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培育人才加大投入
湖南出台科教兴湘新举措
本报讯以“大力实施科教兴湘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湖南省科学技术大会,近日在长沙结束。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科教兴湘新举措。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指出:要建立领导干部抓科技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实施科教兴湘的情况列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组织制订实施和推进科技进步的重大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亲自抓重大问题的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把科教兴湘的任务与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省里已决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明年起由财政每月增加600元津贴。今后要重点抓好“121”跨世纪科技人才工程。到本世纪末,培养和造就100名国内外有一定声誉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名45岁以下在各自学科领域有较高造诣、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队伍,100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
湖南省省长杨正午在大会上明确地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湖南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高举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围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这两大任务;突出农业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体制改革3个重点;实施水稻大面积增产科技工程、星火燎原科技工程、高科技产业百亿工程、重要研究基地建设科技工程、“121”跨世纪科技人才工程等5大科技工程。并实现以下七大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显著提高,工业科技的贡献率达40%,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50%;农业研究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1—2次,良种覆盖率达90%;工业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能源、原材料消耗大幅度下降。全省形成30—50个国家或国际名牌产品,发展一批技术开发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达到30—50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2.5%;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科技转化能力显著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新体制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医药卫生、生态环境、软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加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攻坚能力不断增强,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
为确保五大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上述七大战略目标,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科技投入作了进一步规定:到2000年,省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占当年财力安排预算的比例要达到5%。全省各级银行要调整信贷结构,拓宽融资渠道,争取科技贷款规模每年以30%以上的比例增长。各类企业每年必须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不少于1%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要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水利建设资金8%以上专项用于支持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扶贫资金中安排10%以上用于实用技术和培训人才。高新技术企业,其缴纳的所得税,可先依率计征,再由同级财政返还,专项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小明铁兵)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嘉兴市民办教师全部转公
本报讯日前,浙江省嘉兴市及所属5县1区提前两年统筹解决全部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问题。
民办教师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支教师队伍,曾是农村普教师资上的重要力量,为农村基础教育起到过重要作用。据1983年统计,全市及所属5县1区共有民办教师5000余名,长期以来,这些民办教师在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的情况下,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嘉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民办教师待遇的规定,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政治素质、教育教学业务素质较好的民办教师,分期分批地考核录用为公办教师;对文化程度偏低的在编在岗民办教师,通过强化培训,在合格后办理了“民转公”手续;对年龄较大的在编在岗民办教师直接纳入公办教师管理,并办理“农转非”手续;对已经离岗退养的民办教师,也提高了待遇。(赵相如董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推行“明白卡”清理“择校生”
各地下力气纠正中小学乱收费
本报讯记者白剑峰报道:今秋以来,许多中小学生家长的心情是轻松而坦然的。据国家教委清理中小学收费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一段时期的综合治理,全国各地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初步得到遏制。
一段时期以来,不少中小学乱收费之风有所抬头,收费项目过多过滥。其主要表现有:把捐资助学同录取学生挂钩,招收“择校生”;举办各类收费的补习班、超常班等;强制学生购买大量的复习资料、参考书;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这一切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败坏了学校的声誉,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今年4月,国家教委对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做出统一部署,各地相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严肃查处违纪事件,使中小学收费管理工作向规范化轨道迈进。
