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身经百战 战功赫赫
——忆吴瑞林将军
魏传统彭绪一周游
他走了,带着硝烟中留下的十三处伤痕,带着生命的凯旋走了;他走了,把滚滚的热血洒在中华大地上,灌溉了人民春风中盛开的鲜花后走了。他就是川东北一个极贫农民的忠诚儿子,为中国革命事业整整奋斗了68个春秋的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军队的高级军事指挥员、海军原常务副司令员吴瑞林同志。
当中国革命事业在1927年处于低潮时期,吴瑞林同志结识了党的地下工作者吕子谦同志,和另一位司书齐应元同志,在这两位的帮助教育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转为中共党员,从此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并决心干到底。从1927年到1932年,便从事党的职业地下交通员,奉命开辟通(江)、南(充)、巴(中)的地下工作,并组建了中共巴中中心县委,由吕子谦、齐应元、吴瑞林同志负责。他遵照党的指示,不仅在通南巴各地组建十几个支部,发展党团员,而且广泛展开兵运和农运工作。由于吴瑞林对党的忠诚,工作中的卓越成就,先后两次参加川陕省委党团代表会议和川陕苏维埃代表会议。在会议上,他聆听了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曾传六、袁克服等等领导同志的报告和讲话。会上,被选为青工部长,又先后任少共省委书记、中共省委组织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共青团委副书记。
作为党的职业地下工作者的吴瑞林同志,当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领下进川时,他受党的委派,首先去迎接了红军入川的部队。在两河口,他迎接了红四方面军的先头师长邝继勋、政治委员甘元景同志,并与他们一道,攻占了通江县城,歼敌500余。在通江县城,吴瑞林同志第一次见到了总指挥徐向前同志、政治委员陈昌浩,并向两位领导人作了详细汇报。徐、陈两首长听了十分高兴地说:“你们谈的情况和向曾中生参谋长报告的情况很有作用,很熟悉情况,今后在巴中,你们要动员更多的人参加红军,今后的扩红工作就靠你们了。”
吴瑞林同志没有辜负徐老总的期待,他在三日之内,就组建了百多人的连队,被任命为连长;十日之内,又扩到500余人,组建一个营,被任命为营长;二十几日内,猛扩到1700余人,邱元胜任团长,吴瑞林同志任团政治委员。他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外,还积极带头练兵,被同志们称颂为“一枪准”的射击手。
1933年2月,川军分数路向我初入川不久的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三路围攻。一天,吴瑞林同志奉令来到总部,副总指挥王树声同志说:“为了粉碎敌人的三路围攻,总部决定你们少共团也投入战斗,去空山坝接替孙玉清团的防御阵地,马上出发。另外,给你团补充一些弹药。”吴瑞林同志接受任务后,马不停蹄地赶回部队,迅速地做妥了一切战前准备。在三天多的防御战中,击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进攻,守住了阵地,毙伤敌数百人,俘敌300余名,活捉敌副团长以下军官135人,缴长短枪近600支,机枪两挺,而我方仅伤140多人。作为新组建的一个团队,作为第一次参加实战的指挥员吴瑞林同志,他虽然在这次战斗中负伤,但却表现了他的英勇战斗精神,初次展露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仪(陇)南(部)战役中,吴瑞林同志向何畏军长(此人后来叛变)、许世友师长提出了一整套作战方法,并获徐总指挥的批准。他和总部手枪营政委张儿新一道,组成一个精干的小分队,插入敌控区的心脏,占领据点,流动袭击,活捉了重要据点的头目,抓了地方的劣绅,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大胜利,也聚集了大批物资。对此,徐向前总指挥曾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是智取与正面进攻相结合的典范,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
徐老总率领的红军在四川逐步扩大,可谓兵强马壮,四川军阀头目杨森慑于红军的威力,派人联络要和红军谈判。徐总指挥决定派傅钟、舒玉章、吴瑞林为谈判代表。随后,他参加宣达战役,穿插作战,直到与王维舟同志一道被任命为川陕游击军主要负责人,从军事到地方,又从地方到军事,做了巨大的贡献,多次受到总部的高度赞扬。当吴瑞林同志告别他长期战斗的故土和游击军,三过草地,两次越过雪山,到达陕北之后,他的老领导周纯全同志一再地说:“川陕红军的壮大和党的地下工作建设,瑞林同志是个有大功的人。”徐老总也称赞小吴书记是个能干的人。
当“七七”事变后,抗日的烽火在全国大地燃起之际,吴瑞林同志迅速奔赴齐鲁的抗战前线,开展游击战争,狠狠打击日寇。他在先后担任鲁中军区第一、二分区司令员、山东警备第二旅旅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政委、以及中共鲁东南特委书记、中共泰山地委军事部长中,创建了以桑园镇为中心的鲁东南抗日根据地,并坚持了泰山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活跃在津浦、胶济铁路沿线,打通并扼守了由鲁西北通向鲁中、鲁东南的战略通道;他率部粉碎了敌人的数次大“扫荡”,保卫了沂山、鲁山、蒙山等根据地;他指挥了淄川、博山、杨家槓、莱东、蒙阴、沂城等战役,大量歼灭了敌伪顽反动势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战胜利了,他奉党中央之命奔赴东北,先后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安东纵队司令员、安东省军区司令员、东南满军区参谋处长、中共东满分局常委、辽南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副司令员、四十二军军长。在著名的辽沈战役中,他指挥部队在彰武、秀水河子等地阻击援锦之敌,围歼廖耀湘兵团,活捉了新五军军长、新一军副军长等一批高级将领,并歼敌1.7万余人的胜利。随后,他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以他素有的稳健神迅的指挥艺术,夺取了南口、昌平,突破红山口、卧佛寺、迂回到新北京,穿插占领丰台,缴获敌坦克百余辆,堵住了敌人南逃之路,与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对北平之敌的包围。