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编者的话

  开发区茁壮成长
办开发区如同办经济特区一样,是新鲜事,是人民共和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在看了深圳、珠海、厦门办经济特区取得的可喜成果后提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接着,1984年5月4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发展高新技术,实现经济飞跃,1991年3月6日,国务院决定继北京之后又批准21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办得怎样了?全国人民都关心。在迎国庆的大喜日子里,本报记者从大连、天津、西安发回三篇报道。今天发的《大连开发区今年十岁》是第一篇。
从这些报道看到,开发区已成为新的生产力的快速增长点,同经济特区一样,起了技术、管理、知识、对外政策的窗口作用。这些开发区都是认认真真地办,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办,所以办得出色。这里我们也要顺便说一句,办开发区是有条件的。外商也罢,内商也罢,愿不愿意到开发区投资,办高新技术企业,他们不仅听是不是有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看投资环境如何,能不能取得别处得不到的利益。那种不顾条件,圈一片地,插一块牌子,就宣布为开发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1版(要闻)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

  大连开发区今年十岁
本报记者张书政
大连开埠不到百年,以港兴市,港兴市兴;如今,大连办起开发区,扭转了滨城建设的乾坤,发生了以开发区兴市、兴省甚至振兴整个东北腹地的历史性转变。10年间,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带动了大连巨变,辽宁巨变,全东北走向振兴之路。
马桥子等4个散布在海滨荒丘上的小渔村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神奇壮观的现代化新城区,这就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并赞扬大连开发区。1993年8月,江总书记兴致勃勃地登上大连湾畔炮台山,俯瞰大连开发区全貌,看到楼宇连群,新城巍峨,与陪同的地方同志交谈说:“深圳、厦门、珠海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你们9年搞了24平方公里,不小啊!”总书记又说,“3年前我来过,3年来,大连开发区变化很大!”
  24平方公里内摆满项目,是吸纳国际资本和世界先进技术最活跃最密集的地区
大连市委、市政府以及开发区管委会,视“项目”为开发区的生命,是开发区发展与繁荣的源泉。
大连开发区是1984年10月15日正式动工兴建的。这一天,在一片玉米地里临时开出来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开工典礼台,主持人宣布,大连开发区今天正式动工兴建,而中外企业家却已提出合资、合作及内联项目425个,计划立项并划给建设用地的项目237个。
到第3年,先后有8000多人次外商来开发区考察和洽谈。
到第5年,大连开发区共签约和批准成立170多家中外工业企业,投资总额突破20亿元,其中三资企业120家,投资总额超过17亿元。
这时,3平方公里起步区内的项目已经排满。经上级批准,他们确定了“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建区方针。从1989年起,该区按20平方公里的规划向东“滚动”。1993年,又按24平方公里的规划继续向东“滚动”。
目前,24平方公里规划区内的项目又已排满,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实业界进区建厂。累计批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类企业近7000家,其中,内资企业近6000家,外商投资企业989家。这989家的总投资额是45亿美元,协议外资金额2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外企”中已投产企业422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01%。
大连开发区引进的项目技术先进、创汇能力强、规模大、后劲足。有不少国际上知名度高、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或集团,到该区投资兴业。进入世界排名500强以内的生产性跨国公司中,就有17家来区建厂,如日本的东芝、佳能、三洋,美国的辉瑞,韩国的大宇,法国的道达尔,等等。
在全国开发区中,外商投资企业平均项目规模是200多万美元,而大连开发区平均项目规模是500万美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99家,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2家,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4家。
最近,美国实业界投资1.5亿美元的辅成工业区、投资5亿美元的小窑湾包片开发区、投资3000万美元的硅谷高科技园等项目,已正式签约,大连开发区展现了喜人的发展前景。
  目前已进入收获期,在生产、技术和出口管理水平上日渐成熟,成为国家和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发区目前已进入收获期,国家和地方开始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国内外投资者的资金在不断增值。
开发区工业项目门类齐全,已形成电子、机械、轻纺、建材、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并成为机电、医疗器械、轻纺、服装、水产等加工出口基地。该区是国家和地方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炮台山西北隅有座获得“全国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的百人小厂,名叫大连太平洋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1988年投产,前年开始盈利,至今,每年都盈利千万元左右。该厂的美国、香港老板看到他们的投资迅速增值、大量增值,高兴地追加了投资。
万宝至马达大连有限公司经理中野和夫先生对记者说,“到2000年,我们万宝至马达集团要达到年产值2000亿日元,而从现在起的两三年后,我们的产品90%是产自大连开发区的了。”这家公司的投资已经追加到144亿日元,去年的工业产值达到5.4亿元,创汇9000多万美元。今年8月,这家公司和佳能大连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同时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和“全国十大外商投资出口创汇企业”。
在大连开发区内,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都很好。记者采访的黄海轴承厂、北方管件有限公司、大连客车厂、金源实业总公司、大化乙炔气厂等,无一亏损,盈利的额度都很高。黄海轴承厂是哈尔滨轴承总厂在大连开发区投资兴办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老厂的支持下,该厂学习借鉴三资企业管理经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几年来,年实现利税都在1500万元左右,人均创利税达1.3万元。
大连开发区投、试产的422家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据统计,199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3.3亿元,出口创汇5.8亿美元,实现利润1.28亿元,实现税收7620万元。
今年1至8月份,全区经济运行良好,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工业生产及其他方面都已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预计1994年全区社会总产值将实现11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工业总产值将实现8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出口创汇12.8亿美元。
大连开发区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1984年10月至1994年7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1.8亿元,国家和地方获得工业企业利润2.6亿元,工业税金总额2.6亿元;出口创汇总额21.3亿美元。从1990年1月至1994年8月,全区财政收入总额28.1亿元,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45.2%。
