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
(1995年9月25日)
李鹏
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草案,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关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基本分析
这次提交全会讨论的《建议》草案,是根据十四届二中全会决定,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和酝酿讨论形成的。《建议》草案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发到全国党、政、军省部级以上单位广泛征求意见,还听取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做了认真修改,形成现在提交全会讨论的文件。文件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民主决策的精神,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未来1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从时间上说,这15年是跨世纪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世纪之交如何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前进。制定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系我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21世纪,意义十分重大。《建议》的重点是放在“九五”,同时也着眼于下世纪头10年的发展。“九五”搞好了,才能为下世纪初的发展奠定比较好的基础;而有一个15年的远景目标,改革和发展就能够增强预见性,可以更好地把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部署衔接起来。当然,后10年不确定的因素会多一些,远景目标只能是轮廓性的。这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应当转变计划观念,改革计划内容和计划方法,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建议》着重提出计划的指导思想、总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方针政策。国务院根据《建议》编制的中长期计划纲要,将要列一些最重要的指标和项目,但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面面俱到,计划总体上应该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是制定《建议》的基本出发点。对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是我国仍然有条件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的有利条件是:经过建国以来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八五”计划所提出的主要任务今年将完成或超额完成,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已经形成,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建设事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所形成的巨大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比较高的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继续前进指明了正确方向。全党的团结,党和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其中有些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建议》着重指出了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和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通货膨胀和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粗放型经济造成效益差、浪费严重的问题,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以及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问题。这些都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尽管世界仍然充满矛盾,地区性的局部冲突时有发生,今后也难免出现,但国际和平环境可望继续保持,我国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明显增强,世界各国看好中国市场和经济发展前景,增加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回旋余地。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加快,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香港、澳门即将恢复行使主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如果搞得不好,这种差距还有可能扩大。随着我国与世界贸易的增加,经济摩擦也会多起来。我国还面临着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某些西方大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不愿意看到中国按照自己的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成功,总是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牵制。最近出现的一些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总之,从国内和国际看,我们都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制约因素。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对我国经济建设比较有利。我们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化解不利因素,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样,再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面貌就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二、关于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确定“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议》的一项重要任务。目标的确定,既要鼓舞人心,又要实事求是。根据原定的战略部署,到2000年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经过八十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预计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今年可以提前实现。这样,就需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议》提出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是积极的,也是留有余地的。从1980年到2000年,在全国人口预计增加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关于“九五”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央政治局认为,编制计划时按年均百分之八左右安排为宜。按照这样的速度,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可以超过;整个九十年代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百分之八至百分之九的要求。
在下世纪初,我国要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前进,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下世纪头10年是向第三步目标迈进的重要阶段。《建议》提出,这10年的奋斗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小平同志八十年代初在提出用20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时说过,这是雄心壮志。在经济总量已经比较大的基础上,下世纪初用10年时间再翻一番,应当说也是雄心壮志。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综合国力就会再上一个大的台阶。人民生活将显著提高,虽然还是处于小康阶段,但是与2000年的小康水平相比,将是更加宽裕的。
《建议》所提出的“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都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要内容。“九五”期间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2010年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今后15年的重要奋斗目标,也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所以,不论是制定计划纲要,还是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都要把改革和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为了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建议》强调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并且提出了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这些都是过去17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今后15年必须认真贯彻的。从以往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来看,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至为重要。发展是目的,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才能解决,《建议》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都体现了积极发展的精神。