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亮出共产党员的牌子
李维平徐永恒
今年“七一”,重庆百货大楼的一些柜台上方端端正正地悬挂出了一块2尺长的牌子,上书“共产党员营业员”几个大字,旁边是该营业员的工号和正在微笑的彩色照片。
这个看来并不起眼的变化,在重百的新老主顾心中却产生出难以想象的冲击波。不少人感慨:“在重百购物,有一种贴心的感觉!”
“艾新柜”激起涟漪
在重百大楼站了17年柜台的针织部床上用品组组长艾新,是四川省劳模和全省学雷锋先进个人。多年来人们以口相传:在重百床上用品柜,有一个名叫艾新的女营业员,服务特别贴心。只要遇上艾新当班,买东西就会成为享受。
但是,很多人虽知有个艾新,却不知艾新到底是谁。去年7月间,重百大楼的党政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艾新的“庐山真面目”展示给广大消费者。于是,一张名为“艾新柜”的招牌挂上了床上用品组的货架,旁边是艾新的彩色照片、工号,还印上了她的座右铭:“奉献顾客一颗心,迎来顾客一片情。”
一时间,“艾新柜”前热闹异常,新老顾客常常带着亲戚邻里来寻找“艾新柜”。许多顾客掐算好日期专程来到大楼,并不只是为了解开心中多年的谜,看一看艾新到底是谁,更重要的是来寻找热情而贴心的感觉。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龚小力,在回首这一插曲时说:“按照我们的本意,打出艾新的招牌,是为了答谢顾客对我们服务工作的关心。但是,顾客们热烈的反响,不仅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形成了对我们的极大鞭策。”
共产党员挂牌上岗
艾新的明星效应,在重百引起了普遍的深思。
采访中,龚小力总经理坦陈自己的观点:“艾新为什么那样受欢迎?因为在艾新这张招牌的背后,是人们眼下难以遇到的人格的力量。有了这种东西作保证,处于茫茫商海中的顾客在心理上就得到了慰藉。”
于是,重庆百货大楼从7月开始了党员挂牌上岗、接受顾客监督的活动。
活动开展之初,党员营业员在顾客的各种眼神注视下常常不好意思。有的顾客还把热情的营业员当成是厂家的推销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客们对“共产党员营业员”的柜台投来了像“艾新柜”一样的目光。
一位叫王峰的顾客告诉记者:现在假冒伪劣充斥市场,顾客走到哪儿都带着怀疑的眼光,即便营业员说破嘴皮也不敢相信,共产党员牌子一亮,我们就再也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亮出更多的牌子来
重庆百货大楼的党员挂牌上岗服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服装部牛仔组的营业员、共青团员汪学民谈到与组长、共产党员曹青青当班时的一件事,感触很深:有一天,一位顾客来选购牛仔服,组长热情地帮助他挑选、比试,当顾客买到满意的服装离去时,说了句:“我买东西从来都是很在意的,但在你们党员柜台,我发现不用像以前那样处处小心了。”小汪说:“顾客的这种信任,对我们营业员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据了解,重百的党员挂牌服务并不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活动在某个时候终止。今后,公司还将完善措施,将优秀共青团员和劳动模范的牌子也亮出来。
实践已经使人相信,这些光荣的牌子不会因亮相而贬值,反而会因群众的监督、擦拭而更加明亮。(附图片)
挂牌上岗的共产党员营业员在热情接待顾客。任 伟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善待群众来信
——访河北廊坊市委书记张成起
本报记者杨振武
49岁的张成起出身农家,大学毕业后曾任副科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地委副书记等职,读过研究生,1992年任河北省廊坊市委书记。9月21日下午,记者与他交谈时,话题扯到了如何对待群众来信的问题上——
记者:听说您近3年阅批了2000多件群众来信,这件事在干部群众中很有影响。
张:准确地说是2048件。其实,阅批群众来信,本来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项内容,没什么好张扬的。老百姓给我们写信,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们整天讲要做人民的公仆,如果连人民群众写来的信都不愿意看,还算什么公仆?
