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黄土地上的人们
刘成章
陕北佳县县城,位于黄河西岸壁立的万仞石山之上。站在它的破损的城垣边,大风撕扯着衣襟,心里涌动着亿万年的沧桑。
与县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偏远的牛圈沟村,可以看到黄河的沉积物。据专家考证:在混混沌沌的远古,黄河是曾经奔流在黄土高原的最上层的。后来,黄河曾与东海隔绝,形成了好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再后来,大约是22万年以前,黄河又奔向东海了。这一回的奔流非同小可,它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堆积不尽的黄土及其之下的坚硬基岩,狠切下去,切成了一道莽莽苍苍的晋陕峡谷。
晋陕峡谷,谷何其深,山何其陡!
接着暴雨和大风又千万年地轮番叠加。其结果,山塬破碎,沟网密布。田畴成了斑与点,线与条,成了四散挂着的麻袋片,成了石山顶着的小帽子。仅剩的一点泥土,也被一次又一次地卷挟而去,变得一片惨灰。佳县人把它称做烂石洼。
佳县本来是黄土高原最荒凉的一部分,只是古时候,为了边防的需要才在这里建了一座县城。
上天唯一恩赐于这儿的,是红枣。佳县现在还存留着6株千年以上的北魏枣树。而且,这儿的红枣的品质,可以当之无愧地列为全国之冠。
但在极度封闭的过去,红枣是不值钱的。人们除了拿它磨炒面外,只能换点儿食盐。光景的贫苦可怜,不言而喻。
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佳县人再不甘于贫困寂寞了。先有龙王庙的冯永章和荷叶坪的张继宁先后闯了出来。冯永章当时已年近古稀,他的哲学是,“哪达儿都可以取利”。他不顾老伴和儿女们的反对,独自一人造田栽枣15亩,后来还在石洼上箍起了石窑,建起了令人羡慕的家园。张继宁也是远近闻名的能人,为了使子孙后代能有个永久性的基业,就在石洼上的两三米见方的石庵下铺被垒灶,与世隔绝好几年,勇猛造田,发狠栽枣,干得昏天黑地,那年红枣收入已达4000余元,为人们树立了造福后人的榜样。
他们的辛苦劳作,不但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可以得到有力的扼制了。
这桩桩件件的生动事例,无不像八面来风,掀起了县委书记许浚心中的浪涛。许浚是曾经和孔繁森在一起的援藏干部,藏区的工作磨练了他,他有着异乎寻常的事业心和责任感。1990年他以冯永章、张继宁为典型,上下一起大动员,开展了一场造田栽枣改变生态环境的伟业。
祖祖辈辈面对黄土的庄户人,现在面对的是石头。县上给他们发了许多铁锤。但由于积极性的爆发,外出的做生意的人赶回来了,城里的工人和干部赶回来了,亲戚朋友前来帮忙了,连80岁的老汉都上阵了,铁锤远远不够,就用石头捣石头。有的“灰汉”“灰”得满身生辉,每天半夜三更就赶往工地,与天上的星月竞亮。婆姨女子们也不示弱,一个个干得大汗淋漓。许浚和李俊治以及县长任玉德等领导同志经常与乡亲们一起战斗,有时甚至在大雨中还奋力拚搏,更加激励了乡亲们的斗志。
炮声隆隆。锤声叮当。耙声嘁嚓。垒成梯田。垒成“燕儿窝”。因为根本没有黄土,梯田和“燕儿窝”里填的是风化而成的石末。这石末,当地人把它称做石碴土或者羊肝土。田,就这样造成了。作为配套,还在田边筑了蓄水池。这既可用以浇田,又可以控制山洪。
如果说造田初始有些人还抱着观望态度的话,那么,现在人们是百分之百的信服了。接下来的几年人们一边造田一边栽枣,掀起了更大的高潮。你追我赶,热气腾腾,就像黄河的汛期永不过去了。从荒坡石洼辐射开去,一些“胶泥夹石炮”的山头也栽枣树了。本来这样的地块枣树是无法扎根的,但群众想了个办法:放炮炸坑。结果效率很高,很省事。有些人还把野生的酸枣也嫁接成枣树了。在张继宁新劈的田园边,无法搬动的万斤巨石垒垒乱陈,但在其窄得只可以伸进胳膊的缝隙间的酸枣,也一株株成了喜人的枣树了。全县枣林面积以年均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增,现已达到18万亩,年产1500万公斤,其产值已占了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3。登上山头俯瞰,只见一条一条的沟里,枣林千层万层,千层万层,像绿缎叶片红玛瑙。在有的田块中,还种了棉花、芝麻、苹果、桃子、核桃、花椒、葡萄等经济作物。一片片当年连黄蒿也不好好长的烂石洼,居然变成仙境般的所在了。