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妨碍发展的许多体制上的深层次矛盾,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得到解决。稳定是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现在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尤其要注意保持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而稳定又必须在发展和改革中才能长久保持。发展、改革、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我们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不应当把它们割裂开来,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当然,在实际工作安排上,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条件和环境,可以有所侧重。从长远来看,要求三者关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不发生一点波动,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要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避免大的波折,保证今后15年远景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切实加强农业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今后15年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提出,要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这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要通过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重点加强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科技、教育。在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振兴支柱产业,培育高技术产业,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建议》在这些方面都提出了任务和方针政策。现在,我着重讲讲加强农业的问题。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今后15年,在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人口仍将大量增加,农业不能适应人民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很突出。《建议》对“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两大任务:一是保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增加,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包括使目前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几千万农村人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这是两个艰巨的任务。到本世纪末,全国每年大约增加1400万人口,按照“八五”时期人均占有粮食水平计算,2000年粮食总产量必须达到9800亿斤。要努力争取达到10000亿斤,才能更主动一些。必须看到,国际市场粮源有限,我国不可能大规模进口粮食。进口一部分粮食,主要是为了调剂品种,增加储备。我国粮食增产的潜力是不小的,只要措施得力,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但也不能悲观失望。
多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重视农业,特别是重视粮食生产。从实际情况看,这个要求落实得不够好。现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耕地在逐年减少,基建投资中用于农业的比重降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近几年粮食产量出现了新的徘徊。《建议》强调了粮食问题的特殊重要性。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搞好黑龙江、新疆和黄淮海等地区的连片开发。加大科教兴农的力度,实施“种子工程”,推广节水、节肥等适用技术。继续实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粮食调出省、区要提高粮食商品率,调入省、区要提高粮食自给率。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北增南减,南方稻谷产量下降,而大米又是我国居民的基本口粮。南方各省、区,尤其是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发挥自然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优势,率先建立起发达的农业。要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把发展养殖业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发展水产和耗粮少的家畜家禽,改善食物结构,缓解对粮食的压力。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起来,促进贸、工、农一体化。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实实在在地促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高。
四、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是有成绩的。不少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增强了活力,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但从总体上说,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不少企业活力不足,生产经营比较困难。这是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焦点。现在,由于市场、价格的放开和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一方面使企业改革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也为推进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对于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在全党上下已经取得共识。关于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在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在泽民同志最近的重要讲话中,已经阐明了,这次《建议》又作了明确的规定。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九五”时期,务必把国有企业的改革真正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开阔思路,大胆试验,勇于探索,加大改革力度,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行分类指导,是《建议》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国有企业数以十万计,分布在各个领域,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不相同。我国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国家必须重点抓好一批在国民经济中起骨干作用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保证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对国有小型企业,可以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改革和改组的步伐。特别是县属企业,可以放得更开一些。放活小的有利于集中精力搞好大的,也有利于搞活整个国民经济。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在改革中都要做好国有资产的界定和评估,认真加强管理,切实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已确定的2000多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以及18个试点城市,要继续做好,及时总结和积极推广试点的经验,以点带面,促进面上更多的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国务院正在集中力量抓好全国1000户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改革和发展。在这当中的800多家工业企业,占全国国有工业总资产的百分之六十三,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利税的百分之七十四。这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一般都是国家独资或国家控股的,搞好了也就抓住了大头,有利于壮大国有经济实力,增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目前相当多的国有企业负债率高,生产经营困难。各级政府要根据不同情况,创造条件,帮助这些企业改善处境。对于那些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重,而又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要投入一笔资金,采取三项措施:一是鼓励企业兼并,对被兼并企业的部分债务实行免息、停息和推迟偿还本金;二是把相当一部分“拨改贷”形成的企业债务转为国家投资;三是冲销破产企业的债务。这对企业改革将是有力的推动。当然,所有这些措施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有步骤地进行,防止出现“赖帐”现象。目前国家财政困难,财力有限,企业不能都靠国家拿钱来搞改革。所有企业都应当眼睛向内,在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下功夫。事实证明,只要把改革、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企业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
