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505新闻摄影比赛

灵宝联片治理小流域
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南省灵宝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再掀高潮。该市17个乡镇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劳力,联片治理,兵团会战,进行小流域治理和坡耕地改造。据悉,今冬明春全市要完成小流域治理27平方公里,坡耕地改造8000亩,实现蓄水保土和生态平衡。
张永军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马恩华,杰出的社会主义企业家
本报记者杨振武陈国琦
编者按: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怎样办企业、怎样做人、怎样当好企业领导?从马恩华的创业足迹中,可以找到响亮的回答。
马恩华出任保定一棉厂厂长时,该厂停转1/3,工资发不出,上千名工人交了请调报告。在马恩华率领下,全厂职工经过十年拚搏,共创利税3.77亿元,连续7年稳居全国同行业十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过人的经营头脑,严格的管理制度,大胆的改革措施,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无私奉献,是他严以律己、团结广大职工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人格力量,靠的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马恩华又病倒了。
这一次,尽管各方面守口如瓶,职工们还是探听到了厂长病情严重的消息。
在保定一棉,9000多名职工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说:“马厂长是为我们这个厂子累垮的!”
今年8月,河北省派员到保定一棉考察领导班子,103张票中,有102张为马恩华打了“优秀”。考察组的同志大为惊讶:一个干了十多年的厂长这么得人心,定有缘故!
9月24日,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省长叶连松到医院探视马恩华,听了这位厂长的事迹介绍,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说:“马恩华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杰出的社会主义企业家,要在全省大力宣传!”
“国家把这个担子交给我,我就要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家创出个一流企业来”
马恩华受命于企业危难之际。
1984年10月,当47岁的马恩华出任保定一棉厂长时,这个国有大型纺织企业已是风雨飘摇:全厂11万纱锭、1500台布机中,有1/3停转,质量低劣的棉布堆满仓库,工资发不出,职工情绪低落,上千名职工交了请调报告……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国有企业改革作为“重头戏”,拉开了大幕。马恩华带领保定一棉职工,投身改革大潮,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
难忘10年风雨路。近10年,是马恩华呕心沥血的10年,也是他人生闪光的10年。他以自己的全部身心,与全体职工一起,再造了一个国有大企业的辉煌——
10年共创利税3.77亿元。1994年,企业实现利润3628万元,名列全国同行业榜首。主要经济指标连续7年稳居全国同行业十强。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相当于1984年的10倍,等于每年为国家增加一个厂。
1992年,保定一棉“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成立了明星实业公司。1200多名企业富余人员大步汇入“三产”的洪流。大厂轻装上阵,服务部门自负盈亏,实现了企业非生产经营性资产向生产经营性资产的转化。 党政工全部进入“国家队”。国家二级企业、全国纺织工业管理优秀企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优秀政工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10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凝聚着马恩华的心血和汗水。
有道是“十年磨一剑”。身为保定一棉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的马恩华,经过10年拚搏,实现了上任之初的诺言:“国家把企业交给我,我就要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出个一流企业来!”
“国家的企业要为国家分忧,企业家的精明要用在市场竞争中,不能用在算计国家上”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有企业困难重重。特别是纺织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要使保定一棉这只搁浅的大船重新扬帆起航,谈何容易!
