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小小服务站
刘树帮承华道军
不久前,台湾记者蔡兴忠先生终于回到河南省夏邑县,见到了失散四十三年的哥哥、弟弟。他返回台湾后,最近给乡亲王西伦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王西伦先生自办海峡两岸寻亲信息服务站,踏村寨,走院户,发信函,实在令人敬佩!”
王西伦是河南省夏邑县孔庄乡退伍军人,于一九八二年中秋节自费办起了海峡两岸寻亲信息服务站,义务为台胞寻找亲人,为促进祖国统一尽心尽力。
一九九一年十月,夏邑县韩镇乡小郭庄五十多岁的军属刘艳侠,带着礼品远道而来,恳求王西伦为她寻找失散四十七年的父亲刘庆祥。王西伦推掉礼品,问明情况,立即发信给台湾的哥哥王西坤。王西坤克服重重困难,才在台北市木栅路找到刘庆祥。年迈的刘庆祥激动不已,立即动身返家和亲人团聚。
今年七月,王西伦骑着自行车奔波十八公里,赶到陈文才家告诉他们已找到亲人的喜讯后,返回时突遇暴雨,被淋得如落汤鸡,直到后半夜才摸回家。
十三年来,王西伦发信四百二十多封,行程一千八百多公里,为台胞台属提供线索三百八十条,使失散几十年的二十五家台胞喜获团圆。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香港600万人口中,妇女近一半,绝大部分是职业妇女,她们在香港各界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为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影湾园公关经理张雅新,正在与大厨研究新菜谱。
  新华社记者 毕玥年摄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但悲不见九州同
——写在台湾光复50周年之际
碧云鹤
50年前,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整整半个世纪的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50年后,当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已经在东亚崛起,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之时,海峡两岸却仍处于分离状态。
这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贫弱——山河破碎
早在16、17世纪,日本就开始对宝岛台湾垂涎三尺。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前文部大臣井上毅、大藏大臣松方正义和陆军将领桂太郎就先后提出“占领台湾全岛”,作为“南进的跳板”。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取胜后,陆军部提出要割取辽东半岛,财政部提出要赔款10万万两,而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和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则坚决主张割取台湾和澎湖。日本政府集各种贪婪于一炉,拟制10条媾和条款。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议和大臣李鸿章及其子李经方与日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即下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关于割让台湾的条款规定:中国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永远让与日本;两年之内,台湾澎湖居民任便变卖所有产业迁出界内,但限满之后未迁徙者均应视为日本臣民。
6月2日,清廷钦差全权大臣、交割台湾全权要员李经方在基隆口外日舰“横滨丸”上办理了割台手续。从此,台湾同胞在任人凌辱宰割的殖民统治下整整生活了50年。半个世纪中,台湾各族儿女为反抗外来侵略,回归祖国进行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抗争。直到祖国大陆抗战胜利,台湾人民才获得了民族解放。
1945年10月2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员在台北市公会堂接受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投降,宣布“从今日起,台湾以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至此,中国正式收回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内战——台湾分割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宣读了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的“诏书”。600万台湾同胞闻之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台湾人民5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夜,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制,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立即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但是,国民党为了抵制联合政府,在1945年5月5日至21日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在会上宣示:“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与中共七大的路线恰恰相反,国民党六大确定了实行独裁和内战的政策。
蒋介石集团发动的这场内战给国家民族带来了又一次深重的灾难。
但是,蒋介石悖离民意发动内战旨在消灭共产党,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陷入了失败的境地,最后不得不逃往台湾。
   干涉——两岸对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中共中央于12月31日发布《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在1950年的光荣战斗任务,就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歼灭蒋介石匪帮的最后残余,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按其战略部署准备进军台湾时,美国的武装干涉使中国人民丧失了统一国家的历史机遇。
当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美国政府清楚地看到“大陆上的国民党政权已接近垮台”时,曾一度采取“弃蒋政策”。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关于台湾的声明,再次确认《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条款,并公开宣示:“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美国政府也不拟对在台湾的中国军队供给军事援助或提供意见。”
美国总统这种信誓旦旦的声明余音未落,仅仅半年后,这种“不插手”的态度和“不干预”的政策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的决策者们认为,台湾的战略地位重要,美国必须予以“武力保护”,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时任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公然宣称:从阿留申群岛到马利亚纳群岛是一条弧形的岛屿锁链,台湾是处在这个“防御圈正中央的一个敌性凸角”,美国可以利用这个“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切断西太平洋的所有海上通路。6月27日,杜鲁门出尔反尔地声明:“共产党军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因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杜鲁门还公然违背《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地位的决议,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从1951年到1958年,美向国民党当局提供16亿美元的军援,同期的经济援助近8亿美元。驻台“军事顾问团”达3000余人,台湾陆、海、空均由美国一手装备和训练。1954年12月2日,美国与国民党当局还签订了具有军事联盟性质的《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直接置于美国的武装保护下。
美国直接干涉中国的内政,出兵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并极力扶植蒋介石集团,是造成海峡两岸长期严重对峙的根本原因。
