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员信箱

  党员领导干部也应参加党小组会
编辑同志:
笔者日前去一些单位调研,发现不少党员领导干部很少参加所在党小组的会议,民主评议也不进行,过双重组织生活者更少。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不参加党小组会?原因之一是这些领导同志平时太忙,无暇顾及这些“小事”,另一个原因则是党小组长不好意思通知领导参加会议,不好意思让领导参加民主评议,不好意思让领导按时缴纳党费,至于对领导同志的一些缺点、错误提出批评则更难。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党员,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在党内都应以普通一兵的身份过组织生活,应按时参加民主评议,按时缴纳党费,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各个党小组,应大胆管理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党内只有上下级组织,没有上下级党员,党员在党内都是平等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明确而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党员领导。其次,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党员领导干部按时过组织生活,倾听广大党员的心声,接受群众监督,于己于事业均大有裨益,愿每一位“党员领导”都自觉身体力行!
               连云港市委组织部关永健
关永健同志这封来信所反映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党章》第一章第八条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身肩重任,工作比较繁忙,但绝不能以此作为轻视、忽视党的民主生活的理由,而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办事,做普通党员同志的楷模。          ——编者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平凡岗位上的共产党员

  迟到的特别奖励
——记哈尔滨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王云锦
李可人何乃春厉余
齐齐哈尔市殡仪馆内,上千名送葬人正在举行追悼会,逝者叫王云锦,生前是哈尔滨铁路局工业处齐齐哈尔电力机械厂厂长,1986年离休,终年65岁。
追悼会上,工业处领导宣读了《关于向离休干部王云锦学习的决定》和给予两万元特别奖励的决定。一个离休已10年的老厂长,直到死后才给予他奖励,这是不是太迟了?
工业处党委书记黄春来解释说:王云锦只求奉献、从不索取,这两万元特别奖励也非他生前所愿,只能在他去世后才能实现。这样做,一是要继承和发扬老厂长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二可昭示公众,党和人民不会忘记那些为我们的事业作出贡献的人。
王云锦自1966年担任电力机械厂第一任厂长到1985年离休,19年间,使这个厂产值、厂房面积增长了10倍,他本人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齐齐哈尔车站东面有个叫“东湖”的地方,原是齐市几家大工厂废水排放地,方圆一平方公里,水深1.5米,野草丛生,臭气熏天。电力机械厂要扩建厂房,没有地皮,王厂长看中了这个地方,拿出了填平“东湖”、扩建两个分厂的建议。这个建议虽然得到上级领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但在工厂内部却遭到众多人的反对。那时,厂子的经济效益刚有起色,要填平“东湖”,需要几百万元。王云锦多次召开中层干部和全厂职工大会,力排众议,讲明开发“东湖”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大事,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他亲自带领技术人员在齐腰深的污水中搞勘测,到建筑工地联系残土。全厂400多职工轮流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奋斗了两年,终于填平了“东湖”,不但建起了两个十余万平方米的分厂,还引来十几家工厂、四所学校、两千多户居民在东湖落户。追悼会上,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工人深情地回忆说:当年,如果不是王厂长敢为天下先,带领我们艰苦创业,东湖至今说不定还是个臭水泡子,他领着我们置下这么大家当,奖励他两万元,不多。
电力机械厂的三位后任厂长介绍说,王云锦为了使工厂生产有后劲,曾下大力气为企业培养有用人才,不但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图书馆和标准化教育室,高薪聘请大学教师兼职任教,还向哈工大等高等学府派出30多名工人进修深造,这些人现在不但成为企业骨干,还有的成为企业领导。人们说:王云锦是个敢花钱会花钱的领导,但他对自己却异常吝啬。和他一起共事多年的李曼军回忆说:王厂长在任19年,从没用公车办过私事,没利用职权为子女和家属安排过工作,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1985年春,为了开发新产品,他带领两名技术员南下搞调研,当时,有人向他建议,快要退休了,应该借这次公出机会好好玩一玩。结果,王云锦南下二十几天,日夜兼程,跑了十几个城市,走访了40多家工厂,回厂后,拿出一份十余万字的调查报告,为工厂日后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钢窗生产基地,打下了理论基础。据和他同行的杨春生介绍:和王厂长一起出差,不但没有时间游山玩水,也没有时间逛商店,还要吃最简单的饭菜,住最便宜的旅店。一天,他陪同王云锦去江阴一家乡镇企业考察,那里不通火车和客运汽车,别人劝他乘出租车去,王云锦说啥也不肯,最后只雇了两辆自行车,坐在货架子上跑了30里路。路上,他语重心长地对杨春生说:咱们办企业,既要算大帐,也要算小帐,咱们辛苦点,省下钱多培养几个大学生,多盖几户职工住宅,不是更好吗。电力机械厂的第二任厂长程嘉梓回忆说:我接任后曾经查看了财务帐,发现老厂长报销的差旅费是全厂最低的,宿费从没超过10元钱。一位当年的会计主任感动地说:王厂长在任期间为政清廉,在他的带动下,我们厂的非生产性支出省下了何止10万、20万,奖励他两万元,太少了。