记者:您如此重视群众来信,一定有自己的考虑。
张:我觉得,作为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重要的就在于正确决策。大量的群众来信,是我们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决策依据的一个重要渠道。只有随时倾听和了解群众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迫切需要解决什么,才能使我们同群众保持息息相通,才能使我们的决策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受群众拥护。阅批群众来信,从某种意义说,就是不出门的调查研究,何乐而不为!
记者:您是不是有信必阅、有信必批?
张:我坚持有信必阅,但不是有信必批。我从不让下属代劳,无论工作多忙,凡是写给我的信,都是我亲自拆封的。当然,处理群众来信是件很麻烦的事。来信有署名的,有不署名的,也有署假名的;反映的问题五花八门,大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偏差,小到两口子打架村干部评理不公,等等;由于写信人的文化层次不同,有的字迹七扭八歪,需要认真辨认才行。在这方面,没有点耐心是不行的。
记者:您对哪些内容的来信批办较多,效果如何?
张:我处理群众来信主要是看它反映的内容。这几年批办较多的,一是反映群众意愿的建设性意见;二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有事实根据的各类举报;四是能够解决但久拖未决的问题;五是外地群众的来信。这些信件约占来信总数的1/4。在这些来信上,我批的意见都比较具体,要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前年6月,一些居民给我写信,反映市区一些摊群侵占道路为市场,致使交通堵塞。我骑自行车到实地走访,果真如此。我要求市区两级城建、工商等部门提出解决办法,并与市长一起现场办公,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记者:在处理群众来信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张:这几年我虽然在阅批群众来信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但算总帐很值得。从群众来信中我了解到不少真实情况,也学到不少东西。我们工作中很多好的思路、好的做法是来自群众的建议,我们抓的一些有影响的案件,多是群众来信提供的线索。有些来信虽然不完全真实具体,但通过若干封群众来信的综合分析,可以大体了解下边存在的问题。我们把群众来信处理好了,把矛盾就地化解了,还可以为上级机关减少很多麻烦。这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来信之中有民情,来信之中见民心。我觉得,我们要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首先就要善待群众来信。(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爱情的“神力”
本报记者段心强
这是一个不缺棱不少角的家——丈夫于贵军,大学毕业,妻子刘淑兰,早已读完中专,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然而,于贵军在介绍这个家时总说这样一句重话:“没有淑兰就没俺这个家。”的确,是刘淑兰一次次改写许多名医的结论,使于贵军由一个丧失意识的准“植物人”成为大学生,保住了这个完整的家。
我们把人生摄像机的焦距往前推移15年,就会在辽宁省本溪市拍下这样一幅画面。男的叫于贵军,在本钢公司一铁厂工作,不到30岁就当上烧结车间党支部书记;女的叫刘淑兰,辽宁省交通学校毕业,分配到本溪。两人情投意合,喜结连理。
可是,婚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想到的事。1980年5月17日夜里,于贵军骑自行车回家,碰上三个歹徒在宿舍区偷东西。他冲上去与歹徒搏斗,身受15处刀伤,倒在血泊里。人们闻声赶来,把他送到医院。医院措施用尽,保住了他的生命,但他却从此失去记忆。刘淑兰出差在外,接到电报火速赶回,医生实话实说:“这种病至今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您也不要过分难过……”刘淑兰不信!她跑遍本溪、沈阳、鞍山、丹东、抚顺等大中城市的医院,几乎全是哭着向医生求药求法。医生尽管都像亲人一样,可话里话外还是说出一个结论:“没办法治好。”
