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与瓦伦蒂奇总理会谈
 希望原南地区早日实现全面和平与稳定
本报北京1月9日讯记者吴绮敏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克罗地亚总理尼基察·瓦伦蒂奇举行会谈。李鹏总理指出,中国主张任何分歧和争端,均应通过谈判、对话等手段和平解决;中国欢迎波黑有关方面最近签署的停火协议,希望协议将得到切实执行,为促进波黑问题的政治解决创造条件。
关于原南地区问题,李鹏总理指出,原南地区危机,特别是波黑战争久拖不决,不仅给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威胁着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原南地区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各国处于少数地位的民族的权利应当得到保障。波黑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冬季,我们希望有关各方应当以人民利益为重,尽快停止敌对,以建设性立场致力于问题的和平政治解决。国际社会的帮助应努力推动这一进程,而不应采取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的行动。克罗地亚是原南地区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希望贵国将继续促进波黑问题的和平解决,推进与南斯拉夫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为本地区早日实现全面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瓦伦蒂奇总理通报了原南地区的形势和克罗地亚政府的有关立场。他说,克罗地亚政府坚持和平解决原南地区特别是波黑问题的立场,愿意继续推进同南斯拉夫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关于克境内联合国保护区问题,李鹏说,中国对克联保区问题的立场是明确的,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保障。我们真诚希望联保区问题能够早日在克领土主权范围内得到和平政治解决。关于双边关系,李鹏说,总理阁下曾多次访华,为中克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相信这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瓦伦蒂奇说,克罗地亚政府和人民十分重视此次访问,克中关系一直很好,没有任何发展关系的障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克愿同中国继续发展在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合作。他重申,克罗地亚政府只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李鹏说,中克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双方关系很好,不存在任何问题。中国政府对克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表示感谢和赞赏,对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持积极态度。希望两国企业界增加接触,使之成为合作的主体。
瓦伦蒂奇说,克罗地亚对两国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很满意,中国已成为克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相信未来合作的前景是良好的。
会谈中,李鹏总理还向客人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瓦伦蒂奇总理热情邀请李鹏总理在方便的时候访问克罗地亚,李鹏总理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会谈后,中克两国总理出席了两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两国政府关于互免持外交、公务护照者签证的协定以及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与克罗地亚伊纳公司在石油化工方面进行合作备忘录等的签字仪式。
会谈开始前,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主持仪式,欢迎克罗地亚总理瓦伦蒂奇。出席欢迎仪式的有国务委员宋健、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田光涛、铁道部部长韩杼滨以及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煤炭工业部副部长范维唐等。晚上,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克罗地亚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附图片)
李鹏总理举行仪式,欢迎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理尼基察·瓦伦蒂奇访华。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广州女大学生张雪峰自愿到贫困山区任教的事迹
本报记者孟晓云
    她为贫困所吸引
说来似乎不合常情,众多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多为寻求好的环境、好的待遇,为高工资所吸引,而学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广州姑娘、21岁的女大学生张雪峰,却为山区的贫困所吸引,从广州大学科技干部学院毕业后,自愿到粤北边陲贫困山区大洞镇中学当了一名普通教师。一些人对她的选择很不理解,为什么甘愿放弃舒适的大城市生活和许多挣钱的机会而去山区自找苦吃?
回答这个问题还不大容易,或许是偶然机遇,或许是人各有志,或许是城乡强烈的反差,在她心中撞击出理想的火花。1994年6月,张雪峰自广州翻山越岭200多公里,来到大洞镇看望一个女朋友。初到山区,小镇的荒凉和闭塞使张雪峰感到震惊:没有一家乡镇企业,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有几个黑洞洞的卖日用杂品的小店,镇上几乎见不到什么人,与广州灯红酒绿的繁华及喧闹的人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的女朋友是位教师,那是大洞镇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刚下了雨,坐落在山梁上的中学,门前的道路坑坑洼洼,当张雪峰艰难地走完这段300米的必经之路时,脚下那双皮鞋的鞋跟已磨烂了。校舍非常简陋,教学设施也很破旧,全校唯一的活动场地不过是一块平整出来的泥地而已。没有电视,唯一可以与外界联系的是一部手摇电话,张雪峰生平第一次见到这种大喊大叫对方才能听到的电话。校长告诉她,这里师资缺乏,农民尚未走出贫困,年人均收入200多元,不少孩子因缴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
城乡的强烈反差在这位广州姑娘的心中激起巨大波澜:“相比之下,大城市有不少贵族学校,单是入学的什么教育储备金就要十几万元,而山区的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都没有。在广州,有人可以花钱买下990朵玫瑰去博红颜一笑,有人竟挥霍上万元吃一顿‘黄金宴’大饱口福,但是在山区,却有人为子女的200多元学费而发愁。是山区的贫困剥夺了许多学生求知的权利,命运对山里的孩子似乎太不公平。”
人生的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甚至只在一念之间。张雪峰忽然感到自己的心被这里的贫困、艰难,被这里孩子们的命运所吸引,她感到自己的肩上突然沉重起来:“山区贫困,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只有掌握了文化知识才能尽快脱贫,我为什么不能到大洞镇来教书呢!”