马恩华不服这口气。全厂职工大会上,刚上任的马恩华高门大嗓:“现在我们大家是在同一条船上,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冲出激流险滩。在市场竞争中,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可能有谁来帮我们,企业要发展,大家要过好日子,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
“保棉有救了!”人们从这位新任厂长身上,看到了企业振兴的希望之光。
马恩华果然不负众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带领保定一棉抓住一个个机遇,成功地推进了企业的腾飞。
1988年,原棉紧张出现苗头,马恩华以企业家的预见性,提前做出“集中资金抓原料”的决策。仅此一项,保定一棉就降低成本3000多万元。
1990年初春,全国中档棉布销售正火,马恩华却果断地决策上支数高的棉厚织物。下半年市场变化,高厚支织物紧俏,保定一棉的产品成了“抢手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厂长,就是要瞄准市场作文章。”马恩华深信市场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为了决策准确,他着手建立了联接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和外贸五大市场的信息网络。
提起马恩华,纺织同行们都佩服他“精”,他对市场脉搏把得准,经营上确实“精”得出奇。可厂里不少人说他“傻”,这是因为在国家这头上,他往往也“傻”到了家。
1989年,原棉价格暴涨,厂里成本一下子增加了4800多万元。当时正赶上企业与市里签订承包责任状,市政府准备给保定一棉下3200万元的利税指标。几位厂领导建议马恩华向市里说明困难,把指标往下压压。马恩华语重心长地说:“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应该为国家多做贡献,有困难我们要自己克服。”他把市里的利税指标接下来,内部深入挖潜,消化涨价因素。这一年,保定一棉实现利税5172万元。
与保定一棉本无关系的装饰布厂,也是一家国有企业,由于企业产品无销路,700多名职工背着2400多万元的债务,步履维艰。市政府决定由保定一棉兼并装饰布厂。
这消息犹如热油锅里撒下一把盐,保定一棉上下“劈劈啪啪”,反响强烈。许多人要马恩华“坚决顶住”,马恩华心潮也难以平静:兼并这样一个企业,预示着今后5年,保定一棉每年要拿500多万元去还债。钱都是大家汗珠子摔八瓣挣来的,职工们有情绪可以理解。但他考虑更多的是大局。领导班子会上,他力排众议:“我们都是共产党员,为国分忧是我们的应尽职责。这次兼并虽然会影响我们企业的一些利益,但有利于稳定,有利于国家,帐应该这样算。”
1989年8月,兼并顺利实施,装饰布厂成为保定一棉的第三布厂。马恩华选派得力干部,抓管理,上质量,改品种,使这里“旧貌变新颜”,如今已有40%的产品销往海外。
作为国有大企业的厂长,马恩华是执行国家政策的楷模。非正常渠道的棉花价格可以优惠,有人问马恩华:“每吨便宜100元,要不要?”他毫不含糊,坚决顶了回去。他说:“搞企业不能不琢磨赚钱,但我们的精明要用在市场竞争中,不是去钻国家空子,更不能变着法子算计国家。”据统计,马恩华当厂长这些年,保定一棉共为国家多交利税820多万元。
“我是为国家经营企业,不是为马家当厂长。我要在万人面前说得起话,不能让人戳脊梁骨”
马恩华出任厂长之始,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一是不利用职权谋私,二是不贪图享受,三是不为亲戚朋友开方便之门。晚上,他把妻子和儿女叫在一起,严肃地说:“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厂长、办好企业,希望全家理解我、支持我。”
儿子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马恩华让他参了军。3年后复员,他坚决不赞成儿子进保定一棉,让他服从组织分配。女儿是马恩华的“掌上明珠”,大学毕业后想留在爸爸身边工作,他又是一百个不同意,并耐心给女儿做工作:“你要理解爸爸。我这个当厂长的要在万名职工面前说得起话,不能让人戳脊梁骨呀!”
1989年4月,马恩华的父亲患癌症病危住院。恰恰这时,日本客商来电报催他前去洽谈技改事宜。他左右为难:去,父亲病成这个样子;不去,耽误工厂技改。站在父亲病床前,他心中阵阵内疚,告别的话难以启口。
父亲深明大义,催促儿子动身:“厂子的事大。你就去吧!”
