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切实为群众做好事
为《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创刊两周年举办“投诉专题研讨会”致辞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通过“投诉卡”的形式,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服务,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在新时期为人民服务而创建的一种好形式。当消费者碰上假冒伪劣商品或碰上不良服务的时候,向杂志投诉,杂志社的工作人员热忱帮助投诉者解决困难,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扬当年雷锋精神的有益尝试。作为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同其它党的一切工作者一样,都应该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帮助群众做好事。这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天职。在杂志创办两周年之际,祝《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越办越好!
                    薄一波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我说“投诉卡”
范敬宜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得天独厚,“未出世,先出名”。创刊两年来,办得也是认真的,有自己的特色。据说,杂志的发行量还在稳步上升,这在报刊发行大战十分激烈的今天,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杂志的栏目很多,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要算是它的投诉卡。
我不知道这个点子是谁出的,但肯定这是一个好点子。
“万里行”开展以后,群众说“大快人心事,质量万里行”,同时希望“万里行,天天行”。有了这么一个投诉卡,就很有助于实现“天天行”。消费者在市场上发现假冒伪劣,随时可以举报,杂志可以随时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进行调查,而后决定或是曝光,或是转交有关部门处理,这不就是把“万里行”经常化了吗?
从报刊和读者的关系来说,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万里行》杂志在它的封面上写道:“你是上帝,我是仆人”,也是表明了为读者服务的态度。服务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办实事性的服务,往往最受欢迎。而投诉卡这种办法,就是一种最经常、最“解渴”的办实事。据了解,光是杂志开办的头一年,1993年这一年,他们就通过投诉卡方式,为消费者挽回566万元的经济损失。今天,杂志社为消费者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累计达1200万元。杂志社的同志,不仅对投诉者分文不取,而且接待诚恳热情,所以很受消费者的好评。最近就有两位天津的消费者把一面锦旗送到人民日报社(杂志社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从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杂志设立投诉卡的感激之情。我们人民的报刊历来就有为读者服务的光荣传统。邹韬奋办《生活》杂志的时候,就很重视认真处理读者来信,他本人就亲自给读者写回信。《万里行》杂志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好的传统。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的新闻宣传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服务,这是大家都在探索的问题。“万里行”这个活动的实践告诉我们,新闻工作者完全可以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在增强新闻的“参与性”方面多做一些文章。信息就是市场的组成部分,消费者又是市场的主体。新闻传播,传播信息,同时又影响消费者,怎么会没有参与性呢?投诉卡这种形式参与性就更强、更直接了,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它在建立市场秩序方面更容易起到实际作用。有的名牌企业在销售自己产品的时候,同时奉送一本《万里行》杂志,主动让消费者用投诉卡来监督自己;有的商店在自己的柜台上摆放着《万里行》杂志,让消费者随时可以投诉自己所卖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这种做法体现了“万里行,大家行”,巧妙地利用了投诉卡的参与性,是一个创造。
建立投诉卡对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是一个锻炼。做这件事,往往是既麻烦、又困难、还不出名,确实要有一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薄一波同志对“中国质量万里行”曾经有这样的嘱咐: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出一批敢讲真话,敢为群众讲话的人。我相信,通过投诉卡这类的工作,会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上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以更实在的锻炼。
总之,我觉得,投诉卡虽小,但它像一个纽带,联结着消费者,联结着企业,联结着主管机关,联结着市场和社会,也联结着新闻工作者自身。我相信广大的读者、消费者会越来越重视它、使用它;我也希望杂志社的同志下更大的力气,把它越办越好!
