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会谈未获进展 阿拉法特拉宾下周举行会晤
巴方要求调查打死巴警事件
本报开罗1月4日电法记者刘水明报道:巴以部长级联络委员会会议于今天凌晨在此间结束,双方没有就实质性问题达成任何协议。
在持续8小时的会议结束后,双方代表团团长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以外长佩雷斯说,他向巴方转达了以色列政府关于定居点问题的四项承诺,即停止建造新的定居点,不再扩建原有定居点,不再没收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政府不拨专款资助安置移民。
双方商定,为讨论巴自治面临的悬而未决难题,阿拉法特和拉宾下周将在加沙或埃雷兹举行巴以首脑会晤,在这之后再恢复巴以开罗会谈。
巴方代表团团长、巴计划和国际合作部长沙阿斯指出,至今约有6000巴人仍关在以色列监狱中,这是巴勒斯坦人不能接受的。
沙阿斯说,巴以已就未来巴勒斯坦委员会的形式、人数和权限接近达成一致。现在的问题是,以色列不能根据双方达成的巴自治第二阶段协议内容,提出约旦河西岸以军重新部署的方案,为巴勒斯坦大选作准备。
关于数名巴警被以军打死一事,沙阿斯说巴方正等待巴警和巴以联合委员会的全面调查,以确定究竟谁是肇事者。他认为,这是以色列军警对巴警察哨所的侵犯,是完全违背巴以开罗协议的行动。沙阿斯重申,开罗协议中并没有以色列武装军警可以进入巴自治区追捕人的条款。沙阿斯还要求以方彻底停止在定居点内安置犹太移民。
(附图片)
一月三日,几名持枪的巴勒斯坦警察护卫着运送同事灵柩的汽车行驶在加沙街头。这位巴警察于日前发生的阿以冲突中被打死。据悉,约有两千多巴勒斯坦人参加送葬仪式。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加拿大通讯

