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乡织女获殊荣
安徽省金寨县丝织二厂青年挡车工李荣梅(中),来自大别山区,6年来她织出79123.3米坯绸,一等品率达98.1%,创丝绸织造行业新纪录。日前,这位曾获得过多项荣誉的山乡织女,又被授予“全国先进女职工”光荣称号。图为她向姐妹们介绍丝绸织造经验与技术。
周仲文摄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东兖州农村妇女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全市已涌现出六万名致富女能手。这是一个靠种桑养蚕致富的女青年。 刘考摄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

持续百余天的高温无雨,使江苏不少丘陵山区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在旱情严重的溧阳市汤桥乡张家村唯一的一口“救命井”(如图)已临近干涸,但乡亲们依然相互谦让,分水解渴。 程光摄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

  德州二百万亩棉花长势好
地委行署采取措施确保收购秩序
本报讯曾于80年代初发过棉花财的山东省德州地区,今年扭转了棉花生产连续几年徘徊、滑坡的局面,全区220万亩棉花目前长势喜人,一派丰收在望景象。近日,地委、行署与下属各县市正式签订责任状,以确保本区内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棉花收购秩序。
在德州市赵宅乡河沟陈村,青年农民陈广东告诉我们:想不到今年棉花年成这么好。他一家4口人,种13亩棉花,目前平均每株结桃30多个,其中最多的一株结桃60多个,今后如无特殊灾害,13亩棉花平均单产80公斤皮棉没问题,这样,他一家光靠种棉纯收入就可达1.3万元。在河沟陈村论种棉,陈广东属上游但不冒尖。这个320人的小村,今年种的650亩棉花长势都非常好。村里的陈福贵老汉,两口人种24亩棉花,按国家规定价格标准,人均种棉纯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在夏津县双庙乡政府我们了解到:被评为全国植棉能手的该乡农民范士芳,今年在他承包的荒碱洼地里种的100亩棉花,总产单产都将比去年翻番,一人可向国家贡献万斤皮棉。
在德州地区,像河沟陈这样的村和范士芳这样的户虽然不很普遍,但全区棉花普遍增产、棉农普遍增收已初成定局。据地区棉办同志介绍,今年全区棉花总产预计可比去年增长七成以上,平均单产增长1倍多。全区农民人均种棉纯收入可比去年增加200元。
分析今年棉花生产形势好的原因,德州棉农的解释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
为发展今年的棉花生产,地区不仅同各县市签定责任状,落实了棉花生产一票否决制度,而且落实了地区领导分工包县市制度,并出台了包括发放棉花生产银行贷款、棉花生产财政补贴等优惠的政策,调动了广大棉农的生产积极性。据调查,今年全区棉农用于棉花生产的资金投入平均比去年增加30%以上。此外,今年气温较高,降雨较为适量及时,也为今年棉花丰收打下了有利的基础。尽管今年棉花生产形势较为乐观,地区领导仍清醒认识到,由于棉花连年减产,供求关系十分紧张,收购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此,他们在与下级签订责任状的同时,还专门成立了棉花收购调度室和举报站,加强对收购工作的监督。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行出台新举措
棉花收购资金一保证三不贷
本报讯为了做好今年的棉花收购资金供应工作,中国农业银行最近制定了“一保证,三不贷”的资金供应新措施,以确保国家棉花收购任务的完成。
今年的棉花收成较好,农业银行计划比去年多安排200亿元收购资金。为保证棉花收购资金的供应,农行制定了如下措施:对合同收购、由主渠道经营的棉花收购资金需要给予保证,做到绝不因资金供应问题导致棉花收购给棉农打“白条”;对未经有关部门进行棉花收购、加工、经营资格认可的非棉花经营单位经营棉花的,银行一律不予贷款;对跨地区收购、纺织企业自行到产区收购或通过非棉花经营单位购买棉花的,抬级抬价抢购、制造“棉花大战”的,银行坚决不予贷款;对在棉花收购加工过程中有掺假使假行为的,坚决不予贷款,已发放贷款的要坚决收回。
(王玲玲王华)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点水成金

