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505新闻摄影比赛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是鲁南著名的果品基地,被林业部命名为高效林业先进区。今秋40万亩优质果品丰收,由于遭山洪袭击,部分道路、桥梁被冲毁,大批鲜果运不出去,区委组织上万人抢修,区委书记褚庆观带来客商车队收购,现在第一批3万吨鲜果已销售一空。
刘子林摄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跨世纪的宏伟纲领
王梦奎

对于中国来说,未来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方针政策,展示了一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未来15年的行动纲领。
未来15年是跨世纪的。值此世纪之交,不禁引起人们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上溯100年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再5年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和辛丑条约。中国受尽列强欺凌,是饱尝内忧外患进入20世纪的。从鸦片战争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终于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尽百年沧桑,当我们行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经过建国以来的艰苦努力,特别是17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世纪以来世界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建议》所确定的目标,我国就能够在当今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直接关系我国在下个世纪的命运和前途的。
从我国现代化进程说,未来15年是跨两个发展阶段的。按照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发展目标已经实现,本世纪末将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下世纪初将开始向第三步目标迈进。《建议》体现了第二步与第三步的衔接。从小康到现代化,大约还需要半个世纪时间的努力,下世纪头十年不是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但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时期。今后15年的工作做好了,将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根据现在的设想,是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时间的努力,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和定型的制度。未来15年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达到了《建议》所确定的改革目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将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重大的步伐。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首先是发展经济,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也是《建议》的主调。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从国际大环境看,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尽管世界仍然充满矛盾,地区性的局部冲突不断,今后也难免出现,但从目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看,未来15年世界和平可望保持,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大规模外敌入侵不大可能发生。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未来15年我们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由两霸争夺转向多极化发展趋势,中国作为蓬勃发展的大国地位日渐突出;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世界各国看好中国广阔的市场和经济发展前景,提供了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可能性,这增加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回旋余地。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我国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地区,香港和澳门即将相继回归,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国面临着经济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其他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随着我国与世界交往的增加以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经济上的摩擦可能增加。某些西方大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考虑,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妄图牵制甚至遏制我国的发展。但是,今日之中国和世界,不仅与100年前不同,同50年前也大不相同,企图阻挡中国发展和世界进步的势力,终究是心劳日拙的。
从国内环境看,我们也具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条件。主要是:
(一)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我国经济总体规模已经相当可观,粮食、棉花、煤炭、钢铁、电力、石油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000多亿美元,已经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瓶颈制约得到缓解。这些都是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比较高的储蓄率。中华民族有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迅速增加,人们不是靠消费信贷实现超前消费,而是先储蓄积累而后消费,因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储蓄率高达35%左右,现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这扩大了建设资金的来源。
(三)我国正处在经济迅速扩展的经济成长阶段。旺盛的投资需求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点。拥有12亿以上人口的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城乡市场潜力很大,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这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一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因投资疲软而导致经济不景气的事实,都可以作为这种判断正确性的佐证。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将为实现未来15年的目标提供体制上的保证。
(五)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有步骤地实现我国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正是继续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好时机。
未来15年仍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正确运用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继续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把我国的现代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部署,是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把解决温饱问题作为第一步目标,为中国现代化确定了切实的起步点。把实现小康作为第二步目标,找准了从温饱到现代化这个比较长的发展过程的中间阶段。只有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努力,才能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又经济落后的大国实现现代化。这样的部署,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的。
80年代全国人民温饱问题获得基本解决。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将提前5年于今年实现。这就需要重新确定本世纪末的经济发展目标。《建议》提出,本世纪末要在人口增加3亿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个目标是积极的,也是留有余地的。说积极的,是指提前达到了预定目标而又提出新的奋斗目标,而且2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在人口13亿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更是绝无仅有的。说留有余地,是指按照这样的目标,对于“九五”时期的增长速度要求并不高,这有助于克服实际存在的盲目追求速度的偏差。从各方面情况分析,编制计划按8%的速度安排,是可能达到的。按照“九五”时期年均8%的增长速度计算,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是1980年的将近6倍;90年代年均增长9%以上,高于十四大提出的8—9%。
