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5-12-02

1995-12-02新闻联播 文字版

击水清江八百里

第7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击水清江八百里<br/> 白木<br/> 一个火红的圈圈,画在了鄂西南一条清瘦的河道上。从此,这条叫清江的河流沸腾了。<br/> 巫山以南,武陵山以北。这里便是层峦叠嶂的鄂西南著名的高原性山地。一条清瘦的河流横切其中,如巨鞭,如闪电。抽在这片美丽却亦贫瘠的土地上,溅起的是土家儿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如泣如诉的纤歌。<br/> 这条河叫清江。它流经10余个县市,全长433公里,流域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br/> 一条如诗如画的河。<br/> 一条如鬼如魔的河。<br/> 一条哺育了灿烂文化的河。<br/> 一条酿造过苦涩和血泪的河。<br/> 1986年4月,从北京中南海驶出的一队人马穿山越水,对鄂西川东进行了为期18天的考察。5月4日,武昌东湖宾馆窗帘紧合,一次决定这条河流命运的会议在这里庄严地进行。人们对着1∶500000的中国地图,久久地凝视。当省委书记、代省长详细地汇报了荆江防洪工作后,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汉江、清江。<br/> 省委书记把重点放在了介绍清江上:清江是长江出三峡后第一大支流,年平均径流量141.1亿立方米,在湖北省的河流中,是仅次于汉江的长江第二大支流。如果在清江干流上修坝拦水,对荆江防洪有重要作用。荆江分洪区可以不分洪或推迟分洪时间,错开洪峰,减少最大分洪量和总量。<br/> 省委书记继续汇报:早在1957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就开始对清江水电资源进行勘查规划,1969年提出隔河岩水电站初步设计,1970年被国务院列为计划开工项目,后因葛洲坝水电站上马而缓建。目前,已完成了选址性勘探,推荐了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梯级开发方案,并对隔河岩库、坝区钻探两万余米,地质问题已基本查清,可以满足初设阶段要求。<br/> 会议室一片肃静。人们把目光异常专注地打在了会议主持人的脸上。大家心里清楚,三峡工程因为种种原因此时欲上不能,而荆江防洪形势严峻,川东鄂西“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能源、交通等“瓶颈”因素严重制约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共和国正在苦苦寻求一条解决问题的良策。<br/> “我讲两条意见:一、鉴于多方面的原因,关系国计民生的千秋大业三峡工程还需进一步论证;二、鉴于清江所具备的良好条件,立即着手兴建隔河岩工程。”<br/> 说完,会议主持者站了起来,从容地踱步到那幅巨大的地图前,用手中的红笔,在标有清江的一条河流上画了一个火红的圈圈。在场的全体同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包含了一个30年的梦想。<br/> 还在两年前,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刚刚成立的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时,面对清江富饶的资源、贫困的面貌就说过一句激动人心的话:“我们要把清江建成中国的莱茵河。”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画卷啊!而今,这幅画卷的一角已被掀开,清江开始流淌春风,春风开始沸腾。<br/> 八年“抗战”,一朵灿烂的金花映红了千百年来沉寂的山野,映红了建设儿女的笑靥。一位叫王利滨的老人,望着库区内的万顷碧波,眼角涌出的是阳光般温暖的泪花。<br/> 一支由施工、设计、建设管理等人员组成的混合编队迅速地到达了指定位置。隔河岩,这个胸环靶的中心,被无数的渴望瞄准。<br/> 一幢简陋不堪的砖房里,清江开发公司筹建处开始运转。享誉天下的葛洲坝工程局当即借调15人,又从所属单位抽调了近百名业务骨干,构成了总编制才200余人的清江公司主体。<br/> 1986年12月28日,铁道部18工程局顺利中标导流隧洞,副局长邝先福代表这个以敢啃硬骨头著称的“铁八师”的近万名将士,庄严地签下了合同。