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要抓紧进行。要继续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积极培育和规范金融、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市场。要加快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深化宏观调控体系改革。这些方面的改革,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改革顺利推进的保证。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要求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既保障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又维护企业的法人地位。近几年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一定进展,还要继续深入进行。总的设想是,把综合经济部门逐步调整和建设成为职能统一、具有权威的宏观调控部门;把专业经济管理部门逐步改组为不具有政府职能的经济实体,或改组为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单位,或改组为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
五、努力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社会各方面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是关系发展、改革和社会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实践经验证明,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引发需求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因素比较多。“八五”后期通货膨胀率比较高,今年要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百分之十五左右。“九五”期间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又要继续理顺价格关系,对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必须有足够的估计。为了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并为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创造条件,必须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九五”期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努力做到使物价上涨率低于经济增长率。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要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八五”期间投资规模过大,结构又不尽合理,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从“八五”开工结转到“九五”的在建项目已相当多,各地区、各部门又提出大量新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提出,要合理确定投资总规模,集中力量保重点。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并建立项目资本金制度,以加强对投资的约束。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九五”期间投资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但投资增长速度应该比“八五”低一些,投资率按百分之三十安排是合适的。投资增长是有限度的,受到财力和物力的制约,不可能把需要办的事在“九五”都办完。有的项目可以在“九五”上,有的可以在“九五”做好前期工作,下个10年再上。这次把“九五”计划和15年的远景目标结合起来,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兼顾当前和长远。在适度控制投资总量的同时,要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增加对农业、科技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
《建议》提出,“九五”期间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处理好财政问题,是制定“九五”计划的一个难点。现在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相当困难,赤字不断扩大,债务负担很重。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过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九五”期间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大力减少、基本消除财政赤字,努力控制国债规模。这两项任务是互相关联的,也是十分艰巨的,必须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使收入增长高于支出的增长。开源的办法是继续完善税制改革,适当调整有关税率,扩大税源基础,合理开征新的税种,逐步取消税收减免,加强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要努力控制财政支出。各个方面都要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杜绝各种浪费现象,压缩各项行政费用。现在各地区各部门预算外资金数量很大,管理不严,为贪污犯罪活动提供了方便。国务院将尽快制定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以利于堵塞财政漏洞和防范腐败。“八五”期间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增长很快,流通中的货币过多,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为了逐步消化历年积累的通货膨胀因素,必须控制货币信贷总量,逐步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六、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个地区经济都有很大发展。每个地区与自己过去相比,都有显著变化。但由于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不同,有的地区发展快些,有的地区发展相对慢些。这就使得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建议》把重视和解决地区发展差距的问题,作为一条重要的方针提出来,是适时和必要的。
解决地区发展差距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从根本上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是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从而也是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的。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继续发挥优势,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同时,国家要更多地考虑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对于地区差距问题,小平同志说过:“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九五”开始,就要逐步加大解决这个问题的力度。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逐步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调整加工工业的地区布局,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是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加快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五是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合作,鼓励向中西部地区投资。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中央财政实力的增强,国家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支持将会逐步增加。从中西部地区来说,加快发展,缩小差距,要靠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强自身的经济活力。在经济增长速度上应当从实际出发,不要相互攀比。
为了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建议》提出,要按照市场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地理自然特点,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已有经济布局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进一步形成若干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同时,以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和粮食、棉花、煤炭、石油等资源富集地区为依托,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重点产业区。全国各地区都要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避免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促进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