回顾10年征途,大连开发区在开发面积、外商投资企业总额、协议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固定资产投入、社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三资企业出口额等8项主要经济指标的考核中,多次名列全国各开发区之首,大连开发区也因此戴上“神州第一开发区”的桂冠。
  窗口作用和辐射功能日益强劲,为促进“母城”、“腹地”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创办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繁荣东北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投下的一步关键性棋子。10年的实践证明,大连开发区在充分利用“母城”(大连老市区)和“腹地”(东北3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工业基础优势的同时,也为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有人形象地说,“大连开发区是促进内地企业走上‘外向型’的媒介,是推动内地工业技术进步的桥梁,带动内地资源加工出口的龙头,是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对接器’,是向内地传授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学校”。
大连开发区的窗口作用及辐射功能大致可分为5类。
第一类是“示范性”的借鉴作用;第二类是“外向型”的桥梁作用;第三类是“内向型”的媒介作用;第四类是“扩散型”的推动作用;第五类是“合作型”的带动作用。通过中外合资等紧密地合作形式,使外企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设备等可直接为我所用。由大连制药厂与美国辉瑞跨国公司合资兴办的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利用美国辉瑞集团的专利技术和先进设备,生产世界上领先的抗生素、超广谱抗生素产品、第三代孢抗菌素以及抗真菌新药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新药,填补了我国制药工业的空白,促进我国抗生素类药品的更新换代。
据统计,在大连开发区创办的前一年,即1983年,大连市工农业总产值仅为101.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84.2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6亿元,全市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是9.8亿元,全市仅签订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项目43项,总金额只有2200万美元。这一年,地方财政收入为4.8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68元,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是872元和735元。
到1993年,即大连开发区创办第9年,大连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96.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616.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5.1亿元;全市出口商品供货126.5亿元,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商品供货57.9亿元;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722项,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185家,其中投产1439家,当年完成产值99.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23亿元。这一年,该市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3.2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13元,全市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4139元。大连市10年间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溯100年,大连湾畔上空翻卷着中日甲午战争的风云;上溯10年,大连湾畔破土兴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如今,这里升起一颗耀眼的“开发区之星”,并被誉为中国开发区中一面鲜亮的旗帜。(附图片)
大连开发区内五彩城商业区繁荣兴旺。 本报记者 张书政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日两国外长举行会谈
钱其琛指出,中国不能接受日本对徐立德访日事件的做法和解释
本报联合国9月26日电记者许世铨、何洪泽报道: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与日本副首相兼外相河野洋平今天上午在联合国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中日关系的最新事态发展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河野洋平首先重申日本政府对华政策。他说,日中关系在日本外交政策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日本政府主张在日中联合声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今后将坚持这一政策。目前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困难。河野希望能与钱其琛坦率地交换意见,他并为日本政府允许台湾政要出席在广岛的亚运会作了辩解。他说,台湾将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广岛亚运,没有国歌,没有国旗,作为一个地区体育代表队参加。日本政府愿意保证在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在日逗留期间,日本政府绝不会同徐立德接触,不希望日中关系因这件事受到影响。他还重申日本政府将严格遵守日中联合声明。
钱其琛说,村山内阁成立以来,多次表示重视对华关系。中国有句古话:“言必信,行必果。”我们注意到日本政府的表态,但更要看行动。钱其琛进一步指出,台湾在国际奥委会改变了名称,更换了旗帜以后,历届亚运会都进行得很顺利。但遗憾的是,这次在广岛举行的亚运会前连续发生李登辉、徐立德等台湾政要企图利用体育运动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事件,这给中日关系带来了干扰,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严重关切。钱其琛指出,“本届亚运会和亚奥理事会根本不谈申办2002年亚运会的问题。台湾政要企图到日本去活动,根本不是什么体育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台湾方面对他们的政治意图也直言不讳。日本政府对此不可能不了解。台湾当局这样做当然主要是有其政治意图的,但也受到国际上的一些支持和有意纵容。中国政府为维护中日友好的大局,排除台湾当局对亚运会的干扰,多次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但日本政府的做法已明显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友好条约,违背了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作出的郑重承诺。日本政府这样做为台湾在国际上利用体育进行政治活动开创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
钱其琛严肃指出,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的做法和解释是完全不能接受的。由于这件事而损及中日关系,责任完全在于日方,不在中方。允许徐立德赴日将招致12亿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为两国正常关系蒙上阴影。本可避免的事却让它发生了。这件事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对此有深入的了解并严肃对待,珍视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