乡民们的光景不用说是得到了显著的改观。有一个多年名实不副的枣树条村,原先只靠人均年产三四十斤粮食过活,可是现在有了大片的枣林,人均年收入已达800余元,并且已着手搞自来水了。那个留存着黄河沉积物的牛圈沟村,新造的田园比原耕地还多,所以变化更为巨大,人均年收入已达2000多元。村中一个老汉激动地编诗颂道:“新房新窑一院院,家具地毯都置全;听罢录音看彩电,每餐大米加白面。”
佳县人民的造田种枣,完全应该颂以“伟大”这个悭吝的辞藻。可以说,它的伟大性是福庇了我们这块整个的古大陆的。在我国的森林领域特别是耕地领域中,多年以来,不断地出现着触目惊心的减法!减法!减法!它痛苦地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而现在,佳县人民以自己粗壮有力的双手,横空出世,托起了一片光耀天地振奋人心的大地!而且,它给予整个人类在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解决生存危机方面的启示和鼓舞,是无法估量的。我们怎能不在感激之余,放开嗓门大赞大颂他们呢!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北方的雪
高深
下雪了。
这是北方的雪,下得很大,寿命很长,长得像长白山的梦,长得让兴安岭的大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
铺天盖地的大雪,瞬间便染白了北方的一切,给南方人的口头文学丰富了许多传说,许多神话,北方成了寒冷和洁白的代名词。
雪无声无息地飘落着……给小河捎来一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橡树林围起了一条温暖似棉花似羊毛织成的大头巾。森林里的音乐家远走高飞了;几个猎人从雪地上走过,悄手悄脚,只留下两行沉默的脚印。
雪是天公送给北方冬季不可或缺的礼物。雪本来并不是来粉饰这世界这生活的,可雪毕竟掩藏了许多陷阱许多沟壑许多垃圾,好似这世界并不存在任何暗算、任何污浊、任何朽败。
雪的出身洁白无瑕,白得耀眼,洁得令人陶醉。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是相反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雪是诚实的,却也充满着欺骗,或许是由于人们受现象蒙蔽而自欺欺人。你看雪多像鹅毛多像棉絮,给人们目光的感觉是无比温暖的。可是你不能去触摸,它欺骗不了手感,雪给手指的信号是寒冷是冰冻是战栗。
雪的形象和生命往往存在于瞬间,当三月的阳光投射到北方的大地,雪渐渐地化为一池一池的春水。可是雪对自己的死亡一点也不遗憾,它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去滋润五谷,去换取丰收。所以,雪也是无私的,雪是奉献者。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金城之路
余杰
我去南京金城厂采访,出发前给厂里打了个电话。他们说厂党委书记陈逸平正出差在北京,可先找他谈谈。我到北京宽街附近的一个小旅馆里找到了陈书记。我有点惊讶了。一个那么大的国营工厂的书记住那么一个小旅馆,这种节约简朴的精神就很使我感动。陈书记介绍了他们厂在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方面党委做的一些工作的情况。他谦虚地说:“至于厂里的全面情况你们还是到南京找陈厂长谈。”
他说的陈厂长,就是金城机械厂的陈立群同志。我知道这个人在军工系统在江苏都很有名气。他除了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实际职位之外,还有很多头衔和荣誉职位,什么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航空学会理事,省政协委员,省市优秀企业家,省市劳动模范,突出贡献专家……,一大串的职衔。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忙忙碌碌席不暇暖的风云人物。到南京金城厂之后,在简朴的会客室里稍候片刻,进来一位面带笑容头发微白的50多岁的人。面对着这位教授模样的知识分子,我怎么也很难将他同报纸上对陈立群的描写对应起来。
陈立群原来确是一个书生。50年代末就读于北航,学飞机发动机设计。毕业后到国家科委研究所工作。因为研制成功飞机上的“恒速装置”,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在航空工业界声名鹊起。1965年到了南京金城机械厂,由技术员到总工程师。由于历史的机遇,1987年把他推到了厂长的岗位。