七、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个是生产力如何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又互相促进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靠改革的深化,也有利于改革成果的巩固。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中央多年来强调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精神是一致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济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但在生产、建设和流通等各个领域,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的问题都很突出。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随着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再靠消耗大量资源来求增长,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为继的。今后国内外市场竞争将主要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不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就很难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个长过程,涉及许多方面。当前首先要正确处理上新项目与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多年来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不少企业因缺乏资金得不到技术改造,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生产能力放空闲置;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却热衷于铺新摊子,搞了许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这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也提不高。现在要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充分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挖掘潜力上来。能够以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改革、改组、改造或扩建提高生产能力的,就不允许再铺新摊子。必要的新建项目,包括引进项目,也要尽量提高技术起点,注意经济规模。同时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把节约放在首位,通过加强管理,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减少浪费,使效益有明显的提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科技教育的发展关系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现代化的前途。去年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对今后科技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了全面部署。这次中央的《建议》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条重要方针,并提出了今后15年的工作任务和重点。现在大家对于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清楚了,方针政策也明确了,最重要的是落实。为了促进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一是要抓好改革,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现有基础的作用,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二是抓好重点,科技要抓好技术开发与推广、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使科技与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教育要抓好“九五”期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三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加,逐步增加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我国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资金和资源相对不足,现在又处在比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坚持集约经营的方向,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从实际出发,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实行合理的技术结构政策,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合理组合,多层次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八、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实现今后15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条件。经过十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对外开放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今后,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范围的同时,要更多地注意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必须实行对外贸易的市场多元化,才能增加回旋余地,保持主动地位。要发挥我国优势,在巩固和发展美国、日本、欧洲等市场的同时,多方面地开拓新的市场,包括独联体国家、东欧地区以及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市场,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增加机电产品和轻纺产品的出口。所有出口贸易,都要注重质量和效益。
《建议》提出,要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这主要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规范税制,公平税负,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为中外企业创造平等竞争条件。在前一个时期,由于投资环境不够完善,为了吸引外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是必要的。国家对五个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基本政策不变,但对有些具体办法要有所调整和完善。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所有地区都要按照税制改革的有关规定和实施步骤执行。今后吸引外资应当主要靠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靠健全的法制和高效的管理,靠有吸引力的市场。对外资开放国内市场必须根据条件,经过试点,逐步进行,还要根据行业特点区别对待。对于金融、保险市场的开放要谨慎行事,不能一哄而起。
引进外资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今后在进一步扩大外资引进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投资结构。现在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有了提高,引进外资不要单纯追求数量,而要把重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要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投向中低档住宅项目,严格限制高档建筑和娱乐设施。
九、关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证。随着经济发展,应当更加注意把社会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十几亿人口是我们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逐步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下来,到2000年和2010年分别把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和14亿以内,是顺利实现《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尽管我们在计划生育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1979年以来的十多年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仍高达千分之十四。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实现上述控制人口的目标,难度是很大的,但是必须努力做到。计划生育工作丝毫不能放松,重点是做好农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工作。要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实行优生优育,普及文化教育。人口素质提高了,也有利于人口增长的控制。要积极发展各类卫生保健事业,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要认真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
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一部分人收入差距过大,是当前各方面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利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法规和政策不健全的漏洞,通过侵吞公有资产、搞不正当竞争、偷漏税、骗税和走私等不法行为所造成的暴富,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解决目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总的原则是,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对合法收入中过高的部分,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加以调节。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在这方面,除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外,《建议》还提出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个人收入申报制和储蓄存款实名制。这些工作,有的现在已经开始,要在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支持下有秩序地进行下去。各级政府都要关心低收入者,包括困难企业的职工、离退休人员和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九五”期间要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集资金。社会保障水平应当是多层次的,因地制宜的,城乡也有所不同。
