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金台随感

  “小品”的危机
薛涛胡恒庆
“小品”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情节结构的戏剧化,人物表演的性格化和动作化,语言的幽默诙谐和辛辣尖锐,以及主题的深刻和强烈的现实性,等等,风靡于舞台和电视屏幕之上,备受观众的青睐。一个精彩的“小品”往往引起人们的街谈巷议。这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都是挑大梁的,由此可见“小品”这一艺术样式之受观众的欢迎和厚爱。
大约正是这一缘故,“小品”热随之而起。热,孕育了优秀的“小品”,热亦催生了平庸之作;从眼下的情形看,观众对“小品”热似乎是忧大于喜。其实,这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品”的“危机”并非表现在晚会上,早已反映在近年来“小品”的创作、表演中,依愚之浅见,造成“小品”危机的原因是:
“噱头化”。有些“小品”仅仅热衷于在“噱头”上下功夫、做文章,插科打诨,说几个笑话,道几段奇闻,扮几个怪相,咧咧嘴,弄弄眉,听似也“幽默”,看似也“滑稽”,然而一细思起来,便觉索然寡味,主题浅薄,意义平淡,甚至不知其所含之意,观众不能从中得到某种感悟、启迪。可见如果为了“噱头”而“小品”,这“噱头”就毫无价值了。
“低级化”。有些“小品”从语言表达到人物扮相以至表演动作往往表现出一种比较低级的挑逗,以期达到其所谓的“艺术”效果。这里打情骂俏之语有之,不洁失雅之言有之,搂搂抱抱者有之,吻额捏臀者有之……一段“小品”,打打笑笑、吵吵闹闹,似乎是期以挑逗的语言、怪异的扮相、刺激的动作来“感染”观众,激起“共鸣”,这恐怕是小瞧了观众。艺术借助于“挑逗”,便沦入庸俗低级,其效果便是观众的反感唾弃,便是艺术的自我葬送。
“趋同化”。纵观这些年来的“小品”,“趋同化”现象极为普遍,譬如,人物语言80%以上是方言土语;农村人进城,男的一律都是“陈奂生”的模式,女的差不多都是“刘姥姥”的后代;谈对象其中一方必定是又笨又傻又呆,说夫妻男儿在家都是受欺又受辱怕老婆的角儿,可在外又都是“大丈夫英雄气概”……“趋同”现象日见普遍,流于模仿,趋于学舌,甚或抄袭“翻版”,没有创造,没有创见,若此,何言魅力,何言艺术?
我以为,“小品”不能因其小而在主题上失之于浅、轻、露,在表演上滑入俗、怪、俏。它应是微型的、浓缩的“正剧”、“喜剧”、“悲剧”,于短小中蕴含深刻的主题,给人以启迪、思考和警示,并借助各种艺术手法使它更为观众所喜闻乐见、魅力摄人。“小品”的危机,缘于创作者、表演者远离生活的危机,所以,消除危机的药方只有一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舍此,别无他途。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

  重见天日
——新发现的韬奋佚文选载
1939年冬,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先父韬奋和他带领的那支新闻出版队伍,也遭到严重的迫害。韬奋创办的生活书店设在国统区的分支店,一个个被查封,人员被逮捕;他主编的刊物给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送审的文章,不止一次地被批上“免登”、“应予免登”、“扣留”、“扣”等字样,如石沉大海,再也见不到踪影。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不见踪影的文章,这些属于人民,属于社会的财富能找到吗?心系梦绕,有机会就打听,能找到吗?
