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述评

  蛮横的行为
新华社记者应谦
1994年的最后一天,美国政府以所谓中国侵犯其知识产权为由单方面宣布,中方若不能在1995年2月5日前满足美方的要求,美国将对中国实行贸易报复。
由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公布的对华贸易报复清单包括电子、鞋、玩具、箱包等中国出口美国的主要商品,总价值约28亿美元。报复措施生效后,美国将对上述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
以报复或制裁相威胁,是美国在处理与其它国家的贸易纠纷时惯用的手法,目的无非是制造声势,施加压力,逼迫对方作出让步,按美国的意图解决争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方竭力否认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作出的重大努力和取得的举世公认的进展。坎特指责中国“至今不愿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甚至声称在过去一年半中,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已愈加恶化”。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事实上,中国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完成了一些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执法体系,通过司法和行政两种途径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然而,美国方面却不顾这些有目共睹的基本事实,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不断提出无理要求,甚至对中国的司法、立法程序横加干涉。在中、美两国1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谈判中,美国代表团又以贸易报复和影响中国复关相威胁,而且在谈判进入关键时刻,美方主要谈判代表竟不辞而别,致使谈判中断。美方却歪曲事实,把达不成协议的责任强加给中方。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双方在具体问题上有分歧,这是正常现象。有不同看法应该通过平等协商和谈判逐步解决。这也是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因此,在处理贸易纠纷时,动辄以制裁相威胁,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得人心的蛮横行为。美方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对中方采取的无理做法,当然是中国方面绝对不能接受的。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美国方面也同样得益。挑起“贸易战”受到损害的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有美国,甚至还会影响与中美贸易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因此,中美双方只有以大局为重,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求同存异,才是解决中美之间争端的唯一有效途径。
      (新华社华盛顿12月31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舆论认为美对华贸易报复将害己
据新华社东京1月1日电(记者张焕利)日本舆论今天在报道美国政府1994年12月31日公布的将对中国实施贸易报复的措施清单时认为,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将有损于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
日本的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报纸今天还报道了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拟对美国进行的贸易反报复措施。
报道说,中国的反报复措施将使美国遭到严重的经济贸易损失。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论坛

  亚太经济:最具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张蕴岭
1995年亚太地区的经济仍会保持较强劲的势头,估计形势可能是多年来最好的。美国经济看来会继续增长,预计增长率与1994年相比稍低或持平。日本经济会进一步改善,预计可增长2.5%以上。东盟各国的经济可能会呈现更强劲的势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估计仍不会低于9%。亚太经济之所以能继续保持活力,从本身的因素来考虑,起主要作用的有:各国近年进行的调整见效,且继续发挥作用;投资前景看好,信心增强,投资增加;市场扩大,贸易增加等等。
从结构上讲,是因为亚太地区有着一种以发展层次、国际分工和技术转移为轴线的联系机制和接替型增长链条。在东亚,日本的经济继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对支持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起了突出的作用。再加上东亚地区的“四小龙”活力不减,又出现了“五只虎”的新发展,这样,东亚的经济增长活力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
亚太经济的活力还来源于地区的合作活跃和加强。亚太地区的合作主要以次区域的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为特征。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的发展,成效比较突出;东北亚的合作已开始发展;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亦在酝酿。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论坛

编者按:本版新辟“经济论坛”专栏,请专家就当前世界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发表评论。
1995年将是世界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的一年,增长率预计将高于去年的3%,超过3.5%。我们以“1995年世界经济展望”作为开篇,希望继续得到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
  发展中国家:长势强劲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谷源洋
1995年,发展中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5.5%上升为5.8%,继续执世界经济增长之牛耳。其主要原因有:实施经济改革与开放的国家日渐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相互之间的经贸交往日趋增多,减轻了西方经济波动及市场保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经过调整后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对外贸易商品构成中,传统商品所占比重明显减小,制成品所占比重日趋扩大;一些国家维持相当高的储蓄率,愈益重视教育投资,采取开放性的经济政策,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际资金加速流入。非洲次大陆的资本市场吸引力业已开始浮现。
上述内外环境变化,对发展中国家近期和中长期经济成长,无疑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1995年的经济前景依然看好。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有可能接近或超过4%。世界经济增长将扩大对农矿原料的需求量,为非洲经济振兴创造条件,预计1995年非洲经济增长率接近4%。
1995年,经济转轨国家经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东欧国家经过几年的经济体制转换,已不同程度地接近市场经济的目标。同时,东欧国家力争加入欧洲结构,并开始把战略重点放在重建双边关系和积极发展区域性合作上。这对东欧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1995年东欧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约为2—3%。
(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论坛