  博爱水利工程管理与收入挂钩
家家都用户户漠不关心的状况得到改变
本报讯河南省博爱县在评估资产、建帐立章的基础上,自去年11月开始在全县13个乡推行水利股份合作制,较好地改变了过去水利工程人人有份,家家都用,户户漠不关心的状况,有效地控制了水利固定资产的流失。对此,水利部最近召开农村水利股份合作制研讨会,肯定了博爱县的做法。
博爱县的水利股份合作制是从推广该县磨头乡东张赶村的经验开始的。东张赶村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曾因无人管理,老化失修。1992年10月,该村借鉴企业股份制的经验,大胆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具体做法:一是核定全村水利工程的价格,折变为股金出售给集体和个人。二是选举股东委员会,负责水利设施管理一切事宜。三是实行股东受惠制,一方面把水利工程所产生的纯利润,按股分红,集体股所得红利用于水利工程的再投入,个人所得红利归个人支配;另一方面凡股东灌溉用水,费用按股东委员会核定的收费标准执行,非股东用水,则按亩次加倍收费。四是实行股东资金制约制,股金可转让和买卖,但不能退股,费用照章收缴,红利保证兑现。水利设施股份制的实施,使工程管理与收入挂钩,受到全体村民的欢迎,全村当年向群众出售股金8万元,集体投资入股14万元,利用吸纳的股金不仅修复了陈旧的机井等设施,还新建了节水渠道。
一年后,博爱县推广了东张赶村的经验。全县已建立56个股份合作制样板村,参加股份制经营的设施有机井、渠道、电灌站等。过去,每年全县水利固定资产流失50多万元,实行股份制后,董事会大抓经营管理,使灌溉周期明显缩短,全县仅节约水电费一项就可减少27万元开支。(张学俭)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权属要清
我国数以万计的水利工程,大多是为农业服务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期以来,这些设施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受益权三权不明,责任不清,利益不直接,以至引发出一些消极现象:水利设施是大伙的,却无人负责;用水不计成本,大家争喝“大锅水”;想建新的水利工程,集体财力不足,农户又势单力薄,想干而干不起来。
博爱县的经验证明,关键在权属要清。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将集体、个人的力量聚集起来,组成新的利益共同体,让利益这条纽带把合作组织内部成员紧紧拴在一起,风险共担,好处共享,就能较好地解决过去存在的问题。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

  有个化肥厂一个月涨了17次价,湘西不少村寨每千瓦时电价没有在0.8元以下的……
省委书记激愤了
8月30日晚,湖南省委、省政府就减轻农民负担等问题召开电话会议。省直各厅局负责人将近200人的会场坐得满满的。在副省长郑培民就农民负担反弹的严峻形势作了报告后,省委书记王茂林即席发言,他讲了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查农民负担的情况,会场的气氛突然变得凝重起来。
前些日子,王茂林向省委农村工作部提出,地、市、州、县委书记要亲自动手,调查一个村的农民负担情况。全省确定了116个村,王茂林亲自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地调查了8个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他讲了在自治州了解到的一件事:一个农民去集镇供销社买化肥,先看了价,回家取钱再来买时,化肥价格已涨了,这位农民忍气买了化肥回去,一位邻居听说后也赶来买化肥,结果化肥又涨了一次。讲到这里,王茂林愤慨地说:“同志们呀,难道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做法吗?不!这是坑农,是捣乱!生产资料涨价猛,作为主渠道的生产资料公司只顾自己利益,凑热闹、乱涨价。化肥如此涨价,农民怎么买得起?”
王茂林环视了一下会场,语调更加激昂:“有个化肥厂,一个月内竟涨了17次价,纵然有千万种理由,能有这么个涨法吗?我在湘西走了不少村寨,问了很多农民,每千瓦小时电价没有在0.8元以下的。请问在座的诸位,你们谁用过这样贵的电?这其中缘由固然复杂,但把这些负担都转嫁到农民头上,这公平吗?!”他接着讲道:“自治州苗寨本来穷,一些地方孩子上不起学,而学校收这费那费,一个学期少则60至70元,多则超过100元,一个贫困的家庭怎么交得起?还有一些乡镇,利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搭车收费,如有的收取计划生育押金、金婚银婚保险金、婚前体检费、产前产后检查费等等,这样的问题不整顿,怎么向农民交待,又怎么尽到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
省委书记的激愤,震撼了每一位与会者。省电力局、省教委、省供销社等8个部门的负责人当即表示,迅速组织力量,深入下去,对向农民收费的情况进行一次大清查,不合理的收费坚决清退。
会散了,走出会场的人们还在议论、感叹、思索,颗颗沉重的心牵挂在农民身上。
(李志林彭康华湖南日报供稿)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

