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95中国国际电教设备展示交流会举行
本报讯由国家教委电教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95中国国际电视/电教多媒体设备展示交流会10月9日至13日在国家教委电教大楼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厂商展出了他们的最新产品。(张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军嫂”即将走上银幕
本报讯为了进一步弘扬“军嫂爱心献国防,我为军嫂献爱心”的时代精神及推进拥军爱民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羊城晚报社、广东电视台、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将联合拍摄电影《军嫂》,真实而艺术地将军嫂及其救助她的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再现到银幕上。
该片剧本由电影《焦裕禄》的编剧方义华执笔创作,导演是获今年“华表奖”的电影《警魂》的导演王薇,上影著名老摄影师沈西林担任摄影,《军嫂》片中女主角韩素云的扮演者由《渴望》剧中刘慧芳的扮演者张凯丽担任。该剧近日在军嫂的家乡山东济宁开镜,年底完成。
(邹中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上地杯”教科文卫新闻摄影竞赛

近日,地处北京水碓子的中国电影出版社经营部的张雪鸿经理刚刚领到年挂历经营许可证。北京市从今年开始对年挂历经营业实行特许可证管理,无证者不得经营。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实施科教兴豫战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河南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兴起
本报北京10月8日讯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毕全忠报道:9月中、下旬,记者到河南采访,看到职业技术教育正在中原大地蓬勃兴起。从洛阳、郑州到开封,从济源、焦作到新乡,我们访问了11个市、县,每地都有数所办得很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个市县的负责人认为,兴办职业技术教育,是他们领导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招数”。
据河南省教委主任亓国瑞介绍,目前全省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88所,而普通高中为66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已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62%,中等教育结构趋向合理。此外,全省90%的乡建立起农民技术学校。全省已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向农村辐射、以重点和示范性职业学校为骨干,与大量职业高中和县、乡、村成人学校相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网络。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统计表明,河南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适当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
河南省副省长张世英对记者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素质较差,运行质量不高,根本原因是劳动者素质较低。为此,省里确定了“科技兴豫、教育为本”的发展战略。而着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又是这个战略的中心环节。他说,这几年省里引导各级干部、社会各界转变教育观念。以前重视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升大学。结果是不发达地区花费不少力量培养人才支援了发达地区。现在重视教育,首先是重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本地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吸收科学技术的能力。
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河南省加快了中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步伐,省委书记李长春、省长马忠臣亲自抓这项工作。经反复测算、论证,根据河南当前及今后数十年发展的需要,平均20万至25万人办一所普通高中即可,全省共需425至450所。1993年,全省共有普通高中719所,可将其中的270所左右改办职业技术学校。到目前为止已改了近百所,其余将在3年内改完。同时,将新乡农业专科学校改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师资。实践证明,这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省、快、好的办法。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省和市、县各级政府对职业学校的发展计划、办学条件、教师配备、实习条件、校办产业以及招生、毕业生就业等都给予优先、优惠的政策,并统筹协调计划、人事、财政、教育、劳动等部门和产业界共同实施。省和很多市县设有职业教育专项基金。今年7月,省政府在济源召开了职业技术教育现场会,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给河南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已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办学机制。很多职业学校对劳动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了如指掌,成了本地支柱产业的中级人才库。很多学校招生录取分数高于普通高中,毕业生供不应求。郑州机电学校、济源工业中专、开封第二职业中专等都已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群众性发明活动进入黄金时期
每年成果万余项十年效益上千亿
本报北京10月9日讯记者何黄彪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近10年来,我国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蓬勃发展,目前正进入黄金时期。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万多项重要发明成果涌现出来,其中有15%的项目已转化为生产力,10年共创经济效益上千亿元,大批优秀发明人才脱颖而出,群众创造活动越来越活跃,从而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记者今日从中国发明协会提供的最新统计材料中获悉的。
