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引以为戒

  审时度势 把握行情
——长子县种植青椒失利的教训
前些时候,全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山西长子县,青椒大量积压,价格暴跌,每公斤由初上市时的1.2元跌至0.2元,后来虽反弹至每公斤0.56元,但青椒盛销期已过,农民的损失无法挽回。因为按平均每公斤0.60元计算,农民的赚头不大,甚至无利可言。
美梦成为泡影
长子县农民自1988年以来,因种植个大肉厚营养价值高的大青椒而逐渐富裕起来。去年全县有15个乡镇种植青椒3万亩,人均收入400元,较上年人均增收200元。农民们兴奋起来,纷纷行动,使今年大青椒种植面积翻了一番,达到6万亩,全县23个乡镇3万余农户为此投入资金上亿元。
想当初,县、乡、村各级领导鼓励农民集资打井,扩大水浇地种青椒,目的是增加农民的收益;加之南方10多个省、市及东南亚一带菜商对长子青椒情有独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虽然初春时有人担心,在对销售市场行情掌握无较大把握的情况下,青椒种植面积成倍扩大过于冒险,但农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种了下去。笔者曾在南漳乡某村听农民议论:全村1000多亩好地全部种了青椒,剩下不足千亩中低产田种粮,如果青椒种砸了,一年到头受罪赔钱不说,连口粮也难以保证,不过,既然全县种了6万亩青椒,到时县里肯定要想办法,要不他们也不会鼓励这样做……勤劳朴实的农民没有想到,领导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明年还种不种?
在种植青椒赔了本之后,不少农民对明年是否还种青椒心里没了底。出现这种状况有三个原因:
一是谋利求生的本能反应。受小农经济思想左右,“见利一窝蜂上,遭损大家全撤”,这是目前引导农民走农村产业化道路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大障碍。
二是菜挤粮田得不偿失的警醒。饱受青椒滞销之苦的农民发现,种青椒远不如种粮喂猪来得稳妥保险。由于近几年种植青椒,挤占了粮田,养猪、养鸡需大量购买成品饲料,大大增加了喂养成本。两者相比,还是种粮合算。
三是农民对政府行为产生怀疑。有的农民抱怨:政府既然没把握让咱赚钱,当初何必大力鼓励咱种,到头来,受损失的还是咱农民!
出于一片好心的政府官员们着实无言可对,本来他们想因势利导来个满堂红,而且在近两年尤其是今年的青椒促销过程中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疏导、协调,最终还是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把握走向须慎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农村产业化道路,市场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地方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协调难度加大,因而,在因势利导发展某一产业的过程中对“势”的把握尤须慎重。长子县的各级政府从今年青椒生产、营销的遭遇中得到两点启示:首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调之有“度”,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展多元而不单一的高收益产业,以便最大限度地分散农民的市场风险。其次,要搞好龙头产业的延伸工程建设,增强其发展后劲。比如种植青椒应在青椒的贮藏、加工上取得一定的规模效益,取得自身在青椒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掌握青椒市场的主动权。
中国农业银行山西长子县支行王志宏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信札记

  一字一句总关情
本版编辑杨雪梅
又是星期一。8点刚过,办公室外的走廊里就响起了麻袋拖地的声音,积了两天的读者来信如期而至。整整两麻袋,至少2000封。
我信手抽出一封,打开一看,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朱纯来的。信中说,他是一名退休教师,多年来,中国的水旱灾害牵动着他的心,他执意要找到防治良策。这是他第一次选非专业课题作研究,第一次给人民日报社写信、投稿。自己不是水利专家,文章的观点可能有不妥之处,很多话说出来也没什么分量,但他想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自己的设想,期冀能给水利专家们以启发。信后附有一篇打印好的文章——《探索根治水旱灾害的途径》,近4000字,仔细一读,发现文章观点鲜明,言之成理,确有独到之处。
我又拿出一个特快专递的大信封,里面装的是上海市78岁的老工程师曹修善写的《关于国有企业科学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厚厚的一摞纸,有20页,1万多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附页有该文的注释、参考书目和作者简介,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里面也有一封很短的信,信中讲,他解放前是上海新星机器厂的技术负责人,解放后在上海自行车厂、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长期担任总工程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退休后又给多家企业担任顾问,并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现在不少国有企业处境不佳,作为一个老党员、老工程师深感有责任为国家献计献策。老人还在信中特意嘱咐:如果文章需要修改,一定通知他,不要怕麻烦;如果不宜在报纸上发表,可转给有关部门或杂志社。
我一页一页地翻看两位老人的信稿,极力从字里行间寻找老人的思想轨迹,想象着老人在灯下伏案笔耕的情景,想象着老人匆匆穿过喧哗拥挤的大街小巷,走进邮局的身影。想着想着,我的心里掠过一阵激动。
说心里话,我几乎每天都会被类似的来信所感动,因为我每天都要拆阅很多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信稿。这些信稿饱含着乡村泥土的芬芳、边关战士的豪情、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工矿企业职工的艰苦创业精神。他们直言不讳,爱憎分明,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生事物和先进人物的事迹高歌礼赞;对那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腐败丑恶现象鞭笞抨击。还有宝贵的信息、无价的建议,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他们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光辉的未来倾注了无限的关注!试想,面对这样的读者,面对这样的来信,作为一名编辑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呼吁