他这个厂长难当啊!当时金城正处在军品任务不足,民品规模不大,市场销售不好的困境。一个5000多人的大型国有企业,只有2800万元的销售收入。怎么活?他深感责任重大。陈立群没有被沉重的担子压垮,而是坚定地负重前行。他是一个科技工作者,习惯于将奔放的热情和冷静的思索结合在一起。他觉得,改革开放给所有的人都带来发展的机遇,关键是看你善不善于抓住这个机遇,利用这个机遇向前跳跃。
陈立群长期搞军工生产。他明白,金城厂的航空液压产品,有功率大、体质小、重量轻、精度高的特点。但在新形势下,如果不在规模生产的民品上生根开花,这个特点和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军工企业习惯于“小而全”、“大而全”,万事不求人。陈立群研究国际市场和国内消费趋势的动向,决定同这种传统的路子“拜拜”,而实现创立名牌打进国际市场的规模经济。陈立群经过反复思考论证,同厂里领导一班人磋商,决定“金城”的主攻方向是生产摩托车。坚决砍掉70多种档次低、批量小、效益差、市场前景不好的民品,大上摩托车。金城机械厂以联“老乡”(乡镇企业)为开端的经营机制转换,联出了一个由180多家企业组成的金城摩托车集团。接着又找到外资,联“老外”。1992年,一个陌生人从上海打来电话,说要同“金城”合作。原来是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的总裁。陈立群连夜赶到上海,双方一拍即合。这样合资后的“金城”成了我国摩托车行业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事成之后,陈立群感慨地说:“如果迟去一天,金狮集团投资就可能属于另一家企业了。”什么叫抓住机遇,这就是。他们还特别重视人才的开发,保留人才,吸引人才,拜专家为师,这就是联“老师”。这三联,不仅使金城走出困境,而且走上了一条生机勃勃的道路。“三联”,就是金城之路。
别看陈立群像个书生,但在“商海”中已经游刃自如了。他在谈及金城走过的道路时,不无深意地说:“企业决策必须尽可能赶在国家重大政策出台之前,不能迟缓。因为国家大政策是根据全国形势作出的指导性方针,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有普遍指导性,而对少数单位而言可能有滞后性,如果赶不上,就会陷入被动。”金城厂的职工们信服陈厂长的这个体会。
“金城”摆脱了困境,开始进入了良性循环,这个雪球越滚越大了。在人员一个不增加的情况下,摩托车生产已从8年前的3000辆,猛增到40万辆,净增100倍以上。
听说陈立群是从医院检查身体出来和我们交谈的,接着他还要去检查。他不无歉意地说:“唉,你们远道而来,来不及陪你们吃顿饭为你们洗尘。”“不必了!”我们都会意地笑了。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杏林春雨
谭元杰
最近到陕西采访有关职业道德的典型,于旅次,读到唐初大医学家孙思邈的一本书。其中说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真是文如其人啊。孙思邈,京兆华原(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耀县)人。此人少时因多病而学医,博涉经史百家及佛典,学业有成。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均曾召他作官,皆不就。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著作,撰写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中首列妇女、儿童疾病,并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很大贡献。孙思邈关注儿童、妇女的疾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关心大众的疾苦。上面所引他的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他的医德观。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是行医要专心致志,没有私欲;二是对病人要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把患者当作自己的“至亲”;三是对病人要一视同仁。