1985年10月,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之际,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腾飞,要求更多更好的发明创造问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作为我国发明家、发明创造者和热心支持发明活动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中国发明协会宣告成立。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聂荣臻元帅担任了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短短10年来,中国发明协会共主办了8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和2届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筛选、展出重要成果1万余项。为了扩大对外交流,提高我国科技成果在国际上的地位,协会还先后25次组团,参加了7个国家的发明或新技术展览会,共展出发明成果679项,其中获奖405项。许多发明成果通过展览会的获奖,知名度显著提高、推广步伐加快,有的经济效益超过千万元、上亿元甚至数亿元,并且冲出国门,出口许多国家和地区,为国家赚回大量的外汇。在国内的每次展览期间,他们还将展出与技贸相结合,累计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4亿元。为了支持群众中有困难的非职务发明者,协会从1986年开始,克服重重困难,设立了发明基金。迄至目前,共支持了62项发明,基金资助额为262万元。许多发明人就是在基金的支持下走出困境,获得了成功。如大连孙克祯发明的“油料净化滤芯”得到3万元发明基金。他在实施开发初期把此款用于研制设备、测试和检测。该产品已在全国运输公司、船舶上使用推广,后又被国家环保局评为最佳环保实用技术项目,现在销售额达数千万元。
随着全国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大批优秀发明家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出来。仅该协会主办的《发明与革新》杂志,累计宣传600多位优秀发明人、5500多项优秀发明成果。由协会筛选、支持、组织赴国际展览会参展、并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奖的发明家中,就有“群钻”的发明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倪志福,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还有一大批著名的发明家包起帆、王永民、王菊珍、张开逊、曹培生、周林、蔡祖泉、赵章光、陈肇雄等。他们的优秀成果在国际上独具创造性和新颖性,这不仅为我国科技界争得了荣誉,而且也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了一份贡献。
技术进步的动力是科学的新发现与新发明,而新发现与新发明的关键是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为此,中国发明协会在发现、支持发明人才的同时,还大力普及创造学知识,实施创造教育,为创造型人才的出现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在全国已开办发明创造学校30多所,开展创造教育的中小学约600所,进行创造学研究与开设创造教育课程的高校有100多所,许多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及科研院所进行了创造学的宣传,从而引导发明者的活动向深层次发展。此外,中国发明协会还大力促进地方发明协会的建立,现在全国已成立省市协会45个,个人会员2.1万多人,团体会员400多个。各地发明协会在参加全国性的发明活动之外,还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宣传,大大促进了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的蓬勃发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军
——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掠影
本报记者董洪亮
乘坐过北京地铁的人,对地铁环境的适宜温度、湿度都有较好的感受,却很少有人知道地铁环境的恒温恒湿是由清华大学研制开发的RH型分布式微机控制系统实现的。这套系统还被人民大会堂用来控制温度、湿度,沈阳市全市供热等众多项目也应用这套系统。出自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高校科技工作从而成为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军。
我国设有理、工、农、医学科专业的高校共818所,这些大学有1623个博士点,5495个硕士学科点。据1994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理、工、农、医领域共有科技活动人员近62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3.4万人。另外,还有在校就读的研究生十几万人。高等学校具有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因而这支科技队伍有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在今年首次设立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高校占60%。
我国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利用高校优势和实力,积极争取参与国内、国际的科研项目,承担了一批重要科研任务,建成一定规模的科研基地,取得世人瞩目的科技成果。在基础性研究的攀登计划中,高校承担课题约占课题总数的30%;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高校承担全国基金面上项目67%,重大项目占36%左右;在高技术“863”计划民口五大领域中高校承担全国专题数约49%。经过近10年建设,建立在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100多个,占全国总数的65%;目前国家在高校筹建工程研究中心15个,占全国计划建设项目总数的31%。在我国最高级别的科技“三大奖”中,高校近几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获奖项目占同类获奖项目总数的1/2;在国家发明奖中获奖项目占同类获奖项目总数1/3;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中获奖项目占同类获奖项目总数的1/4左右。
在国际科技交流中,高等学校也非常活跃。近几年,全国高校每年派遣留学研究生近千人,交流进修访问学者万人次左右。仅去年一年,高校科技人员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就达1.5万多人次,交流论文1.4万多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长城东尽头重现雄姿
王黎明
笔者近日来到位于鸭绿江畔的虎山,看到在这处明代长城东端起点的遗址上,已屹立起一段雄伟的仿古长城。昔日残破不堪,濒于湮灭的万里长城东尽头,如今重现当年雄姿。
