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饱尝烟尘之苦更知环境无价
山西治理炼焦污染动真碰硬
本报讯记者白剑峰报道:“天无一日晴,水无一日清,地无一日净,人无一日宁”,这曾是山西炼焦污染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一景象已成为过去。饱尝污染之苦的山西人民经过艰苦的努力,5年来共取缔污染严重的小土焦1.2万余座,改造落后的萍乡炉5000余座,一批现代化炼焦炉拔地而起,从而使炼焦业综合经济效益增长60%,污染下降50%,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山西是全国焦炭生产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全省焦炭年总产量达4025万吨,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和农民只顾眼前利益,到处随意建造土焦池,空中烟尘弥漫,地下污水横流,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地方的癌症发病率直线上升。而一些地方和企业的领导也错误地认为,只要产值上去了,农民有钱了,一切都好说,污染免不了。于是公开纵容支持土焦生产,在环保法上“闯红灯”。有的地方甚至实行所谓“收费管理”,把土焦污染合法化,致使土焦生产“遍地开花”,环境逐年恶化。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山西省委、省政府果断决定:宁可暂时在经济上受点损失,也要把环境保护好。炼焦业固然是山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现实途径,但无节制发展技术水平低的炼焦又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制约山西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引导炼焦业走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此,全省统一思想,采取一系列措施,动真碰硬,治理炼焦污染。
一是坚决取缔土焦和落后炉型,并将其纳入城市环保目标责任制中,作为对产焦区政府和企业领导的主要考核内容,奖罚分明。如介休市曾是污染“重灾区”,当地农民素有炼土焦的传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家家发财”。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打“攻坚战”和“持久战”,每年由公安、法院、工商、税务、土地、环保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每年开展4次大型的集中行动,不惜2000万元的经济损失,近3年累计取缔1200多个土焦池。在此过程中,个别乡村也出现了“领导躲、群众顶”的现象,一些农民甚至打起“游击战”,即把土焦由平川转到山沟、由农田转到家院、由交通沿线转到偏僻地点。有关部门依靠群众举报和环境监理员检查,狠杀“回马枪”,发现一个,推平一个,罚没一个,有效地杜绝了土焦的蔓延。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控制污染源头。焦化是山西的支柱产业,也是主要污染源。近几年,全省明确提出了“焦炉环保化、工序机械化”的要求,规定除大机焦外,今后不准再新上焦化厂,要走减少企业个数、扩大企业规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档次的路子,从根本和源头上控制污染。全省还组织了大量的专家和学者,每年开发研制一代新焦炉,解决了我国从土焦到大机焦过渡资金短缺的难题,企业推广使用后可减少污染70%,产品附加值也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10年前曾被列为“污染大户”的山西焦化工业公司,坚持技术改造,目前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已达98%,废物全部回收,污水闭路循环,仅综合利用效益每年可达300万元,成为全国化工系统的“清洁文明企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者寄语

可贵的胆识
山西素有“煤海”之称,是全国的煤炭重化工基地,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现实。但山西人能从长远和大局着眼,上下一心,打好治污“攻坚战”和“持久战”,正在以实际行动改变污染形象,成绩可喜,令人振奋。
当前,不少人认为污染与发展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要有发展,污染就难以避免,不能因环境保护而阻碍发展。甚至一些领导干部也有意无意地纵容污染企业发展。这是十分错误的。的确,发展经济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但是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又谈何生活水平的提高呢?