王云锦生前得过很多荣誉称号,但他从不接受物质奖励。
他的这一生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倾听呼声为民解难
临邑领导干部认认真真抓信访
本报讯今年以来,山东临邑县委领导干部,坚持抓信访,保稳定、促发展。县委、县政府十五名领导成员实行每月四天定期接访制和分头包案制。半年时间所包十五起重点上访案件都得到了妥善处理,群众信访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七。
今年三月,临邑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针对这里过去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案件较多的状况,对本县重点问题进行了排查,决定抓住重点,为民解难。今年征收麦季提留前,分管农业和财贸的副书记、副县长下村入户摸实情。一是发现农民群众反映近几年交售粮棉的化肥还没兑现;二是了解到搞“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收费太集中,超出了农民承受能力。他们将这一问题向书记、县长汇报后,县里马上采取措施,就征收夏季提留作出了符合政策的明确规定。并由县里分管负责人带领县供销社的人员车辆给全县获奖的种粮大户送肥上门。随后,县供销社很快将去年交售粮棉的四千多吨兑现化肥送到了全县八万多户农民手中,县里还制定出“将好事办好”的原则,要求各乡镇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办好农村“普九”这件好事,砍掉了提留中的超收费用,人均负担不超过二十元。这两项措施,深受农民欢迎。今年,全县农民踊跃上交提留,七天完成征购任务,没发生一起信访案件。(李新平李长城)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出点子送政策传技术
社旗千名干部驻村开展全民教育
本报讯河南省社旗县新近组织千名干部走出机关驻村组,送政策,讲法规,传技术,开展全民素质教育,受到群众欢迎。
社旗县是偏僻的农业县,群众想致富无门路,有门路无技术。为改变这一状况,社旗县委组织宣传、政研、税务、农技等部门分头撰写出宣传提纲,汇编成由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农技知识等组成的3章共19节13万字的通俗教材,抽调县委、政府及县直各单位1000名干部,他们经培训后,分成18个工作队、237个组进驻各村,集中一年时间开展全民教育。
在教育中,县里对基层干部党员重点进行党的宗旨、农村政策、领导艺术等教育,与班子整建结合起来。工作队根据当地干部的现状和党员思想实际,筛选内容,集中晚上时间分专题辅导。同时,组织本县优秀村支书,先进党员曹有志、刘荣江、唐万增等作报告、讲方法、谈体会。目前,全县85%的农村干部、党员人人有项目,个个有帮带对象。全县出现村级服务组织483个,辐射4万多户,新上村企业项目193个,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郭金发李廷茹张春晓)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送上一片真情
——天津塘沽水利排灌站党总支关心退休职工记事
赵树忠
如何对待单位里的退休职工?天津市塘沽水利排灌站的做法是:高看退休职工一眼。该站党总支书记王金荣说:“这些老职工已经为水利事业拚搏了几十年,如何让他们度好晚年,应该是我们全站的一件大事。”在排灌站,不论分什么东西,大至房子,小至凉席、衬衣,首先想到的是站里的26位退休职工。有几位老职工已经过世十多年了,站里还一如既往地善待着他们的遗属及子女。
为了照顾好退休职工,该站于1993年专门成立了由总支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和一位副站长任副组长的退管领导小组。退管领导小组为退休职工建立了档案并制定了“四必到”制度:职工有病、住院必到;家属病故必到;过节及职工生日必到;下大雨必到。这“四必到”是实实在在的,不仅带去了全站干部职工的一片真情,还有慰问品、慰问金,对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全力以赴积极解决。今年夏天,总支书记王金荣和工会主席陈敬华冒着大雨走访退休职工家庭时,发现老职工佟庆增的平房有些陈旧,回来后立即为他送去了翻盖房屋的资金。职工刘志勇死时女儿才9岁,爱人所在单位生产不景气,为了协调家属的工作,工会主席陈敬华和副站长陈文洪三次去他家属所在的单位。女儿上学后,站里又几次补助资助她上学。去年,塘沽水利局奖励排灌站站长马秀岐、总支书记王金荣两万元人民币,他们首先拿出一部分钱来为每个退休职工买了一件太空棉衬衣。从1992年开始算起,排灌站先后为退休职工添置了电镀椅、电饭锅、电打火煤气灶、竹席等物品,每年站里慰问退休职工的钱数都在5000元以上。
排灌站党总支千方百计关心退休职工,在站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社会上,排灌站成了许多单位学习的榜样。在站内,大大地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在职职工看到单位对待退休职工这么好,都感到无后顾之忧,在排灌站干下去有奔头。退休职工张连清每次见到排灌站人都感动得流泪,说:“我在职期间,对水利事业没有做多少贡献,可单位还这么关心我。你们要好好干,多替我为水利事业做些事情。”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莒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本报讯山东省莒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路子。
该县把流动党员分为外出和外来两大类分别进行管理。外出党员均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党支部对外出党员实行“三送”,即:送乡音,用书信向外出党员介绍本地本单位的发展变化和上级党委、本支部的有关决定、决议等;送教材,主要是邮寄县乡培训党员的教材、上级规定党员必读的书刊等学习材料;送回音,党支部收到外出党员寄回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汇报和建议后,及时将答复寄给外出党员。对于外来党员,本着“就近、就便、就行业”的原则,由所属地党支部进行登记管理。目前全县892名外出和外来党员实现了管理无纰漏。