一是各地普遍建立了“收费卡”制度,增加了教育收费透明度。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逐级签订了中小学收费把关“责任书”,层层落实,奖罚分明。如吉林省许多地市规定,学生“收费卡”上的每一个项目都要由家长签字认定,凡是超出卡上项目和标准的,一律视为乱收费。乱收费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取消其本年度评先进、评优和晋升职称的资格。今春以来,该省已清退乱收费款32万余元,查处违纪案件11件。重庆市各中小学则在每学期初张榜公布收费项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学生家长有权拒绝缴纳未经批准的乱收费项目,学校不得因此而拒绝学生入学。据不完全统计,仅山东、江苏、新疆等13个省、市、自治区今年共取消各类收费“超常班”、“提高班”上千个,责令清退乱收费金额563万元。
二是重点治理“择校生”。近年来,“择校生”现象在许多大中城市重点学校比较突出。这些学校允许学生花钱买分入学,借机收取高额费用。今秋开学以来,上海、天津、河南、甘肃等许多省、市都明确表示坚决不收“择校生”,或者力求在短期内取消“择校生”。目前,各地“择校生”数量已大大减少。河南省教委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子女不能择校,今秋省教委有9名处级以上干部子女都实现了就近入学。上海和天津等市则是通过更新改造薄弱学校,让学生自愿就近入学,从根本上杜绝“择校生”。如上海静安区重点中学民立中学兼并了邻近薄弱的瑞金中学,实行一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两校师生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整体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据悉,目前上海和天津许多重点中学和薄弱学校都建立了“一并一”或“一帮一”的关系,“择校生”日趋减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爱心共筑希望工程

  播种希望
本报记者汪波
“如今我不再做去上学的梦,是教室里洒满阳光唤醒我的心灵……我永远不忘党的恩情”,这是一位老音乐家写给吉林省失学孩子的歌。
梦醒了。11岁的高有才看着刘老师递过来的“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卡”,泪水从他稚嫩的脸上流下。小有才是吉林省农安县三盛玉乡中心小学的学生,7岁时父亲就病故了,后来妈妈又得了精神病离家出走,唯一的哥哥又是傻子。天真的有才被家境吓坏了,他只有哭,只有在梦中背起书包上学堂。
希望工程把有才的梦变成了现实。希望工程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在吉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记者深深地被那些为希望工程添砖加瓦的人感染着。四平市的一位盲人说:“我在一家福利厂工作,月工资只有150元。当我从广播中听到全国每年有许多儿童因贫困而失学后,心情十分沉痛。从现在起,我每月寄出30元钱,请用这笔钱救助失学儿童。作为一个盲人,我渴望见到光明,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不能上学而成为文盲,将比看不见东西更可怕。希望工程是一项光明的事业、灿烂的事业,为希望工程捐款,我心甘情愿。”
她叫江南,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这一天,她叫爱人扶着她,来到了吉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要求捐助一位失学的孩子。她说:“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无论是对健康人还是病人,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我之所以捐款救助失学孩子,是因为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个母亲。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孩子的失学就意味着教师的失职,母亲的责任是让孩子在母爱的保护下长大成人,孩子不能上学读书,母亲就要寝食难安。我想救助一个女孩,愿生命的色彩在她的身上永远闪光。”
春节,这位被救助的女孩站在了江南的眼前:“我可不可以叫你一声妈妈。”泪水在母女俩的眼中流出。生命,发出了鲜艳的色彩。
还有很多发自肺腑的心声在人们的心头回荡。吉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徐志富告诉记者,吉林省自1992年11月希望工程实践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全省现已募集资金4000多万元,建成和立项在建15所“希望小学”,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先后救助1.2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在众多的捐款者中,有白发苍苍的教授,有刚刚背上书包的孩童,有的拿出了自己一生的积蓄,有的砸开了小小的储蓄罐,大家只有一个心愿,让失学儿童的梦成真。
梦醒上学堂。孩子们有了希望,更多的家庭有了希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测阴晴报虫情
孙立德痴迷农业气象研究
本报讯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工程师、副局长孙立德,潜心农业气象研究结出硕果。他主持和参加的13项科研项目,均获辽宁省和朝阳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他的科研成果有两项在省内外和全国气象部门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经济效益6325.8万元。
辽宁朝阳十年九旱,旱灾与虫灾相伴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9年3月,高考落榜的孙立德来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老爷庙乡气象哨,当上了气象员兼虫情测报员。几年间,他系统地自修了十几门大学课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的中长期预报模式,气象预报和虫情预报准确率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他每月发布一期长期气象预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农事建议,发到县领导、农口各局、乡、村和部分专业户手中,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他先后被授予辽宁省首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青年气象工作者、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曹久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第一台神经计算机诞生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张锦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神经计算机在我国诞生,日前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和电子工业部的联合鉴定。
