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
刘刚
几年来持续衰退的俄罗斯经济最近出现好转势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表明,俄经济情况明年可能出现快速增长趋势。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丘拜斯宣布,“俄罗斯在今后十年将进入经济超高增长时期”,一九九六年是转折性的一年,从一九九七年起,经济将开始稳定增长,年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十至十二。
俄经济状况究竟好在哪里呢?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国民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三,而去年一至六月比一九九三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十七;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也下降百分之三,而去年头六个月比前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二十四;黑色冶金、石油、天然气及化工部门的产值自年初以来开始回升,至今保持增势;对外贸易发展平稳,出现一百零一亿美元的顺差,上半年对外贸易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通货膨胀得到控制,通胀率从今年一月份的百分之十七点八降到十一月的百分之四点五;国家货币趋于稳定,中央银行黄金外汇储备增加到一百亿美元,卢布汇率保持在四千五百卢布兑换一美元左右,目前的汇率比一月份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物价上涨幅度缩小,一月份消费品价格上涨率为百分之十八,七月份降至百分之五;上半年国家预算收入超额完成指标,预算赤字也被控制在额度内。
眼前的经济形势与政府执行的政策直接有关。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在严格执行财政货币政策的基础上,一直将刺激生产和加强社会保障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年初以来,政府的政策更趋务实,如取消出口优惠、提高进口关税、加快实施第二阶段私有化进程、冻结杜马提高最低工资计划和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等。政府提出的一九九五年度国家财政预算增强了可行性,并第一次提出用发售债券而不是用印钞票的方式弥补赤字。在财政上,政府紧缩银根,严控支出,从而降低了多年来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此外,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军火出口,推进独联体一体化等举措,对经济好转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指出的是,俄罗斯企业界已认清市场机制的特点,企业运营已开始逐步适应市场变化,这是俄整体经济朝健康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前不久,切尔诺梅尔金总理说,现在俄罗斯有能力走出连续三年陷入的怪圈:夏季通货膨胀回落,秋季再上去,物价再暴涨。政府和中央银行已有了对外汇市场汇率控制的能力。
不过,现在俄罗斯经济实际上仍处在困境之中。例如,俄农业部预测,今年粮食生产是三十年来最低点,面包年底可能涨到每只五千卢布。另外,俄政府紧缩银根,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措施严重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一些企业本已在“三角债”泥潭中挣扎,现在更无法搞到资金维持生产。企业“三角债”已达一百五十八万亿卢布,拖欠职工的工资逾八万亿卢布。全国失业人数达二百二十万,约三分之一人口在“贫困线”以下生活,社会犯罪活动仍很猖獗。
经济专家认为,俄经济已触及谷底,但需在谷底徘徊数年,可能到本世纪末才能呈上升趋势。如政局不稳,经济形势可能会出现反复。俄政府要保持住这一上升势头并使经济转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尚需时间和艰苦的努力。


第7版(国际)
专栏:

  第六届法语国家首脑会议闭幕
决议强调加强南北法语国家合作
据新华社科托努12月4日电(记者庄维汉、丁喜刚)第六届法语国家首脑会议今天在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落下帷幕。为期3天的会议通过了提高法语地位、加强法语国家组织机构、促进南北法语国家合作等近20项决议。
本届会议接纳摩尔多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为法语国家组织的新成员,从而使该组织的成员增至49个。
会议决定第七届法语国家首脑会议于1997年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国际大会发言
呼吁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
据新华社日内瓦12月4日电参加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运动大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金永健4日在会上发言时指出,以和平方法解决争端是从根本上解决保护战争受害者和平民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中国政府认为,尊重和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保护战争受害者和平民的合法权益,是每个国家义不容辞的法律义务。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对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尊重和遵守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政府认为,各国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以和平方法解决争端是从根本上解决保护战争受害者和平民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联大呼吁
国际社会应关注非洲发展
本报联合国12月4日电记者许世铨、何洪泽报道:联大今天审议《关于非洲发展新议程》问题。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学贤大使在会上发言强调,世界需要非洲。国际社会必须关注非洲的发展,并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它克服困难,走上振兴之路。
王学贤强调,为实现这一目标,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首先应兑现其在《关于非洲发展新议程》和其他有关非洲发展问题的国际协议中所作的承诺。
王学贤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支持广大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努力,而且随着自己国力的增强,愿为非洲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7版(国际)
专栏:

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会议在联大举行
为期三天的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管理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四日在联合国总部经社理事会大厅开幕。会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持。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和蒙古等与项目有关的国家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将在最后一天正式签署关于图们江开发的三项协定。


第7版(国际)
专栏:

第三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曼谷闭幕
 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世界华商大会五日晚在曼谷的中华总商会光华堂闭幕。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五百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东盟将加速实施关税减免计划
 菲律宾外交部副部长鲁道夫·塞韦里诺四日在马尼拉说,即将在曼谷举行的第五次东盟首脑会议将着重讨论在东盟区域内加速减免关税的计划,以进一步促进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第7版(国际)
专栏:

华尔街股市又创纪录
 华尔街股市四日继续上涨,道—琼斯指数上升了五十二点三九点,升至五千一百三十九点五二点,超过了十一月二十九日创下的五千一百零五点五六点的最高纪录。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公海捕鱼协定开放签署
 联合国跨界和高度洄游鱼类会议今年八月四日通过的一项公海捕鱼协定四日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大厅开放签署。共有二十五个国家在协定开放签署的第一天签了字。协议要得到三十个签署国的正式批准后方可生效。


第7版(国际)
专栏:

马来西亚将发射通讯卫星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五日在吉隆坡宣布,马来西亚将于今、明两年各发射一颗通讯卫星,并计划于二○○○年前发射两颗微型科学技术卫星。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油价回升
 据欧佩克通讯社报道,欧佩克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上周为每桶十六点八一美元,比前一周的平均每桶十六点五二美元提高了零点二九美元。这一价格略高于迄今为止的年度平均价十六点七八美元。(据新华社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枪支泛滥 吸毒成风
美国校园两害成灾
本报记者刘爱成
在今日美国,吸毒和带枪上学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毒品和枪支在校园泛滥成灾引起了校方及社会各界的严重关切。克林顿总统最近表示,他将就青少年的毒品和暴力犯罪问题专门召开一次白宫会议,以求对策。
据有关部门今年上半年发表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1/10以上的学生带枪上学,1/14的学生过去一年中在校受到枪支威胁或被枪支伤害,1/4的学生在校买到或得到非法毒品。
在学校,或许还能采取某些控制措施。而在社会上,青少年对毒品和枪支的滥用简直无法控制。据一份刚刚发表的年度调查报告说,高中生吸毒人数连续8年增长,目前约有35%的学生吸毒。吸毒者的年龄在不断下降,在11岁的孩子中,吸毒人数4年内增加了二三倍。预计在今后三四年中,吸毒青少年将达到51%。在他们使用的毒品中,最普遍的是大麻,其次是幻觉剂、LSD(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海洛因、可卡因、快克可卡因等。毒品是导致青少年结帮成派、打架斗殴、暴力犯罪的主要祸根。而枪支则是他们最常用的行凶武器。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多尔最近在《今日美国》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在1983年到1993年的10年间,由14岁到17岁青少年制造的谋杀案增加了165%,而刺激凶杀的主要因素是快克可卡因,而且谋杀者的年纪越来越小。在1982年到1992年的10年里,因谋杀罪而被捕的13到15岁的少年杀人犯增加了一倍。美国司法部预测,到2010年青少年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人数将成倍增长。
为防止中小学生在社会上进行毒品和暴力犯罪,今年暑假期间,首都华盛顿等许多城市都对青少年实行宵禁,从午夜到凌晨6时,17岁以下青少年不得出现在街道、公园、歌舞餐厅、夜总会等公共场所。警方加强巡逻,违者将被送到宵禁拘留中心。然而,这种办法即便有用也只能是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
美国青少年犯罪率高的根源很多,但主要有三点:一是经济根源。目前美国社会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穷人家的孩子尤其是一些黑人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上受到歧视,既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又很难找到理想工作,前途渺茫,对自己、对社会、对政府失去信心。这些孩子由吸便宜的毒品染上毒瘾,有的甚至走上暴力犯罪道路;有些富家子弟,生活优越,但精神空虚,不求上进,同样也染上毒瘾,不同的是他们所用的毒品更精、贵一些罢了。
二是家庭根源。由于婚姻、家庭观念淡漠,美国离婚率和未婚生子的比例较高。据统计,目前美国每年新结婚的人有200多万对,而离婚的就有100多万对。每年有数百万儿童生于单亲家庭,许多未婚妈妈自己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家庭破裂和单亲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而且这些孩子缺少管教和家庭温暖,很容易走上吸毒、抢劫等犯罪道路。
三是社会根源。美国社会本身就存在着毒品、枪支泛滥,暴力犯罪率极高的严重问题。在这个大染缸里,青少年从小就受到成人的陋习邪气“熏陶”,使他们“近墨者黑”。数年前在费城发生的一起流血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一天,三个年龄分别为12、10和9岁的亲兄弟被一群青少年毒品贩子带到一个空旷的停车场,老大老二被当场枪杀。最小的一个死里逃生来到警察局,说头天晚上他们兄弟三人分到毒品去卖,可是当他们睡着时毒品却被毒瘾难熬的母亲偷了,因此毒品贩子要他们以命偿还。当警方把两兄弟被杀的事告诉他们的母亲时,这位母亲竟然说:“他们死了,我以后从哪里得到毒品!” (本报华盛顿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伊莱克斯集团加速对华投资
本报讯记者吴绮敏报道:拥有76年历史的全球著名的家用电器企业伊莱克斯公司,近日实施第三项对华投资,与天津天意家用电器公司合资成立了伊莱克斯清洁用品(天津)有限公司,初步投资金额约1500万美元。
伊莱克斯公司董事长安德森·夏普日前来华参加新厂的开业典礼。他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冰箱等家电的销量比整个西欧都大。伊莱克斯虽然在中国的业务已开展10年,但近期内还要增加投资。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国石油公司在华成立合资公司
本报北京12月4日讯记者蒋千红报道:中国石化总公司四川维尼纶厂、重庆建设投资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化工投资公司今天在北京签署了成立中英合资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的协议。该合资企业将建设初始能力为年产15万吨的醋酸装置及相配套的场外设施,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亿人民币。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探索