刘淑兰不认命,她4次进京,多处寻医,人憔悴了许多。公婆看不下去,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能娶你这样一个好儿媳妇,是全家的福。可贵军已经如此,再费心恐怕也是白搭,趁你还年轻,另找一户好人家吧。”刘淑兰的回话声调不高却坚定:“在这个时候离开他,我会幸福吗?不会,就让我帮他治好病吧。”
刘淑兰十个月没有白跑,于贵军的头终于不太疼了,情绪也安定下来。
于贵军身体有了好转,但仍没有意识,连妻子都不认识,给他一个简单的玩具能玩半天。
刘淑兰心想:丈夫老在床上躺着不行,要教他行走,在行走中学习。她见丈夫喜欢玩具,就在屋顶上拴一根绳,绳上吊一个他最喜欢的玩具,吸引于贵军去够,拉着绳子起坐,一次,两次,三次,一次次加大动作的幅度,最后终于站立起来。刘淑兰又扶他走路,一步、两步,终于走出屋门,走出院子,走到医院……
随后,刘淑兰又开始恢复丈夫的智力。她比小学教师还耐心,先教识数,再教简单的加减乘除。两年多过去了,于贵军居然学会了画画,并能唱流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但此时的于贵军仍未恢复记忆,只把刘淑兰当成保姆。旅社的服务员问他:“刘淑兰是你妻子,你怎不疼她呢?”于贵军摆手否认:“她不是我妻子,我们没有在一块照相,没有一起坐小汽车。”这给刘淑兰一个启示:用结婚引导他恢复记忆。1986年8月18日,他们举办第二次结婚仪式。摄影师半天关门谢客,专为他们拍结婚照片。刘淑兰雇了一辆出租车,拉他们绕北京前门转了一圈。回到旅社后,于贵军突然想起当年的结婚典礼,一把抓住刘淑兰,惊奇地说:“你就是淑兰,我的妻子。”刘淑兰喜极而泣……
1987年7月,于贵军考进北京自修大学企业管理专业,1990年按期毕业,功课全部及格。他手捧大学文凭流着热泪对妻子说:“淑兰啊,你不但给我第二次生命,还让我成为大学生,真难为你了……”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狭路相逢勇者胜
孙文詹孟昕
竞争激烈的东北建筑市场,猛地跃出一匹“黑马”。谁都没有料到,两年前已经濒临破产的辽宁抚顺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能在新任总经理朱晶的带领下,绝处逢生,成为当地建筑市场上的一支劲旅。
朱晶已到不惑之年。他是由一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成长起来的。多年钢筋水泥的砥砺,造就了他“敢于碰硬,不肯服输”的顽强性格。1993年,当公司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时,4000多名职工一致推举他挑起了公司总经理的重担。
朱晶走马上任时,公司已累计亏损2800多万元,拖欠职工工资500多万元,欠外债5800多万元,起诉单位达130多家。朱晶认为,作为集体企业的市建三公司,正处在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夹缝之中,只有引进乡镇企业灵活机制与大中型企业管理办法,才能冲出夹缝,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狭路相逢勇者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朱晶走出了决定公司命运的“三步棋”:
第一步棋是建立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在界定产权,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公司对各基层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揽工程、自筹资金、自主分配、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对承包单位实行公开招标招聘,中标后,公司与承包经营者签订由法律公证的风险抵押承包合同。这种集权力、动力、压力为一体的灵活的经营机制的运行,为公司注入了活力,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局面。