  西方经济:步入新增长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编辑李长久
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70%以上,发达国家经济全面复苏或进入扩张期,是世界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展望1995年,有利于西方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正在增多:——各国加强宏观调控和干预,周期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不利影响正在减弱,这次发达国家经济的周期扩张阶段可能持续较长时期;——重视速度、质量和效率的统一,不断提高竞争力。80年代初以来,发达国家的企业界掀起一场技术革新和管理改革。企业投资主要不是用于扩大厂房和规模,而是进行内部技术革新、更换设备和管理改革;——政府政策目标是实现低通货膨胀的经济持续增长。发达国家吸取了70年代经济陷入“滞胀”困境的教训,都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以1993年9月美国率先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起点,发达国家纷纷加快调整科技发展战略,以迎接新一轮科技竞争和挑战;——跨国公司日趋活跃,全球投资止跌回升。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或进入扩张期,更多的资金仍将在发达国家流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启动后,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扩大出口;——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主导,具有不同特点的三大经济合作区正在形成和发展。以这三大经济区为主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而这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
(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洲联盟增至十五国
本报布鲁塞尔12月31日电记者张宝祥报道:从1995年1月1日起,奥地利、瑞典和芬兰3国正式成为欧洲联盟的成员国。欧洲联盟实现了第4次扩大,由12国发展为15国。
欧洲联盟扩大为15国后,政治作用和经济实力均有增强。据欧洲统计局去年12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欧洲联盟扩大为15国后,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比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高10%,比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高64%;人口增加6.2%,比美国人口多40%,是日本人口的3倍多;面积增加1/3。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小百科

  俄第一副总理说
俄渡过经济困难期
本报莫斯科1月1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俄政府第一副总理索斯科韦茨新年前夕对记者说,俄罗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他说,从1994年年初开始,俄罗斯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了通货膨胀速度减缓和居民储蓄增长的迹象。
索斯科韦茨说,虽然1994年秋季出现了一些复杂的问题,但还是展现了“脱离危机发展地带的可能性”。他说,1994年,俄罗斯避免了物价的严重波动。
在谈到国家支援企业的问题时,索斯科韦茨说,俄政府打算在1995年把国家用于支援那些毫无前途的企业的资金转移到最现代化的工厂和联合企业中去,以便让这些企业的生产快速增长来弥补生产的总的下降,使这些企业的生产的快速增长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索斯科韦茨还说,俄政府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并扩大销售市场。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小百科