    山区生活一本耐读的书
记者到大洞镇中学采访时,正赶上全校为一个学生捐款治病,一个果核卡在他的喉咙里,小镇的卫生院治不了,需要攀过80多公里的山路到英德市医院救治。而学校没有车,花400元租了一台,又付了400元的医药费,800元,对于连学费都要东拼西凑的病孩家长简直是天文数字。就这样,老师们掏二十元三十元,学生掏一角两角,终于把钱凑齐了。这就是非常现实的山区生活。
山里的日子清苦而平实,张雪峰在一点一滴的体验中感受着它的艰难,也汲取着它的养分。那是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别样的生活:学校没有食堂,张雪峰在一个老师家搭伙;没有澡堂,冲凉便在一位女教师的厨房里;因为水土不服,她时常感到头晕;教师宿舍奇缺,她只能和另两位女教师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共用一张备课桌。后来,她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八九平方米的半间平房,虽然昏暗潮湿,她已经很知足了。
回顾来山区的最初岁月,她坦诚地说:“忽然远离父母,过这么苦的生活,开始我很担心自己熬不下去。有时甚至想哭,可是有一种思想一直支撑着我:这里的老师、学生长年累月地不就这么生活么?我为什么就不能,难道就因为我生在广州?”
她开始在日记中记录下她的感受:“通常一间学生宿舍住几十人,睡觉时,大家往一张大通铺上一躺就是了;学生从家里带米蒸饭,就着自带的酸菜或咸菜,这一切在城市人看来难以想象。”“我曾经探访过一个被迫辍学的女孩子,她全家五口就挤在一间十平方米的小房里,又黑又暗又湿。靠近门的地方做饭,没有厨房,四周的墙壁被熏得黑乎乎的,连招呼客人的凳子都没有,家庭状况可想而知。”
这里是一个偏僻、闭塞的世界,少年们不知道什么叫图书馆;没有乘过公共汽车,学校离家数十里,也是步行来回;没有看过电视,把张雪峰的一个唐老鸭玩具叫做猫;他们对过生日的感受也与城市孩子完全不同。一个女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生日是什么也没有的,有的只是到田里去干活。我只是知道自己又增加了一岁,以后面对的是更多的农活和更繁重的生活负担。”
这一切使张雪峰品味出,在艰苦生活的背后,山区人的淳朴、勤劳,孩子们宁可背着粮袋走几十里山路也要上学的顽强的求知欲以及改变贫困状况的渴望。张雪峰自己,却把这种艰苦磨练看作是生活给她的馈赠。她常常反思广州的日子。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很任性,缺什么就去买,东西用旧了说扔就扔,生在福中不知福。现在懂得珍惜了,哥哥要用一个月的工资买音响,她会觉得太奢侈,家里人淘汰的东西她会拣回来用。她说,城市人用过的塑料袋随手就扔了,而山里人把塑料袋洗干净挑在竹竿上晾干再用。山村生活成了她的一个标尺。她说,吃过黄连,再吃糖果,你会觉得更甜。
    “我很满意自己的选择”
她每天都感受到山里人对她的爱,镇长、乡亲和孩子们都爱她。刚开始,小镇的人也曾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这位戴眼镜的城市姑娘,后来他们看到她一样的朴实,和山里人过同样的日子,便接纳了她,请她到家里做客,参加婚礼,与小镇人融为一体。
张雪峰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大洞镇人,每当她站在课堂上,面对全班几十双清纯而迷惑的眼睛,她就感到很激动。她多想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她不仅想教给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还有都市人的时代观念。她多么想让大都市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进行双向的交流。
张雪峰对记者说:“我在山区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很愉快。我自小就想当老师,现在实现了。每次讲完课,走下讲台,那种感觉在其他职业中是找不到的。”
当人们问起张雪峰:“你辛辛苦苦一个月才拿185元工资,而一道毕业的大学同学多在大企业工作,工资高于你的五六倍,你对自己的选择不懊悔么?”她坦然回答说:“我很满意自己的选择。人的一生总要干些事,重要的不是在干这些事之中取得多少报酬,而在于这一过程中的收获,我在这里找到了人生价值。”
大洞镇中学校长特意告诉记者:“张老师钟情山区教育事业,很难得!每当她上课,学生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她教的学生学业成绩大有提高,期中考试,她所教的语文科学生成绩合格率为90%。我们山里苦,留不住人,流失了6位教师。现在,老师们说,人家从广州到这里教书,我们本乡本土的再不安心,就太说不过去了!”(附图片)
张雪峰在粤北山区大洞镇和她的学生们在一起。 陈永东摄


第1版(要闻)
专栏:编者的话

时代需要无私奉献
 这篇报道的主人公——广州女大学生张雪峰,并不是哪个领导部门树立的典型,而是我们的记者采写的。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说明:尽管时下流行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青年中追求有价值人生的还大有人在。
