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时代报道

  在北京过个年!
唐维红托娅
25岁的师华兴是第四次来北京做工了。这位来自河南林州的小伙子曾参加过北京华北大酒店、方庄小区、雅宝路小区的建筑施工。他这次到北京,是在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西客站工地上做钢筋工。从头年开春离家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眼看春节要到了,可师华兴所在的建筑队负责的西客站邮件处理中心综合楼要赶在1995年3月前完工,工期很紧,队里80个人要留下一半。小师没有多想就留下了。他写信告诉妻子,留下来是因为西客站更重要,让她照顾好他们3岁的小女儿。队里已把他们全年工钱的一大半儿寄回家了,家里可以过个好年了。他告诉我们:“我来北京很多次了,但在这儿过年还是第一次。我喜欢北京,这里真美。以后,我会带她和孩子来北京看看,看看我做过工的地方!”
今年,在西客站工地像师华兴这样留在北京过年的民工大约有2000人。为保障重点工程工期的如期完成,这些年轻的外地民工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了让他们过个好年,北京市建委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会议的精神,决定采取“提前输送一批,推迟进来一批,妥善安排好一批”的办法,把春运组织工作做好。其中,他们特别强调:凡是需要坚持冬季施工生产的国家重点工程、本市重点工程,用工单位和参与施工的外省施工企业都要做好队伍的稳定工作,安排好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使他们在京也能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负责承建邮件处理中心的北京市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副经理刘代湘、预算财务中心主任王培军向我们介绍说,他们已调整了工作面,给能够冬施的工程合理分配了人员;将每个工的人工费提高了15%到20%,并给外地民工提前结算工钱,替他们把部分工钱寄回家;还将给每个民工家里写封平安信;节日期间,每人每天还有3元钱伙食补助。
工地边上一排排的红砖房就是民工们的住处了。除宿舍外,还有食堂、队长办公室,规划得很整齐。这天正是冬至,屋外飘着雪花。我们推门进去,看到炉火生得正旺,门窗是刚刚修葺过的,棉衣、被褥不够的都统一给添上了。问他们春节打算怎么过,22岁的谢志杰说:“要干的可多哩,看电视、打乒乓球、下象棋、玩扑克,到时候都没工夫想家了。”
近年来,首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建设一直在稳步发展,已连续7年创下年开复工面积3000万平方米,年竣工面积1000万平方米的高速度。在这期间,几十万外地农民建筑队伍有力地支援了首都建设。目前,北京建筑业的外地民工有40万,占施工一线人员的70%。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固定工、农民合同工为骨干,外地建筑劳务队伍为主力的生产作业层结构,外地建筑劳务队伍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首都建设各项指标的完成。因此,如何管理好这支队伍,尤其在春运和“两收”期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北京市建委外地施工队伍管理处有关同志介绍,北京市建筑业用工是1991年开始推行建筑劳务基地化管理的,就是指在两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下,通过当地政府的配合,对建筑劳务的开发、输出、输入、回归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实施后,基本上控制了进入本市从事建筑业务工人员的流向、流速、流量。自1989年以来,北京市已建立了51个建筑劳务基地县,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四川、安徽、湖北、山东等23个省、市。1994年12月19日,北京市建委召开了1994年外地进京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会。会上表彰了江苏省江都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等12家优秀外施劳务企业,通报了一批违章用工单位及违章承发包单位。北京市推行的建筑业基地化管理的一系列做法得到了建设部的肯定。建筑部部长侯捷指出,这个经验要很好地总结推广,并在推广中逐步完善,使之成为建筑业全行业的一项制度。
1994年12月22日,西客站1800余吨重的钢桁架提升吊装就位。特地赶到工地助战的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感慨地说,参加建设西客站工程对于2万多建设者来说,都是极其光辉的一页历史。
师华兴和他的伙伴们自然忘不了他们在京施工的这段经历;同样,北京人也不会忘记这些为北京城市建设挥洒过汗水的劳动者们!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矿工为他点歌
——记大同矿务局四老沟矿党委书记陈相山
帅政马建国
今年38岁的陈相山,原是山西大同矿务局团委书记。他领导的采煤队被树为全局标杆队,他所负责的局团委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基层团组织”,还连续4年被煤炭部命名为优秀团委,连续8年被省、市团组织树为“红旗团委”。
“我想实实在在干些工作,老老实实办一些事情,如同马路上的电工,重在拨亮一路明灯。”这是陈相山内心的愿望。1993年5月10日,刚刚参加完共青团十三大的大同矿务局团委书记陈相山被组织上调到四老沟矿任党委书记。
他没去办公室,没找干部谈话,到任第一天就找了件工作服下井了。在井下,他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一路。早班出井后,陈相山跟着矿工走进了职工食堂。他看到饭菜价格贵、质量差,工人吃一半倒一半的情况时,就立即责令有关部门对职工食堂进行整顿。两天后,职工食堂的饭菜花样多了,价格也降了下来。