1991年5月,韬奋纪念馆的青年同志打先锋,我随后,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国民党档案里查到卡片,拿出原件,经过认真鉴别,竟是韬奋的真迹。对于这个新发现,觅宝人的喜悦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按照档案馆的规定,请韬奋夫人沈粹缜工作的单位,以及上级领导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开出证明,终于得到了原稿复印件。经过整理,共有佚文十一篇,其中复读者来信8封,政论文两篇,呼吁书一篇;共约近两万字。
1995年11月5日是韬奋诞辰100周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为抗日战争鞠躬尽瘁的文化战士邹韬奋,我和韬奋纪念馆的几位热衷于搜集、整理韬奋文稿的人们,将这组手稿全文,加上必要的注释供奉给当今的读者。注释包括国民党检查官当年的批复也摘录在案,以立此存照。
文稿产生于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期,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一方要团结、抗战、进步,一方却要分裂、投降、倒退,这段历史事实,以及斗争的尖锐和复杂,在韬奋的文章里是可以具体而生动领略到的。十一篇文章已全数编入《韬奋全集》,文章题目是韬奋拟定的。借此,向促成这些文稿得以重见天日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邹嘉骊附记
佚文选载
  韬奋
五月的最大教训
在整个的五月间除了五一的国际劳动节和五五的一部分是纪念非常大总统就职以外,其余的没有一个不是记载着日本强盗在中国欠下的血债,没有一个不是要使我们的痛心的。五三是济南惨案;五四是反对日寇企图吞并山东;五五是上海停战协定;五七是日寇向袁世凯提出最后通牒强迫接受廿一条;五九是袁世凯照日寇的通牒全数答应下来;五二九是何梅协定;五卅是由上海日商残杀中国工人而起;五三一是塘沽协定。
从这一长串的由日本强盗写下的血帐里,我们所得到的最大的教训是:对日寇愈退让愈加紧他们的侵略,只有强硬抵抗才有生路。我们在上海协定作了很大的退让,在塘沽协定作了很大的退让,在何梅协定更作了很大的退让!但是铁一般的事实显现给我们看,继续忍痛的退让,是否能阻止了日本强盗的继续侵略?是否反而加紧了日本强盗的继续侵略?这一大教训应能使我们一扫苟且偷安的心理罢!
注释:韬奋拟将本文发表在1939年4月20日《全民抗战》第66期上,国民党检查官于1939年5月8日批复“扣留66期,五·八”。全文被扣。
简复广西严振民乐山罗邵民
广西严振民先生来信读悉。你所看到的现象,确实是令人痛心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在每一次革命的过程中,都是可能发生的。所以,我们用不着过分的焦虑,只有想办法把这些现象克服,我们相信,只要能够在各方面加紧努力,这些现象,一定能够克服的。革命本来是除旧更新的意思,因此也就是旧与新的斗争,在这一个过程中,凡是感到保持旧的“现状”是于他更有利的人,就会起来阻挠革命向前发展,如果革命的力量能够战胜旧的力量,革命就能成功;反之,就只能暂时保持原来的统治局面。在中外历史上每一次的革命,可以说都要经过这一个必然的过程。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按照一般道理说来,应当是举国一致同心协力抵御日寇的侵略,不会产生出卖民族的卖国汉奸,不会产生动摇妥协的分子;但在事实上,因为抗战妨碍了某些人们的权益,因为抗战的长期性,艰苦性,某些脆弱的人们,忍受不了,再因为某些人们只图目前一时的享乐,遂不惜为日寇作工具,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抗战过程中,还不免要产生汪逆精卫一流的卖国汉奸,还不免要产生某些或明或暗地企图阻挠抗战的人们。但是,这一次中国的抗战,有关于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最大多数的中国人民,都愿意以整个身心贡献给抗战,企图阻挠抗战的人,究竟是少数中的少数,不会起什么决定的作用,这是可以断言的。
有人说,抗战的第四年,是最艰苦最困难的一个时期。这意思就是说,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之下,在日寇扬言加紧“结束中国事件”之下,在物价不断高涨之下,一些汪逆精卫之流的汉奸们,一定会格外加紧制造妥协投降的空气。但是,“得道者多助”,国际形势毕竟在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日寇和平攻势惨败以后,不能不演出承认汪逆伪组织的把戏,聊以解嘲,可是更足以证明日寇的势穷力竭。我们只要能坚持抗战,运用有利于我的外交政策,逐渐改进政治上某些弱点,企图阻挠抗战的人们,终于会无所施其伎,当前的困难局面,也一定能够支撑过去。所以我们用不着悲观,我们只有更积极地在各方面加紧努力。
乐山罗邵民先生来信所询“民意咨询委员会”的人选问题,因为来信未写通信地址,故只能在这里简复如左:
你说各县在县参议会未设立之前,先有“民意咨询委员会”之组织,该会组织条例如何,我们并不详悉。但该会既为民意机关,则顾名思义,该会所选的委员,应当要能够真正代表民意,当属毫无疑问。你那里□□乡所选的民意咨询委员会,如果真正贪污有据,曾受刑事处分,且历次会议均未参与,这种委员显然不能称职,既然全乡人民主张另选合格人员充任,只要能循合法途径,当然是可以进行的。来信所述拟联名呈请上峰撤消原聘,另选孚众望的人员继任这一手续,就原则上讲来,并无抵触法令的情形,上峰如能根据事实,俯顺舆情,当不会不加以考虑的。这是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望能供你们的参考。
注释:1940年12月14日批复“免登全民抗战151期,十二·十四”。全文被扣。
对国事的呼吁
我〖已〗(正)处在长期惨苦的病痛中,环境的压迫和〖耳痛〗(重病)的磨折,都可用我坚强的意志与之抗争,还能泰然处之,但每一念及祖国的前途,则忧心如捣,难守缄默。
抗战到了第七(个)年头,国际形势是民主阵线一天天的胜利,法西斯一天天的崩溃,对中国抗战很为有利。敌伪在沦陷区虽然实行欺骗怀柔政策,但人心必然向着祖国,向着抗战的胜利,足见我们的前途充满了光明。然而当这民族的苦难快到尽头,光明的胜利临到面前的时候,〖一部分人〗(国民党内反动派)却变本加厉,策动〖内战〗(对日妥协,调回大军,围攻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阴谋,内战危机系于一发。)我们知道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全国各抗日党派的团结,是发动抗战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抗战胜利以后建设新中国的最基本条件之一〖。〗(,)而且团结与抗战两者是不可分离的〖。〗(,)能团结才能抗战,破坏团结必然就走上妥协的道路。〖六〗(七)年多来,〖一部分人〗(国民党内反动派始终企图中途停止抗战,)施尽一切阴谋诡计,破坏团结。靠着全国人民的力量,克服时时发生的阴谋危机,才使团结抗战坚持到今天。于今我国能废除不平等条约,位于四大强国之列,乃是由于全国人民坚持团结抗战的结果。〖破坏团结,妨害抗战的行动,〗(国民党内反动派这次对敌妥协进攻共产党的策动,)实是危害国家〖,〗荼毒人民的滔天罪行,我们必须以全国人民的力量,全国舆论的力量,全国各抗日党派的力量,以及海外数〖十〗(千)万华侨的力量,共同揭露(国民党内反动派的)这〖样〗(种)阴谋,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到底。
其次,民主政治是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最宝贵的遗产,也是全国人民所最热烈希望实现的目标。民主政治同时是坚持抗战精诚团结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当我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亲眼看到民主政治鼓舞人民向上的精神,发〖扬〗(挥)抗战力量,坚持最残酷的敌后斗争,并团结各阶层以解决一切困难的情形,我的精神(,)极度兴奋,我〖觉〗(变)得年轻了。我对于伟大祖国更看出了前途光明。但是〖一部分人〗(国民党内反动派)却仍用一切方法来反对中山先生〖的〗(最)宝贵遗产的民主政治〖。〗(,)他们有的公开宣扬法西斯主义,认为民主与抗战不相容〖。〗(,)或〖是〗(者)反复因循,用延宕政策,(一再自食其言,)〖阻止〗(拖延)民主政治的实〖行〗(现)。(最近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又宣布需在抗战结束一年之后,实行宪政,便是延宕欺骗政策的一再重演。)再不然,〖就是用假民主代替真民主。〗(就实行挂羊头卖狗肉的民主,我所亲自经历过的国民参政会,演变至于今日,已成为国民党CC派所操纵的御用工具。国民党内反动派的所以反对民主政治,其目的无非为实行法西斯的一党专政而已。)为了争取抗战胜利,祖国解放,民主自由,我们必须坚决反对这种拖延的政策,坚决反对这种伪装的民主政治,而主张(以)全国人民为本位的民主政治,并且要求立即实行。要办到此点,国民党必须诚意取消一党专政,诚意接受各抗日党派共同抗日(,)共同建国原则。否则一切都是空〖的〗(话)。
最后,我们知道文化教育是近代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抗建时期,应该更加发扬和提高文化教育的活动。然而〖一部分人〗(国民党内反动派),害怕人民知识的启发,进步思想的普及,不惜用种种的方法来摧残文化教育。(近数年来不依标准审查书刊,任意停止书刊出版,把持新闻出版事业,违法封闭书店报馆,包办学校教育,停聘有正义感的教授教员,学校管理特务化,与摧残文化教育,戕害青年的罪行,罄竹难书,而于今尤烈。)我认为人民应有〖学术〗(思想)研究的自由,言论出版的自由,必须立即取消不合理的图书审查制度,必须(立即)取消将青年当囚犯的(特务)教育,必须立即取消〖压迫〗(残害)进步文化人士和青年知识分子的罪行。〖(二十二日)〗
