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姜春云在四川考察时指出
农业也要注重转变增长方式
据新华社成都11月2日电(新华社记者王毅、《四川日报》记者李代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四川调查研究时强调,实现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农业,增加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新台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0月23日至11日1日,姜春云在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肖秧等同志的陪同下,先后到成都、德阳、重庆、涪陵、万县等地,考察了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详细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征求干部、群众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听取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情况介绍后,姜春云说,四川是农业大省,这些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今年在部分地区遭受旱涝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农村经济有新的增长。如果四川经过长期努力,实现由农业大省变为农业强省的目标,不仅对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对全国也有重大意义。
姜春云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包括农业在内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经营。农业一方面投入不足,欠帐多;一方面浪费大、成本高、效益差。水、肥、土资源和资金、劳动力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农业投入产出率低、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快农业发展,既需要增加投入,更需要改变粗放经营的落后增长方式。农业也要像工业一样,讲求质量、效益,讲经济核算、成本核算。这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有一个过程,但从现在就应当开始起步。要抓紧研究这个课题,做好这篇大文章。
在谈到农业如何发展的问题时,姜春云着重强调,要紧紧围绕“双增”目标,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粮食生产绝不能放松,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狠抓科技兴农、重点抓“种子工程”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深化农村改革要把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一体化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好扶持农业的一系列政策,着重解决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偏低、农民负担偏重的“一高、一低、一重”的问题,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姜春云指出,实现“九五”发展目标,关键是明年要有一个好的开局。争取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可以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从现在起,各地就要抓紧做好明年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希望四川在建设农业强省上带个头,在夺取明年农业丰收、增加农民收入上带个头。
姜春云在考察过程中,特别强调要大搞群众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他说,山区大搞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变跑土、跑肥、跑水“三跑”地为“三保”田,坡改梯,多栽树,兴水利,快修路,这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国征兵工作全面展开
广大青年踊跃报名接受祖国挑选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通讯员蔡绍彬、记者周志方)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冬季征兵命令,全国征兵工作已全面展开。记者从国防部征兵办公室获悉,各地把向“钢铁长城”输送合格兵员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征兵准备和宣传工作扎实充分,全国城乡出现了广大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应征接受祖国挑选的热烈气氛。
据介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和各级兵役机关对今冬征兵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地普遍成立了强有力的征兵领导和办事机构,强化征兵工作责任制,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对征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针对当前青年外出做工多,流动性大,情况难掌握的特点,各地认真进行了兵役登记,确定了预征对象。很多省、市在征兵前组织征兵工作人员进行了思想、作风、纪律整顿,与征兵人员签定了保证新兵质量责任书。一些省还决定开展征兵工作先进县(市、区)评比活动,对征兵质量好的单位进行奖励。
在征兵工作中,各地认真抓了以国防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湖北结合省征兵条例的贯彻实施,对全省公民进行了深入的国防教育;广东大力宣传拥军爱国的“好母亲”、“好军嫂”、“好青年”等双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江西等省组织适龄青年参观革命纪念地,请老红军、老八路、现役军人或退伍军人宣讲我军光荣传统;上海市以“不忘历史,奉献国防”为主题,大力宣扬现役军人在部队“爱军习武”的事迹。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广大适龄青年依法服兵役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还大力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青年参军入伍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关心国防、支持征兵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青年报名参军十分踊跃,革命老区湖南已有50万青年报名应征;沿海发达地区许多在外地经商务工的青年纷纷赶回家乡应征;江苏省双拥模范县射阳县仅独生子女就有6000多名踊跃报名应征。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戒“逸”
卫晋
最近看到几份重大经济犯罪的案例,在分析某些领导干部堕落的原因时,几乎都提到“好逸恶劳”、“贪图安逸”是他们走向罪恶深渊的开始。这一点,非常值得深思。
尽管在各种辞典里对“逸”的解释不过是“安闲”“休息”,但一旦它和“好”与“贪”联系起来,便成为一个人的品行问题,成为人们所不齿的恶习。特别是身负重任的领导干部,如果贪图安逸,轻则不堪信用,重则身败名裂,甚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这个问题暴露得越来越突出。“逸”之为害可谓大矣哉!
其实,好逸恶劳、贪图安逸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早在几千年前就被人所深刻认识。相传由孔子选编的上古时代的典籍《尚书》中,就有一个《无逸篇》,告诫为政者不可贪图安逸。那是周公在总结前朝兴亡原因时的一番痛切之语。其中,周公深嗟永叹,反复叮咛“君子无逸”,“不敢荒宁”,概括起来是:无逸则天命归,逸则天命不永;无逸则人心顺,逸则人心怨诅。而且他分析贪图安逸的根源是“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脱离劳动,脱离人民。三千多年前的古人能够有这样的见识,实属难能可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世界。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个人要自立,都离不开艰苦的劳动(当然是广义的劳动)。纵观世界历史,无一不是成由辛劳败由逸。逸则奢,奢则腐,腐则废。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崇劳、颂劳,以劳为美;鄙逸,戒逸,以逸为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的这句至理名言,可以说是对一切事业兴废成败的精辟总结。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领导人民搞革命、搞建设,都是依靠艰苦奋斗,并坚持不懈地同一切贪图安逸的思想行为作斗争。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需要发扬这种艰苦奋斗、负重前进的精神,千万不能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而自我放纵,“惟耽乐之从”。我们绝大多数干部做到了这一点,才出现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形势。但是也无庸讳言,这些年来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也开始滋长一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倾向,比如,拈轻怕重,不肯把心思用在本职工作上,习惯于当“二传手”、“甩手掌柜”;高高在上,不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玩物丧志,沉湎于吃喝玩乐、风花雪月,等等。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种现象竟然被有些人认为是“活得潇洒”、“活得滋润”,相反地夙兴夜寐、埋头苦干的同志,反而被认为是“活得太累”、“活得太不值”。这种劳逸观的颠倒,对人们的腐蚀作用极大,最容易使人解除对各种腐朽思想侵袭的警惕,不知不觉误入歧途而难以自返。
可能有的同志认为,以上的观点已经过时,不合世界潮流。其实不然。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贪图安逸、享受也是为正派人士鄙视的。一位美国学者曾告诉笔者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企业家突然将其在某银行的存款全部取出,不久这家银行倒闭了。许多人问女企业家为何有此先见之明,她回答说:在一次宴会上打牌时,发现那家银行总裁的指甲修得特别漂亮,引起了她的警觉。她认为一个男银行家竟然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美容院里,说明他已经没有多少事业心,不值得信赖了。此事听来似乎有点极端,但确发人深省。
应该看到,在因经济犯罪而受到党纪国法制裁的干部中,有些人过去工作并不错,也曾为党和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只是由于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由逸入奢,最后成了“糖衣炮弹”下的牺牲品。这是非常沉痛的教训。为了自警、自励,建议大家都把“戒逸”二字常置案头,作为座右之铭,稍有懈怠,就提醒自己:“君子无逸”。