不到一个月,在凛冽的寒风中,清江左岸青龙山下荒凉的沙滩上,“长出”一片绿莹莹的军营帐篷。人声鼎沸,机器轰鸣。沉寂的隔河岩响起了隆隆的开山炮。<br/> 1987年12月15日,曾腰斩长江的葛洲坝人一举截断亘古湍流清江。在英勇的建设者面前,江水开始驯服了。<br/> 1993年6月4日,隔河岩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从此,清江流淌的不再是河水,而是黄金。<br/> 时间推进到1994年10月。雄伟的隔河岩大坝已经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中,一座装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0亿千瓦时的电站正在欢畅地输送光明。喧嚣和热闹褪色了,留下的是美丽的安静。<br/> 这是黄昏。黄昏的安静里有着生命的本色。一位老人,缓缓地走在黄昏里,面对着库区内的万顷碧波,眼角涌出了阳光般温暖的泪花。老人叫王利滨,是原湖北省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清江工程的主帅。<br/> 8年了。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而对于古老的清江,是翻天覆地的8年,是万千建设儿女艰苦拚搏的8年,是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心心相印、密切合作的8年。<br/> 王利滨伫立在这座151米的高坝上,万千思绪涌上心头。<br/> 1974年,他第一次带工作组来到鄂西恩施地区检查工作,他为这里富饶的资源、贫困的现实所震撼。这里是全省真正的“西伯利亚”。他有一种改变现实的“横空出世”般的愿望。<br/> 这一愿望直到1978年4月下旬的某个上午才具体化。省委书记陈丕显把王利滨请到办公室,一句轻描淡写:“省委决定派一名常委去恩施兼任地委书记,你看谁能挑起这副担子?”<br/> “我想自己恐怕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但还得省里定。”王利滨略作思考,轻轻地回答。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这位48岁的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还没等省委的任命文件印出来,就踏上西去的路程。这一去就是6年。<br/> 回到武汉,担任湖北省副省长,他的脑海里仍是那些美丽的山峦,美丽的河溪。清江,是一条与他的生命有着不解之缘的蓝色飘带。他的生命,他的信念,是这个飘带维系的风筝。<br/> 1986年5月,隔河岩终于燃起战火,王利滨成了省政府里当然的“全权大使”。从确定施工方案到大江截流,从导流隧洞的建成到第一台机组发电成功,8年多的期盼,8年多的煎熬,这中间的苦楚和付出,只有老伴最清楚。身为医生的老伴,只说了一句有些怨艾的话:“他与清江有缘啊!……”而秘书却用数字来表示感慨:“8年来,他几乎每月都要来一次隔河岩,最少一次住7天,最多达14天。那时武汉到宜昌的高速公路尚未通车,我们早晨7时从武汉出发,夜晚7时才能到达……”<br/> 8年里,他奔波于省委、省政府,奔波于银行、运输、物资部门,奔波于北京、加拿大。这个作过胆囊切除手术的人却在大胆地穿行于“衙门”与洋人之间,穿行于工人与科学家之间。今天,这个全省人民翘首以盼的工程竣工了,一座城中厂、厂中城诞生了,他怎么能不激动呢?<br/> 他想起了北京亲切的手帕胡同。那里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老领导钱正英同志。每次赴京,他差不多都要来这里拜访。他早就成了这里的常客。<br/> 1986年12月,工程建设即将拉开序幕,建管结合的模式国内尚无先例。王利滨惴惴不安地来到钱正英同志家。当他汇报完自己的想法后,钱正英一言不发,来回久久踱步。良久,她毅然决然地表示:“我赞成你的意见。那种水电工程建设中军事化的指挥部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了。”<br/> 以后的8年中,无论是资金的到位,还是技术的难题,钱正英同志总是以一个老水电人的热情,客观而公正地为隔河岩工程献计献策,奔走呼吁。<br/> 他想起了一直关心清江建设的李先念同志,王任重同志,想起了老省长韩宁夫同志,老红军夏世厚同志,特别想起担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多年的赵辛初同志。他们一直关心着隔河岩。