马恩华与老父挥泪告别。几天后,老人病情急剧恶化,昏迷中不停地呼唤:“恩华、恩华……”清醒后,又掰着指头计算儿子的归期。
夜半,当马恩华东瀛归来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时,老人已无力说话,只流下两行盼儿的老泪。老人咽气后,为了不惊动厂里人,早上7时,灵车就开往了火葬场。
没有花圈,没有鼓乐,也没有多少人送行。人们很难想象,这就是一个万人大厂的厂长父亲的葬礼。当马恩华抱起父亲遗像,向劳累了一辈子的慈父送别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放声大哭起来:“爸爸呀,请你最后一次原谅儿子的不孝吧!儿子是一厂之长,不能为你大操大办,只能委屈你老人家这样简简单单地上路了。为了厂子的发展,你就原谅你这不孝的儿子吧!”消息传开,全厂职工无不为之动容。
人们常常无奈社会上的送礼风,可在保定一棉,谁都知道马恩华不收礼,更不敢给他送礼。一次,马恩华的一位熟人受人之托,带了些酒、咖啡等来到马恩华家。马恩华一看就来气:“怎么带来的,给我怎么带回去。”“你这不是驳我面子吗?”来人死活不肯带走。马恩华急眼了:“要是不带走,我就给你摔出去!”这位熟人感到下不了台,也火了:“用不着你摔,看我的!”“砰、砰、砰!”一阵乱摔,瓶碎汤流,然后拂袖而去。至今,在马恩华家的墙上,还留着三块当时碰撞的痕迹。
前几年纺织行业形势好时,倒卖棉纱、棉布一夜即可暴富。马恩华当厂长,自然会有人打他的主意。一位远房亲戚怀揣数千元找到他家,开门见山:“只要每月供应我10吨棉纱,好处还在后头。”马恩华二话没说,就把这位亲戚“轰”出了门。马恩华的内弟在老家办纺织厂,早就与保棉一厂有业务关系,为了“避嫌”,马恩华下令停止了对内弟的棉纱供应。老伴责怪他:“你当这么个‘官’可好,把亲戚朋友都得罪遍了。”马恩华说:“我这是为国家经营企业,不是为马家当厂长。要是连亲戚朋友都管不住,那还不乱了套?”
拥有5亿元资产的保定一棉,家业不可谓不大。可在马恩华的身上,丝毫看不到“大老板”的派头。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修了又骑,15元一件的旧衬衣补了又穿。每次出差,他的行装里总少不了两样东西:保定酱菜、方便面。
1992年春节前,马恩华带队到广州、深圳访问用户。这样的活动属于业务交往,历来是实报实销,大家满以为这回可以“潇洒”一下了。虽然马恩华又带了保定酱菜,但人们以为他是要送朋友,没介意。谁知到了繁华的南国,一切都是老样子,既没时间逛街,也没有娱乐活动。只要没约请客户,几个人不是吃“大排档”,就是在旅馆里泡方便面加酱菜。马恩华说:“家业再大也是国家的,我们没有权力奢侈。”
“图享受就别当干部,要索取就不是共产党员。”这是马恩华常讲的一句话。起初,人们觉得不过是一时的豪言壮语,但11年过去了,这豪言壮语变成了一件件、一桩桩具体的事实。人们从日积月累的大量事实中看到了厂长金子般的心。
“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只有厂长的心贴近职工,职工的心才能贴近国家;只有办事公道,才能赢得民心”
由于过去“欠帐”太多,住房问题一直是保定一棉最敏感的问题。马恩华上任后,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盖起36栋宿舍楼,矛盾初步缓解。
当厂里盖起第30栋楼房时,基建部门打算为厂领导专门盖一栋楼。图纸都画好了,到马恩华那里,卡住了。厂领导联席会上,他动情地说:“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工人们是通过我们来看共产党的,我们不能凉了他们的心。”他建议在分房条例中明文规定:干部和工人一样排队分房,劳模加分,干部不加分。
马恩华曾3次让房。他住在老伴工作的化纤厂宿舍,距厂区2.5公里。直到1990年,才搬进单位一套两间半的单元房。邻居都是普通工人。
一天晚上,一名女工因为没分到新房,拉着丈夫找到马恩华家,“腹稿”都打好了,准备“闹”一场。马恩华把他们迎进屋,关切地问:“有事吗?”“马厂长,你看我家的住房……”女工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被眼前的情景噎了回去:马恩华祖孙三代两间屋,生病的父亲躺在一间屋里,小女儿正趴在厨房的小凳子上写作业。这就是厂长的家呀!这位女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悄悄拽拽丈夫衣角:“走吧,厂长住的比咱还窄。”
在分房中,有6户将旧房换成新房,违反了分房条例,群众反映强烈。马恩华问清情况后,坚决不搞“下不为例”,6户统统搬回原来住处,并对有关责任者做了处理。全厂大会上,马恩华义正辞严:“谁要搞邪门歪道,就叫他吃不了兜着走!”决定一宣布,全场爆发出雷鸣般掌声。从这掌声中,马恩华看到了民心。他感慨地说:“民心不可侮!领导办事公道,才能赢得民心。”
马恩华当厂长后,仍像以前一样骑自行车上下班,风雨无阻。厂办的同志要给他派车,他始终不同意。
1988年冬天,正在技改“叫劲”的时候,技术科长尹秀时骑车摔伤了。马恩华关照办公室每天派车接送。一天早上,尹秀时透过车窗,突然发现了正在骑车赶路的厂长。寒风中的马恩华,脸冻得通红,哈气在头上结成了冰。尹秀时顿时眼眶子一热,泪水淌了下来。
马恩华对自己很苛刻,却时刻关心着职工的冷暖。他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有厂长的心贴近工人,工人的心才能贴近国家。”
职工反映食堂饭菜质量不好,他就下食堂和炊事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他常在职工食堂排队买饭,注意察看饭菜改进的情况。
下车间,他看到挡车工的工作鞋底薄、帮紧,就建议劳保部门要购买海绵底、宽松些的鞋。他说:“挡车工每天在织机前巡回40多公里,鞋一定要穿舒适。”
厂里女工多,不少人到结婚年龄还没找到对象,他和厂工会的同志一起研究,设立“红娘奖”,帮助大龄女工解决婚姻问题。