当初确定2000年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和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这实际上是对同一发展目标的不同表达,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了,从经济总量来说,人民生活也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此外并没有提出别的小康标准。现在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提前实现了,为什么没有宣布提前实现小康呢?这是因为,小康是从温饱到现代化之间的长达数十年的发展阶段,可以包涵很大范围的不同发展水平。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制定小康规划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很难用一个精确的定量指标来界定小康,何况平均数往往掩盖着个体之间的差异。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原定2000年比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是达不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就是说,按照实际执行结果,2000年人民生活水平要高于原来的设想。目前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几千万人,“九五”期间要继续解决温饱问题,这并不影响从总体上作出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的判断。
当初还提出过本世纪末达到人均800美元,这也是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一种表达形式。198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是4470亿元人民币,翻两番是17880亿元,按198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为11600多亿美元;原来设想2000年全国人口为12.5亿,人均900多美元。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当时这样设想是合理的,也是有意义的。现在的情况是:与1980年相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了,但国内通货膨胀缓解了它对用美元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按照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000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1.1万亿美元,人均900美元左右,仍然可以达到原来设想的目标。问题是,因为受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国内物价水平、国民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和汇率变化的影响,现在通行的按美元计算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个有缺陷的指标;用若干年前的汇率把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成美元不是国际通行的办法;准确无误地预测若干年后的汇率也很困难。所以,对于本世纪末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多少美元的问题,现在还难以精确预测,也不必过多地计较。
《建议》的重点是“九五”时期。下世纪头十年不确定的因素要多一些,现在不容易做出精确的预测,只能勾画出一个大体的轮廓。《建议》提出,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这意味着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相当于1980年的近12倍。届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将再上一个很大的台阶;人民生活尽管还是处于小康阶段,但同2000年相比将是比较宽裕的。可以把“宽裕”视为从小康到富裕的中间阶段。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看,这样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在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如下问题是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
(一)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切实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未来15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基本方向是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真正的难点在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状况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15年乃至几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我国人多地少,且人口还在增长,耕地还在继续减少,加上农业比较效益低,解决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件大事。按“八五”前四年人均占有粮食计算,2000年粮食产量必须达到4900亿公斤,按“八五”人均占有粮食最高年份计算则需达到5000亿公斤,任务相当艰巨。问题在于,现在既不能再靠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财力有限,工业也难以大规模地对农业实行所谓反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难题,在于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的现代化,以及与之伴随的几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17年来的实践证明,靠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靠科学技术的力量,靠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中国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有说服力的事实是:我国人均占有粮食“六五”期间为360公斤,“七五”期间为368公斤,“八五”前四年为377.5公斤,呈增加之势。只要认真落实《建议》所提出的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业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前景是乐观的。预言中国人难以养活自己的悲观论点,是没有根据的。
(二)在深化改革中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把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强调多年,作过许多有益的尝试,但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困难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少方面可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国有企业改革是要找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和发展的适当形式,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加之不少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重,社会负担多,卸掉这些包袱和负担又必须顾及保持社会稳定,更增加了改革的难度。现在,由于市场、价格的放开和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推进,企业已经进入市场,加大企业改革力度不仅成为必要,而且具备了条件。本世纪末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央和地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正在积极进行,需要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实行分类指导。为了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保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国家需要重点抓好一批在国民经济中起骨干作用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了保证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需要有必要的投入。实现政企分开的关键之点,在于寻找适当的形式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把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分开,把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职能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职能分开。