1990年上半年,隔河岩仍处在困难时期,辛初同志抱病来到工地,慰问广大建设者。回到武汉后,正碰上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请王利滨“出山”,重新分管工程建设。辛初同志非常恳切地表态:“隔河岩是个大工程,是要一个实干的人。”翌年秋天,辛初同志卧病同济医院,王利滨随同正在湖北的钱正英同志到医院探望,辛初同志挣扎着要坐起来,流着眼泪说:“利滨,你们要把隔河岩的事办好,把清江流域的事办好。”一个星期后,当王利滨从北京返回、再到医院探望时,他发现,病房是空的。一个小时前,辛初同志已永远地走了。临终之前,他仍牵挂着清江事业。<br/> 他想起了郭振乾、郭树言、贾志杰三位省长。以他们为代表的省委、省政府,是清江工程最为坚强的后盾。三任省长,无数次踏足这片热土,他们的呼号,化作了荆楚大地的喜悦。<br/> 他想起了隔河岩工程所在的长阳县43万土家儿女。拦江筑坝,淹掉了多少乡亲世代相依的家园!在移民过程中,没有一起纠纷,没有一句怨言。<br/> 麻池西湾村,有一位烈属母亲张廷桂。她的父亲张心同是贺龙部队少年先锋队大队长,英勇牺牲后,留下出生不到7个月的女儿张廷桂。在“斩草除根”的屠刀威逼下,母亲四次改嫁,张廷桂挣扎长大成人。1949年家乡解放,张廷桂与本村一吕姓青年结婚。第二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张廷桂第一个送丈夫参军。丈夫的生命化作了鲜艳的金达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张廷桂又积极支持在部队的儿子上前线,儿子也把一腔青春的热血洒在了南疆。作为三代烈属、50年代的老党员,张廷桂在移民搬迁中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带领全家人第一个搬出库区,用自己的双手很快恢复了生产。<br/> 他想起了铁18局。这是一支英雄的战斗队伍。开工不久,因为液压凿岩台车迟迟不能运达,加之青龙山恶劣的地质构造,1987年4月9日下午4时15分,隔河岩建设中最为悲怆的事故发生了:三处一段一队长余希富带领27名同志在出口段下游工作面加固洞壁支撑排架,在由副指导员和安全员专门监护安全的情况下,洞顶毫无预兆地塌下一块巨大的岩层,余希富等9人被掩埋,另一名正在排架上作业的工人被砸伤。一场九死一伤的悲剧发生了。18局党委11位常委来了9人。一时黑云压城。上级要求停工半个月。但11日,从处长到工人,就全部含泪进洞了。他们争分夺秒,舍生忘死地工作,全部工期仅花了10个月零25天。<br/> 1992年夏天,王利滨因公去天津。曾率800将士苦战导流隧洞的副局长邝先福请客,这位一身虎气的大汉席间突然放声大哭:“王省长,我为清江笑过,吼过,痛饮过,只差为清江大哭一场,痛快地哭一场……” 他边说边掀开衬衣,里面是一件背心,一件当年18局后方赠给前方将士的背心,上面印着“赠给清江工地的战友”。经历了五个春秋,它仍紧紧地贴着这位汉子的心窝!<br/> 他想起了葛洲坝工程局。英勇无畏、襟怀坦荡的葛洲坝人在副局长林善祥的带领下,从导流隧洞的配合战到工程主体的攻坚战,从清江截流到完成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都体现了一种“铁人”的风范。特别是难忘的1989年,清江出现13次洪峰,其中3000秒立方米以上10次,清江汛期长达7个月。在国家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葛洲坝人急工程所急,想工程所想。他们面对暴虐的洪水,为了抢工期,主动出击,六次下大坝基坑,又七次撤出基坑,与洪水展开“游击战”。清江公司资金紧缺,帐上一度只有24元钱,葛洲坝人就从后方挖潜,垫付大量资金,用于施工设备、物资的添置。以后的几个枯水期,葛洲坝人调集了全局最好的设备、最好的技术力量,接连打了几个大仗,一仗比一仗漂亮。七千葛洲坝儿女的喊声化作了隔河岩电站美丽的霞辉。<br/> 他想起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同志们。他们是清江工程的设计者,也是清江美好蓝图的构绘者。上百名“秀才”在艰苦的工作环境里,用智慧点燃了一个一个漫长的探索之夜。他们的带头人、长办副总工程师郑守仁,更是呕心沥血、费尽心机。默默的牺牲带来的是辉煌的战果。从开工伊始到一号机组发电,他们共设计图纸6031张,设计通知书2313份,技术要求374份,设计说明书及计算稿377本,技术总结21本。<br/> 他想起了那些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国家开发银行行长姚振炎、电力工业部副部长陆佑楣、中科院院士潘家铮、张光斗……哪一位都让他感慨,让他激动。