(刘维勋王玉秋)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井陉农村党建有创新
本报讯河北省井陉县委狠抓村级组织建设落实,重点实施治瘫治乱工程、创先争优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工程,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
井陉县委坚持把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和抓党建的能力当作考核乡镇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从加强抓党建一线力量入手,对乡镇党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今年上半年共调整乡镇党委书记10名,充实主管党务的副书记17名,组织委员16名。在此基础上,县委同各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同所属农村支部分别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书。对于目标责任完成好的政治上予以表彰,经济上给予鼓励。完不成目标责任的乡、村干部,除按比例扣除工资外,第一年黄牌警告,第二年仍完不成的就地免职。目前对12个首批实现小康村支部书记实行了这种管理办法,建立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档案。(张富海苏建赟高宪棠)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桓台电业局重视廉政建设
本报讯山东省桓台县电业局十分注重加强廉政建设,端正行业作风。局党委制定了《电业职工十不准》、《不以电权谋私20条规定》等十几个廉政规章制度,杜绝了以职权和电权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电业局局长、党委书记宋丰沼同志被誉为“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人民好公仆”。(黑雪)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株洲车辆厂离退休职工老有所为
本报讯至今年8月31日止,湖南省株洲车辆厂离退人员队伍扩大到1600余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22%,该厂以兴办老年经济实体为依托,妥善解决好这支队伍的衣食住行乐等问题,为企业顺利推行改革、壮大发展铺平了道路,工厂连续8年销售收入稳步增长,连续4年被评为省老年工作先进集体。
株洲车辆厂始终坚持将老年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兴办了铁丸厂、兴发工贸公司、货车修理厂等3个实体,解决了一部分老同志第二次就业问题,为一批有专长的离退职工提供了一个再创辉煌的舞台。现在,这三个实体年产值达到了250万元,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离退职工的经济收入。(谢建文)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中外合资安徽黄山华宁耐磨材料公司针对企业青年职工多的特点,发挥党团组织和工会作用,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生产技术骨干和先进工作者入党。图为党总支书记郑玉鹏(右二)和青年们谈心。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山西省晋城市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们走工厂,访农家,看学校,收集采纳群众的意见、建议,分步实施。图为市长李拴纣(右)在高平市永录乡秋子铁厂了解情况。 杨文摄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领导干部不能傍“大款”
中组部研究室
据反映,近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有个别领导干部远离群众,却热衷于贴近“大款”,同他们称兄道弟,打得火热。有的人以各种借口,不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委(党组)会,而对“大款”举办的舞会、宴会、过生日、搞庆典等活动,有请必到,从不推辞;他们很少到困难户、五保户家里走走看看,却常常是“大款”家里的“座上客”。群众称他们是“嫌贫爱富”的领导,专傍“大款”的干部。
作为领导干部,要了解多方面的情况,广泛接触社会各界成员,包括同企业界、个体户交往,更多地了解情况,这无可非议。我们在这里提出的问题是,个别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在依靠谁这个根本立足点上发生了偏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党的依靠力量和服务对象,是我们事业的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党所处的环境和所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变化,但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这条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不能变。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为了傍“大款”,疏远了人民群众,同大多数群众的感情淡薄了,不关心有困难的普通百姓。他们嫌贫爱富,整天和“大款”傍在一起;逢年过节,不去看望有困难的群众,格外青睐“老板”、“业主”、“包工头”等,他们之间超出了一般的正常关系。难怪一些干部、群众反映说,有钱好交当官的朋友,当官的乐于与有钱的交朋友。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损害党和政府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严重脱离群众。