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少,二十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饴。此次在敌后视察研究,目击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奋勉自励,为我伟大祖国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但三四年来由于环境的压迫,我的行动不能自由,最近更不幸卧病经年,呻吟床褥(蓐),不〖能〗(得)不暂时停止我〖廿〗(二十余)年来几乎日不停挥,用笔管为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及进步文化事业呼喊倡导的工作。我个人的安危早置度外,但我心怀祖国,念同胞,苦思焦虑,中夜彷徨,心所谓危,不敢不告,(。)故强支病体,以最沉痛迫切的心情,提出几个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对于海内外同胞作最诚挚恳切的呼吁,希望共同奋起,各尽所能,挽此危机,保卫祖国。
民国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写于病榻〖(本文因环境关系略有删节——编者)〗
注释:1943年10月韬奋得知国民党调集大批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愤不可遏,于23日在病榻口授《对国人的呼吁》一文,又以衰弱的病体支撑着,将呼吁书的最后一段,用毛笔试录成文。次年7月24日,韬奋在上海病逝。10月8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刊登了这篇文章,改题《对国事的呼吁》;10月11日,在重庆,《群众》杂志要求刊登经过删节的这篇遗著,检查官批复“群众九卷19期对国人的呼吁邹韬奋遗作”、“查该刊邹韬奋著对国人的呼吁一文诋毁政(府),触犯审查标准第二项第三条应予免登”。全文被扣。一篇文章两种命运:在革命圣地延安,是全文刊登;在国统区重庆,即使文章作了删节,还是落得“应予免登”的结果。借这次机会,将已发表的延安版和被扣留的重庆版作一比较,让被扣的重庆版也得以重见天日。阅读时,文中用字不一致时,()中语系延安版,〖〗中语系重庆版。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

  扎拉嘎和他的“尹学”研究
苑利
中国有“红学”,这一般人都知道;但中国尚有“尹学”,知道这一点的则不多了。所谓“尹学”,就是指研究蒙古族古代文学家尹湛纳希及其文学创作的一门学问。尹湛纳希,1837年生于清代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市),是蒙古族历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言情小说《一层楼》、《泣红亭》就是植根清代蒙古族社会生活,借鉴著名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的,故有人称之为蒙古族的《红楼梦》。这一点,恐怕就连研究“红学”的人,知道的也不多。
近年来,有个中年学者,以“尹学”为对象,一连搞出三本专著,从而成为站在“尹学”研究制高点上的人。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扎拉嘎先生。
扎拉嘎先生早年喜爱自然科学,曾就读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他自己介绍说,他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是甜菜的培养与种植,这篇论文后来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许多人看好,觉得他就是这方面的专门家的苗子。然而,毕业后他并没有继续走这条路,而是弃理从文,研究起了文学。1978年,当他第一次来到北京,拜见他未来的研究生导师时,导师陈毓罴先生便敏感地发现这位年轻人独有的天赋、他的哲学功底、他的思辨力和他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先生收下了这位原本有希望成为甜菜专家的蒙古族青年,从此,扎拉嘎便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门从事文学研究的一名研究生。
几年后,扎拉嘎研究尹湛纳希的第一部专著《〈一层楼〉〈泣红亭〉与〈红楼梦〉》出版了。这部著作从许多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尹湛纳希小说《一层楼》、《泣红亭》与中国汉文古典名著《红楼梦》之间的渊源关系。它就像天外来客,使许多人大吃一惊——原来《红楼梦》在民族文化交往中,还发挥过这等作用。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尹湛纳希年谱》和《尹湛纳希评传》等两部著作,像这样对某个少数民族作家进行系统的研究,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界,还是比较少见的。