<br/> 夕阳已完全融入了远山,大坝亮起来了。坝内的34亿立方米碧水,轻轻拍打着两岸的青山。青山作证,碧水在轻轻宣诵。<br/> “清江模式”,共和国总理一个亲切的称谓,如同一个亲切的手势。清江人最为浩瀚的森林,叫知识。<br/> 1992年11月16日下午3时,一个由中巴和小车组成的车队轻轻驶进了隔河岩工地。此时的工地,已没有往昔的硝烟,有的只是秩序和庄严。四台巨大的涡轮发电机紧张地鸣唱着。堤坝上,是柔和的阳光,柔和的秋风。<br/> 共和国第四任总理李鹏在中央有关部委和湖北省委领导的陪同下,健步走出了小车。对着巍巍矗立的拦江大坝,总理兴致勃勃地与清江公司第二任总经理李永安交谈。他仔细询问了大坝的水头库容量等情况,察看了一号水轮发电机组的定子贴片。<br/> 在隔河岩电厂附近的山坡上,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数十面彩旗迎风招展。清江公司董事长王利滨邀请总理为刚落成的隔河岩电厂揭彩授牌,总理欣然应允。“湖北省清江隔河岩水力发电厂”13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总理和群众齐声喝彩。<br/> 4时,总理和随行的国务院秘书长同清江公司、长江水利委会员、葛洲坝工程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座谈。<br/> “对隔河岩水电站,我感兴趣的是你们这种现代的管理方式——业主的管理方式。我看三峡将来也得采取业主的管理方式。清江模式,值得推广。”总理语调不高,却字字铿锵。<br/> 这是对清江人聪明才智的充分肯定,对清江人苦苦探索出的“滚动发展”思路的积极褒扬。清江模式,一个多么亲切的称谓,它如同一个亲切的手势,昭示着未来企业的走向。这个“模式”,也是清江人知识智慧的结晶。因为清江人浩瀚的森林,叫知识。<br/> 清江总公司现任董事长汪定国同志就自豪地宣称:我们清江公司现在进人要求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br/> 这是一个多么狂傲的宣言!但这个宣言的背后又预示了什么呢?它预示着现代企业家的雄心和现代企业主体的含金量。<br/> 知识就是力量,这个真理在清江公司体现得是如此的淋漓尽致。120万千瓦的一个电厂原定编制为1299人,实际安排655人,最近一次人员分流,仅剩149人。清江投资公司和清江水电开发责任有限公司加起来,人数不过1000人。这1000人,年创销售收入12亿元人民币,在全国的企业中恐怕绝无仅有!汪定国说得明明白白:“我们靠的是人才的优势,体制的优势。这两种优势加在一起,就是生产力。”<br/> 体制的优势,还是那个被共和国总理亲切肯定的“模式”的优势。这个模式具体说来就是:<br/> ——国家地方联合投资。打破了我国大型水电工程依赖国家无偿投资的传统模式,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1986年12月,国家计委批复,隔河岩水电站由湖北省和水电部联合投资,由湖北省负责组织建设,按比例分电分利。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它同时给清江公司压上了控制投资、投产还贷、滚动发展三副沉甸甸的担子。压力最终变成了活力。<br/> ——业主、建管、营运三位一体。转变了我国大型水电工程投资、建设、营运三脱节的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权责挂钩、效益驱动的新路子。清江公司既是建设单位,又是运行管理经营单位;既承担建设资金的借贷,又负责尔后的还本付息。<br/>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打破了我国大型水电工程长期沿用“行政指挥”的惯例,探索出了一条依靠市场的新途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兵团作战”被清江公司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所取代,他们公开招标,通过契约,建立新型的甲乙方关系。<br/> ——依靠社会兴办工程。改变工程办社会的传统方式,摸索出“小企业,大社会”共同兴办工程的新办法。清江公司积极依靠地方政府,将公路、输变电站、移民等工作包干给地方政府,改变了过去那种“施工易搞,征地难办,工程竣工,移民未完”的状况。<br/> ——全流域滚动开发。以电养电,采取梯级开发、综合管理的办法。隔河岩建成了,高坝洲、水布垭两个电站也在积极运筹之中。<br/> “美国有个田纳西,二次大战前是美国最穷的地区之一。