在走访调查中,陈相山深深地感到,职工洗澡难的问题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了使澡塘尽快投入使用,陈相山和行政领导多次与有关部门人员协商。他每天到建筑工地督促检查。半年后,一座建筑面积达7365平方米、一次可容纳6000多人同时洗澡的6层楼澡塘拔地而起,内设烘干、洗衣、理疗、缝纫等免费服务项目,从此结束了矿工“天天下井穿湿衣,出井烟酒解疲劳”的历史。
矿工子女入学难是煤矿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欠孩子、欠教师的帐,这帐要欠下,永远还不清。”今年6月2日,陈相山同刚刚上任的矿长李永来到矿中学现场办公,教师家属楼多年来漏水、漏气的问题立刻得到解决,教师们提出的大大小小23个问题当场落实,矿上又拿出17万元,为学校修了门窗,安了路灯,硬化了路面。教师们说:“几年堆烂了的问题不到半年就‘一锅端’了,干部们都像这样实实在在、雷厉风行就好了!”
陈相山从教师们的话语中感到人们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期望。两个月后,通过分阶段的摸底调查,他唯才是举,会同矿党委一班人先后调整了9个基层领导班子,选拔了110名德才兼备的干部到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工作岗位上,并对8名不称职的干部给予了撤职处分,使四老沟矿干部作风有了根本转变。
“共产党是从人民中产生的,不为人民想法办事,还算什么共产党员?”在全矿干部大会上,陈相山大声疾呼。
1994年9月20日,中秋节。这天晚上,山西大同矿务局四老沟矿21位矿工来到电视台,一致要求为他们年轻的党委书记陈相山点上一首最美妙、最动人的歌。矿工们动情地说:“相山书记来矿一年多,为俺们实事办了一件件,脸盘瘦了一圈圈。他可真是俺们的好领导、好干部!”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能工巧匠”上台来
关泠
俗话说:“车工怕车杆,镗工怕镗眼”;可1994年12月23日上午,在铁道部北京昌平机车车辆机械厂,一位吉林小伙子却在胸有成竹地演示他的“车杆”绝活儿。一根直径为16毫米长的外毛坯经过他的加工变得只有6毫米。周围聚精会神观看的工人们顿时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起技术难点来。这位小伙子是吉林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专用机床厂的车工刘伟。技校毕业的刘伟,刻苦钻研技术,曾在1990年夺得“首届全国青工技术大赛”车工状元。这次,他是作为10位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之一来北京参加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的。这一天,与刘伟同台演示的还有来自湖北的部级特等劳模、电焊工王爱芳,广西的高级镗工徐林东和湖南的焊接小专家、氩弧焊工杨健,这些“能工巧匠”们的现场演示,受到了昌平机车车辆机械厂全厂职工和北京市部分企业青工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由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部联合开展的“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作为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基础项目,旨在推进青工岗位训练,培养品德优良、技能精湛、贡献突出的青年岗位能手,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企业的合格劳动者。这项活动自启动以来,全国近千家企业进行了试点,不少企业制定了考核标准及奖励措施。本届同时评出的还有90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演示结束后,10位代表以“跨世纪与当代青工”为题,与参加现场活动的有关领导和企业部分青工代表进行了座谈。昌平机车车辆机械厂、北京第一棉纺织厂、北京建工集团第六建筑公司分别与刘伟、王爱芳、徐林东、赵艳红、于建友等代表签订了“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协议书,并聘请他们为企业青工技术总教练。随后,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袁纯清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培养大批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将成为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并将逐年评选、表彰各级各类青年岗位能手。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致读者
又到新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当代青年》专版得到许多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在此,特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新的一年里,本版将继续以两周一期的频率与大家见面,只是由10版改为11版,见报日期由周二改为周四。除保留“今日星座”、“青春絮语”等栏目外,还将推出“时代报道”、“风雨人生”、“青年信箱”等新的栏目,及时报道青年朋友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普通青年的奋斗和追求,以努力把本版办得离青年的现实生活近些、再近些。
我们的宗旨是“追逐时代前进的步伐,关注青年之所思所为所忧所乐,让青年了解社会,让社会了解青年。”为此,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亲爱的读者朋友,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拥有一个丰硕的1995年!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联合国志愿服务组织考察吉林省青年志愿者活动