马恩华当厂长10余年,办了说不清的好事、实事,解决了职工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他以一颗炽热的心赢得了工人们的信赖。10年来,全厂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2.8万条,发明创造2264项,创可算经济效益4300多万元。每当马恩华接到这一封封热情洋溢的建议书时,就像捧着一颗颗滚烫的心。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工人多好呀!有了工人这样的热情,这样的支持,还愁企业搞不上去?”
1992年3月,在保棉一厂的职工代表大会上,保定市总工会对马恩华进行民意测验。在359张无记名投票中,有358张票填写了优秀。唯一的弃权票,那就是马恩华自己。他说:“一个厂长够不够格,职工说了最准。”    “人活着就要有价值。厂里需要做的事太多了,我还没有完成任务
  啊……”
马恩华出身贫寒,童年时打过柴,挖过野菜,是苦水里泡大的。解放后他从小学读到大学,学费都是国家包的。报效国家,是马恩华成长的思想基础。
马恩华从青岛纺织工学院毕业进保定一棉,一干就是32年。他当过技术员、车间主任,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个企业,担任厂长后,更像一部开足马力的纺机,日夜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为此,他放弃了两次“高升”的机会。
1991年底,河北省委组织部经过考察,把54岁的马恩华列为省纺织总公司总经理人选。许多人为他高兴,但他舍不得正在“爬坡”的企业,给省领导写信,请求留在保定一棉。组织上尊重了他的意见。
1993年,马恩华被任命为保定市纺织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他不愿离开企业,先后4次上书,坚决辞去了市里的职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马恩华带领保棉人一步一层楼、大步跨上新台阶的时候,病魔也悄悄向他袭来。时时作祟的胃病,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93年3月,他不得不入院治疗。
马恩华的胃被切去了4/5。医生再三叮嘱:“这病就怕劳累,至少要调养半年才能上班。”半年时间,在马恩华的眼里,实在是太长了。如今市场瞬息万变,半年就可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啊!他牵挂着企业,手术后3个月就上班了。
今年3月17日,高烧39度的马恩华坚持在厂职代会上做工作报告。在一个半小时的讲话中,他用手撑住剧疼的胃部,不时擦一把脸上的虚汗,话却铿锵有力:“同志们,我们要深化改革,同心协力,艰苦奋斗,让保棉更上一层楼!”话音刚落,他就倒下了,被送往医院抢救。
马恩华作了第二次手术。作为新当选的全国劳模,他没能参加北京的群英会。“五一”节晚上,马恩华躺在病床上,让陪床的同志把奖章从橱子里拿出来。他把金光闪闪的奖章捧在手里,深情地说:“人活着就要有价值。厂里现在需要做的事太多了,国家把企业交给我,我还没有完成任务啊……”
心底无私天地宽。从马恩华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格,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家的胸怀,以及它所蕴涵的巨大精神力量。(附图片)
马恩华与职工代表一起商讨企业发展大计。 孔全胜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克瓦希涅夫斯基当选波兰总统
本报华沙十一月二十日电记者朱富贤报道:波兰国家选举委员会今晚在这里公布了波兰第二轮总统选举正式结果,波兰社民党主席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以三点四四个百分点(百分之五十一点七二对百分之四十八点二八)的优势险胜现任总统瓦文萨,当选波兰历史上第三任国家总统。
一九八九年七月十九日,雅鲁泽尔斯基被选为第一任总统(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的国民大会选出,任期六年)。一九九○年十二月九日,波兰总统大选提前举行,瓦文萨当选第二任总统,任期五年。
昨天早晨六点至晚八点,波兰全国共有一千九百一十五万人参加了选举,投票率为百分之六十八点二三,是一九八九年以来历次大选中最高的一次。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扶贫工作
本报南宁11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杨维成、本报记者罗昌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陆建南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近日在广西考察时指出,扶贫工作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扶贫工作,为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11月14日至19日,朱镕基副总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自治区政府主席成克杰陪同下,深入铁路建设工地、田间、果园、贫困农户家中和异地安置开发点,实地考察了南昆铁路工程建设、百色革命老区和河池大石山区等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对南昆铁路建设和广西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向奋战在南昆铁路的建设者们和战斗在扶贫工作第一线的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慰问。