事实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基础非常脆弱,如不严格控制污染,不但影响经济持续增长,还将危及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些发达国家对处理环境问题采取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结果是“事倍功半”。只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牺牲环境、片面发展”是难以为继的,“保护环境、促进发展”才是21世纪发展的康庄大道。只要认真研究一下山西的一些做法,把环境保护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鱼与熊掌”就可能兼得。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九届全国发明展开幕
本报北京十月十六日讯记者何黄彪报道:全国十年优秀发明成果暨第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今日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千项发明成果在这里展出。它们虽是我国大批发明成果中筛选出来的一小部分,但却显示了我国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在蓬勃发展。
据悉,中国发明协会成立十年来,共主办了八次全国发明展览会和两次国际发明展览会,累计向社会宣传和推广的优秀发明成果达一万多项,其中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已转化为生产力,共创经济效益上千亿元,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本届展览会上,还展示中国发明协会十年成就图片和八十多项优秀发明成果,同时展示参加“第二届全国优秀发明企业家评选活动”的二十二位候选人的发明成果及创业事迹。
此外,还将评出展览会金、银、铜奖和有关部门及团体设立的十二个专项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也都在本届展览会上设奖。
中国发明协会会长武衡为展览会致开幕词,方毅为展览会剪彩。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技术产业大步走职业教育人满楼
教师安居思敬业流失人才凤回头
长沙科教兴市“八五”见成效
本报讯“八五”以来,内陆城市长沙,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各方面人才施展才华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了“技术产业大步走,职业教育人满楼,教师安居思敬业,流失人才凤回头”的可喜局面。
一段时间以来,优秀人才纷纷向沿海城市寻求发展,“孔雀东南飞”的状况困扰着“唯楚有才”的长沙。认识到高层人才的流失有70%是因为待遇问题之后,“八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在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近千万元专款,为科技、教育人才解决住房、户籍、夫妻分居、科研经费短缺等困难,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到全国各地广纳贤才。1993年以来,该市聘请18位中科院院士为高级科技顾问,为长沙发展献计献策,为引进技术项目和人才牵线搭桥,把“长沙要人才,长沙重人才”的信息传遍了全国。5年来,6000余位在外地发展的高中级人才“凤还巢”,立足家乡施展聪明才智。
高层次人才荟萃长沙,奠定了该市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在“形成规模、以大带小”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远大空调实业公司等4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以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推动了该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其中,远大空调实业公司的直燃式溴化锂冷温水机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达到了当今世界直燃机主要生产国日本全国产量的总和。以创智集团、银河计算机产业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创造了人均技术收入过百万元、人均利税超20万元的奇迹,成为当地企业追求高效益的典范。科技的后劲在教育。为教育办实事是近几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程。近两年的教师节,市里都没有举行任何形式的慰问和庆祝活动,而是将800多把新房的钥匙发到了城区教师的手中。该市今年对教育增投的5000万元经费已基本到位,去年开始的学校危房改造已告一段落,59.9万平方米的危旧校舍已焕然一新,5个教师村的施工正在紧张地进行,城区2000多套新居将于年底前交付使用。
近年来,随着高考竞争的日渐激烈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层次日趋多样化,长沙一些普通高中开始自觉地向职业高中转轨。去年长沙市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学生的分流比例达到3∶7,全市104所职业学校共开设了75个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中、初级人才1.3万余名,职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
在农村,农函大成为农民致富的摇篮。今年,该市宁乡县对5年来8691名参加过农函大学习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进行的跟踪调查表明,学员脱贫率为96%,致富率为86.4%,万元户占37.5%。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门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构成了长沙“科教兴市”人才金字塔坚实的塔基。(杨健邹蓬罗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煤海金秋笔会在淮北煤矿举办
本报讯本报神州书画院的7位书画家应安徽淮北矿务局的邀请,于10月上旬参加了为庆祝临涣煤矿建矿10周年和桃园煤矿建成投产而举办的“煤海金秋笔会”。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特为临涣、桃园两矿题写“长风万里”、“光明之神”条幅。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园丁科技教育行动”实施
本报北京10月16日讯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董洪亮报道:国家教委、中国科协最近决定在全国师范院校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养跨世纪合格师资,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科技文化素质。
这项活动的实施大会今天在京举行。会议提出,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要努力发挥学校教育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层次师范院校和不同类型教师进修院校的特点,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师生加强科技教育,向未来中小学教师和在职教师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科学思维,培养科技制作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和进行科技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