  北流农业正在活起来
本报记者郑盛丰罗昌爱
在刚刚撤县设市的广西北流市,以往艰难的农业,正变得活起来。1993年,北流跃入“钱多粮丰”县市行列,粮食亩产达到101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6元,成为广西第一个吨粮县级市,也是第一个成为广西钱粮超“双千”的县级市。今年上半年,虽然经受了强台风和大洪灾的袭击造成较大的损失,但粮食总量仍然增产885吨。
    基础意识
1980年,北流人均有粮422公斤,但农民人均收入只有80元,1988年,全县粮食减产3450万公斤,当年需从外地调进1000多万公斤粮食安排生活,耗财费力,人心不稳。
正是从这种艰难境遇中,北流党政领导进行了苦苦思索。其结果,是进一步强化了农业和粮食的基础意识,进一步看清并摆正了钱粮关系。
从1989年起,先后主持工作的4个县市委书记,都把基础农业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大抓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大力普及增产增收的科学技术,制订并实施吨粮田方案……一届又一届的党政领导,像接力赛跑般不断使农业的基础坚实起来。
    多元结构
不抓粮食,人心不稳;只抓粮食,农民也难潇洒。北流的农业指导思想是:既抓钱,又抓粮;钱粮互促,齐头并进。
这样,5年来,北流拓宽了大农业的宏观思路,推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构架。把67万亩耕地变成优质高产的粮仓,把200多万亩山地变成取之不尽的林果银行……
正确的决策很快就带来可观的回报。北流的乡镇企业,近3年实现了超常发展,去年总产值达到37亿元,是1990年的10倍;林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岭南名果荔枝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年产量超3万吨;而20万亩冬菜,又获得1.6亿元的收入;户场相连规模饲养、规模上市的养殖业,年收入达2.5亿元。
北流农业,不再是脆弱的单一结构。仅是新名称,就可数出一串来,诸如立体农业、高科技农业、山地农业、冬季农业、林果农业、庭院农业、养殖农业、加工农业、外向农业等等。这些,北流人统称为“多元农业”。
    反哺措施
“多元农业”带来的多元农业经济,给北流农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现在,农业投入的“需要”,已有了经济实力的“可能”来保证。北流对农业又添了新招数:反哺措施。
反哺农业的资金,既来自多元的农业,也来自北流因地制宜扬己之长发展起来的陶瓷、水泥、建筑等支柱产业的收入。去年,北流从财政用于投入农业的资金达558万元,加上全县各种渠道投入的支农资金,共达5.18亿元。
就粮食而言,正确的认识加上得力的反哺措施,便催生了良好的效果:去年与1989年比,面积增加3万亩,总产量增加0.73亿公斤;人多地少的北流,5年共向国家出售合同订购粮1.55亿公斤。
    激励机制
在北流,粮食生产的增减和农民收入的多少,已与各级党政干部的褒贬奖惩挂起钩来。一种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格外关心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
北流这几年来,每年都从市级财政中拿出55万元,作为粮食增产和农民人均增收等指标达标超标的奖励资金。达标差的则究其责任给予经济处罚。乡镇一级,也拿出相应的资金进行奖励。这种激励机制,调动和激发起各界关心支持农业与农民的积极性,理顺了北流的农业关系。
北流大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致富,带来农民生活的新变化也是令人欣喜的。新近5年,这里已有10万农户65万人搬进楼房式的新居;农民摩托,已有2万多辆;农民私人轿车,已达100多部;程控电话,卡拉OK,音乐茶座,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