朱镕基在听取了南昆铁路建设情况的汇报后指出,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三年前向铁路系统广大职工提出的奋斗三年,基本扭转铁路建设落后于国民经济建设局面的任务已基本实现。事实表明,铁道部门的同志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希望,铁道部门的筑路大军确实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朱镕基说,在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修建铁路,对于发展这些地区的经济,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巩固和建设边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南昆铁路途经云、黔、桂三省(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各族人民日夜盼望铁路早日建成通车。朱镕基希望南昆铁路的建设者们急各族人民之所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能修多快就修多快,力争早日建成通车。
广西是我国重点贫困省(区)之一,最近几年,他们立足本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搞农业综合开发,采取重点工程向贫困地区转移,就地扶贫,大石山区贫困户异地安置开发等方式,引导老、少、边、山、穷地区的贫困群众立足农业扶贫、依靠农业脱贫,使扶贫开发工作出现了新局面。通过实地考察,朱镕基肯定了他们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上述作法,并强调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去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已开始实施,今后,国家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逐步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挥中西部贫困地区资源优势的政策、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在财力上扶持中西部贫困地区等,进一步促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朱镕基强调,解决贫困问题根本在于发展教育,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素质,用科技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发展思路上也要转变观念,不要只追求上工业项目,而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农业和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上。朱镕基希望自治区党委、政府继续采取异地安置开发等行之有效的办法,重点做好大石山区的扶贫工作,同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大石山区人民群众的饮水问题,为他们创造必需的基本生活条件。
考察期间,朱镕基还听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对他们认真贯彻执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加强农业基础,扶贫开发,特别是在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百色革命老区,朱镕基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并在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前向百色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朱镕基还考察了南宁化工集团公司,与南宁市部分大中型工商企业的厂长(经理)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陪同朱镕基考察的有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孙树义、傅志寰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致敬
本报评论员
在第四次全国人民群众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分子表彰大会上,一批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我们对表彰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受表彰的先进分子和特邀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维护社会秩序中英勇献身的先进分子表示沉重的哀悼!