时至今日,中美两国建交已多年。但是,美国政府仍不能以实际行动完全恪守中美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坚持不废除《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政府和国会中的一些人仍在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公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甚至鼓吹和支持“台独”。美国政府在今年5月22日竟然允许李登辉以所谓的“私人访问”到美国演讲,是美国政府坚持分裂中国的又一明证。
正是由于有美国的支持和《与台湾关系法》的庇护,台湾当局才敢于采取反共拒和,乃至走向“台独”的立场。
   拒和——拖延统一
初逃至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曾经提出过“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口号,甚至在美国的庇护下,袭击祖国沿海岛屿,轰炸沿海城市,打劫祖国的商船,派遣武装特务进行暗杀、抢劫、骚扰和破坏。
中国政府在坚决反击蒋介石集团对祖国大陆进行的各种骚扰和破坏的同时,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原则和政策。早在1955年4月18日至24日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就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立场,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此后,中国政府和中共领导人在国内外重要会议和场合,反复阐述和平解放台湾、爱国一家、既往不咎等政策,深得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拥赞。
但是,1957年10月召开的国民党八大却认为中共的“和谈”是“统战阴谋”,因此拒绝和谈。大会还做出了“商讨反攻大陆、光复国土、消灭匪寇、完成革命大计”的方针,致使台湾长期陷入“反攻复国”的错误不能自拔。两岸多年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和平谈判被搁置下来。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随后召开的全国五届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通过了《告台湾同胞书》。自此以后,中共提出了一系列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方针,为改善和缓和两岸关系采取了一整套的措施,使海峡两岸走入一个新的阶段。
面对中共提出的和平统一的方针和各项积极的措施,台湾当局开始从“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松动为“不规避、不退让、不畏缩”。近年来,尽管采取了有助于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一些措施,并建立了海基会与海协会的两会协商制度,但台湾方面又经常表现出进一步,退两步;时紧时松,顾忌徘徊的被动状态。在政治上,台湾当局仍然坚持反共拒和,谋求与我“对等的政治实体”,甚至提出以时间换空间,拖以待变的不切实际的策略。
今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就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八项主张。这是在总结和归纳了几十年来对台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凝聚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紧密结合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提出的,它表明了中共对实现国家统一所秉持的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坚持原则、求同存异的立场。这是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的又一历史机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台湾当局并没有予以全面的、积极的回应,而是采取避实就虚的手法,拖延统一。有舆论指出,李登辉六点讲话的最消极之处,是“将国家统一拖到和推向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将来”,可谓一针见血。
   “台独”——制造分裂
“台独”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隐患和最危险的倾向。
但是,“台独”并不是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半个世纪中,席卷全岛的抗日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前赴后继。台湾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若要救台湾,非先从救祖国着手不可;欲致力于台湾革命运动,必先致力于中国革命之成功,待中国强大时,台湾才有恢复之日!待中国有势力时,台人才能脱离日本强盗的束缚。”
日据殖民时期,尽管日本采取了各种同化政策和奴化教育,尤其二战爆发后的“皇民化运动”,企图彻底消灭在台湾的中国文化,用所谓“日本国民精神”改造台湾人民。但殖民者不得不承认这是徒劳的。日本总督府警务局编写的《警察沿革志》承认,“改隶虽然已经过了40余年,但是现在还保持着以往的风俗习惯信仰……因而视中国为祖国的感情,不易摆脱,这是难以否认的事实。”台湾人“经常都在夸耀他们有五千年传统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意识可以说是牢不可破的。”这就是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对祖国和民族文化强烈认同感的真实写照!
为了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60多万台湾同胞献出了生命。当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的军队到达台湾时,万千民众扶老携幼,争先恐后,涌向机场和基隆码头热烈欢迎。然而,国民党军队接收台湾不久,军警扰民事件便层出不穷,许多军警经常为了细故而拔抢杀人。坐车验票或调戏妇女不成时,就动枪威胁。民怨日积月累,终于导致了“二·二八起义”的爆发。为了镇压“二·二八事件”,国民党军队又大肆搜捕,滥杀无辜。当前,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和某些惧怕中国强大的西方国家中,有一些人企图煽动“台独”分裂中国。而台湾当局的某些人也想利用“台独”作为拖延统一的筹码,甚至接过“台独”分子的某些主张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这种养痈遗患、玩火自焚的作法必将自食其果,自取灭亡。
岁月不居,沧海桑田。21世纪是中华民族振兴腾飞的世纪。当您感念台湾光复50周年,“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时候,您该为中国的统一,做点什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搞“台独”者即汉奸
郭泰文
题目是从陈嘉庚先生50多年前的一个提案翻出来的。这个以电报发出的提案言简意赅,只有11个字: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说起这个提案,还有一段故事:
那是在1938年,抗日战争开始一年多。是年的10月28日,国民参政会二次大会开幕,陈嘉庚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向大会发了一份提案。提案的原稿是:“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因用电报发出,则略加修改,便为上述11个字。国民参政会开幕的大会主席是汪精卫,当时汪任参政会议长。按照议长朗读提案的规矩,陈先生的这个提案由汪精卫朗读。他只好硬着头皮照念不误。也许是心虚所致,据当时的报纸报道,汪在宣读这个提案时“面色突然苍白,神气非常不安。”
陈嘉庚的这个提案,以与会者的大多数赞成获得通过。
著名记者邹韬奋在《抗战以来》一书中,追述当时的情景时写道:“提案内容只是寥寥十一个大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其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韬奋先生的赞誉并不为过,说这个提案的伟大,正在于这11个字掷地有声,凝聚着中国人民反抗日寇侵略的坚定信念,充满着对认贼作父的汉奸的切齿痛恨,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熠熠光辉!这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提案,今日读来,犹令人热血沸腾,感奋不已!