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2000万次的数模混合小型神经计算机,即“预言神一号”,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这种计算机是按照人类和动物大脑结构进行运算的一种崭新的计算机,它对于解决图像识别、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等形象思维问题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也是计算机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罗山县科技扶贫显威力
本报讯河南省罗山县在扶贫工作中,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形成区域规模,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以科技促扶贫,促发展,初步改变了罗山县长期贫困落后的局面。到1994年底,解决温饱率为86.9%,脱贫率为7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80元。
近年来,罗山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科技为依托,围绕本县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稻、油料、板栗、茶叶、莲子、高产养鱼、三禽等10种商品生产基地和林果茶、畜禽、水产、优质粮油4大支柱产业,群众围绕支柱产业上项目,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支柱产业科技含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引进新品种240个、新技术130项,在主导产品水稻品种上,先后引进了优质米、特优米、杂交稻新组合六大系列21个新品种,年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一举扭转了千年相沿的水稻老品种。目前,全县水稻良种率达100%,小麦为95%,油菜达98%。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扩大科技扶贫的覆盖面。全县乡村配齐科技副乡长、副村长,在每个村设科技宣传员,全县建立科技示范村48个,科技示范户1000个。同时,发展民办科技组织,增强群众的自我服务能力。目前,全县民办科研机构已发展到54个,会员3600人。龙山乡莲子研究协会从湖南省引进湘莲,利用荒塘废水,大力发展莲子生产,全乡已发展到1万亩,亩均效益2500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科技扶贫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全县初步形成10种商品生产基地,其中优质稻发展56万亩,优质油料25.5万亩,油板栗30万亩,茶叶53万亩,三禽饲养量700万只,瘦肉型生猪年饲养量50万头,高产养鱼2万亩等。1994年底,基地总产接近6亿元,是农业总产值的90%,四大支柱产业的规模初步形成,一大批农户围绕支柱产业或加工,或种养、或服务而走上致富之路。
(涂光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一批新电子出版物上市
本报讯我国电子出版物事业方兴未艾,呈现可喜局面。最近北京市外文书店股份有限公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腾图文教电子发展有限公司在京共同举行了电子出版物发行上市仪式。三方负责人一致表示,将发挥各自优势,为我国电子出版物的生产、出版、发行贡献力量,携手合作,开拓电子出版物事业新途径。
电子出版物就是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的软磁盘(FD)、只读光盘(CD—ROM)、交互式光盘(CD—I)、集成电路卡(ICC—ard)。在教育界,利用电子出版物可以将教师的优秀经验集中起来,模拟一个优秀教师教授一个学生。由于具有声音、影视动画效果,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国内在这方面已开发出许多产品。
据悉,此次最新上市的电子出版物为4种,陆续还将推出十几大类的电子读物。主要有:软件《电脑ABC》、《高考英语大全》、《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光盘《基础汉语字典》等。(谢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型复合材料取代木材
本报讯在木材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人类急需一种取代木材的新材料。河北省保定市民营新新技术研究所所长曹双边发明的一种100%取代木材的新型材料——曹氏万能复合材料。
从1956年起,曹双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千百次试验,攻克了菱镁材料“变形、老化、返卤”的技术难题,研究成功“曹氏万能复合材料”,使菱镁材料取代木材。到80年代后期,用“曹氏万能复合材料”制造的门窗,其握钉力已经达到木制门窗的水平。他又经过6年的试验,使该材料日趋完善。目前,新新技术研究所已用曹氏人造木开发了门窗、家具、装饰材料、墙体材料、工艺品等五大类一百几十种新产品。国家科委已把这种新型材料列入国家级星火项目计划重点扶持推广。
曹氏新型材料主要原料是菱镁材料,其中氧化镁是一种非金属矿产品,在我国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5,资源极为丰富;而氯化镁又是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生产盐的副产品,资源也很充足。据估计,它的问世,将使我国每年从砖窑口中夺回59万亩土地和7000万吨煤炭,大大加快我国墙体改革的进程。(大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黄土高原形成奥秘被揭开
本报讯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中科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人员通过对黄土性质、组织结构及形成过程的研究,揭示了这一奥秘,并为黄土高原的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这个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250万年以来逐渐从天而降,其风成过程是西来尘暴和东来湿气在黄土高原上空相遇交锋,以高空泥拦水、水截泥而自动坠落形成的得天独厚的黄土沉积;“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表明东亚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受季风活动的影响而导致不同时间的冷、暖、干、湿等气候变化;同时,他们还根据黄土、古土壤的稳定同位素分布,认为黄土原区在间冰期仍以草本、灌木为主,河谷和基岩山区有森林分布,为黄土高原植被治理指明了方向;他们提出的黄土高原地区森林、草原的分布主要与黄土厚度密切相关的论点,也为确定植被的覆盖类型找到了科学依据。此外,他们最近还进行了陕西省支柱科研发展计划项目“关中常绿生态模式和西安大气与气溶胶污染”的防治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几年来,该实验室的研究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陕西科技进步奖等,取得了令国内外同行瞩目、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成果。(王鸣媛孟西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上地杯”教科文卫新闻摄影比赛

近几年来,河南省潢川县先后组织60多名专家,深入到边远贫困山区,为群众送医送药,并为农村培养了一批医务人员。图为县妇幼保健所医生陈月兰(中)在向医务人员传授儿科病诊治技术。陈柏松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