  防火于未燃
本报记者邹德浩
初到渥太华,耳边不时听到警笛长鸣,路上也常见巨大的消防车风驰电掣而过。每当此时,记者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加拿大的火警这么多?后来经消防人员介绍才明白,10场火警9场空,加拿大真正的火灾并不多,消防部门也不是被动地等待灭火。
加拿大消防部门的工作宗旨是以防为主,以救为辅。防火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长年累月深入到工厂、商店、学校和居民住宅区的各个角落,检查、督促和落实各项防火措施。他们对责任区内的所有建筑都了如指掌,并把人员出入较频繁的公共场所列为检查的重点,他们会随时取走一家商店的灭火瓶,带回去进行严格的检验(临走时会留下备用灭火瓶)。一旦发现不合格,这家商店就会被处以罚款。
据安大略省消防总长助理佩特森介绍,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视安全教育,而安全教育中又最重视防火教育。小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教师教的第一课就是让孩子们先了解在火警发生时向何处逃生。进入中学和大学,也都有专人指点疏散之路。政府机关或企业也有义务让雇员接受2至3天的安全培训,学习灭火的基本知识、学会自救和救人、以及如何保护事故现场等知识。
在加拿大,所有的机关单位和企事业部门,都印有介绍本单位建筑情况的小册子,标明紧急出口的位置。在各大商场、学校、影剧院,包括国会大厦在内,在所有的转弯外,也都挂有红色的“出口”指示灯,陌生人也不会迷失方向。根据法律规定,加拿大的建筑物大门都是向外开的防火门,楼内屋顶按面积比例配置自动洒水设备。不符合防火规范,特别是公共场所没有足够的紧急出口是不能投入使用的。任何人因违反规定而导致重大事故,都会被视为犯罪行为而受到法律的追究。
加拿大的防火措施较健全,防火设备也很完善。在我们住的公寓内,每层4户人家,家家都有防火警铃,宽敞的楼道还有两个紧急出口,出口指示灯箭头直指楼梯,楼梯是防火的铁制栏杆和水泥台阶。面对电梯的墙内有消防水带、水枪头和红色的灭火瓶,电梯旁还有一个报警装置,烟雾或温度达到一定的高度便会自动报警,英、法两种文字的告示牌上还清楚地写着注意事项:“一旦发生火警,千万不要惊慌。要做的事情有以下3点:1.打911电话报警;2.关闭所有的门窗和电器并留在室内;3.或尽快离开危险区,但千万不能使用电梯。”
除此之外,消防部门还经常组织居民参加各种防火演习,演习之前发出通知,居民到时都要躲到楼外,不出来就罚款。年复一年,居民们多已习惯,即使是冰天雪地,也口无怨言。对他们来说,偶尔听听这种令人心惊肉跳的警铃,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时刻不忘安全第一。按照规定,居民外出超过48小时,必须将钥匙留给邻居或房屋经纪人,以免发生火灾时无法扑救。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1993年的统计数字,儿童和青少年玩火引发的火警达1300多起,造成1400多万加元的损失,20多人死亡。从1994年开始,加拿大政府决定每年10月9日至15日为防火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防火教育。
在教育、安全、保险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加拿大的消防工作立足于防患未然,而公众的防火意识,也从“这事不会发生在我头上”的被动态度,正逐步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从而大大减少了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本报渥太华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西哈努克回到金边
柬埔寨王国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及王后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四日下午乘专机从北京回到金边。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伊朗将遣返阿伊难民
伊朗内政部官员艾哈迈德·侯赛尼日前宣布,伊朗政府今年将遣返五十万阿富汗难民和五万伊拉克难民。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及阿富汗内战期间,数百万阿富汗人逃到伊朗避难。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索部族武装冲突仍在继续
索马里阿布加尔部族武装同穆罗萨迪部族武装在首都摩加迪沙发生的武装冲突已持续三天,并造成十一人死亡,二百多人受伤。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东盟高级官员聚会曼谷
东盟六国高级官员四日上午在曼谷开始举行为期四天的会议,为东盟地区论坛第二次会议和第二十八届东盟外长会议及第五届东盟首脑会议作准备。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泰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