国有企业有相当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通过改革、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就能充分发挥潜力,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现在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是:近几年通货膨胀率高,使“九五”的物价起点比较高;现在建设规模过大,结转到“九五”时期的在建项目很多,各方面要求新上的项目更多,投资总规模超过财力物力的可能,需求拉动造成通货膨胀压力;为了理顺价格关系,一些主要工农业产品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以及服务业价格还需要做必要的调整,会引起价格总水平的上升;我国进口的某些重要资源性产品国际市场供应偏紧,价格呈上扬之势,对我国内价格水平会起推动作用;企业经济效益差,个人收入增长快,社会产品成本短期内难以明显降低,甚至还可能继续提高。《建议》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九五”时期宏观调控的首位任务,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正确决策。《建议》所提出的合理确定投资总规模,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以及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抑制通货膨胀所必需的。要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社会各方面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首先要争取价格总水平的涨幅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和银行利率。这是实现今后15年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在共同发展中逐步解决地区发展差距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普遍现象。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向来不平衡,不仅省、区之间不平衡,同一省、区内县、市之间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经济都有显著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原有基础和改革开放的步伐不同,发展速度差别很大。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或者缩小了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发展比较慢的地区,差距扩大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普遍关注。《建议》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条重要方针提出来,是必要和及时的。解决这个问题要有个过程。根据对发展趋势所做的预测,地区差距近期还难以缩小,甚至有可能扩大。这是就总体统计所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就某个具体地区来说,完全有可能缩小差距,甚至后来居上。要承认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允许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更好更快些,以此来带动全国的发展;同时要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实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调整工业布局以引导某些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经济落后地区转移,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以增强资源丰富而经济不发达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经济落后地区投资,都是政府应尽的职责。目前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潜力都是不小的。只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加上国家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支持,完全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缩小同全国发展水平的差距。
此外,《建议》还明确提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问题,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等等。这些重大问题解决得如何,是直接关系今后15年目标的实现乃至整个现代化前途的。

17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为了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说,确立如下的指导思想是至为重要的: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没有发展就没有现代化。改革是动力,通过改革克服体制上的弊端,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7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都证明,保持社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前提,没有社会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但社会稳定又必须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长久保持。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在进行调整,一些矛盾比较突出,尤其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处理三者关系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也不是每个时期工作侧重点不能有所不同。根据以往的经验,当各方面条件具备时,要果断地推进改革和发展;当各方面矛盾比较多,需要调整前进步伐时,要及时地调整前进的步伐,以避免大的社会震动。问题是这样明显地摆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者可以兼得;否则便可能一无所得。
(二)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7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长足进展,但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不仅企业改革滞后,在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立法方面,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困难,都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建议》所提出的“九五”和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都包括了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既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任务的重要保证,本身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诸多矛盾和困难的重要原因。我国经济规模已经很大,但整体素质不高,管理落后,盲目铺新摊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以致多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很快而经济实绩未能与之相称。传统体制是助长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增长方式的转变有赖于通过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降耗、增效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有非体制的原因,这要靠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从当前的情况说,要强调立足现有基础,能够以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改革、改组、改造提高生产能力的,就不要铺新摊子;新建项目必须注意经济规模和比较高的技术起点;坚持节约资源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通过加强管理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种“浮财”潜力是很大的。从长远的发展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外延型的经济增长相当长时期内还是必要的;由于我国资金和资源相对不足,又面临着人口和就业的强大压力,还需要继续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是伴随整个现代化进程的长过程。
(三)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发展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建议》所强调的控制人口增长,扩大劳动就业,调节社会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以及加强环境、生态和资源保护,都是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任务。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的特殊国情,给建国以来的许多社会经济政策打上深刻的烙印,也是未来15年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加以考虑的问题。调节社会分配关系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目前只能用规范和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加以解决,在这方面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许多经验可以借鉴。环境、生态和资源保护是世界性的课题,在我国经济增长现阶段虽然还不大容易完全解决,但执行业已制定的正确方针,加大工作的力度,可以制止资源与环境恶化的趋势,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的大问题。