本报讯日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和体育局局长亚瑟·吉列带领的国际青年志愿服务考察团到吉林省实地考察青年志愿者活动。
在由团中央组织发起的全国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吉林省团组织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帮困扶贫为重点的“共享欢乐送温暖”活动,以抗洪救灾为重点的青年突击队活动等10个系列的活动。此次,考察团重点考察了活动中的“温暖工程”。当他们得知洪灾过后,青年志愿者“温暖工程”共募集捐款129万元,并组织青年志愿者帮助灾民建房3000间等成绩时赞叹道,这是国际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典范。
(李长江)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风雨人生

  怎样过好“本命年”
——几位青年朋友的新年心曲
张建魁
生命的年轮又转了一圈儿,揭开了新的一页。“三十而立”对肩负跨世纪使命的一代青年来说似属太晚,所以他们就尤其看重自己24岁的这一本命年。1995年春节后即进入农历乙亥年。我们特地走访了几位过本命年的青年朋友,请他们谈谈“猪年”新打算:
洪滨(男,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经历了10多年的寒窗苦,终于大学毕业了。同学们个个富有超前意识,老早就“瞄”准了自己对口的分配目标。我也期望能够早日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又想攻读研究生,毕竟求得个再深造的机会不容易。虽说当学生的那份辛苦叫我难以忘怀,最终我还是报考了新闻系研究生。几个月后,我又要重新开始学子生活了。学习之余,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打算。那就是利用现有的条件,找点儿事情做,过一段“自食其力”的生活,也借此机会检验一下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引用一句颇时髦的话说,1995年对我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张培伦(男,陕西西安地热开发公司工程部会计):我们工程队是打地热井的,天南海北,每年少则8个月,多则10个月在外面跑,有时真想家。一年到头在外跑,很难有个“花前月下”的机会,按理才二十三四岁的人,着什么急?怕只怕如不早提上日程,一年也就那么一次机会,一旦再“吹”个两三次,可就进入“老大难”行列了。当然,这也并非我在本命年里唯一的“追求”。我报的法律专业的自学考试今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如果能顺利过关,我还要参加律师资格考试。我们这些从事财会工作的人,缺少法律知识可不行,没准什么时候就吃个大亏。
马国香(女,河北唐山市新区人):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了,以前从没有真正地过个生日,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在新年里第一个打算就是要好好地过个生日,不为别的,我要向家里人和朋友们宣布我长大了。别人都说我喜欢做梦,事实上也是。我曾在纺织厂做过工,还当过小学教师,但都没有干出个啥名堂来。现在我在北京学习电脑,这次我一定要努力做好。我们唐山新区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也很需要有这方面技术的人。等我学成回去后,要自办一个电脑培训班,让我们家乡更多的姐妹们学到这一技术。当然,我希望我的生意能够红火些,多增加些收入。24岁的人了,真的不愿意再“连累”父母了。
邹群(男,北京贵友大厦文化用品部领班):我喜欢站柜台卖东西这活儿,喜欢体味看到顾客满意地从我手里买走东西的那份感觉。我还记得有一次,一对法国老夫妇拿着照相机到我的照相器材柜台前问我到哪儿去修。我一检查,发现是电池没电了。我没让他们花冤枉钱,而是老实告诉他们电池没电了,并给他们装了块电池。“老外”很感激,说了句“你有一个美丽的祖国”。得到这样的赞誉,我当时是很激动的。尽管是作为“卖方”,我还是希望新年物价平稳,因为我也是个消费者。还有,就是我诚恳地邀请朋友们能到我的柜台来,检查服务质量到底如何!
李晓青(女,山东曹县城关镇教师):从小学生到中学生,从师范生再到中学教师,我的生活没有离开过学校。按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人不到结婚就不能算是长大成人,所以土话把青年人结婚叫做“成人”。现在“婆家”催我们早日“成人”,可我到如今连一些起码的“条件”还都不具备呢。比如,离开父母,我连个像样的菜都烧不出来。现在才觉得,以前常常信奉的“有志青年不应围着锅台转”的理论,其实只是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试想真的连锅碗瓢盆都鼓捣不出响来,还能干些什么呢?所以,新的一年里,我希望不光能干好工作,还希望能从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做起,完成一个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的过渡。
从这些平实的语言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一股青春的朝气。俗话说:“肥猪拱门,四时报喜。”愿朋友们在大吉大利的1995年,美梦成真!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新春的气息 本报记者李舸摄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祝青年朋友们新年快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