    (转自《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1994年第12期)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投诉卡大家谈
投诉卡——三点连一线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保育钧:大众媒介怎么为消费者、为生产者、为经营者服务?这是市场经济中产、销、用的三个环节。小小投诉卡用求实精神连通了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和经营者。这给新闻改革提出了一个需要研究探讨的课题。
    投诉卡——用力求实为人民
中宣部新闻局局长徐心华:投诉卡为群众办了实事。处理投诉是一项既无名又无利,既麻烦又吃力的工作,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不行的。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对新闻队伍提出要求:“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处理投诉对培养这样一支队伍是有作用的。
    投诉卡——推助法律到位
国家工商局副局长甘国屏: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誉经济。《中国质量万里行》抓住质量与竞争这个关键,为全社会法制意识的提高做了工作。法律制订出来,还有个让法到位的问题。投诉卡通过解决具体纠纷,起到了让法到位的作用。
    投诉卡——促进市场成熟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王晨:投诉是市场经济无法避免的现象。投诉卡——通过媒介设置的一面镜子,可供经营者整冠,同时促进市场逐步成熟,使“信誉”成为进入市场的一张通行证。
    投诉卡——帮助消费者成熟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陈小川:挑剔的上海女人挑剔出了上海的产品质量,挑剔的广东食客挑剔出了广东的服务质量。投诉卡实际上是支持消费者为自身的合法权益挑剔起来、成熟起来。其结果,当然会帮助企业变得难以挑剔而成熟起来。
    投诉卡——肯定与否定的试金石
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实事求是地讲,投诉卡是很微小的。大家肯定的是办事人的热心和投诉卡的社会作用。从企业创名牌角度讲,你必须有否定不了的肯定,才是“结实”的肯定。受到投诉就觉得完了,或火冒三丈,就不够“结实”。即使最不合理的投诉,也往往能使正视它的企业受益匪浅。企业主动要求用户监督,就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引进否定,以求否定不了的肯定。
    投诉卡——扬真善功不可没
天津商学院校医苏华:各级领导和人民的记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1987年,我因使用天津红桥区结核病防治所一台不合格的X光机为师生体检,受到射线严重伤害,至今仍以药物维持体力。为了他人不再受害,我进行了上百次的上访。1994年4月,我疲惫不堪地到万里行杂志社投诉。他们诚恳热情地接待我,又马不停蹄地采访了有关方面。仅一个多月,就把这个纷乱复杂、长达6年之久的问题解决了。
他们发扬的是党的优良作风,做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实事。为表达我的心情,献上一面锦旗:“惩邪恶正气浩然,扬真善功不可没”。
    投诉卡——天天面对“3·15”
春兰(集团)公司刘亚夫:从1994年7月起,购买春兰空调器的消费者随机得到了一种新卡——《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上的春兰特约投诉卡。这样一来,以前一年一次“3·15”,现在春兰每天面对“3·15”。春兰人和春兰产品进入了“质量天天行”。
    投诉卡一卡解忧
青岛琴益食品总公司张煜:我们为一台劣质机器困扰一年之后,万里行杂志记者经长达9个月的艰苦努力,为我们挽回损失10万元。为表感激之情,公司向全体职工征集感谢辞,最后选定:“青岛有一方宝地在崂山,北京有一方净土在质量万里行。”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为了老百姓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投诉卡”纪事
万葆青
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轰动全国,对中国的经济生活,无疑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这年10月的一天,一位15岁参加革命、在人民军队中从事医务工作40余载的老同志,来到当时质量万里行组委会办公的一个小院里,开始了他治“病”救人的新历程——处理质量投诉。此时,《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新闻界的朋友出了好点子——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中国消费者协会和杂志社在这本杂志上联合设“投诉卡”。这位名叫范正祥的老同志,作为杂志社的顾问,开创了这个杂志社处理投诉的事业。
    为人民服务动力来自群众
1993年初秋,一位老者几经周折找到杂志社,投诉装修质量。述说完苦恼后便问:“咱们这儿怎么收费?”范正祥告诉他,受理投诉不收费。老人竟愣了一会儿。
两周后,解决了苦恼的老者又打电话给杂志社:“我想感谢一下,不知该送范老师什么?”“你千万别——这是我们该做的。我们这儿规矩大。”接电话的编辑赶忙“挡驾”。
福建的个体户投诉推土机质量,杂志社派出记者调查协调,厂方拿出50多万元办了退货。杂志社仍分文未取。
受理投诉是不是收点费?杂志社一开始意见并不统一:一种意见认为,为缓解杂志初创的拮据,根据挽回损失金额,向投诉企业按比例收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受害人已遭受损失,不该再增加他们负担。两种意见争论了一年多。
河南林州市(原林县)农民方保根,投诉县教委养殖场假哈白兔坑农,堂堂汉子,言未出泪洗面……
平阳、福鼎搞联营诈骗的骗子,迫使内蒙古的一些农牧民不得不靠卖口粮、牛羊还债,外出打工糊口;使得一残疾人工厂9个月发不出工资,参加集资的残疾人如雪上加霜……
天津商学院校医苏华作为一台不合格X光机的受害者,为不让更多人受害,追“机”6年,四处上访。她到该杂志社投诉时,编辑请她到食堂吃顿饭,她竟哽咽住了……
面对这一件件凝结着眼泪和愤怒的投诉,哪个有良知的人不义愤?能向这些人收费吗?