田纳西河水患连年。罗斯福上台后,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赋予该局全面开发流域内各种资源的广泛权力。管理局从水电开发起步,用了30多年的时间,在田纳西河及其支流上建成29座水电站。在电力的带动下,田纳西流域的农业、林业、渔业、煤矿开采、旅游业也全面发展,现已成为美国最富的地区之一。”汪定国说起这段话时,声音有些颤抖。“我们的远景规划就是,用我们的清江模式,把清江建成中国的田纳西。”<br/> “别人想到的,我已经做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我已经想到了。”这便是清江公司新任董事长汪定国的信条。<br/> 这位出生在湖北黄冈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7岁那年,他满怀欣喜地跑回家中,告诉父亲一个喜讯,他已被全国重点大学华中工学院录取,父亲却一点反应都没有。他的喜讯竟成了父亲的负担。<br/> “这是我积攒多年的200元钱,也是我的全部家当。你就拿去奔前程吧。”父亲用长满老茧的大手颤巍巍地从一层一层的包裹中找出了内容,汪定国的两眼禁不住一阵潮湿。他紧抿的双唇里裹挟着一个信念:一定不辜负老父亲的期望。<br/> 五年的大学,他每个学期拿的都是甲等助学金。这是他不得不拿的助学金啊!<br/> 毕业以后,他下过工厂,也当过老师。1983年,他踏上了“仕途”,在省体改委从办事员一直干到副主任,又调任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后调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此时的汪定国,可谓春风得意。<br/> 性格的走向竟是人生的走向。汪定国没有选择一条稳当的仕途。他喜欢挑战。挑战是一种生命的颜色,一种融入他的血液、他的心魂里的颜色。<br/> 1993年,汪定国告别了喧嚣热闹的省城武汉,背着行囊只身一人来到了清江。还在体改委副主任任上,汪定国就梦想着把所学所想用在实际生活中。今天,他找到了这个坐标,那就是清江。<br/> 如潮的绿色覆盖着他的梦想。汪定国躺在一张简陋的床上,思考着如何建好下游的高坝洲电站,如何建好上游的水布垭电站,设计着清江全流域的梯级滚动开发的蓝图,全流域滚动开发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业主制,比起计划经济情况下的“指挥部”式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显然是大大进了一步。指挥部只有用钱,一个职能,而业主制则具有借钱、用钱、还钱三个职能。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经济实体的建设企业,业主制仍有不完备的地方,主要表现是,不负责投资收益和再投入。只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法人责任制,对资金拥有五个职能,即借、用、还、收(收回利润)和再投入,一个流域开发资金滚动的链条构造才算完整,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才能建立起来。这才是清江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机制的完整概念……<br/> 想到这里,汪定国一骨碌爬了起来,循着如昼的灯光,来到了大坝上。万顷波涛在灯光的爱抚下闪烁着动人的光芒。<br/> “汪总,你一人在此,当心感冒。”办公室一位认识汪定国的小伙子发现了他。汪定国喊住了他:“你认为清江公司未来应怎么发展?”<br/> “集团化呀!”小伙子不假思索。<br/> 集团化,当然是一个方向。但首先必须设置具有清江特点的现代管理体制。汪定国踱步回到了房间,关上了灯。他要让黑暗好好清洗一下自己的思路。<br/> 第二天,汪定国即郑重地向省政府递交了清江公司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br/> 第一步,组建湖北省清江水电投资公司;第二步,组建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br/> 两个月后,汪定国第一步方案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准;一年后,他的第二步方案也得以实现。