  行程37亿公里 承载16种仪器
“伽利略”号飞近木星探测
据新华社华盛顿12月4日电(记者徐勇)经过6年累计37亿公里的飞行之后,美国“伽利略”号无人驾驶飞船正向木星飞近,准备对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作最后阶段为期近两年的探测。
本月7日,“伽利略”号将进入围绕木星飞行的轨道,飞船将接收并中继传输对木星探测获得的数据,这将是有史以来对太阳系内行星外层大气进行的首次实地探测。
与此配合,“伽利略”号于今年7月13日降下的一个圆锥形探测器将在降落伞的减速作用下独立完成8200万公里行程,抵达木星大气的边缘,然后落入木星大气。
这一质量为340公斤的探测器飞行的最后时刻,速度将超过每小时16万公里,与木星的致密大气产生剧烈摩擦。虽然采用了极为坚固的结构、能够承受每小时17万公里的撞击速度,探测器顶端部分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2.5倍的高温也将使其熔化掉。
终止运行寿命前的最后40至75分钟内,探测器将收集木星大气化学构成、压力、辐射强度、风速、温度、雷电状况、云层高度等数据,发给远在木星大气层之上绕轨道运行的“伽利略”号,储存起来,再逐渐传回地面。
质量2.5吨的“伽利略”号得名于1610年发现木星最大的4颗卫星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它是由喷气推进实验室设计、休斯公司建造、于1989年10月18日由“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释放进入轨道的。6年来,这一飞船已经在地面科学家的遥控操纵下1次飞近金星、2次飞近地球,借助于它们的引力作用逐渐改变了轨道。此外,它曾飞经两颗小行星附近,拍摄了去年7月“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碎片撞击木星效果的图像。
下一阶段,质量2.5吨、承载着16种不同探测仪器的“伽利略”号将围绕木星作至少11周飞行,对木星总共16颗卫星中的3颗卫星——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作近距离探测,并对木卫二上正在爆发中的火山进行观测。
1997年12月前后,由于携带的动力燃料将全部耗尽,“伽利略”号将坠落到木星大气层被烧毁。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宣布退出联合国工发组织
据新华社维也纳12月4日电(记者郭勇)美国代表约翰·里奇今天在维也纳开幕的联合国工发组织第6次大会上宣布,由于“国内预算困难”,美国将于明年底退出联合国工发组织。
里奇说,美国“并不认为工发组织的改革努力已经失败”,但这一组织“在效率方面的纪录是令人怀疑的”。此前,美国曾长期抱怨工发组织存在官僚主义现象和缺乏效率。美国退出工发组织的决定将于1996年12月31日生效,在退出之前,美国将履行自己的义务。美国的会费约占工发组织年度预算的1/4,目前美国拖欠的会费已达3900万美元。
工发组织总干事坎波斯对美国的这一决定深表遗憾,并批评美国“目光短浅的孤立主义立场”。苏丹驻维也纳大使代表77国集团发表讲话,指出美国这一决定反映出美国“对发展不感兴趣,特别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的发展不感兴趣”。欧盟代表则要求美国遵守其国际义务,交清其拖欠的会费。中国代表团团长龙永图在下午举行的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讲话,对美国退出工发组织一事深表遗憾。


第7版(国际)
专栏:

俄罗斯远东最大的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航空公司和国外7家航空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今年以来,该公司又开辟了至中国沈阳、日本青森和美国洛杉矶的航线。图为旅客正在哈市机场准备乘国际航班。
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尔巴尼亚民间艺术节
最近,阿尔巴尼亚在培拉特市的古堡内首次举行了第六届全国民间艺术节,全国36个区的1000多名民间艺人来此献艺,使具有2400年历史的古城又恢复了生机。图为两位老人在培拉特街头演奏阿民问乐曲。
郑虹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