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的提法曾长期流行于国内外。90年代初虎山长城遗址考古发掘的新发现,使这一提法被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的结论所取代。出席1990年12月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的“明长城东端起点论证会”的我国长城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现有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的虎山南麓鸭绿江北岸,即东经120°30′,北纬40°13′。这是我国长城考古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1992年2月,我国长城研究专家们再次汇聚丹东市,出席“明代长城东端起点修复设计论证会”。会上通过了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著名古建筑专家朱希元的设计方案。专家们指出,考古调查和发掘,已确认虎山长城从虎山南麓鸭绿江北岸一号墙台址发端,横越虎山向北延伸。在发掘的墙体上面和两侧,有明代墙台、烽火台、营房址等遗存,清楚揭示了长城及其附属建筑的形象、走向、结构、用料和具体数据。在考古调查和发掘基础上形成的修复设计方案,依据可靠,科学可行。同年9月,在国家文物管理局正式批准虎山长城修复设计方案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共同投资130余万元,开始了万里长城东尽头的修复工程。
笔者登上虎山这座在一片平地上突起的海拔146.3米的孤山顶峰,看到已修复的600余米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跃出鸭绿江,越过虎山头,依山就势,蜿蜒北去,与青山绿水相辉映。长城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争睹万里长城东尽头的风采。这段长城底宽5米,顶部马道宽4米,城墙高8米,间有城楼、战台、烽火台7座。整个建筑采用仿古工艺和砖石材料砌成。
据介绍,按照设计要求,虎山长城修复第一期工程总长度为1200米,间有城楼、战台、烽火台14座。第一期工程将于1996年完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大女生与世妇会代表座谈
本报讯对妇女问题的共同关注把北京大学的女学者、女学生与全国妇联的同志汇聚到北京大学,10月6日,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代表与北大女学生座谈世妇会盛况及妇女问题。
参加世妇会的代表就本次世妇会取得的成果、对全世界妇女运动的影响、《北京宣言》及《行动纲领》的主要内容与意义等问题发言。女学生与女教授还讨论了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光辉历程对于青年知识女性的现实意义、青年知识女性如何成为跨世纪的人才等问题。(胡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两弹”元勋邓稼先铜像揭幕
本报讯“两弹”元勋邓稼先铜像10月6日在安徽省安庆市科技活动中心揭幕。
邓稼先是安庆市怀宁县五横乡人,1924年生,是我国杰出的核科学家、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我国的“两弹”元勋。(何承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天文台发现小行星逾百颗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通讯员蒋协助、记者杨宁)北京天文台类星体和观测宇宙学课题组自今年5月以来,利用兴隆观测基地的60/90厘米施密特望远镜开展小行星搜索工作,截止到8月下旬,新发现并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暂定命名的小行星已达110颗。
今年5月,这个课题组在执行北京——亚利桑那——台湾——康涅狄格巡天计划时附带发现了十几颗小行星。此后,课题组成员在主课题研究之余,积极投入对小行星的搜索工作。
按照国际惯例,获得暂定命名的小行星,一般还要经过两到三次回归时的观测资料,并计算出其精确轨道后,才能获得正式命名。目前,课题组已陆续观测到一些以前发现的小行星。随着更佳观测季节的到来和课题组在观测和处理技术方面的不断完善,新发现的小行星数目可望大幅度增加。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外学者研讨“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
本报北京10月9日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9日上午在北京图书馆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巴西、法国、德国、荷兰、丹麦、意大利、印度、日本、南非、澳大利亚以及台湾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出席了开幕式并向大会致词。他指出:平等友好的对话是文化交流的基础,而由于各民族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对话中难免有种种“误读”发生。如何看待和理解这类“误读”、甚至文化冲突的现象,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文化交流中一个令人关注的课题。正确地解决这个课题,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会是大有助益的。这也正是本次会议的意义所在。
开幕式后,几位中外著名学者分别就文化相对主义、东西方文化的多元性、文化转型期的价值重建等“热点”问题进行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兴趣。(杨慧林)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二届全球雷达遥感研讨会举行
本报北京十月九日讯记者杨健报道:第二届全球雷达遥感研讨会今天在京举行。来自亚太地区十七个国家的近百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以亚洲地区雷达遥感研究为中心议题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上,各国代表将充分交流雷达遥感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针对亚太地区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寻找利用遥感手段进行区域性合作的解决途径。专家们指出,这次会议将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机载雷达遥感计划和航天雷达遥感计划,起到很好的技术借鉴和推动作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届汉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本报讯由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汉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海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到会并讲话。研讨会将在首都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书法笔会。(杨武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