1949年4月,他挥师南下,指挥安阳新乡战役,大获胜利,继续南下前进,指挥恩施战役,又与二野一部,解放了川东北,歼灭罗广文兵团和孙震兵团,又神速攻占广元,抢占阳平关,对敌发动猛烈的正面攻击,歼胡宗南之精锐,与十八兵团胜利会师阳平关。二野的刘邓贺首长,给予高度评价和嘉奖。吴瑞林同志从白山黑水辽河之滨,战斗到大西南的阳平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当1950年朝鲜半岛燃起战火,他为了人类的正义事业,在彭老总的统领下,是首批入朝的四位军长之一,奔赴前线。他率领42军,在东部战场,首战黄草岭,阻击南韩首都师和美陆战一师前进,策应西线我38军、39军、40军对敌的围歼战,整整阻敌13天,歼敌3000余,保证了西线对敌的围歼任务。尚有一件至今鲜为人知的事,即在全军未出动之前,他预料很难赶到阻击之地,故将军直300余人的骑兵大队,提前入朝直扑古老里,神速地冲进敌群,杀得敌人不知何来,又神速地撤退出来。如此一来,韩美军不知所措,停止了北进的速度。此刻,吴瑞林同志又令124师副师长肖剑飞,率领370团两个营,乘汽车赶到黄草岭,立即构筑野战工事,战士们还未擦干汗水,10月24日上午9时许,南韩军一师就大摇大摆的来了,我军突然猛烈开火,数百敌人倒在阵地前,乖乖的后撤了,直到下午3时多,敌人才组织向我阵地冲击。知情人都说,如果不是吴瑞林的神算,在古老里的骑兵突袭,如果不令肖剑飞率两个营乘汽车赶到黄草岭阻击,美十军所属部队北犯到江界地区,与沃克指挥的八集团军就可能靠拢,西线3个军对敌的围歼就困难了。称吴瑞林同志为一位名将,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次战役结束之后,他受到彭老总的嘉奖。二战役,奉调西线,他攻势凌厉,猛夺宁远、孟山,痛歼南韩军八师,强渡清川江,又组织一支精干的游击队,在桧仓郡与人民军会师。在三次战役中,他受命为左路军总指挥,指挥42军、66军及人民军3个军团的部队,向三八线攻击前进,巧夺天险道城岘,攻占加平、春川,直到洪川、木贡城。在朝鲜南部,他痛歼南韩军五师、八师及美二师一部,并生俘韩美重要军事头目。当他胜利完成五大战役任务之后,奉铁原防御作战,是他率部第一个发现美韩对我志愿军发动了细菌战,掀起了反细菌战的高潮,彭老总赞扬吴瑞林同志战斗作风好,事事细心。当时,周恩来总理也对吴瑞林同志予高度赞扬。在朝鲜,他两次荣获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当1952年10月,他轮调归国时,在金日成首相再三挽留下,经彭老总批准,独自一人留在平壤一个多月,与金日成首相一道研究人民军的建设问题、战斗经验总结问题。临别,金日成亲自设宴为他送行。
吴瑞林同志在朝鲜战场上的卓越战绩,至今在西方世界仍广泛流传不衰。90年代,一个在西方世界一所著名军事学府深造的中国留学生,一天,被校方的一位衔领三星将级的高级教官问道:“你知道中共的吴瑞林将军吗?”他久久地凝视这个中国军事留学生,又不得不慢慢走去。后来,当这个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这位高级教官再次将这个学生召去对他说:“吴瑞林是位了不起的将军,我十分敬佩他,你回国之后,在战术战略上要好好向他学习。”随后,他吐露了真情,曾受到吴将军的审问,做过吴将军的俘虏兵。是的,1955年就官拜中将的吴瑞林同志,是一位真正的将军,一位赢得广泛称赞的一代名将。
1953年之春,他告别朝鲜归国,受命海南司令员,为边防建设辛勤工作,后又出任南海舰队司令员兼广州部队副司令员之职。在新的战斗岗位上,他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指挥艺术,卓有成效地指挥了1965年的震惊中外的“八·六”海战,击沉国民党的“剑门”与“章江”两舰的辉煌胜利。后调任海军常务副司令员兼海军党委副书记,为人民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卓越的贡献。
1995年之夏,吴瑞林同志和我们永远告别了,我们痛感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人民失去了一位难得的将才。但是,他密切联系群众、雷厉风行的工作战斗作风,将始终是我们的榜样;他不惧怕一切恶势力,怒目而视,痛斥叛徒,是真正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战斗的楷模;他一生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将彪炳史册,永放光芒。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忠诚 高尚 勤奋 奉献
——缅怀王紫峰同志
宋任穷王平高克林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北京军区原副政委王紫峰同志离开我们一周年了,追思峥嵘岁月,我们无限怀念他。
紫峰同志1905年6月出生于湖南耒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正直、勇敢、善良,1926年积极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会委员。1927年4月,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全国一片白色恐怖,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28年1月他参加了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起义,在区苏维埃政府任赤卫队长,带领区赤卫队和农民自卫军浴血奋战,保卫红色政权。4月在朱德同志领导下,紫峰同志随主力上井冈山,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11师33团任班长。5月,远离家乡的湘南农军要打回老家去。紫峰同志积极要求留在井冈山,陈毅同志赞扬他的革命精神,把他安排在红4军警卫连任副班长,工作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同志身边,多次跟随他们外出执行任务,经常聆听他们的教诲,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1月,紫峰同志参加了毛泽东同志为加强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在井冈山创建的第一所干部学校“湘赣特委训练班”,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政治觉悟、军事素质都得到很大提高。1930年4月,紫峰同志任红12军34师100团1连政委,这个连是由江西石城县的新兵组成,直到打文家市才得到全部武装。