泰国国会上下两院在四日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上以绝大多数票三读通过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进行全面修改。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沙特王室珠宝案
成元生
追查珠宝又获进展
在拉那娃丽母子命案取得进展的同时,泰国警方积极展开追寻沙特珠宝的工作。
1994年11月4日,警察副总监、沙特珠宝案查办团主任巴差警上将会晤了沙特阿拉伯驻泰国临时代办科耶,交换了关于沙特珠宝案的有关信息和资料。11月7日警总监朴·汶耶真拉警上将在曼谷蒙天大酒店与400名珠宝商及有关人士会面,呼吁各方合作,追寻失落的沙特珠宝,希望藏有沙特王室珠宝的人士以国家利益为重,交回沙特珠宝。他说,警方将不追究拥有沙特珠宝的珠宝商和人士,因为他们大多不了解珠宝的来历。
11月11日晚8时左右,一神秘男子打电话同警方联系,表示已觉醒到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做一个好公民,因此决定将自己所得到的沙特王室珠宝,通过警方交还失主。该男子说,珠宝装在一个用报纸包装的盒子里,外面用铁丝绑住放在拉玛花园酒店附近路段的树上,树上拴有红丝巾,作为记号。警方接到电话后,立即前往指定地点,果然发现有一报纸包装的盒子放在路旁的树上。警方决定通知记者前来采访,并作为打开盒子的见证人。当警官打开盒子时,只见盒子里放着5件金光灿灿的首饰:一件手镯,两枚戒指,一对耳坠,均是镶钻首饰。
11月15日晚11时45分,有一神秘男子骑摩托车至挽卿警察学校门前时扔下一个纸袋后急速离去。值勤警官打开纸袋发现一封短信和三只金壳镶钻手表。信中说,藏有沙特王室珍宝,深感不安,故决定将宝物归还原主。经专家鉴定,这三只金壳镶钻手表是沙特王室真品。
11月27日凌晨,警方人员在清迈府旧府前一纪念像前发现一包珍贵首饰。警方认为,这是沙特王室珠宝持有者归还沙特珠宝的神秘方式。这些珍贵首饰中有8枚钻石、27颗小宝石、两串项链、一只镶钻石手表、一件镶钻石蝴蝶形别针、一对钻石耳环和4个镶钻戒指和手镯等。经专家验查,这些珠宝中仅有6件是赝品,其余都是沙特王室珠宝真品。
    水落石出尚待时日
警方追查沙特珠宝查办团最近在追寻沙特珠宝方面的重要进展,受到舆论界的赞扬,也得到政府的嘉奖。
泰舆论认为,追查沙特珠宝案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目前还有一些问题尚待查清,如归还沙特珠宝数量不足,那么其它部分是如何失落的?其次,归还沙特珠宝中有一半是赝品,那么真品到何处去了?赝品是如何冒充为真品的?另外,舆论还关注是否还有警界“大人物”插手沙特珠宝案等。
人们相信,在泰国政府和警方的积极努力下,随着拉那娃丽母子命案的审理和追寻沙特珠宝工作的进展,整个沙特珠宝案也会在近期内弄个水落石出。
       (全文完)(附图片)
压题照片说明:1994年9月13日,杀害汕滴妻儿的嫌疑犯被押到北标府的凶杀现场演示杀人过程。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尔及利亚一武装组织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西方国家限期关闭使馆
本报讯法国外交部发言人3日在巴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驻阿尔及尔的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使馆同日均收到了阿尔及利亚一个伊斯兰武装组织发出的最后通牒,限这些国家在1月7日前关闭其驻阿使馆,否则,这些国家在阿侨民将会有生命危险。
德国《明星》画报同一天也报道说,德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2日收到了德文的“最后通牒”。德国外长金克尔证实了此事,但拒绝发表评论。德国驻阿使馆目前有17名外交官和工作人员。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3日说,英国政府将认真对待这封“威胁信”。但他没有说明英国将采取什么措施。
据报道,法国人是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武装分子攻击的主要对象。阿极端组织日前已在一份公报中威胁要在法国本土进行恐怖活动,声称在法国击毙4名劫持法航班机的阿武装分子后,“向法国发动战争已成为伊斯兰武装的合法权利”。法国警方已在巴黎的各繁华地区加强了警戒。
自1993年9月阿尔及利亚极端组织向在阿的外国人发出死亡威胁以来,已有78名外国人在阿被打死。
(黄良德李支援)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下令今零时起停炸格市
俄军继续攻击车臣非法武装
本报莫斯科1月4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俄总统新闻处说,叶利钦总统已指示军事部门领导人从5日零点起停止轰炸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目标。
俄总统新闻处说,叶利钦的这一决定是今天在克里姆林宫听取了俄联邦的部长们、其他联邦机构以及俄总理关于格罗兹尼和车臣的事态的汇报之后作出的。
俄总统新闻处说,采取停止轰炸格罗兹尼的决定是为了避免增加平民的死亡人数。
本报莫斯科1月4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俄国防部发言人今天对此间新闻界说,俄军飞机继续对杜达耶夫在格罗兹尼市内的装甲部队和据点进行空中打击。他说,飞机没有袭击位于市中心的车臣总统府,因为被俘的俄罗斯士兵和伤员被扣押在总统府大楼里。