第4版(要闻)
专栏:

  钱其琛会见韩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张荣典)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今晚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韩国前外务部长官韩升洲。
钱其琛对再次见到韩升洲先生感到高兴,对过去在双边和国际场合同他的交往与很好的合作感到满意。他说,江泽民主席即将访问韩国,这是中韩两国关系中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将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韩升洲说,建交以来,韩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势头很好。现在,韩国各界都在热切期待着江泽民主席访韩。
韩升洲是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的。昨天,外交学会会长刘述卿同韩升洲进行了工作会谈。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在京召开
本报北京11月2日讯记者卢小飞报道: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今天在京开幕。国务委员彭珮云向大会致词。她说,亚洲的多数国家,特别是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把经济增长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这样才能缔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付出沉重代价。
亚洲社会学大会是全亚洲地区社会学家不定期举行的学术会议,1973年由日本社会学家发起。参加本届大会的200多位社会学家来自亚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今天开始的4天会议,将围绕“21世纪的亚洲社会与社会学”,分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传统文化与社会结构、工业化与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家庭与生活质量、人口资源与环境等6个专题展开研讨。
东道主中国的主题报告,由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陆学艺所作。日本、韩国、以色列、伊朗等十几个国家的学者在大会上发了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雷洁琼作为老一辈社会学家,向大会提交了书面发言。


第4版(要闻)
专栏:

  迟浩田会见德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于海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德国国防国务秘书旭恩波姆时说,中德两国之间只有共同利益,没有利害冲突,两国、两军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理应得到更大的发展。
迟浩田说,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来,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两军之间的关系也应取得更大的进展。他表示相信,旭恩波姆此次访华将成为建立两军面向未来新关系的一个良好开端。
迟浩田向客人们介绍了中国国防政策和国内形势。他强调,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国际上有人散布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填补真空论”是毫无根据的。
旭恩波姆说,德国非常重视与亚洲特别是同中国的关系。恢复和增强两军之间的合作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也会见了旭恩波姆一行。
旭恩波姆一行7人应国防部邀请来华访问,目的是增进相互了解,推动新形势下中德两军关系的恢复与发展。据悉,他是近几年来德国国防部访华的最高官员。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会议结束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赵新兵、李凯)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于199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举行。
联合联络小组讨论了香港政权交接问题,包括过渡时期财政预算编制及有关问题、档案交接、政府资产、政权交接仪式等;与香港有关的国际权利与义务;香港民航协定及香港与台湾之间航线协议安排问题;公务员问题;香港防务与治安;跨越一九九七年的专营权、合约及有关问题,包括香港填海计划、铁路发展策略、集装箱码头;香港排污计划;香港与有关国家之间的投资保护协定;香港与有关国家之间的移交逃犯协定;香港同某些国家的刑事司法协助问题;香港与外国对等承认及执行民商事判决问题;法律本地化;法律适应化;终审法院问题;联合声明有关一九九七年后在香港居留权条款实施问题;免办签证问题;退休保障及社会福利;滞港越南船民和难民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移交被判刑人问题。
下次联合联络小组会议将在香港举行,会议的具体时间将由双方另行商定。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对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取得的成果感到高兴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相信,近期举行的第二届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将有助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和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
有记者问:中国对第二届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有何评论?
沈国放答: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的第二届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国对会议取得的成果感到高兴,相信会议将有助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和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
他说,田曾佩副外长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在会上阐述了中国对该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主张。中国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支持该地区国家为开展经济合作所作的努力,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有关国家开展多边与双边合作,为该地区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第4版(要闻)
专栏:

  阙中一同志逝世
新华社上海10月12日电原舟嵊要塞区政治委员阙中一同志因病于8月8日在上海逝世,终年81岁。
阙中一同志是福建省永定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排长、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师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海军政治干部学校校长、海军舟山基地政治委员等职。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4版(要闻)
专栏:

  日元贷款经济信息系统合同签字
本报讯中仪国际招标公司和日本富士通公司11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期日元贷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合同签字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富士通公司副社长大规干雄等出席仪式。富士通公司是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国际著名集团公司,他们在第三期日元贷款中一举夺得七标,中标总金额达16亿日元。(李庆)


第4版(要闻)
专栏:

  法国农业代表团结束访华
本报讯记者张祝基报道:由法国农渔食品部长菲力普—瓦瑟率领的大型法国农业代表团结束了对华访问,于11月1日离开北京回国。
访华期间,代表团参观了两国合资的上海达能饼干公司和天津王朝葡萄酒公司,两国签订了粮食储运技术合作协议和动植物检疫协议。
瓦瑟在结束访华前夕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一大食品(经加工的农产品)出口国,法中两国在农业合作上有许多事情可做。他说,两国农业合作不仅限于贸易和科技等领域,双方还商定在吉林省开办一个乡镇企业干部培训中心。


第4版(要闻)
专栏:

  东新澳理事会会议在京举行
本报讯东南亚、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央银行组织(简称东新澳)第21届理事会会议日前在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主持了本届会议。
东新澳成立于1956年,其创始成员是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斯里兰卡五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目前有17个成员。我国于1987年加入东新澳。东新澳的宗旨是增进各成员中央银行的合作,促进中央银行中有培养前途官员的专业发展。(张博)


第4版(要闻)
专栏:

  老干部书画展开幕
乔石等为展览题词
本报讯记者易凯报道: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老干部书画展——红河杯“全国老干部书画展”,11月1日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开幕。
乔石为展览题词:“当年热血染神州,而今翰墨绘新图。”宋平担任画展组委会名誉主席;薄一波、迟浩田、张爱萍、杨成武等为展览题词。卢嘉锡、布赫等出席了开幕式。
这次画展共收到老干部、老将军、老同志书画作品2000余件,这次展出精选的450件,并将出版《全国老干部书画作品精选》大型画册。本次画展由文化部办公厅、全国老龄委联合主办。


第4版(要闻)
专栏:

  北京纪念刘白羽文学创作60周年
《刘白羽文集》出版
本报讯记者马立诚报道:11月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华艺出版社、中华文学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纪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刘白羽同志19岁走上文学道路。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长期的艰苦斗争实践,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石。
全面展示刘白羽同志60年创作面貌的《刘白羽文集》10卷本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发行。集纳了小说、散文、传记、诗歌、随笔、评论和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的文章,近500万字。其中有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第二个太阳》、获得首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的《心灵的历程》以及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长江三日》、《日出》等。文集凝聚了刘白羽同志60年的创作心血。
宋平、于永波、翟泰丰、陈昌本、于友先参加会议并讲话。一些著名作家在会上发了言。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副主席马烽等发来贺词。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贵阳钢厂重视提高青工素质,最近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选送87名生产一线的青年工人到上海冶专高等进修班学习一年。图为外培青工愉快地启程。刘刚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