真想不到,我们在孙思邈的故乡陕西,又遇到了一位具有崇高风范的医生,他就是解放军第二炮兵西安中医多学科研究所的创始人赵国欣。
医德为上
汽车在西安市八路军办事处的那条小街上戛然而止。这是西安市西八路88号,二炮中医多学科研究所及门诊部所在地。一栋很不起眼的四层楼房,但经过那里的人们无不向它投去敬仰的眼光。
走进大门,便见小客厅的四面墙上,挂满了患者送来的琳琅满目的奖旗奖状,上书“八路作风,百姓亲人”;“一方净土,八面传诵”;“山海丹药效神奇,赵教授医德高尚”等赞语。
赵教授正是我们要采访的主人公、二炮西安中医多学科研究所所长赵国欣教授。
我们在简朴的会客室里坐定,一位年过花甲但精神健壮腰板挺直的军人走进来。主人介绍说:“这是赵部长。”怎么又出来个部长?原来,赵国欣曾是二炮工程学院卫生部副部长。人们叫惯了他部长。十几年前,为了征服“人类第一杀手”这世界性的疑难病——冠心病,他辞去领导职务,潜心钻研,备尝艰辛。经过300多次试验,百易其方,终于研制出一种中药配方——山海丹中医复方制剂,对冠心病的治愈有奇效。从此名震海内外,先后获得联合国TIPS科技发明之星奖、第42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等国内外20余项大奖。
为了在国内治愈更多的各类冠心病患者,赵国欣陆续建立了研究所门诊部、山海丹医院以及遍布全国各地的164个医疗中心和医疗网点,由此,他便有了国际心脏病保护协会永远名誉会长的头衔,又担任了中国山海丹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
军医、董事长,是完全不同的职业。按照人们的惯性思维,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而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要有慈善的人道主义。而赵国欣则把两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军人出身的赵国欣把部队严格的纪律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地灌输给了这些医疗单位,使它显示出特有的魅力。
在研究所门诊部的各个办公室里,都放着医院制定的《工作人员手册》,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人手一本。翻开手册,赫然几行文字映入我们的眼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视患者如亲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文明服务,礼貌待人”;要“做到微笑服务,禁止污言秽语。接待患者及其家属时,应态度诚恳,亲切随和,服务周到,解答耐心”;“要廉洁奉公,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杜绝以医谋私、以权谋私现象”……。
也许是受到孙思邈这位古代名医风范的启迪,也许是对当前一些不正之风的一种反思,赵国欣把医德问题,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可贵的是赵国欣制定的这些准则决不是像某些单位那样,只是纸面上的东西,装潢门面而已,而是条条必须切实做到,而且赏罚分明。
我们在西安采访时,处处都听到这样的一些议论:赵国欣虽然名位很高了,但仍以一个普通医生要求自己,他到门诊部值班时,每有病人进来,总是起身相迎,态度真诚而温和;检查时,有时亲自蹲下身为病人脱鞋子。病人见面前这位年过花甲、白发苍苍的教授俯身为自己脱鞋,是那样不好意思,忙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教授满面笑容地说:“你是病人不方便,我是医生,为你脱鞋完全应该。”
赵国欣严于律己,也敢于严格律人,从不讲情面。有这样一件事:赵国欣在北京北新桥山海丹门诊部检查工作,他无意中听到一位护士在喊病人就诊时,叫道:“×××,进来!”声音粗大,态度生硬。这种叫声在一般医院常可听到,患者也习以为常,决不会责怪的。但赵国欣对此不能容忍,他满脸愠怒,几步站到这位护士面前,严厉批评道:“你要叫×××同志,请您进来检查,难道这也不会?”只因这位护士少说了一个“请”字,被扣除了当月奖金。