什么叫有价值的人生?古今中外有无数的诠释,但归根到底是无私奉献,为全社会、全民族、全人类的利益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张雪峰学的是时下热门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她完全有条件得到一个待遇优厚的职业,过上舒适的城市生活,但是她却作了另一番选择,到贫困艰苦的山区去当一名普通中学教师。这种选择,在有些人看来简直是“傻冒”,她却无怨无悔,甘之如饴。为什么?主要是她对于人生的价值有自己的态度。她在无私奉献中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们发表这篇报道,其意当然不是主张所有从事某种专业的青年都弃其所学去当贫困地区的教师,而是想以此说明,无私奉献在今天并非是一种空想,而是正在逐步成为许多青年人的价值观。他们可能暂时不被人所理解,但是终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为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一份优厚的待遇,而放弃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放弃可以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舞台,决不是有价值的人生。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分别会见日本加拿大客人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卢劲)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日本大藏大臣武村正义,同他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见中,朱镕基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改革的情况。
武村正义一行应财政部长刘仲藜邀请于今天抵京访问。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由主席乔·沃尔普率领的加拿大加中议会友好小组代表团,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据介绍,加中议会友好小组是加议会第二大双边友好小组,成员过百,其宗旨是加强两国议会间的相互了解,在经贸、政治、文化方面推动对华关系的发展。代表团一行9人应全国人大中加友好小组的邀请来华进行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闭幕
李瑞环出席并同与会代表座谈
本报北京一月九日讯记者潘跃报道:为期四天的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今天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会议,并同与会代表亲切座谈。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长王兆国说,这次会议及时总结了各地统战部门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经验,明确了解决好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思路,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打下了基础。
北京、上海、宁夏、广东等地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新形势下开展统战工作的情况。王兆国指出,从这次会上一些省、市、自治区汇报情况看,这些地方的经验各具特色,概括为: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统战部门的作用,为促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发挥统战部门团结人、凝聚人的优势和作用,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的方针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抓住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即培养民族干部这件大事不放;分层次做好宗教人士的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王兆国说,这次会议明确了新形势下统战部门在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职能就是要当好党委在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参谋机构、办事机构和协调机构。具体职能是:掌握方针政策,培养民族干部,联系代表人士,协调化解矛盾,抓好宣传教育,多办实事好事。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写

  “像你那样做人,爱国”
——好军嫂韩素云在京活动侧记
新华社记者贾永本报记者李成华
“就要见到毛主席了!”