发言人说,昨天,俄空军在格罗兹尼东南方向的沙利地区袭击了大约70辆车臣非法武装的装甲车,这些装甲车当时正在向格罗兹尼以东方向的阿尔贡市开去。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危机法建议通过欧安组织解决德认为是俄罗斯内部事务
新华社巴黎1月3日电(记者杨京德)法国外交部发言人里夏尔·迪凯3日在巴黎说,法国建议依靠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谋求解决车臣危机,希望这一建议能够迅速得到响应。
他说:“法国作为欧洲联盟轮值主席国,正在同其伙伴研究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某些程序和机制作为解决车臣危机的办法。”
他还说,法国正“不安地注视着车臣事件的发展”。
新华社波恩1月3日电(记者李钟发)德国外长金克尔3日在波恩说,俄罗斯和车臣之间的战争是俄罗斯的内部事务,车臣人没有权利要求国家独立。
关于是否让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介入这场战争的问题,金克尔认为,没有俄罗斯的同意,采取这种步骤是没有意义的。但执政的联盟党和反对党社民党的一些政治家主张让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干预俄罗斯和车臣之间的战争。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新西兰目光转向亚洲
归通昌
世界格局的变化,亚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新西兰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亚洲。新西兰总理博尔格说:“亚洲对新西兰经济前景的重要性在不断增长。”
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近年来新西兰政府积极采取了对策,加强发展同亚洲国家的关系。5年前,新西兰政府制定了一个“亚洲2000年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把经贸的重点逐渐从欧美转移到亚洲。去年6月,新西兰政府又成立了“亚洲2000年基金会”。这是新西兰政府加速发展同亚洲国家关系的又一重要举措。
近两年来,新西兰政府积极开展对亚洲的外交。高层领导人频繁出访亚洲国家。总理博尔格继1993年初访问日本、韩国和中国之后,去年又先后访问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双边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经贸方面,新西兰也加强了同亚洲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新西兰的外贸部门和商界,在国内和亚洲国家多次举行研讨会,探讨与亚洲国家发展经贸合作的问题。目前,新西兰最大的外国投资者来自亚洲地区。1993年,新西兰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已占其出口总额的36%,超过其对北美和欧洲出口的总和。新西兰从亚洲地区的进口已占其进口总额的30%。在新西兰的10大出口市场中,有6个在亚洲,其中日本是新西兰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在截至1994年6月的一年中,新西兰对日本的出口达28亿新西兰元(约合17.4亿美元),仅次于对其邻国澳大利亚的出口(出口额为38亿新西兰元,约合23.5亿美元);中国和印度已分别成为新西兰主要出口商品羊皮的最大买主。新西兰和韩国的贸易近年来发展很快,韩国已成为新西兰的第四贸易国,新西兰和越南的经贸合作也已开始。
近年来,亚洲一些国家去新西兰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给新西兰带来了许多经济实惠。据报道,目前,亚洲游客每年为新西兰带来7亿美元外汇收入,占其旅游总收入的1/3。
地处南太平洋的新西兰,过去无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还是在军事方面都与欧美国家有着传统的密切关系。经济上新西兰的产品主要是输往欧美国家,同英国的经贸关系尤为密切。但欧洲统一市场建立后,英国等欧洲国家和新西兰之间那种传统关系日趋松弛,新西兰同欧洲国家的贸易额锐减。新西兰曾是《澳新美安全条约》成员国,因坚持反核立场,禁止带有核武器或核动力的美国军舰进入其领海,曾同美国发生龃龉。新西兰的重要邻国澳大利亚近年来也改变了过去重视欧美的做法,转而面向亚洲,面对变化了的形势和经济高速增长而又生机勃勃的亚洲,新西兰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积极向亚洲靠拢。
由于新西兰过去长期同欧美国家关系密切,同亚洲国家间却缺乏了解,文化上也有较大差异。要发展同亚洲国家的关系,还存在着许多障碍,特别是语言方面的障碍。基于此,在“亚洲2000年基金会”成立时,新西兰政府专门给该基金会拨款用于对语言方面的培训以及支持和鼓励新西兰的新闻界、企业界和商界开展同亚洲国家的交流,以促进同亚洲国家的相互了解,为全面发展同亚洲国家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