服务也有质量问题,赵国欣总是狠抓服务质量。今年8月,报纸上发表了50句“服务忌语”,这本来是针对商业等服务行业的,但赵国欣立即借“他山之石”,来改善本单位医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他把这张报纸复印发给每位医护科研人员及服务人员,要求人人牢记、照办,并定期进行检查。
在采访中,我听到一位患者说:“到山海丹门诊部看病,服务太周到了,护士一直领着我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帮我脱鞋、穿鞋,帮我办各种手续。还未吃药,病已好了三分。”
还有一位住院老人也说:“我得冠心病快20年了,俗话说,久病无孝子。但来到山海丹住院,护士们待我如亲人,真比儿女们待我还好……”说完,感激的泪水扑扑往下掉。
处处春风
孙思邈是少时多病而成良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赵国欣有官不做,潜心医学,也是某种机缘促成的。赵国欣脑际总忘不了4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父亲害冠心病从黑龙江绥化县的农村老家到城市看病,没几天就花了100多元。老人心疼花销太大,病未愈便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了。可就是为这100多元,赵国欣在严寒的东北一年没穿袜子,一年没买牙膏,只得用食盐刷牙。后来,父亲终因冠心病而离开了人世。这件事在赵国欣的心灵里永远埋下了遗恨与伤痛。
一个人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往往对塑造他未来人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许正是这件事,引发了他后来决心攻克冠心病的宏大志愿,也引发了他后来对困顿中的患者一种深刻的慈悲心、同情心。
研究所门诊部建立之初,一位60多岁的老人前来看病。赵国欣解开他的衣襟进行检查,发现老人身上、腿上有几处明显的旧枪伤。
“这枪伤是什么时候留下的?”赵问。
“解放战争时期负的伤,一解放我就复员回老家了。因家里生活不宽裕,这次还是借钱来看病的。”说完,老人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发黄的残疾军人证。同样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赵国欣接过这张残疾军人证捧在手里,眼睛湿润了。检查完毕,他拿着老人的病历来到收费处说:“这个病人的费用,我们免收。”
从此,赵国欣立下规矩:凡老红军、退伍军人、残疾人等经济困难者,一律实行免费诊断和治疗。后来,还经常组织医护人员上街进行义务应诊。10余年来,他们免费诊断、治疗的患者达5万多人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一些偏远山村,包括陕西的一些山区,生活还比较贫困,常见一些农村患者远道而来住院治疗。为了省钱,或背着一袋大饼,或提着一袋馒头,就餐时就着白开水下咽。每见这样情况,赵国欣总要厨房免费为他们炒点菜佐餐;有的病人钱带得不够,赵国欣同样收留,视情况为他减免一点医药费;有的病人治疗后,回家已没有了路费,赵国欣和其他医护人员便自己掏腰包,使患者能安全返家。
处处为病人着想,处处对病人负责,已经成了山海丹一些医疗单位的普遍风气。一天,有位远道而来的病人正好赶上中午12点来到医院,正是医务人员吃午饭的时间。赵国欣立即通知各科室人员推迟吃饭,先给病人检查。因为要空腹抽血化验。不能让病人饿着肚子等到下午,或耽误一天等明早抽血化验。以后,凡中午来的病人均如此办理,渐渐形成一种惯例。
时下常听说某某医院或因患者带钱不够,或因住院床位紧张,经常把一些急需治疗的重病人推出门外,而山海丹则不是这样。如果经检查需转别的医院治疗的病人,即使患者有家属护送,他们也不一推了之:“请您到某某医院去吧。”而是亲自给某医院打电话,订好床位,然后派车派护士送去。1994年10月15日,一位叫苏福元的患者只身远从西藏慕名来到山海丹门诊部看病,经检查确认为有较严重的冠心病,如不注意,极易出现心性猝死或晕厥,需住院治疗,但患者说家里有急事,领了药后就要求回去。赵国欣为了确保病人路途安全,专门派人护送。并交待,路费开支由研究所支付,绝不能收取病人任何非医疗费用。当护送人员将苏福元送至成都他儿子家时,他的儿子激动万分地说:“真想不到今天还有这么好的医院,对病人如此负责,到底是解放军呵!”