在文家市战斗和第二、三次反“围剿”战斗中,紫峰同志身先士卒,率领1连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把一个新兵连锻炼成遵守纪律、团结活跃、战斗力很强的模范连队,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1932年8月,紫峰同志在红军总政治部团政委训练班毕业后,任红5军团15军43师129团政委,把一个由宁都起义改编的团改造为守纪律、听指挥、很有战斗力的红军团,在第4次反“围剿”中打得很出色,受到红5军团和红15军首长的表扬。革命战争的考验和锻炼使紫峰同志成为红军优秀的团级指挥员。在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紫峰同志调任红一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后任红1军团教导队总支书记,到达陕北后改任一军团随营学校政治教育主任,为培养红军干部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初期,紫峰同志率115师教导队1大队随先头团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1937年10月,他奉115师政训处罗荣桓主任之命,深入河北阜平县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发展抗日武装,在晋察冀三分区政委王平同志的领导下,深入敌占区完县、满城、易县、唐县进行扩军工作,任4县抗战动员委员会主任兼军事部长。他在各派政治力量、各种武装势力林立的复杂艰苦的环境中,按照我党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以高超的斗争艺术,灵活的斗争策略,分别采取团结教育、收编改造、分化瓦解、包围缴械等形式,迅速扩大了革命抗日武装。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主张,很快地打开了局面,建立了地方政权,组建了2300余人的抗日队伍3分区独立团,紫峰同志任团长兼政委。1938年2月平汉总出击战中,他率部攻克望都城,受到上级的表扬。独立团后改为晋察冀军区3分区第10大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月,冀中部队发展很快,干部缺乏,整顿部队的任务很重,需要得力干部。冀中军区政委王平同志给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打电报,请求调紫峰同志到冀中军区4分区任政委。紫峰同志到任后,王平同志和他谈话,打算先把4分区整顿好,作为冀中军区的试点和示范。4分区的部队为第10支队,共有14000多人,完全由地方抗日武装改编,编制上头重脚轻、官多兵少,成分复杂。紫峰同志按照王平政委的指示,和4分区司令员孟庆山同志一道,首先从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入手,按照红军的政治工作制度,根据八路军的正规编制,运用晋察冀3分区整军经验,对部队的军事、政治、编制、制度和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整顿。通过整训,部队的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各种不良倾向得到纠正,部队建设逐步走上正轨,指战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紫峰同志整训4分区的成功经验在冀中军区推广后,有力地推动了军区整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之后紫峰同志又任平西11支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率部攻下抢风岭、王庄堡等。1940年4月,他随部队整编到雁北分区任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调任晋察冀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至抗战结束。他运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为完成历次战斗任务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紫峰同志任晋察冀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开始后他要求到前线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调任雁北军分区司令员。在雁北他认真执行毛主席的战略方针,艰苦奋斗,发展壮大雁北根据地和地方武装,集中力量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他指挥的应县北丰町战斗,打垮了盘踞在雁北地区的敌张朴部。在为主力部队输送3个建制团的情况下,率部出击,攻克敌重要据点东井集,占领浑源城,消灭天镇、阳高逃往大同之敌,为发展和壮大雁北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平津战役中紫峰同志任华北军区第3兵团6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该纵解放张家口战斗,取得歼敌8900余名,活捉敌军长等高级军官的重大胜利。1949年2月紫峰同志调任华北军区第20兵团66军政委,率部参加了太原战役,取得了歼敌12000余人的重大战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积极贡献。1950年10月,66军奉命首批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1至4次战役,紫峰同志作为政治工作领导者,认真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出国作战的指示,在部队中深入开展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部队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战斗士气和严明的纪律。在第3次战役中,66军浴血奋战首先突破“三八线”,取得了毙敌1000余人,俘敌1400余人及缴获敌汽车400余辆和大量武器弹药的重大胜利,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彰。在第4次战役中,该军进行了27昼夜艰苦卓绝的殊死战斗,取得了歼敌10000余人的战绩。