国外一家刊物最近在一篇回顾20世纪的文章中不无感慨地说,20世纪没有任何展望和社会蓝图,在徘徊中行将结束。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正怀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迎接21世纪的到来。可以相信,按照《建议》所规划的跨世纪宏伟蓝图,再经过15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总书记致电金正日祝贺朝鲜劳动党成立50周年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今天致电金正日同志,热烈祝贺朝鲜劳动党成立50周年。电报全文如下:平壤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尊敬的金正日同志:
在光荣的朝鲜劳动党成立5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并通过您,向朝鲜劳动党中央和朝鲜劳动党全体党员以及朝鲜人民,致以热烈的、诚挚的祝贺。
朝鲜劳动党是具有长期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朝鲜劳动党的诞生,是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共产党人长期浴血奋斗的光荣结晶,是朝鲜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50年来,朝鲜劳动党领导英雄的朝鲜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赢得了祖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史篇。战后以来,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领导全体朝鲜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建设朝鲜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大规模的思想、技术、文化三大革命斗争,在各条战线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国际事务中,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一贯奉行自主、友谊、和平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为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推进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
近几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朝鲜劳动党把全体朝鲜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坚定不移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并不断取得可喜的成就。目前,朝鲜劳动党的全体党员和全体朝鲜人民继承金日成同志的遗志,紧密地团结在以您为首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周围,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为建设好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衷心祝愿以您为首的朝鲜劳动党领导朝鲜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争取国家自主和平统一、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朝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这种友谊是两国老一代领导人亲手缔造和培育起来的,深深扎根于两国人民心中。今天,中朝传统友谊在两党、两国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正在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一向十分珍视中朝传统友谊,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朝友谊是我党坚定不移的方针。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维护和加强中朝友谊,使之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不仅符合我们两党、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促进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不断巩固和加强中朝传统友谊,维护和发展中朝友好关系作出不懈的努力。衷心祝愿中朝友谊代代相传,万古长青。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1995年10月9日于北京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光辉的历程
——热烈祝贺朝鲜劳动党成立50周年
10月10日,是朝鲜劳动党成立50周年纪念日。值此朝鲜劳动党和人民的光辉节日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谨向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
朝鲜劳动党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无产阶级政党。在50年的岁月中,朝鲜劳动党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金日成主席亲手创建的朝鲜劳动党,领导朝鲜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创建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辟了朝鲜历史的新纪元。建国后,朝鲜劳动党又领导朝鲜人民,在祖国解放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英勇地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朝鲜劳动党是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始终发挥领导、组织和先锋队的作用,团结带领朝鲜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把经济和文化建设推向前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来,朝鲜劳动党根据经济建设的新情况,提出了加强发展农业、轻工业和对外贸易的战略方针,动员全国人民掀起经济建设的新高潮,中国人民对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奉行自主、友谊、和平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致力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以及人类的进步事业。近年来在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的推动下,朝鲜半岛局势趋向缓和。这为朝鲜半岛、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赏和欢迎。
当前,以金正日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继承金日成主席的遗志,继续把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的大业向前推进。我们相信,在以金正日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富有革命传统而又勤劳智慧的朝鲜人民一定能够完成金日成主席开创的未竟事业,实现自己的崇高目标。
中朝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我们两党、两国人民一贯相互支持,相互同情。这种友谊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是两党和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深深扎根于两国人民的心中。维护和发展中朝两党、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中朝两党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衷心祝愿中朝友谊不断加深,祝愿朝鲜人民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在各项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强调
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新华社北京十月九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十月八日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很好领会、认真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从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站在确保实现“九五”和二○一○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高度,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中央组织部召开的这次会议为期四天,于八日结束。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学习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了一年来各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情况,着重研究了后进村的整顿和建设工作,交流了经验。会议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中纪委、民政部、农业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的负责同志在会上发了言。