  浮夸就是腐败虚报更增负担
陵县制止泡沫数字钻空子
本报讯眼下,在山东陵县农村,人们谈论最多的是这样一件事:夏粮收购前夕,县委、县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乡镇如实汇报夏粮生产情况,将农民负担严格控制在5%以内。并明确指出:谁虚报数字,谁就是增加农民负担,将追究其责任。这是今年以来,该县下决心制止虚报浮夸、“炒”政绩的又一举措。
近几年,浮夸风在这个县有所抬头,据县统计部门反映,在核实乡镇经济数字时,个别乡镇存有报数不实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个别村虚报浮夸,乡镇则得过且过,造成数字不实;个别单位搞数字游戏,“炒”政绩捞资本;有的是做大“5%”含“金”量,意在多掏农民腰包。对此,县委、县政府认为:虚报数字不但造成上级对基层情况的错误认识,导致不切合实际的决策,而且虚报本身就是增加农民负担,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
为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县委、县政府将制止虚报浮夸风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虚报浮夸者,一经发现,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让真正实干又说实话、创实绩的干部受到奖励,不让上报“泡沫”数字的人钻空子、捞好处。今年初,在统计199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时,各乡镇政府、各乡镇统计站、审计站等报上来的数字经综合后有四种:850元、837元、817元、803元。为获得真实数字,由县委书记魏学平、县长袁秀和等分头带领一支检查组奔赴各乡镇,进村入户,座谈了解,经过5天现场调查,最后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低数字:803元。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让村组干部
有更多精力抓经济
最近,我们县委组织部在县委党校对全县517名村支部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问卷和座谈,感到他们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是,无法集中精力抓经济。据问卷统计,每年真正用在抓经济上的时间还不足20%。
村干部精力难集中,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我们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好这一问题。
一是工作上松绑。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工作结构和布局,给村干部更多的抓经济工作的自主权。
二是任务上降压。基层干部反映,上级安排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一茬接一茬,而且都要与工资挂钩,实行奖惩,不搞不行,搞的尽是些非生产、非经济性工作,有的根本不该村干部搞的也压在村干部身上,使村干部难以承受。上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任务下派,使他们一门心思抓经济建设。
三是服务上增温。各级各部门要多为基层排忧解难,针对农民进入市场后的新情况,多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种苗、销售等各方面的服务。
(湖北省郧西县委樊学庭)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

  在经历百年未遇洪灾后
株洲湘江防洪工程全线开工
本报讯8月18日,是湖南省株洲市360万人民最难忘的日子——百里湘江防洪工程全线开工,揭开了该市防洪工程建设史上新的一页。
今年6月18日,株洲境内发生百年未遇洪灾,湘江大堤多处决口,全市的10个县(市)区、15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在15亿元以上。市领导痛定思痛,认识到湘江防洪工程的全面整修刻不容缓,并一致决定要用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完成这项宏大工程,并先后到江西、湖北、上海考察,获得了大量的资料。
他们把修堤与修路相结合,防洪与排渍相结合,修堤与开发建设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美化城市相结合。市委书记程兴汉提出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并委托有关部门组织富有经验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查阅多种资料,详细勘测地形。7月20日,株洲湘江防洪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在短短的18天时间里,各部门工作人员就完成了宣传发动、工程设计、征地拆迁等任务,为湘江防洪工程全线顺利开工做了许多扎实工作。截至8月16日,全市已有220个企事业单位、个人捐款100多万元。 市委、市政府本着“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的原则,所有土石方工程分别由市区职工、干部和农民、居民分段负责包干。每人10个工日的土石方量,任务按人数分到单位。湘江防洪工程之浩大,将成为株洲建市以来的工程之最,竣工后,将进一步推进该市彻底消除水灾隐患。
(廖雪文王亚男)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海阳建设农业专业化基地
本报讯目前,山东省海阳县已成功地建起65万亩农业专业化基地,从而实现了农业人口人均1亩“效益田”,为海阳县跨入农业强县夯实了基础。
海阳是全国粮油生产基地县。为实现由“吃饭型”到“效益型”的转变,县里鼓励乡镇村发挥资源、传统项目优势,着力发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化基地。北埠后乡地处昌水河冲积平源,土质肥沃,适宜种芋,乡政府因地制宜发展芋头生产,仅此一项,群众就增加收入700万元。目前,全县亩收入1500元以上的基地达45万亩,其中双千元基地逾30万亩,有5万亩收入过5000元。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文山蔗农获三十万元赔款
本报讯云南文山自治州蔗农最近获得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文山县支公司的30万元赔款。
为了调动农民种蔗的积极性,保证糖厂产量,文山糖厂去年将当地农民的两万亩甘蔗园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文山县支公司投入保险,保险金额每亩200元。保险协议规定:甘蔗在保险期内遭受霜冻、雪灾、暴风、暴雨、洪水、火灾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负责经济赔偿。去年11月文山的甘蔗遭受严重霜害,受灾面为100%。保险公司按规定给予蔗农30万元赔款。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樟树建立信息库招商引资
本报讯江西省樟树市建立信息库,及时捕捉外商投资动态,全市招商引资迈出了新步伐。今年以来签订合同16个,兴办“三资”企业4家,引进外资890万美元。
樟树市去年6月份建立了政策信息库、投资信息库,先后与泰国总商会、印尼林氏集团等20多家外商企业建立了联系。市外资局还定期收集本市各企业合资意向信息,以便与外商有目的地洽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