  记者招待会的由来
“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消息经常见诸报端,人们早已司空见惯。在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举行记者招待会。但是,记者招待会是从何时开始的,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事情发生在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执政期间(1825至1829年)。有一年的秋天,亚当斯正在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游泳,岸边突然出现了一位女记者安妮小姐,她执意要求总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亚当斯当即拒绝了女记者的要求。可这位女记者并不就此罢休,她干脆坐在岸边总统脱下的衣服上,并发誓说,如果总统不接受她的采访,她决不离开。秋天的河水毕竟比夏天凉,总统终于颤抖着身子向女记者“屈服”,接受了她的采访。
在返回白宫的路上,亚当斯总统思忖着:这次采访是出于无奈,没有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不主动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详尽阐述自己的见解呢?于是就召开了第一次记者招待会。这种做法从此沿袭下来。
(薛)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航客机劫案
本报记者杨汝生
    布迈丁机场上的枪声
1994年12月24日上午11时许,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布迈丁机场旅客格外多。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许多欧洲人都急着回国与亲人团聚。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00型飞机停在停机坪上,乘客已开始陆续登机。这架原定于11时15分起飞的飞机突遭4个恐怖分子的劫持。
劫机者是伊斯兰拯救阵线一个武装小组的成员。这4个20—25岁的年轻人身穿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的蓝色工作装,胸前佩带着该公司的证章,一个个挥舞着俄制卡拉尼科夫冲锋枪、手榴弹和匕首,杀气腾腾地乱呼口号,乘客顿时吓呆了。
飞机上共有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成员,乘客多数是阿尔及利亚人和具有阿法双重国籍的人,还有40余名法国和其他国籍的人。
飞机被劫持不久,从机舱内传出阵阵枪声,恐怖分子大开杀戒。他们先将一名阿尔及利亚警察枪杀后从行李舱口推出机外,接着又杀死一名越南驻阿使馆的经济参赞。
此时,阿尔及利亚警察部队已纷纷赶来,将飞机团团包围,无数辆救护车和消防车也闻讯而至,一架直升机在机场上空盘旋。阿安全局局长和内务部长谢里夫坐镇指挥。一场艰苦的谈判开始了。
经过阿警方和劫机犯长时间的无线电谈判,恐怖分子同意释放人质,先后共有63名人质获释,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马提翁大厦的不眠之夜
24日13时50分,法国外交部得到法国航空公司的班机在阿尔及尔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消息,立即成立了一个危机小组。25日圣诞节这天一大早,法国总理巴拉迪尔便从外地驱车赶回巴黎,在马提翁大厦召开由外交部长朱佩、内务部长帕斯夸、国防部长莱奥塔尔和三军参谋长朗萨德等政府要员参加的紧急会议。当晚,巴拉迪尔在马提翁大厦度过了不眠之夜。
法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确保人质的生命安全,尤其是40余名法国公民的安全。阿当局主张对恐怖分子不能手软,应奉行强硬政策,曾试图采取武力解决的办法,但又担心,这势必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是巴黎所不愿看到的。
25日午夜,劫机暴徒要求飞往巴黎,法国政府立即表示愿意接收飞机,并责成阿政府履行诺言,准许飞机离境。
26日2时许,这架在布迈丁机场滞留近40个小时、载有172名人质和4名劫机犯的空中客车开始在跑道上缓缓滑行,继而一跃升空,3时30分在法国南部马赛机场安全着陆。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人质的行动即将开始。
    马赛机场上的突袭
26日白天,马赛地区的行政长官和警察局长一方面与劫机分子进行谈判,同时加紧作突袭的准备。巴拉迪尔总理这天上午便作出了武力解决的决定。一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法国国家宪兵行动小组的突击队员已到位待命。另外,40名医生、300名消防队员、80辆救护车和两架直升机也来到现场。
17时,夜幕已经降临,空中客车依然停留在那里,马赛机场一片沉寂。这时,劫机犯向指挥塔开了一枪,警察因此断定劫机者全在驾驶舱内。这正是行动的好时机。
17时15分,40余名特种警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成几个小组同时向飞机的头部、中部和尾部进击。一个小组的10名突击队员爬上飞机前部梯子、强行打开机舱门,正与4个歹徒相遇。劫机分子见有人上来,知道大事不妙,便端起冲锋枪,向来者乱射一通,几个警察中弹,有的只好退下,替补队员紧接着爬上,扔了烟幕弹。与此同时,另几个小组也把后门打开,把滑梯放下,因劫机犯均在驾驶舱里,他们未遇到什么抵抗,便慌忙搭救人质。
尽管恐怖分子十分凶悍,但终因寡不敌众,一个个被当场击毙。整个行动持续了20分钟,历时54个小时的特大劫机事件宣告结束。
         (本报巴黎电)
(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小百科

  德国托管局解散
综合本报波恩、柏林12月31日电负责原民主德国地区经济体制转型的德国托管局在完成其“核心任务”——国营企业私有化之后,于昨天宣布解散。
托管局于1990年成立,是德国为改变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而设立的关键性机构。
托管局共接管了原民德约1.4万家国营企业,经过4年半的时间,目前除65家企业尚未出售外,其他企业的私有化工作基本进行完毕。


第7版(国际)
专栏:

1994年的东欧经济好转。图为捷克玻璃厂工人正在为出口产品精工细作。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