据调查,专傍“大款”的领导干部,往往动机不纯,背后隐藏着权钱交易的勾当。他们看中“大款”手里的钱,可以为自己及家庭提供方便、谋取私利,便用手中的权去换取,以求在“大款”那里捞到一些好处;而“大款”则看好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大树底下好乘凉”,便极尽拉拢、腐蚀之能事,或经常同领导干部出没于高档歌厅、舞厅和宾馆饭店,或长期支付领导干部个人的各种费用,或不时向领导干部送钱送物,或陪同领导干部全家外出游山玩水。据某地一位建筑队“包工头”透露,仅去年他就先后三次陪同当地领导干部去海南、深圳等地观光,花去5万余元。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这些领导干部得到“大款”的某些好处后,办起事来就身不由己,讲人情,不讲党性,用感情代替原则,对“大款”言听计从,有求必应,有的甚至违反党纪国法也在所不惜。
各级党组织对此要有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认识。作为领导干部,尤其要注意加强党性锻炼和个人品格的修养,确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于律己,洁身自重,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把爱人民、为人民作为自己最崇高的人生追求,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和冷暖挂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真正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全国优秀县(市)委书记风采录(11)

  不留空白留政绩
——记山西省翼城县委书记耿根喜
晋祖笔文
1995年3月28日,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决定,命名表彰了五位优秀领导干部。耿根喜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委书记的楷模,名标金榜。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清正廉洁、造福一方的感人事迹,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广为传颂。
1992年3月,耿根喜走上了翼城县委书记的岗位。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他从翼城县地下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炭等资源优势,地上有发展农林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出发,明晰了开发主导产业、加速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确立铁、果、猪三大主导产业的振兴经济战略,并经过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论证,全力组织实施。主导产业迅猛崛起,基础设施滞后的矛盾明显地显露出来。耿根喜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解决瓶颈制约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着力,大胆提出了兴建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举措。从1993年初开始,全县投资5亿多元先后铺开了40项重点工程。目前已有33项竣工投入使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1993年,全县1/3的村人均收入突破千元。
不摆花架子,多干实在事,是耿根喜的一贯作风。随着炼铁业的兴起,运输业的壮大,公路建设成了耿根喜和他的伙伴们共同思谋的一件大事。晋韩公路是串通秦、晋、豫三省的交通要道,也是翼城通向外地的经济大动脉,日车流量高峰期达1万余次,因道路狭窄,堵车现象时有发生。1992年初,耿根喜决心修省道兴经济,他进省城、跑地区审批手续,并组织力量前往福州发行债券,到北京争取贷款,筹措资金5000万元,促使22公里的高标准商品路按期建成。同时,他还组织全民义务修路,沟通了全县大循环,拓宽改造了五条县乡公路,使全县16个乡(镇)有13个铺设了柏油路面。在每一个重大举措中,他既是决策者,又是组织者,更是实施者。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想办而办不了的难点问题,他都直接过问,研究解决。耿根喜还经常用“为官一任,要留下政绩、留下思念,不要留下空白、留下罪恶”这句话来自勉和教育当地干部,在全县广大干部中形成了办实事、建业绩、比贡献的氛围。
在耿根喜“小家”与“大家”的天平上,总是倾斜在“大家”上。他一生清苦俭朴,在县级领导岗位上多年,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个人获得的却很少很少。翼城在临汾地区是个大县,经济条件较为优越,耿根喜无论任县长,还是当书记,从不论待遇、讲享受。他居住的机关宿舍是60年代建起的小平房,原是苹果库、理发馆,至今仍是麻纸顶棚,陈设简陋,风雨天掉土落泥,使用的人造革沙发已露缕缕棉絮。找耿根喜办事的群众说,这哪像个县委书记的家,就像住“寒窑”。相反,绝大多数干部都搬进了单元式住宅楼,通电、通水、通暖。对此,耿根喜说:“这样,我们当领导的心里才踏实。”至于吃饭,耿根喜也是再俭朴不过了。他的老家在安泽县,老母已年过八旬,需要有人照顾,他便让妻子留在老家照顾,自己一人在外吃食堂。有时下乡误了饭,常以煎饼和方便面充饥。妻子说他是“天生的穷命”。他外出办事,常常是轻车简从,从不住豪华宾馆和单间,总是和司机同住一起。1993年9月,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耿根喜以对执政党前途和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维护党的利益,严格对照领导干部“十不准”规定,先从自己做起,敢于动真的,碰硬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反腐败斗争的开展。在他的带动下,全县22名县级干部和198名科级干部,自查自纠各种问题涉及6个方面120余条。翼城县反腐败斗争走在全省的前列,县委和耿根喜受到省委的表彰,他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勤政廉洁的榜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