半个世纪过去了,日本侵略者早被中国人民赶出了中国。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了50年之久的祖国宝岛台湾也重归祖国版图。但是,祖国尚未统一,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更令中国人痛心和愤慨的是,台湾至今还有一小撮“台独”分子正在步汪精卫的后尘,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他们的所做所为完全是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是不折不扣的汉奸卖国行径。而李登辉之流对“台独”的汉奸行径不仅不予打击,反而包庇、纵容、支持“台独”,与“台独”分子沆瀣一气妄图搞“台独”。套用陈老先生的话,可以说,搞“台独”者即汉奸。
翻开中国历史,凡是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汉奸,无一不被国人唾骂,遗臭万年。今天的“台独”分子与海峡两岸的12亿多中国人民为敌,也难逃亿万人所指的可耻下场。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海峡明月寄深情
陈建平
中秋前夕,收到海峡彼岸的姑妈来信,告诉我们她又要回福建莆田老家来共圆秋月了。
孩提时常听奶奶念叨,姑妈是1948年跟着一位亲戚赴台就教的,离家前就在庭院里的桂花前明月下过的中秋节,她是带着对未来生活“花好月圆”的梦想去闯荡宝岛的。想不到从那以后,两岸分隔音书绝,碧海青天思念长。逢着中秋节,奶奶总要按家乡习俗,在铺满月光的庭院中摆一方凳,放上几个月饼和一碗“芋头炒米粉”,再斟上两杯米酒,默默祷告一番后,把酒对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洒去,说这样可以感动月中仙娥,使人间离散的骨肉早日团聚。然而一道海峡如银河,年年月圆人未圆!
一别43年之久,43年漫长的思念终于托起了团聚的圆月。1991年仲秋时节,姑妈带着被月光染白的满头银丝回家来了,当年风采焕发的莆田咸益女中校花已被乡愁折磨成了年近七旬的瘦弱老太。但回到梦中的故乡,见到梦里的亲人,她的双眼却闪射着年轻的光芒。她千里迢迢从台湾带来“新东阳月饼”,带来了她在海峡彼岸对团圆的思念与祝福。在家期间,她执意要住年轻时住过的旧房子,津津有味地吃故乡风味“芋头炒米粉”,与我母亲一桩桩地回忆着早年趣事。她说,故土难离根最亲,在花莲和台北奔波多年,患了神经衰弱的老毛病,常常整夜睡不着,想不到在老家的眠床上,连晚上睡觉都格外踏实格外香甜呢!
可惜奶奶和父亲都已经不在了,他们对姑妈感情最浓思念最深,竟然不能相会,只留下了生死两茫茫的遗憾。我想他们若在天上有知,魂灵一定也会驾着月光归来,为姑妈的回乡感到由衷高兴吧!
从那以后,每逢中秋月圆,台湾姑妈总是如候鸟般如期归来,为了那轮圆圆的相思,也为了那轮圆圆的亲情。我想,海峡两岸要是能够早日统一,莆田台北只有一水之隔,年迈的姑妈就不用这样心系两头年年转道香港千里奔波了。唉!天上圆月易得,但愿人间月儿早圆。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港商参加内地时装展收获颇丰
本报讯香港贸易发展局于最近组织港商参加“第七届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及“九五上海国际时装展览会”获得理想成绩,共接获生意额2.25亿港元。
“第七届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在中心展场内设置有近90个展台的香港馆,如往年一样是最大规模的境外参展团。“九五上海国际时装展览会”由贸发局与上海市国际展览公司及香港工商业展览有限公司合办,“香港馆”共设82个展台,展出了各式各样的男女服装、童装、手袋、皮鞋、时装辅料、布料和饰物。
贸发局中国市场拓展高级经理周启良表示:“大连和上海分别是中国东北和华东地区最重要之服装分销及零售中心。而港商在上述两地之服装展览中取得满意成绩,足以反映该两项展览已建立起良好基础,成为内地与香港服装界会面、洽谈生意的理想地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