随着投诉件的加厚,一年多的争论悄悄地画上了删节号:原定不收费方针不变。而为处理投诉,两年支出长话费、差旅费在5万元以上,为投诉者挽回、避免损失1200多万元。
投诉件加厚,感谢信、锦旗也多了起来。每处理完一件投诉,他们就在一批人心中刻上了《中国质量万里行》这个名字。对范正祥和编辑们来说,那种欣慰和自豪是金钱永远换不到的。
于是,由简单的将投诉件转给有关方面,逐步变成给纠纷画上圆满的句号。于是,由范正祥一人兢兢业业地处理投诉,逐渐变成编辑部人人尽义务,尽管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尽管不列入个人工作成绩考核,尽管这工作又累又琐碎……
“万里行”的无形财富,正是由新闻界一大批这样的人积累起来的。
    愚公移山不能知难而退
1993年盛夏的一个中午,电话铃声叫住了最后一个要去食堂的编辑:“我是(北京)月坛北街的住户。我们这儿的公用厕所被封了,200多户居民没地方上厕所……我们也不知道哪里能管,请你们无论如何帮帮忙!”
这厕所归环卫局还是房管局?什么人封的?为什么封厕所?全都不清楚,而且这似乎也不属于质量问题,管不管?
这事成了他们饭桌上的“研究课题”。研究结果是:要管!没等下午上班,编辑部主任张庆瑞放下所有的工作,开始拨电话。月坛派出所,西城环卫局,市房管局、市长办公电话……六七个单位,几十次电话往来。只强调一点:情况再特殊,封门也不是办法,这可是关系人的基本需要的事。电话直打到下班,有关部门都给予了重视。
第二天一上班,第一件事又是打电话。话筒里传来居民感激的声音:“昨天下午5点多钟就解决了……”
若不是这件投诉太特殊,这件事怕早被他们忘了。相对一追几个月半年的案子,这就不算什么了。
许多难办的事,只要锲而不舍地办,就不一定难。
    理解万岁不仅是一句口号
这家杂志社两年来受理重点投诉近600件(类似厕所这类投诉是没资格存档的),经协调解决的占95%,投诉人都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
成功率高的“诀窍”是什么?一条是愚公移山,还有一条是……
1994年11月2日,北京建苑出租汽车公司司机以“万般无奈,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心情”投诉汽车质量。车买回半年,因有异响一直在修,无法运营。
在搞清情况的基础上,编辑与生产厂代表做了一次长谈:解决技术问题是重要的,消除由此带来的用户心理阴影更重要。从维护企业声誉角度看,让用户满意是企业兴旺的根本……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大家一起总结提高。“曝光”只是对付情节或态度恶劣者的手段。两天后,生产厂对原有方案做了较大修改。用户满意了。
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是高成功率的另一保证。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的总编辑艾丰在“食堂午餐交流会”上多次对编辑们说:“功劳不是我们的,是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做好投诉处理工作,要坚持一条:争取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为老百姓和企业办实事!”
1994年,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发表整整50周年。
1995年,毛泽东同志的《愚公移山》一文发表也整整50周年。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天职。
愚公精神,是感动亿万“上帝”,共同挖“假”和“劣”这两座大山的根本。(附图片)
天天为您“忙” 洪志画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消费者王林克花880元买了件穿上掉色的皮夹克,窝火,拉着衣服在“3·15”这天嚷:“投诉没用,瞎耽误工夫!”让万里行杂志投诉咨询人脸烧心热:“来,我们管!”两天后,他笑了:“行!万里行真行!” 凯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