1995年8月,省委、省政府任命汪定国接任清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又一个月后,“湖北省清江水电投资公司”和“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br/> “再用10年的时间,首战隔河岩,再战高坝洲,会战水布垭的流域水电开发的宏伟目标将圆满完成。到那时,全流域将形成500亿元以上的国有资产,年发电100亿千瓦时,年销售收入在60亿元以上。清江必将成为湖北经济振兴的新的经济走廊。”汪定国谈起清江公司的前景,兴奋而诚挚。他的目光里,充满了下一个世纪的颜色。<br/> “我们要用发电赚来的钱,对清江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我们还要兴办一批公司,走出省界,跨出国门,把清江公司办成跨国公司……”<br/> 他的话语,落在万顷碧波的八百里清江,没有一丝回响。只是,一条清幽迷人的道路,正不动声色地从他的声调里静静地,静静地抽出。

走近隔河岩

第7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走近隔河岩<br/> 韩瑞亭<br/> 于喧闹的都市待得久了,精神极易怠倦,于是,便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br/> 我们到达宜昌已是深夜,尚未及观瞻这座长江边上的城市就于次日一早匆匆出发,奔向鄂西南山区。清江水电开发总公司的主人为我们安排的一个重要节目,就是参观他们用了八年时间在清江流域建起的第一座水电站——被国内水电行业誉为“五朵金花”之一的隔河岩水电站。<br/> 出宜昌70公里,在长阳县境内山峦环抱的峡谷间,闪现出一片绿荫掩映的厂区。厂区内有巍峨高峻的厂房、造型典雅别致的办公楼和一排排崭新的宿舍楼,楼群之间错落有致地点缀着精致的花圃和园林,不远处蓝缎带一般的清江昼夜奔流不息。置身厂区,仿佛一洗从都市里带来的俗尘积垢,却又处处感受着现代化企业所特有的生命律动。<br/> 清江,古称夷水,发源于湖北利川市西部的都亭山麓,在湖北省境内游走800余里而后注入长江。《水经注》称其: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清江流域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数千年前土家族的先民巴人就在这里生息劳作,创造出灿烂隽永的土家族文化。据说,清江两岸至今仍潜藏着丰富的巴文化遗迹。然而,长久以来,哺育了古老民族的江水却没有给后人带来富庶和新的文明,反而不时给沿江百姓造成灾害。1987年元旦过后,第一声号炮震惊了沉寂的鄂西南重重山峦,肩负着开发清江流域水电事业的建设者们拉开改造清江、造福人民的序幕。他们在金子山和青龙山下摆开战场,仅用不到5年时间完成大坝主体工程的建设,并陆续将四台3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全部安装完毕投入发电,使之成为发挥调峰调频骨干作用的重要电站。电站发电不到两年就收回成本的1/3,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br/> 清江公司的主人们不无自豪地引领我们参观了居国内最高水平的发电设备、全部由电脑调度生产的中央控制室。偌大的厂房看不到几个人,甚至整个电厂也不满150人,其现代化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可列前茅。我们走到大坝脚下,仰望青灰色大坝凌空而立,宛如巨人舒展双臂拥抱着青龙山和金子山,构成横锁清江的蔚为壮观的空中墙垣。登上高高的坝顶环顾左右,一边是令人目眩的深涧峡谷,一边则是汪洋浩荡的一库碧水。据主人介绍,涨水季节这里的库容量可达34亿立方米,真如一座取之不竭的金银宝库。伫立坝顶,望群山万壑、淡云阔水,心胸不禁为之一宕。我仿佛从眼前万籁无声的寂静中,依稀听到昔日的建设者们奋战的呐喊、匆急的脚步与粗重的呼吸。上万名建设者艰苦创业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已随奔涌的江水流走了,但他们却留下了这座雄峙的大坝,留下了这颗在鄂西南群山里日夜闪烁的明珠。原湖北省副省长、清江水电开发工程的老领导王利滨同志,在向我们介绍建造隔河岩水电站的不平凡经历时感慨良多。他谈到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大量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而白白流失,百姓世代受穷,科学却只能躺在设计室的墙纸上,难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将人民、科学、资源这三者聚拢在一起,创造了现代化建设的奇迹。