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快速增长,加之技术与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现象正在加剧。这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对人民健康构成威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尽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资源和环境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得很好,但在现阶段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要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的要求,努力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大力推广和运用节能、节材、节水、降耗技术,坚决执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九五”计划和15年远景目标,一定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这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大家一定要把眼光放得更远大些。
《建议》要求,制定“九五”计划和15年远景目标,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今后15年我们面临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处于社会关系变动时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范围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的相互激荡和影响,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遇到严峻的考验。能否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我们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从现实情况看,这些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面临的问题也是严重的。一些腐朽思想在滋长蔓延,一些丑恶东西在死灰复燃,既毒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也败坏社会风气。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势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大家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很容易忽视和放松精神文明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地区、部门以至企业、乡村、街道、学校等基层单位,都要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把它贯穿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建议》总的指导原则和要求,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保证必要的财力物力投入,做到两个文明建设任务一起部署,共同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惩治腐败的重要性,深入持久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下去。要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并严格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继续重点查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案件,对腐败分子严惩不贷。要采取有效措施,使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干部素质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防范滥用职权的监督约束机制以及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使腐败现象得到明显的遏制。
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今后15年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时期。“九五”期间我国将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未来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框架,在两个《基本法》中已经分别作了明确规定。现在日期日益临近,我们要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保证香港、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稳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增长,我们针对“台独”图谋所进行的斗争,是必要和有效的。要继续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图谋,都要坚决进行斗争。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必须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要继续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增强国防实力。国防装备现代化要突出重点,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军队战斗力,要有重点地加强新型战略和战术武器装备研制和研制手段的更新改造,优先发展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所需要的有效武器装备。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防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九五”计划和15年远景目标是一个和平发展的规划。中国的发展和壮大将增强保卫世界和平的力量。现在世界上有些人别有用心地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毫无根据的。
同志们:
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是一件大事。相信经过这次全会讨论,《建议》会更加完善,成为今后15年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建议》所确定的各项任务,昂首阔步地走向21世纪,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致公党成立七十周年
中共中央致贺词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中共中央贺词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
在中国致公党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谨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向致公党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致公党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传统。长期以来,致公党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通力合作,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可喜的成绩。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工程。相信致公党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继承和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更加广泛地团结归侨、侨眷、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95年10月5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传达学习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政协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
李瑞环主持会议朱镕基就《建议》起草情况作报告
本报北京10月5日讯新华社记者朱冬菊、本报记者潘跃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今天在京开始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主持了今天的开幕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朱镕基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情况向政协常委们作了报告。
朱镕基特别指出《建议》起草过程中,全国政协及有关专门委员会曾两次提交书面建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些意见和建议基本上都被采纳。他说,经过广泛征求意见酝酿而成的《建议》,是我国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依据,是指导今后15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这次常委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传达学习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名单;审议李瑞环主席访问古巴、牙买加、巴西、智利四国情况的报告;审议政协老战士代表团关于出席莫斯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情况的报告;审议全国政协委员分赴云南、黑龙江、广东、湖北、湖南、陕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视察情况的报告和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赴贵州省视察情况的报告;以及人事任命事项。 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吴学谦、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洪学智、邓兆祥、赵朴初、钱伟长、钱正英、苏步青、丁光训、董寅初、孙孚凌、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朱光亚、万国权,秘书长朱训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科技合作部长会议开幕