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协强调,实施行动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科技界,要充分发挥人才和网络的优势,组织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到师范学校指导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在实施中要结合师范教育改革,把这一行动贯彻并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吴阶平、朱光亚和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首都师范院校的师生代表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国家教委今天还首批聘请了33名著名科学家担任师范院校科技教育顾问,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他们将负责对师范院校实施科技教育行动以及专业、学科、课程建设等进行咨询和指导。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小说选刊》茶会小记
本报记者周庆
10月12日,《小说选刊》编辑部在京举办茶会。到会的作家、评论家、编辑透露了文学期刊与市场中的一些新动向。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小说选刊》今年7月复刊,编辑遍览文学报刊,披沙拣金,集精品出版两期,一销而空。该刊社长柳萌介绍,中国作家协会决定《小说选刊》复刊,意在繁荣小说创作,鼓励出精品,通过选刊对创作做一些必要的、容易接受的引导。
该刊总编辑冯立三谈到,选刊在市场上的旺销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巨大的消遣文化拥有市场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个潜力很大的严肃文学市场。我们不鄙薄消遣文化,但不满足于此,因为渴求高雅精神文化的读者大有人在,爱读小说、尤爱小说精品的读者大有人在。他说,复刊中何申的中篇《年前年后》、刘醒龙的中篇《伤心苹果》和李肇正的中篇《龙山吟》,都属现实主义作品;韩少功的短篇《暗香》、蔡测海的短篇《找伴》,陈铁军的短篇《有种打死我》等,则属变形、夸张、隐喻、象征,现实与幻象杂糅的现代主义写法,凡我们认为优秀的中短篇,都予选刊,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阅读需求。其中,名家与非名家作品都选,尤重推举文学新人。同时,也适当选登了港台及海外最新的、有特色的作品。
据悉,《小说选刊》复刊后,全国各地的新老读者来函来电求购,有的登门拜访编辑部。沿海地区一些公司经理、企业家,港台一些读者,还有在海外的留学生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谈及这一现象,出席茶会的中国作协有关负责人、作家、评论家王巨才、陈建功、李国文、张韧等,都对小说创作寄予厚望,对《小说选刊》寄予厚望。他们认为,随着读者的成熟,文学市场也在成熟,这必将催生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问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贾西平报道:由科技日报社主办的“科学与艺术”研讨展示会10月15日在京举行。朱光亚、李政道、汪德昭、何祚庥等著名科学家,与吴冠中、靳尚谊、常沙娜等著名艺术家欢聚一堂,就促进科学与艺术进一步结合展开研讨,并展示了近年来科学家艺术家在这方面的探索性作品。
与会者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二者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存在许多共性。其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共同的追求目标是普遍真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对于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对“宇称不守恒”的科学命题进行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吴冠中、常沙娜、袁运甫等著名画家,先后用画笔表现出他们各自对这一科学命题的艺术理解。
会上,郭沫若纪念馆馆长郭英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钱学敏,分别介绍了郭沫若的科学素养和钱学森的艺术情趣。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海峡两岸学者研讨现代农业
本报北京10月16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由中国农业交流协会、中国农科院农业宏观研究室和台湾亚洲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台湾大学农业经济所等联合召开的“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今天在京举行。
著名农学家卢良恕院士和刘志澄、孙翔、蒋建平等专家学者参加学术会议。台湾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起步较早,已取得较大成效,也走过一些弯路,这些不仅具有学术交流价值,也具有理论探讨意义。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两岸学者将在这次会议上就此展开讨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IBM公司向中科院赠送扫描隧道显微镜
本报讯记者温红彦报道:美国IBM公司日前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赠送一台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因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而于1986年获诺贝尔奖的海·罗雷尔博士专程赶到北京参加赠送仪式。据悉,这台扫描隧道显微镜将用于金属和半导体表面结构和纳米科学方面的研究。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峨眉之夜”打动京城听众
本报讯峨眉电影制片厂乐团日前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一场大型交响音乐会——“峨眉之夜”,给京城听众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创建于一九七三年的四川峨眉乐团是一支活跃在西南乐坛的有影响的音乐艺术表演团体,曾出色地为《焦裕禄》、《被告山杠爷》等数百部电影和电视剧录制音乐。近年来,该团不仅与英、美、法音乐家合作,成功地举办了交响音乐会,还多次深入到地、市、县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听众多达五万人次,为繁荣高雅艺术,提升大众文化品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峨眉乐团此番晋京以洒脱、严谨的风格为首都观众作了精彩的表演,其中前苏联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的“战争三部曲”之一的第九交响乐是首次在北京舞台演奏。(苏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十位少年举办室内音乐会
本报讯中央音乐学院演出大厅日前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室内音乐演奏会。登台献艺的是十位十二三岁的少年。他们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将若干高难度的音乐作品演奏得优美动听。
这十位少年不久前曾受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家皮尔·卡丹的邀请,前往法国参加音乐夏令营。其间,卡丹先生特邀法国著名教师对他们进行指点。他们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出大厅的这场出色表演便是归国后向祖国和父老乡亲的汇报。(彭嘉陵)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上地杯”教科文卫新闻摄影竞赛

最近,天津市数十家新华书店利用双休日在天津市水上公园设立特价书市,吸引了众多群众和游客。
刘耀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