第二步棋是向管理要效益。朱晶常说:“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王牌’,是企业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他上任后,制定了鼓励创优的优惠政策,并深入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坚决返工。
“卸包袱、放权力、建市场”,是朱晶为承包单位创造平等竞争条件走的第三步棋。所谓“卸包袱”,就是把全公司1700多名离退休人员和工伤长病人员全部集中由公司劳保部统一管理;“放权力”,就是下放生产经营权、招聘权、机构设置权、用工权、资金使用权、分配权、采购权、奖惩权。同时,公司还成立了人才劳务市场、大型设备租赁市场、材料供应市场、周转架具租赁市场,既对内又对外,以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朱晶成功了,抚顺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从夹缝中走出来,去年创省优工程3项、市优工程7项,当年摘掉了亏损的帽子。今年头8个月,实现利润287.6万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朱晶也被评为抚顺市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青年企业家”。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神州新事

  局长登门装电话
本报记者董伟
哈尔滨的市民陈淑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求半天人也安不上的电话,国庆节前夕,市电信局局长薛叶渠亲自上门来装电话了。
装电话难,是前几年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哈尔滨的市民有的交钱后三四年也装不上电话。可今年以来,这个难却换位了,变成电信局求客户装电话。背景是这样的:建国前,哈尔滨市电话普及率仅为0.1%,“八五”初期才达到7.26%。可是,“八五”期间,哈尔滨电信事业飞速发展,仅仅四五年时间,电话普及率就接近20%;特别是今年,哈尔滨市又投资10亿元,计划装20万台电话、11万只BP机和2.8万个“大哥大”,再上一个新台阶。
市场经济就是如此神奇,20万台电话像一只无形的手,迅速使电信局和客户的关系换了位,也使强调多年的服务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群众安装电话,不但享受到良好的服务,赶上“万台BP机大赠送”、“教师节免费赠电话机”等机会,还能大得实惠。电信局的每个人都有找客户的任务,每个人都遵守“永远是服务”的宗旨。薛局长说:“我也有10户的任务,还有9户没完成呢。”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闻随笔

  走进拉萨
本报记者刘伟
关于拉萨的名字,要追溯到公元七世纪。
从“罗刹”到拉萨
偶然一次机会,记者在西藏档案馆看到一幅古老的唐卡(卷轴画)。上面画的西藏地形图,竟是一仰卧的女魔,拉萨城位于女魔的心脏部位。传说藏王松赞干布于七世纪定都拉萨的时候,这里是一片蓝蓝的湖泊,后经王妃文成公主占卦,看出湖泊形似“罗刹女魔”,藏王采纳公主的建议,令人填湖建寺,供奉唐朝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分别从长安和尼泊尔带来的释迦佛像,以镇女魔。
到过拉萨的人都知道,古老的拉萨是先有寺,后有绕寺而建的民居、店铺,慢慢形成现在的八廓街,拉萨这片保留最好的老城区中心,就是西藏最神圣的大昭寺。而“罗刹”的变音就是现在的“拉萨”。
顺宽敞的金珠路进入拉萨市区,从青藏、川藏公路汇集点的纪念碑向北,就是两侧有整齐路灯和绿化带的民族路。显示着拉萨现代化程度的建筑物鳞次栉比:自治区图书馆、拉萨人民会堂、拉萨假日酒店……在这条街道的另一边,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相对的就是昔日达赖的夏宫、今日的人民公园——罗布林卡。
