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坚定信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深化企业改革 壮大国有经济
洪虎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长春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反复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我有如下几方面重要体会。
壮大国有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保证
江泽民同志说:“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才能体现效益原则,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也才能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都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从资产总量还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国有经济仍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1993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国工业企业资产总额69.5%,销售收入占62.3%,利润总额占54.9%。各工业部门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能源工业为88.7%,钢铁和有色金属为76.2%,石油加工工业为91.1%,化学工业为58.0%,机械制造业为48.5%。金融、通信、铁路、航空等部门则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3.4%的1.37万户独立核算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上交国家的利税占到65%左右。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和关键行业、领域中始终占支配地位,始终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保持着对其他经济成份的优势和主导作用。
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不同经济成份相互交融的日益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纯而又纯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统计,从1978—1994年间,纯国有工业企业(即不包括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成份混合的企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81.56%下降到38.23%,纯集体工业企业(即不包括集体经济与其他经济成份混合的企业)从18.44%上升到38.24%;纯国有企业的劳动力比重从50.07%降至28.24%,纯集体企业的劳动力从49.93%降至46.99%;纯国有企业的资产比重从87.98%降到55.59%,纯集体企业的资产从12.02%上升为25.80%。据预测,按此情况发展,到2000年,属于公有制经济的产出比重仍将保持在50%以上,其资产比重比产出比重还要高。
由于国有经济在当前的运行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充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些不适应,首先表现为企业国有资本金补充不足,资产负债率高,难以形成国有资本的良性循环;其次是国有经济的结构不合理,一些长线产品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只有40—50%,不少企业产品无销路,积压严重;再次,国有企业效益低,1993年国有企业百元产值销售利润率只有3.5%,而1985年是13.9%。应当指出,这些困难和问题,不是由于所有制而是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外部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应当而且完全能够通过深化改革而逐步解决。
本世纪最后5年是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到2000年,我们要实现两个战略目标:第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奔小康;第二个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五年又是为下一世纪争取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顺利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应当继续通过深化改革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运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借鉴国际上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通行做法,从总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加速国有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江泽民同志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市场竞争不仅表现为商品竞争,还表现为优胜劣汰,表现为社会资源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采取最有效率的形式投向最有效益的地方。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和要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资产必然表现为资本的价值形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的保值增值,并不断地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流动重组,实现结构调整的目的,最终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今后几年,国有经济在有些行业中的比重可能会有些变化,但国有经济只要在国民经济重要和关键的行业、领域中占据支配地位,国有经济就会发挥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从国有经济的全局来考虑国有企业的发展前途和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从资本运营的角度,主动、积极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国有经济的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一次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搞好结构调整,必须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资本补偿政策以及存量资产重组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政策。
首先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国有资本的投向、产业分布和资本结构。对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产业,国家要独资经营;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能源、交通、通讯、基础原材料产业,国家要实现控股;对一般竞争性产业,国家也要通过参股、联合、协作、组建集团等,带动更多的非国有经济发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类实行国家独资经营。对那些垄断性、公益性很强,关系国计民生或不适宜民营、不易于民营的行业或企业,如石油、核能、航天、军工、供水等实行国家独资经营。现阶段,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经营效益比较好的大型骨干企业也仍需国家独资经营,其数量以2000家左右为宜,其产出约占整个工业产出的25%。对这些骨干企业要逐步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使之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类实行多种形式的合资经营。通过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形式,整体或部分与其他经济成份合资经营,国家依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分别采取控股或参股形式,以吸引、动员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第三类实行兼并、联合、出售、租赁或破产。我国独立核算的小型国有工业企业有6.6万户,占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82.6%。这些企业资产规模小,比较分散,不适宜国家直接投资和经营,改革的步子可以迈得大一点,使国有资本逐步从这些企业转移出来,用于支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改革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一是通过兼并、划转、联合等由大企业集团吸收、改造;二是通过多种方式,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三是通过出售、拍卖,改为非国有小型企业,收回国家投资;四是有条件的与外资搞嫁接改造;五是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的实行破产。小企业改造过程中,要注意规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要处理好经营者和职工的权益关系。
搞活国有经济还必须充分运用市场经济中资本积聚和集中的发展规律,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全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有1.37万户,抓住了大中型国有企业,就抓住了国民经济的“牛鼻子”。正如江泽民同志讲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实现,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有了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就能有效地带动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对危困企业的调整余地也就大了。”因此,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大公司、大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抓好56家企业集团试点,并选择一些商贸企业进行综合商社试点,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调整投资政策。对新建的企业和项目,要有充足的资本金注入;改变国有经济发展目前主要依靠贷款投入、资本注入不足的做法,运用多种方式和融资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国有资本的注入,除了政策性结构调整的需要外,应主要投向经济效益好、能够更好发挥国有经济影响力的老企业。投资要严格考核资本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
完善资本补偿机制。国有资本的投资收益要明确用于国有资本的再投入;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也必须用于国有资本的再投入。要把属于国家所有的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为国有资本运用。
对国有企业目前严重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也要尽快进行调整。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是企业持续、健康、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当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状况已经严重地限制和制约了国有资本的高效率、高效益运行。一方面大量的企业陷入高负债经营,企业利息负担沉重,财务状况恶化,不仅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而且国家所有者权益不断被侵蚀,已成为深化企业改革,搞活国有经济的严重障碍;另一方面,国有专业银行不良债权比重过大(据1994年对4家专业银行的8724个县以上金融单位贷款余额的清查,不良债权占39.5%),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这不仅加剧了银行信贷资金紧张、周转困难的局面,而且制约着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化。抓紧探索解决这一问题已不容迟缓。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搞好国有经济的制度形式
江泽民同志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十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这个改革方向。”并且强调指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贯彻”。
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条件,我们既要明确企业中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又要明确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资者及其权利和责任,还要确立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目前,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是明确的。所谓产权不明晰,主要是指国有资产出资人不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利被肢解、分散在各个不同的政府部门,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无法落到实处;企业也缺乏独立的财产权力和利益,难以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权责明确主要是指出资人与企业法人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要明确,要用制度和法律来保障。一方面企业要以其独立的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人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出资人对企业行使资产受益、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权利,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与国家投资的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使企业能够进入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解除国家对企业的无限责任。
