离不开谁的道理。该书成为全国第一部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门教材。
在形式上,特别是在文艺作品的形式上,我们强调突出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民族历史题材影片《东归英雄传》将蒙古马术与惊险的武打动作结合起来,使人耳目一新,开创了民族风格动作片的新路子。漫瀚剧《契丹女》在大量吸收借鉴晋剧、京剧等剧种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的同时,保持了地方传统表演艺术二人台的特色,并融入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因而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成为祖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株艳丽的塞外山花。
“五个一工程”是主旋律创作工程。在精神产品生产中,我们始终强调突出反映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民族团结这个主题,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回答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表现各族人民的优秀品格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风貌;深入挖掘表现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题材,侧重塑造既有时代精神又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人物形象。电视连续剧《乌兰夫》,就是通过艺术地再现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诞生的那段难忘历史,突出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主题,成为对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形象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的生动教材。
“五个一工程”也是精品创作工程。在组织实施中,我们按照“拓宽底边,提高顶点”的工作思路,通过扩大选题征集范围、扩大评奖范围等多项措施,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加精神产品的生产和创作,以便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筛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优秀作品。对广大理论、文艺和出版工作者,我们不仅帮助他们提高思想理论修养,而且通过制定并实施业余作家请创作假制度、组织作家、艺术家到少数民族聚居区采风等多种措施,帮助作家、艺术家深入了解、发掘不同民族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习俗、风情、心理和文化传统,以强化作品的民族、地区特色,力求使正确的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如鄂尔多斯蒙古剧《蒙根阿依嘎》(《银碗》),从创作到完善,经过50余场的演出实践和数十次的加工、修改、提高,历时将近5年。作品充分利用鄂尔多斯“歌乡舞海”的优势,积极吸收当地民族的形式和特点,使大量的歌舞有机地融会在作品中,既艺术地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又烘托了作品的艺术气氛,形成了鄂尔多斯蒙古剧“以歌舞表现故事”的基本特征和美学追求,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