或许是由于自谦,王利滨在谈话中较少涉及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隔河岩水电站建设者们的作用和功绩。然而,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使那些陌生而抽象的理念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创造着为桑梓父老输送光明的勋业。<br/> 走下电站大坝,乘船沿清江上行,过平洛峡、巴山峡、伴峡,主人的着意安排让我们饱览了清江三峡的秀美风光。船行平稳,水波不兴,两岸是嵯峨的青山、峭拔的石壁,青龙一般的江水在群山之中盘曲游动,薄雾或聚或散,斜阳乍晦乍明,如进画廊,如坠幻梦。在鄂西南山区竟有如此澄碧鲜亮的江水,竟有堪与长江三峡及漓江媲美的佳妙景色,真是令人难以想象。清江公司的建设者们矢志开发清江的壮举,正是要给这片秀山丽水锦上添花,为今日清江两岸的各族民众造福。他们开发清江的三部曲已经谱写出辉煌的一部,现正着手建造下游的高坝洲电站。到下个世纪初,八百里清江将会变成一条富裕文明的水上画廊。清江公司现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汪定国同志在向我们介绍开发清江的规划时,展望了这个令人赞叹的前景。看来,这个前景并非清江人浪漫主义的畅想,而是他们脚踏实地的科学构思,按照这种模式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科学构思则是顺理成章的事。尽管前行的路上不会没有困难和波折,但有了躬行者的毅力、智慧和勇气,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的。

清江(外一首)

第7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清江(外一首)<br/> 喻晓<br/> 清江是神鸟的一支蓝羽<br/> 扶摇上青云,向远方<br/> 秋树斑斓<br/> 嘉桔芬芳<br/> 两岸奇峰舒展笑颜<br/> 浪花像一群群白鸽飞翔<br/> 一川流动的音乐<br/> 一条美丽的画廊<br/> 舸翔舟飞<br/> 腾起多少诱惑和梦想<br/> 江水给我一双透明的瞳孔<br/> 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希望<br/> 一江青春血液<br/> 要三次发热发光<br/> 挽起清流八百里<br/> 洗我巴山贫困与苍凉<br/> 再用明珠万斛<br/> 为我土家缀新装<br/> 清江是神鸟的一支蓝羽<br/> 扶摇上青云,向远方<br/> 鱼峡口夜歌<br/> 临水而美<br/> 岸边泊一片苍茏<br/> 暮色中拾级而上<br/> 香炉石下<br/> 有座被发掘的夷城<br/> 破碎的瓦片<br/> 正复活悠远的历史<br/> 丰腴的山腰<br/> 岩壁举着镇子<br/> 屋顶上飘满绿色旗帜<br/> 夜色被点燃<br/> 灯光从云缝里轻轻逸出<br/> 插云而立的山峰如女神<br/> 江水是乌黑的长发<br/> 山月朦胧<br/> 复述廪君凄美了千年的爱情<br/> 此时苞谷烧酒<br/> 斟满了主人的盛情<br/> 人们的脸上<br/> 漾出浓艳的秋色

水(外一首)     

第7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水(外一首)<br/> 范传统     <br/> 你波动着是那样的——<br/> 涟漪无穷,浪涛汹涌;<br/> 你静止着是如此的——<br/> 深邃明澈,脉脉含情。<br/> 大海是你的归宿,<br/> 九霄是你的行宫。<br/> 你爱动也爱静,<br/> 你喜爱透明的天地,<br/> 但也会把污秽荡净。<br/> 你聚拢着深沉的力量,<br/> 但也时时迸发出呐喊声声。<br/> 可你最大的魅力,<br/> 就是不可压缩的特性,<br/> 就是对于生命的支撑。<br/> 风灯<br/> 在漆黑的暗夜里,<br/> 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br/> 闪烁着一盏风灯。<br/> 它飘摇着<br/> 慢慢地 向前游动。<br/> 它明灭着<br/> 远远地 像一只流萤。<br/> 不管脚下多么坎坷,<br/> 也不管还有多么遥远的路程,<br/> 前面总是希望,<br/> 手中总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