彭德怀司令员赞誉66军“一次比一次打得好,越战越强”。为抗美援朝、为保卫新中国的安宁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1952年5月,紫峰同志调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在新的形势下,他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任人唯贤,公道正派,团结带领“一班人”开拓前进,很有建树,深受部队指战员和地方干部群众的敬仰和爱戴。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1年12月任北京军区副政委,在军区党委的领导下,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和民兵建设的指示,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为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地方武装和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离休后,仍然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部队建设,精心撰写革命回忆录,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1988年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的授予军队离休干部功勋荣誉章大会上,紫峰同志代表全军被授予勋章的老同志讲了话,表示一定要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为改革开放、振兴中华做出新的贡献。
紫峰同志在长达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强的党性原则,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在漫长的战争年代里,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战斗多么残酷,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排除千难万险,为了党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1938年紫峰同志在冀中4分区任政委期间,身体很差,骨瘦如柴,1.74米的身高,体重只有40多公斤,但是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指挥作战,有时昏倒了苏醒后继续忘我地工作。
紫峰同志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正直无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淡泊名利,谦虚谨慎,诚恳朴实。1955年组织决定他由山西省军区司令员调任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办完交接,刚到职接任的新司令员因患病不能坚持工作,当时又没有合适的人选,组织又决定紫峰同志继续主持山西省军区的工作,他不计个人得失,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继续把山西省军区的工作搞得很好,受到北京军区领导的赞扬。“文化大革命”中紫峰同志身处逆境,但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怀,尽力保护遭受迫害和打击的老干部并帮助他们的家属。对为打击和迫害老干部而收集材料的外调人员的诱供,他非常反感,义正词严地进行驳斥,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无私无畏,表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紫峰同志在还没有实行顾问制时就主动让贤,亲自写报告请组织安排年富力强的同志接替自己的工作,经毛主席亲自批准退居二线。他就是这样只要对革命、对事业、对他人有利,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紫峰同志非常勤奋,他因家庭贫苦,只上过两个半年私塾,文化基础差。但他刻苦努力,勤奋好学,持之以恒,在革命队伍中孜孜不倦地认真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军事和文化,从一个普通战士锻炼成为文武兼备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1928年在井冈山湘赣特委训练班,他虽然文化水平低,但学习非常勤奋刻苦,把娱乐、休息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环境恶劣,战斗频繁的岁月里他坚持写日记,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迅速提高。1934年调任红一军团教导队总支书记,后任随营学校政治教育主任,为培养红军干部做出了贡献。
紫峰同志的勤奋更表现在他的敬业精神。他对党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全身心扑在党的事业上。在山西省军区任司令员时,身兼数职,工作千头万绪,非常繁重,他每天工作十五六小时,星期天很少休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紫峰同志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把自己的宝贵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社会主义时期他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忘我工作,奉献了全部的光和热。他在垂暮之年,孜孜不倦地整理战争年代的日记,撰写回忆文章几十万字,逝世前十几天还抱病精心修改文稿。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十分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紫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光辉业绩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