政企分开,一是讲政府与企业是不同的行为主体,要改变企业隶属于政府、套用政府行政级别、企业管理人员套用政府行政干部管理办法的状况,取消政府与企业的上下级行为隶属关系;二是不能把国有企业当作行政机构去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虽要合理承担社会义务,但不应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三是明确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当前,一是要继续认真贯彻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二是要把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分开,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三是要改革和强化政府的社会经营管理职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运用法律和法规的手段,建立和维护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管理科学,很重要的一环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领导制度,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内部组织机构,理顺出资者、经营者和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权利、利益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并形成严格、科学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江泽民同志讲:“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管理离不开深化改革,企业管理包含着丰富的改革内容,企业管理改革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实践中,在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企业组织领导制度时,还必须针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改革促进管理,用管理巩固改革的成果。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试点的推进过程中,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的要求,进一步鼓励地方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要不断总结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政企分开,解脱企业历史包袱等方面配套改革的经验,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实现三个结合。一是企业工作和企业改革要有机结合。企业工作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经济工作的目标,企业工作包括企业发展、企业改革、企业管理和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等内容。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管理和建设是基础。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替代,也不可偏废,要用改革的思想和办法来改进管理,通过深化改革使企业获得强化管理的动力和压力,通过强化管理巩固改革的成果,为企业发展服务。二是把企业改革与为企业改革创造条件的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改善企业改革的外部环境,综合配套地推进改革的深入。三是企业改革工作要点面结合,分步推进。点就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为代表的各类企业改革试点工作,面就是除试点之外的大部分企业改革工作。从目前来看,面上改革主要是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基础,重点要抓好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减轻负担、增加投入的工作;点上改革主要是通过各类试点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逐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面上工作要强调落实完善和扎实推进,点上工作则更突出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推进配套改革,为壮大国有经济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江泽民同志讲:“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按照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
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将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和运营分开,是我们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是要面向全社会各种经济成分、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与布局的合理调整,负责统筹规划、制定和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实施监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主要是对国有资产实施占有、使用、调配处分和收益的权力。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职能,应当由政府职能部门统一行使。它要面向所有国有资产,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规范、检查、监督国有资产的营运状况,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从总体上保证国有资产的权益不受侵犯。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在强化对国有资产的考核、效益评价、统计、产权登记等基础管理的同时,还要制定对国有资产流动、重组、转让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行为,既积极促进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又防止国有资产在流动重组中的流失。国有资产的营运职能则是一种经济职能,要求灵敏地根据市场供求信息的变化,灵活快捷地对经营性资产进行配置和运用,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这种经济职能适合于由多个经济组织自主行使,在政府划清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与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情况下,通过授权、委托代理的方式,明确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及其职责权利。根据国有净资产占用量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建立明确的资本经营责任制,提高资本投入产出的效益。
江泽民同志还讲:“我们在组织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同时,还要搞好面上的企业改革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切实做到政企分开,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制,特别是抓紧建立和完善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的工作部署,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首先,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合理确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筹资水平和积累率。从企业存量资产和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解决补偿国有企业老职工保险费积累不足问题。企业管理的离退休职工应尽快转由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管理。其次,要及时总结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经验,完善改革方案。再次,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结构,失业保险金的绝大部分应当用于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同时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开展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生产自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再就业机会。最后,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根据政事分开的原则,建立不依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独立经营、精干统一的法定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和监督组织。
在开展综合配套改革方面,还应当积极推进国家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发育资本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对投资活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改变目前国有资本投资与企业营运相分离的状况,在以银行融资为主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改革人事制度,发育人才市场,将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与国家党政机关干部的人事管理制度分开,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选聘企业经营者;改革计划体制,改变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办法,计划工作要从着重于对国有经济的计划转变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规划、引导和协调,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方向,促进总需求和总投资的平衡,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去年,各项宏观经济管理体制重大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的运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货膨胀有所抑制,农业有所加强,宏观经济继续朝着调控目标发展,这一切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
“九五”时期,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实践,我国已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勾画出了蓝图,有了总体设计;已经积累了一些重要的改革经验,出现了一批搞得好的企业典型,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勇于探索的企业家;国民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增长,企业和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逐步增强;对外开放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有助于借鉴国外的经验。这都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有利时机。因此,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紧紧抓住机遇,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千方百计壮大与发展国有经济,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


第9版(理论)
专栏:社科书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出版
由陈东琪、李茂生主编,湖南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一书,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分析对象,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西方市场经济学的精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作了概括。该书分上、中、下三篇,22章,47万字。上篇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规定,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生产方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收入分配制度作了综合考察,同时对企业产权性质、消费者主权、计划与市场以及平等与增长的关系等制度性规定问题也作了分析。中篇主题是微观经济的组织和运行过程,重点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决定过程,以及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如何受价格的影响和调节。下篇的主题是宏观经济运行和调节中的总量变化,它以政府行为为对象,在分析经济总量行为的同时,对政策形成予以关注,将总量行为理论和宏观管理理论结合起来。该书体系的鲜明特征是“制度分析”、“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统一,整个分析体系以最新实践为依据,接近实际生活,是一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的经济学著作。
(青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