  民工合法权益不容侵害
近年来,我县每年有10多万人外出打工,占全县总劳力的30%,年输出劳务收入近2亿元。不少农民“一根扁担外出,带着技术和资金还乡”,为发展家乡经济起了积极作用。但有些打工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和一些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失。
1993年,广东韶关市曲江县一小煤窑雇我县打工农民挖煤。由于盲目开采,煤井多次出现塌方,瓦斯存量超标。5月的一天,鼓风机坏了,大家要求停止作业,老板却说:“谁怕死,谁就结帐滚蛋。”民工们担心被解雇,战战兢兢下井。中午,井下发生瓦斯爆炸,11人丧生。事发后,老板竟逃之夭夭。
1994年6月的一天,在广东某建筑工地上,随着一声惨叫,正在四层楼面上安装柱头钢模的我县民工李某从10多米高空坠地,当即身亡。在他的身后,是一幢没有外脚手架的在建大楼。
一桩桩事故,促使人们去探究事故频发的原因。
据调查,有的单位,尤其是危险性大的行业,雇用民工时与受雇者非法签订“生死合同”。如我县民工龚某与广东老板签了一份劳动合同,上面写着“本厂除发给工人基本工资外,对医疗保险、工伤事故等一概不负责任”;工人“生死无怨”、“伤亡自负”。
许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少数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在未拉安全网,未装安全门,无井架吊盘防坠落保险装置和上下限位装置的情况下冒险作业。有的企业把民工作为赚钱的工具,“拿来就用”,根本谈不上培训,结果是事故频频发生。
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用工制度、工资待遇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对《劳动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切实加强对用人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确保民工人身安全,也希望依法保护民工的合法权益。
  湖南安化县司法局办公室胡能灿梁铁山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京郊路卡多 运猪费用高
一个时期以来,为了丰富北京市的菜篮子,保证首都市场的副食品供应,我县食品公司积极给通县肉联厂调运活猪。但是由于公路上乱设卡,乱收费,给我们的调运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也加重了我们的费用负担。如八月二十三日晚上,我公司沙流河食品站给通县肉联厂运送两车活猪。在一○二国道溵溜东面第一个红绿灯处,天津蓟县动物检疫站(车号京AA0269)人员将我们的运猪车拦住,一位姓高的工作人员要求检疫,我们出示随车检疫证和消毒证。只因我们开的消毒证没写户主姓名,那位姓高的工作人员就要我们补交检疫费一百六十元。我们说这车猪已经检疫并有检疫合格证,为啥还补检疫费。他说,不补检疫证,也得补消毒证,要我们掏一百元。我们说按规定补一张消毒证才几元钱,怎么要收一百元?他说票已开了,以后再说吧!因为我们拉的是活猪,怕耽误时间,只好给他一百元换个消毒证,可他也没再给消毒。另外,在一○二国道京哈公路收费处,北京市通县动物检疫站也天天设卡,我们每天运猪通过那里都得换消毒证,一车收费二十元,也不消毒。
河北丰润县食品公司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

竟有这样放鞭炮的
河北定州驻军某部刘先跃9月28日摄于定州市清风店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