胡锦涛在讲话中说,刚闭幕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去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行动纲领。未来十五年正处于世纪之交,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建立起史无前例的新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工作,关系到十七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长治久安,关系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千秋伟业的坚持和发展。每个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的前列,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实现五中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努力工作,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胡锦涛说,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举足轻重。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他指出,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要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有效工作。
胡锦涛强调,中央提出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彼此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今后仍然要坚决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做工作,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对不同发展水平和工作基础的村,具体要求可以有所不同,但“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一个也不能少,都应当贯彻落实。在工作中应注意突出重点,继续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选配好支部书记;找好加快发展经济的路子,同时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在谈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整体布局时,胡锦涛提出,要以加快奔小康、促进共同富裕统揽全局,着眼于搞好80万个基层组织的建设和整顿、提高。既抓好建设小康示范村的工作,使先进村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又抓好改变软弱涣散党支部和经济发展缓慢村后进面貌的工作,努力达到整顿目标的要求;同时,推动处于中间状态的村,进一步振奋起来,努力向先进看齐。经过几年认真细致的工作,要使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其他村级组织的建设有一个明显的加强,在迈向新世纪的重要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胡锦涛充分肯定了广大基层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克服各种困难,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付出的艰辛劳动和做出的巨大奉献,高度赞扬基层干部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和他们的感人事迹。他同时也指出,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他要求党委和领导同志,区别不同情况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全面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加强教育管理,大力扶持正气,帮助锻炼提高。
胡锦涛最后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在的关键在于逐级负责,加强领导,狠抓落实。首先要落实建立和实行党委抓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的责任制,真正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市)委对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应按照中央的有关规定把责任制切实建立和实行起来,着眼和着力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检验履行责任制如何,最终要以是否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为主要依据。各地要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发展。
8日的会议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吕枫、侯宗宾、陈作霖、徐惟诚、陈福今、周子玉、郑科扬,中组部负责同志,以及全国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


第1版(要闻)
专栏:

  干劲足了步子实了形象好了
河北抓落实迎来“好年景”
本报石家庄10月9日电记者何伟报道:数度丧失机遇的河北省靠扎实工作迎来了渴望已久的好年景。前不久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率领的经贸代表团,访华大部分日程选在河北;纷至沓来的还有一批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大财团。中外宾客对成为新一轮投资热土的河北印象是:干劲足了,步子实了,形象好了。
90年代以来,面对与沿海先进省份差距拉大的被动局面,河北的决策者们在中央大政方针已定、建设经济强省思路已明之后,不失时机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决策的落实上来,并将1995年定为“落实年”。
年初,河北省委、省政府择要梳理出35件要事,作为落实之“的”,其中有切实增加农业投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等重大问题,也有抑制通货膨胀、反腐倡廉等群众议论多的热点等。截至今年上半年,35件要事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8%,连续3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速;冬小麦突破100亿公斤,再创农业大省历史的最高水平;物价过猛的涨势得以遏制;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省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300万门大关,石家庄机场、京石双幅高速公路、京唐港4个泊位的开通开航,使河北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格局。
“好年景”的取得,靠的是真抓实干。一是抓目标责任。各地从实际出发,把35件要事具体化。张家口市实行首长责任制后,京张公路进度迟缓,有关的“一把手”被亮了黄牌。
二是加大督查力度,保证措施落实到位。抑制通货膨胀的紧急会议开过之后,从省到县的督查网络便“盯”住市场物价波动的曲线,及时传递监测数据。化肥价格猛涨,督查人员从农家一环紧扣一环追到厂家。一份“炒卖”化肥内幕的报告,成为整顿化肥市场的重要依据。
三是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去年4月,河北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激励和约束机制试行办法》。为督促小康建设的落实,省委领导用这把“尺子”分三批考核全省124个县市区的“一把手”,并特邀13名专家当“考官”,结果,提拔重用了20多名政绩突出的干部,调换43名不称职的“太平官”。清明过后,省委书记程维高悄悄住进平山西柏坡村,一扎就是6天,从下往上看落实的“中梗阻”何在;省长叶连松自备行李来到水库移民村灵寿县新村,为贫困地区寻求致富门路;其它省委常委也纷纷下乡进村,问实情、搞调研。在省领导的带动下,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已成为“落实年”的自觉行动。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结束访墨
启程前往秘鲁
途中将顺访古巴
新华社坎昆(墨西哥)10月9日电(记者沈安)中国总理李鹏圆满结束了对墨西哥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上午离开这里,途经古巴首都哈瓦那前往利马,对秘鲁进行正式访问。
李鹏总理是5日抵达墨西哥的。在为期4天的访问中,李鹏会见了墨西哥总统塞迪略,并就双方感兴趣的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问题和塞迪略举行了会谈。两国政府在此期间还签署了三项合作协定。
在昨晚金塔纳罗奥州州长比利亚努埃瓦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李鹏总理高度评价了这次访问的成果。
李总理今天上午应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的邀请将顺访古巴,在哈瓦那做短暂停留。随李鹏前往古巴的有李鹏总理夫人朱琳、国务委员罗干等。
金塔纳罗奥州州长比利亚努埃瓦和中国驻墨西哥大使张沙鹰等前往机场送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