《尹湛纳希年谱》在资料极为匮乏的条件下,对尹湛纳希的家世、生平、创作历程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证,从而澄清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尹湛纳希评传》则依时序设章节,系统阐述了尹湛纳希的文学生涯,展现了尹湛纳希其人其事的全貌。三部专著互相支持,形成系列成果,将尹湛纳希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1995年6月9日,中央民族大学蒙古学研究所、辽宁省朝阳市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召开了“尹湛纳希研究三种座谈会”,与会者对扎拉嘎先生的尹湛纳希研究三种,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他在尹湛纳希研究方面系统、全面的程度,在“尹学”研究中是独一无二的,许多研究成果在“尹学”研究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学者们对他肯从原始资料入手,敢于啃硬骨头的治学态度,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介绍,由著名作家玛拉沁夫牵头主持的尹湛纳希纪念馆,已于尹湛纳希故乡辽宁省朝阳市落成,并于近期正式开放。扎拉嘎先生的研究成果,将作为尹湛纳希纪念馆开馆的展品予以展示和收藏。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茶楼

  孔乙己酒店小酌有感
温骧
北京的孔乙己酒店坐落在东四牌楼北,坐东朝西。店虽不大,却有江南特点。黑瓦白墙,颇具乡间情调。店里的正墙上挂着孔乙己的肖像画,两边挂着一副对子。孔乙己爱吃的绍兴老酒和茴香豆自然是不可少的。只是没有了赊帐板,也没有了几角钱就能买到的老酒。但是烫上一壶花雕,吃上几颗茴香豆,感觉仍然是鲁迅先生笔下的文化,是绍兴的风俗。
在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店里经常高朋满座,其中不乏港澳台同胞,也有外国游客。不管他们是为鲁迅而来,还是为孔乙己而来,足见鲁迅及其笔下的人物在国内外的影响之深。
鲁迅先生的笔墨在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册页上,对文化人丑陋的一面给予了最准确最恰当的评价。它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民族遗传基因的和自身的弱点。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历史车轮,碾碎了他们头脑中的陈旧的长衫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很自然地在思索如何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的进步使中国文化人有了极大的转变。但是文化在有些地方被削弱又不能不让人忧虑。鲁迅的呐喊在今天仍有着它的特殊意义。科教兴国问题不仅成了全社会的问题,而且也成了文化人需要选择和全民族关心的问题。在经济尚不够发达的现实状况下,大部分文化人必定要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处在夹缝的位置,必定要为历史负重,他们是最苦的人,也是最热爱民族信仰的人。中国有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既不能后继乏人,也不能坐吃山空;它需要具有伟大献身精神的文化人去研究、发展、弘扬;它更需要文化人作媒介,熏陶社会,教育大众,只有具有高文化高素质的民族,才能在世界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生机勃勃地永葆青春。
今日的孔乙己酒店仍是文化人光顾的场所,我们当今的文化人仍是老酒要喝、茴香豆要吃,只是无须赊欠了。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

八一厂建成军事影视基地
大凡拍摄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是离不开破坏性的炮火硝烟,如何解决拍摄场地既能表现枪炮中千军万马厮杀的真实气氛,又不影响周围建筑和群众的安全,一直是困扰影视摄制人员的难题。为此,八一电影制片厂日前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大型军事影视拍摄基地。这座位于京郊王佐乡的基地,在700余亩的地面上除建有拍摄“文戏”的摄影棚外,专门辟有可炸可烧的架设鹿砦、修筑战壕、碉堡、城池等战场的“武戏”区。5部10集的革命战争巨片《大转折》、《大进军》中不少镜头,将在此基地拍摄。图为基地内为拍摄《大进军·解放大西北》新建成的2700平方米的咸阳古城。  (粟石毅摄)(附图片)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

知音图(中国画)  于庆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