这次受表彰的先进分子,是成千上万的见义勇为优秀公民的突出代表。他们中有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工人和农民;有正气凛然、公而忘私的机关干部和人民教师;有舍生忘死、急公好义的白发老人和青年学生;也有以捍卫国家人民利益为天职的解放军战士和公安干警。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和侵害的紧急关头,他们挺身而出,用鲜血直至生命捍卫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在如何处理人与己、公与私、生与死的关系上,他们用自己的英雄行为作出了响亮的、正确的回答。他们是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积极分子,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英勇行为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充分体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必要社会环境。没有长治久安,就没有现代化。维护稳定,人人有责。打击犯罪活动,必须继续贯彻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广泛动员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群众起来了,就能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坏人就难以藏身。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犯罪分子就难逃法律的制裁。
表彰见义勇为的先进分子,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不仅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中央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重要措施。希望各地重视表彰活动,及时发现并宣传优秀典型,扶持正气,鞭挞丑恶,为见义勇为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在鼓励见义勇为的同时,要进一步组织社会力量,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在三亚考察
鼓励亚龙湾度假区建设者为海南开发建设作贡献
本报三亚11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冯秀菊、本报记者朱满庭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海南省三亚市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乔石是在结束对巴基斯坦、埃及和印度的正式友好访问后于昨天回国,经停三亚的。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家旅游局指定建设的大型旅游建设项目,计划占地总面积为18.6平方公里。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设计规划后,它于1993年下半年开始动工兴建,工程包括宾馆、俱乐部、娱乐设施和别墅等近百个项目。
乔石在中共海南省省委书记、省长阮崇武,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等陪同下来到亚龙湾旅游度假区重点建设工程——中心广场工地,受到工地负责人和工程建设者的热烈欢迎。
乔石委员长在这里听取了工程负责人有关度假区总体规划介绍,询问了工程的建设情况,并看望了正在施工的建设者,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为促进海南的开发建设作出贡献。
陪同乔石出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等也参加了考察。


第1版(要闻)
专栏:

  见义勇为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中宣部公安部等表彰百余名先进分子和特邀代表
本报北京11月21日讯新华社记者汪金福、本报记者毛磊报道:第四次全国人民群众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分子表彰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中宣部、公安部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在会上授予孙斌权等75人、追授原振家等15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刘秋虹等7位同志、追授刘玉荣同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徐洪刚等10名特邀代表受到大会表彰。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任建新在会上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表彰的同志表示祝贺,向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亲属表示慰问。
任建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提倡见义勇为的精神,不仅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同时还是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大力表彰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及时发现并宣传这样的典型,扶持正气,鞭挞丑恶,为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在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时能够挺身而出,除暴安良。
任建新强调,对于见义勇为积极分子所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设法予以解决。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奖励保障机制,帮助解决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义无反顾地参加到见义勇为的活动中来。此外在鼓励社会涌现更多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组织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维护社会治安的行列中来。
这次受到表彰的90名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和10名特邀代表,是近两年来全国涌现出的成千上万的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英雄人物中的突出代表。他们中,有扶危济困、舍己救人的农民,有公而忘私、奋不顾身的工人,有正气凛然、勇斗邪恶的干部、教师,更有急公好义、无私奉献的白发老人和青年学生。其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占51.1%,女性公民占11.1%,少数民族同胞占12.2%;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16岁;有15名勇士在斗争中壮烈牺牲,45人光荣负伤。
王汉斌、任建新、王光英、罗干和彭冲、王芳等领导同志在会前会见了受表彰的代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