第6版(国际)
专栏:

  孟三大反对党发动总罢工
本报讯孟加拉国三大反对党——人民联盟、民族党和伊斯兰大会党从一月二日至四日发动了连续三天的总罢工。
罢工使首都达卡日常生活陷于瘫痪。商店、银行、私营企业和教育机构全部关闭,市内交通中断,政府职员不得不步行上班。
为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孟政府在市内一些敏感地段部署了防暴警察。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发生了警察和罢工者之间的冲突,几十名反对党成员被捕,但到目前为止,未发生重大暴力事件。
孟加拉国反对党从去年三月起,不时发动示威游行和罢工,要求总理卡莉达·齐亚和她领导的民族主义党政府辞职,成立中立的过渡政府负责组织新的大选。由于齐亚总理予以拒绝,反对党的一百四十七名国会议员于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集体辞职。此后,齐亚总理同意在一九九六年大选前三十天辞职。但反对党认为齐亚的答复为时过晚,现政府应立即下台,并决定在新的一年里展开一系列大规模罢工斗争,迫使齐亚接受他们的要求。
(陈学斌)


第6版(国际)
专栏:本报快讯

  巴以加沙冲突再起
△以色列军警4日在加沙埃雷兹通道附近遭到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袭击,以色列军警还击,打伤两名巴勒斯坦人。2日深夜,以军警曾在这里首次同巴警发生冲突,打死4名巴勒斯坦警察。


第6版(国际)
专栏:本报快讯

  苏丹一客机被劫持
△一架苏丹国内航班客机4日在飞往麦罗维途中被劫持。机上共有40多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劫机者为一男一女,他们命令飞机开往开罗,但飞行员认为燃料不足,飞机被迫降落在红海海边的苏丹港。苏丹官方人士说,劫机分子在苏丹港释放了30多名乘客,但仍扣留着机组人员。他们要求给飞机补充燃料,然后将飞机飞往开罗。目前还不清楚劫机者的背景和动机。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政府同猛虎组织达成协议
新华社科伦坡1月4日电(记者胡光耀)斯里兰卡政府同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3日举行的第二轮和平谈判取得进展,双方就停止敌对行为等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
总统秘书、政府和谈代表团团长库松·巴拉巴塔班迪在谈判结束后从贾夫纳回到科伦坡时对记者说,这次和谈比第一轮和谈取得更多的成果。双方就停止敌对行为、重建受战争影响的贾夫纳地区等问题达成一些协议。双方还讨论了开放连接贾夫纳半岛与内陆地区的陆路通道和恢复北部海域的渔业活动等问题。
他说,双方停止敌对行为的具体时间将在近日内宣布。猛虎解放组织在昨天的谈判结束时还释放了4名被俘警察。


第6版(国际)
专栏:小资料

  车臣问题大事记
▲1994年12月2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再次发表告车臣居民书,敦促车臣非法武装放下武器,呼吁尽快恢复法制和秩序。车臣领导人则把部队撤往山区,在撤退的道路上建立据点,埋设地雷。
▲1994年12月22日,车臣外交部向联合国、欧安会和国际社会通报,俄方实施“密集轰炸”格罗兹尼,造成100人死亡,约250人受伤。
▲1994年12月23日,约1200多人的杜达耶夫武装在炮火和装甲车掩护下袭击了俄军营。俄官方说,俄军已有44人死于车臣战场,116人受伤。
▲1994年12月24日,格罗兹尼电话局大楼被炸,同外界通信中断。水、电供应也基本停止。俄政府说,有证据表明,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分子和阿富汗的武装人员参加了23日阿尔贡地区的战斗。
▲1994年12月25日,车臣总统杜达耶夫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准备恢复同俄罗斯议会级的谈判。
▲1994年12月26日,车臣共和国反对派民族复兴政府在莫斯科宣布成立,萨·哈吉耶夫任政府总理。新政府主张车臣作为俄联邦的成员,反对杜达耶夫使车臣脱离俄联邦而独立。        
    (待续)(刘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