江泽民讲话强调应重视推动先进技术向发展中成员有效转让
本报北京10月5日讯记者何加正、吴绮敏报道: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区域科技合作部长会议今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部长及170余位代表和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出席了会议。江泽民主席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江泽民主席说,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亚太经合组织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区域科技发展与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江主席说,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如何把一个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世界带入新的世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人民要和平、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与合作,应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
江泽民主席指出,亚太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发展合作潜力巨大,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科技合作尽管已列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议程,但尚未占据应有的重要位置,也未能充分反映各成员要求加强合作的愿望。
江主席强调,开展地区的科技合作应当重视推动先进技术向发展中成员的有效转让,注重兼容并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互利合作,达到缩小科技水平差异,谋求共同发展的目的。他表示,希望会议能够向大阪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建议,带动地区的科技合作加速发展。
江泽民主席最后强调,中国正在从事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科技已在中国人民中形成共识,并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国进行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极其艰巨,我们愿意在平等互利、尊重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所用,并为地区和世界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主席最后希望此次会议成为区域经济和技术合作的楷模,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始创于1989年,起始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的论坛性组织,现已日渐向机构化、实质化方向发展。这个组织有18个成员。去年11月在印尼茂物召开的第二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提出召开一次APEC科技合作部长会议的倡议,受到各成员的普遍欢迎。为实现这一倡议,中国政府组织召开了这次会议。会议的目的在于大力推动地区成员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和进步,使之有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国务委员宋健主持了开幕式。这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本月3日至4日为高级官员会议,5日至6日召开部长会议。会议的议题主要包括科技政策、信息交流和技术转让问题,人力资源及合作研究计划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圆满结束对摩洛哥的正式访问
李鹏总理赴墨西哥访问
离拉巴特时,菲拉利首相和夫人到机场欢送
本报拉巴特十月五日电记者吕志星、赵章云报道:李鹏总理及其一行圆满结束了对摩洛哥两天的正式访问,于当地时间今天上午十一时二十分离开拉巴特,前往墨西哥城对墨西哥进行访问。
摩洛哥首相兼外交与合作大臣菲拉利和夫人到机场欢送,李鹏总理和夫人朱琳与菲拉利首相和夫人在贵宾室亲切话别。
登机前,李鹏总理在菲拉利首相的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
陪同李鹏总理访问摩洛哥的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国内贸易部长陈邦柱、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刘华秋、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王梦奎、国家开发银行行长姚振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蒋心雄和总理办公室主任姜云宝等同机离开拉巴特。
摩洛哥方面到机场欢送的还有内政部长巴斯里等部分政府部长和拉巴特—萨雷地区的军政长官。中国驻摩洛哥大使安国政和夫人、大使馆和其它驻摩机构的代表也到机场欢送。
李鹏总理在离开摩洛哥飞往墨西哥之际,向摩洛哥首相菲拉利致电,对摩洛哥政府和人民给予他们热情而周到的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李鹏在电文里说,“我们的访问是短暂的,但却是难忘的”。他再次赞扬了摩洛哥政府和人民在哈桑二世国王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对他与国王陛下和菲拉利首相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共识表示满意,并相信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说
目前尚不具备江主席访美合适气氛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外交部发言人陈健今天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就中美关系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目前尚不具备江泽民主席访美的合适气氛。
陈健说,美国方面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今年6月允许李登辉访美,致使中美关系严重恶化。对此,我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作出了强烈反应。此后,两国外长、副外长进行了会晤和磋商,就消除李登辉访美造成的恶劣影响进行了深入、坦率的讨论。美方以很郑重的方式重申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各项原则的承诺,重申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也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同时还强调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反对台湾独立、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的主张;美国只同台湾发生非官方的经济、文化关系。
这位发言人说,对李登辉访美这类事情,美方郑重表示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今后将严格限制在私人、极少、个别和逐案处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美方提出克林顿总统邀请江泽民主席访问华盛顿,并一再表示访问没有先决条件。在此情况下,尽管我们认为美方对台湾问题作出的承诺还是不够的,但出于推动两国关系改善的大局考虑,我们就克林顿总统邀请江泽民主席访美事与美方进行了磋商。
陈健说,中方在磋商中指出,我国国家主席的出访不是一般访问,迄今江主席对所有国家的访问都是国事访问,对美国的访问不应例外。然而,美方又表示克林顿总统邀请江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有困难。我们对此难以理解。
陈健指出,现在看来,美方还缺乏使此访获得成功的必要的政治意愿。因此,目前尚不具备江主席访美的合适气氛。现经商定,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将在出席联合国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于10月下旬在纽约进行正式会晤。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会见李显龙副总理
对中新两国合作长足发展感到高兴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记者张荣典)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一行。江泽民对中新两国合作的长足发展感到高兴。
江泽民对李显龙来华进行工作访问表示欢迎。他说,中新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中新建交五年来,两国领导人保持经常性互访,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不断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江泽民说:“我们高兴地看到,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经贸合作成果尤为显著。两国政府关心和支持的苏州工业园区项目进展顺利,贵国与我国山东及其它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也有扩大。我们主张突出重点、逐步推开、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李显龙对此表示赞同。他还说,他已有好几年没有来北京,这次来访看到北京又有很大的变化,处处充满朝气,感到非常高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希望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新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扩大。
江泽民还向客人们介绍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长期发展目标。
李显龙是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邀请来华进行工作访问,于昨天下午抵京的。他还将参加10月7日在苏州举行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于去年5月开始实施的一个合作开发项目。李显龙是理事会新方主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