现代与传统结合,使拉萨更具魅力
现在有了大周末,拉萨人度假的足迹从市区,延伸到了郊外,有条件的还去90公里远的羊八井,在地热水的游泳池里畅游一番。记者在郊区的民俗度假村,碰到几个度周末的拉萨姑娘,25岁的央金是八廓街的摊贩。她说,卖印度香、香水和藏式挎包,每月可收入800多块钱。挣钱之余,也要轻松轻松。就和几个姐妹结伴,包租一辆出租车,星期天出来郊游。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拉萨市城区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30年后,海拔3650米的拉萨市区面积已惊人地达到48平方公里,新城区向着东西走向的拉萨河谷不断扩展。
壮观的布达拉宫和八廓街区之间,以前曾是尘土飞扬的土道,草滩上搭着朝佛者、乞丐居住的帐篷。现在,连接布达拉宫和古老的八廓街的是繁华的宇拓路和北京路,由河南省援助重建的拉萨新华书店大楼,刚刚落成。大楼外表的蓝色贴面玻璃,映照着街道。再往西走,圆弧形的拉萨彩电中心大楼巍然矗立。顺着环城路向北,一大片新楼房在从前的田地里拔地而起。从布达拉宫下迁居过来的藏族居民们,正忙忙碌碌搬进新楼房。
记者漫步刚扩建完的布达拉宫广场,宽阔的花岗石地面十分干净,几个藏族少年追逐嬉戏,放飞风筝。脚架上,藏族工人正在粉刷白色的宫墙。两个骑自行车旅游的加拿大留学生驻足拍照。记者问:“喜欢拉萨吗?”一头金发的女学生说:“布达拉宫太迷人了,我们喜欢拉萨,有可能在这里找一份工作更好。这里有充足的阳光,有美丽的寺庙,拉萨人热情和善。还有就是这个城市。”她比划一下手势,“安静,自由自在。”记得1983年拉萨刚打开对外开放之门,记者曾采访过为数不多的外国旅游者第一次在拉萨过圣诞节。现在,拉萨几十个饭店、旅馆几乎都住有外国旅游者。金发碧眼的老外,穿着短衫短裤,或是坐三轮车,坐中巴,骑自行车,在拉萨大街小巷和郊外的名胜古迹游游荡荡。
几个来自上海的大学生在八廓街里流连忘返,他们说,现代和传统,宗教和现实的结合,形成拉萨最大的魅力。拉萨每天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许多来拉萨朝佛的藏族人一起,坐在八廓街广场的花台边上,在美妙的感觉中,神思悠悠。
只要愿意住下,在拉萨就能生活;只要动点心眼,在拉萨就能挣钱
蓝天白云下,香烟袅袅的大昭寺前男女信徒目不斜视地叩长头,更多的拉萨人、外地人则是逛围绕大昭寺的八廓街。一个挨一个的货摊,货物五花八门,有藏刀、木碗、面具、骨雕首饰和宝石;还有法国香水、印度燃香、尼泊尔面具、藏铜币、袁大头银元、铜佛和法器,等等。几乎每一个摊贩都会讲几句英语,他们固执地和顾客讨价还价。
大昭寺的僧人也带有了时代的气息。记者在大殿堂里看到,只要是年轻的喇嘛,倚柱而坐,往往手中捧的是英语、日语和汉语书籍,就着暗淡的灯光,嘴里念念有词。外地人到拉萨必去大昭寺。27岁的尼玛次仁成了最好的导游。他学经之余,自学掌握了西藏历史宗教文化常识,自学了英语、汉语。在他书卷气很浓的僧舍,尼玛次仁对记者说:“我乐于学习,我觉得汉语比英语重要。现在拉萨很开放,来大昭寺的中外游人很多,我用英语或汉语讲解,很受欢迎。”记者看到寺里在挖地沟,颇感好奇,尼玛次仁得意地说:“大昭寺一度用水困难,我是拉萨市人大代表,就上了一个提案,没想到市长批了,这不,正在给寺里安装自来水管。”
衣着亮丽的卓玛,是四川理塘藏族,10年前,她来拉萨朝佛,为生活计,先摆了8年地摊。凭她的精明能干,现已成为拉萨颇有名气的女老板。她经营着“圣地有限贸易公司”,时常坐车去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进印度和尼泊尔特色商品,也时常飞到成都、广州进丝绸和时装。记者问她最近有何打算,她说,想找内地一家企业合作,在拉萨开服装厂,加工藏式女时装,推销到内地去。
一年一度的雪顿节照样在8月举行。今年的雪顿节不同于往年,也学了内地,文艺搭台,经贸唱戏。有西藏地方产品展销和20多个省市参加的经贸洽谈会。拉萨市长洛桑江村诙谐地说,内地近200个记者扑到只有12万人口的拉萨城,我这个市长简直喘不过气来。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八廓街上的生意人
 本报记者 李舸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能歌善舞的拉萨姑娘
本报记者 赵川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