只听说商店可以退货,没听说医院可以退药。这里则不然。出于对山海丹药物质量的自信,赵国欣还颇有气魄地立下一条规矩广告世人:凡是服了山海丹的药没有特殊情况而不见效的,可以凭发票退还药款并向患者道歉,决不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
安徽合肥有一位部队老干部,因患冠心病、心绞痛,住当地一所医院治疗。首先服了较长时间的西药,病情未见好转。他从电视广告上得知山海丹治冠心病效果好,便要医生给他服用山海丹,谁知服用数月心绞痛仍发作。赵国欣得知这一信息后,很重视,立即派门诊部主任陈秀琴前往合肥那所医院,经检查,患者服用的只是适于治普通型冠心病的山海丹1号,根据他的病情,应服用适于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的山海丹2号。陈秀琴免费送给了他一个疗程16瓶山海丹2号药。几个月后,患者给赵国欣来信,说此药效果很好,非常感谢他这种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
十年来,收到全国各地患者询问病情的信十几万封,研究所一一及时函复,为患者指明治病之途;有许多患者因行动不便,不能来西安和其他医疗网点看病,来信求救,无论路途多远,均派医护人员上门诊断治疗,送去山海丹一片深情厚意,使患者转危为安。
山海丹人为患者送去温暖,送去春风春雨,治愈了成千上万个患者,却从未收取过患者一瓶酒、一条烟,一件礼品,一个红包。他们无私的行业品德,在医疗界树立了浩然正气,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惜才如金
赵国欣深知,为了降服“人类第一杀手”,为治愈千百万冠心病患者,除了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医风医德外,还必须有高明的医术和更有效的药物。他创造的山海丹1—6号,治愈率达80%,总有效率达96%,无疑是有效的药物。但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一种新药的生命高峰期大约是5—7年,便会有更新的药物超过它。如果满足于过去的成绩,迷信山海丹能长盛不衰,那么这个集团就会走向萎缩。他懂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赵国欣第一位的工作,就是注重招揽四方人才。
赵国欣和集团公司的韩巧玲、赵渭溪等几位领导一起研究,制定了几项吸引人才的优惠招聘政策。一、待遇优厚。凡来山海丹的博士生、硕士生,一律享受军人待遇,可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并保证优先解决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包括解决户口、夫妻分居、住房、小孩上学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等;二、保证科研经费,推行科技重奖。规定“科研成果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10%直接奖给发明者”。三、来去自由。你愿意来,欢迎,你希望走,欢送。尊重科技人员的自由选择……
之后,集团领导和人事部的工作人员四面出动,先后走访了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省市的近50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把工作做到了博士生、硕士生的宿舍,把招聘广告贴到了学生食堂。这一着果然有效,金凤凰一只只、一批批飞向西北,飞向山海丹。
廖子君,1993年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一年,他正好看到了山海丹的招聘广告,先只是抱着来看一看、试一试的想法应聘到山海丹研究部。看了三个月,试了三个月,觉得这里一切都如广告中所说的,没有虚夸。先期来到这里的博士生、硕士生,都很满意这儿的工作,除了优厚待遇外,主要还是因为这儿有一个集科、工、贸、医于一体的运转灵活自如的机制,他们的聪明才智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廖子君爱上了山海丹,他决定留下来了。不久,他被派往上海、南京等地,采取现身说法,以凤引凤,招聘来了上海中医大学的医学博士朱立鸣、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药理硕士徐平、南京中医学院的硕士王振亮、浙江医科大学的预防学硕士蒋团章……。
樊海,1987年由南京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91年获博士学位。因才华出众,那一年他共收到四个单位的接收函,一是深圳南山区人民医院,二是位于广州的第一军医大学,三是第四军医大学,四是山海丹研究所,按说,前三个单位是很有吸引力的。要么是处于经济发达的开放地位,要么是响当当的名牌单位,比较起来唯有山海丹名气最小,但樊海恰恰选择了山海丹,认为这儿有施展才华之地。几年来,山海丹共招聘来100余名各类人才。现在,这个只有400余名职工的集团公司,却拥有专家教授22人,博士12人,硕士70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占集团总人数的40%以上。这在医疗行业是少有的。
为了给这些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工作环境,公司又投资上亿元,在西安北郊建起了一栋雄伟的面积3000平方米的山海丹科研大厦,共21层,象征21世纪。在这座大厦里,将建立拥有400多名科研人员的中西药研究院,拥有心血管疾病研究室、脑血管病研究室、肿瘤研究室、药理研究室等14个研究室,开设住院部和综合门诊部。届时,还将投资1000余万美元购买大中型世界先进的科研医疗设备。
山海丹大厦,将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较大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研究防治中心。山海丹大厦,它像山海丹事业发展旅程中的一座丰碑,将鼓舞集团公司全体科研人员、医护人员向更大更高的目标奋进。
从孙思邈到赵国欣,我们中华民族的医德发扬光大,像春雨后出现的一条彩虹,照出了人间的美好,照出了多彩的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