凛冽的寒风中,好军嫂韩素云右手撑住拐杖,握着鲜花的左手轻轻贴在心口。眼中噙着泪花。
到北京,看看毛主席,这是韩素云多年的心愿。8日夜,当她得知就要瞻仰毛主席遗容后,激动得一夜未眠,一大早就和丈夫倪效武一起赶到毛主席纪念堂。
随着长长的瞻仰队伍,韩素云在丈夫搀扶下缓缓走进纪念堂。在毛主席高大的汉白玉雕像前,她双手捧上一束鲜花,深深鞠躬、鞠躬、再鞠躬。倪效武庄重地举起右手,向着一代伟人致以军礼。走进瞻仰大厅,看到安详地躺在水晶棺中的毛主席遗容,韩素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泪水夺眶而出。
泪满两腮,韩素云不去擦它。自从来到北京,她说不清这是第几次流泪了:在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上,在庄严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在面对成千上万听众作报告的过程中,韩素云一次次淌下热泪,也一次次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在柳荫街,居委会授予她“荣誉居民”称号;在中医药管理局,前来听报告的大学生们向她献上一束束亲手扎的鲜花。这几天,不时有来自各方的电话和电报向她问寒问暖。钓鱼台国宾馆邀请她去做客。首都几家医院的医生深夜前来为她检查身体。韩素云说:“我只不过尽了一个军嫂应该尽的责任,党和人民不但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还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要加倍对祖国对人民作出奉献。”
见韩素云和丈夫走出纪念堂,早早就等候在那里的数百名群众围拢过来。来自东北的一位军官远远地向军嫂敬礼:“您是我们军人的嫂子,我们感谢您!”从河南偃师赶来看升国旗的工人夫妇郭占国、张红民让韩素云在他们的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册上签名留念,说:“我们要像你那样做人,爱国!”几位个体照相老板争着给韩素云拍照,握住她的手说:“你给我们带来了爱的故事,北京人谢谢你!”
此情此景,韩素云又一次落泪了,尽管广场上寒风阵阵,她却分明感到热流滚滚。正如她这几天一直告诉记者的那句话:“在首都,泪也是甜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召开冬春水利建设电话会议强调
 集中力量抓好骨干工程建设
据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鹿永建)国务院今天在京召开全国冬春水利建设电话会议,国务委员陈俊生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掀起冬春季水利建设新高潮,特别要集中力量、因地制宜把防治旱涝灾害的骨干工程搞好,把水毁工程修复好,使之在旱涝灾害来时,真能用得上。
去年9月份,国务院召开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秋冬春水利建设,现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陈俊生说,去秋以来,各省份主要领导亲自动员,各级普遍重视,不同程度增加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全国已投入资金100亿元,其中群众自筹52亿元。此外全国已有10多个省的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有力保证了水利建设顺利进行。
陈俊生说,去秋以来的水利建设维修加固堤防2.8万公里,加固处理病险水库大型26座、中型272座、小型7661座,成绩不小。但是修复水毁工程进度缓慢。目前仅完成计划的40%;骨干工程建筑物配套跟不上,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此外有些地方前期工作和技术指导不力,有的地方还有死角。他强调,以往水旱灾害教训之一就是冬春水利建设出工不少,土石方搞了不少,但骨干工程搞得少,或者不配套,旱涝灾害来了,不顶用。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陈俊生要求各地全力以赴继续做好冬春水利建设,特别要抓紧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和建筑物配套。要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不能留“半拉子”工程和不配套工程,要千方百计把水毁工程修复好,切实注重实效,保证建一处,成一处,收效一处。


第1版(要闻)
专栏:

  农行安排支农贷款570亿
农业信贷今年增幅最大
本报北京1月9日讯记者江夏报道:今年中国农业银行将加大支农力度,农业信贷投入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业贷款计划增长350亿元(含农业发展银行一部分扶贫、开发专项),再加上小水电、农田基础建设及乡镇企业贷款共570亿元,占全部银行信贷增长的10%,比上年增长26.4%,是近几年增幅最大的。农业贷款的增长高于全部贷款增长8.5个百分点。
据悉,农业银行从去年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原来承担的政策性支农贷款由新设立的农业发展银行办理,但农行转轨不改“姓”,仍把支持基础农业稳定发展作为重点,继续大力支持粮棉油生产和“菜篮子”工程。今年农行、信用社将继续优先安排粮棉生产流动资金贷款,大中城市行的农业贷款将突出支持菜、肉、蛋、奶和水产品等副食品基地建设,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突出支持效益好的产业、企业、项目,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继续办好“粮棉大县”、“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贷款。同时,继续千方百计做好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