第1版(要闻)
专栏:

  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抵京
国庆后将赴沂蒙山区考察学习
本报北京九月二十六日讯记者董宏君报道:今天下午,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内歌声飞扬,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员们用热情的歌声迎来了一九九四年全国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布赫、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艾则孜、司马义·艾买提等领导同志到这里看望了参观团的全体成员。
参观团由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任团长。来自十九个省区、九十六个少数民族贫困县(旗)的百余名代表,都是这些县(旗)的党政领导和有关负责人。
据介绍,参观团除在北京参加建国四十五周年观礼活动之外,从今年起,将改变以往单纯观光的作法,把活动重心转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发展地方经济,摆脱贫困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上来。今年,参观团的重要任务是要考察学习沂蒙山区近十年来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代表们为首都北京的变化感到欢欣鼓舞,纷纷表示,将把沂蒙山区在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摆脱贫困落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学到手。他们决心结合所在民族地区实际,带领群众努力发展本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提高广大民族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1版(要闻)
专栏:

  养老保险新体制初步建成
据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张锦胜)国家体改委新近提供的情况表明,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要内容的我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国参加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职工现已达90.5%。据介绍,经过近10年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与探索,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新体制。目前,全社会已经形成的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和部分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基金储备金达200多亿元,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已有58.8万户,职工达7300多万人,离退休人员1600多万人。


第1版(要闻)
专栏:

  穆加贝连任津民盟第一书记
江泽民总书记致电热烈祝贺
新华社哈拉雷9月25日电(记者黄思贤)出席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委员、吉林省委书记何竹康,24日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一封贺电转交给穆加贝,热烈祝贺他再次当选津非洲民族联盟第一书记兼主席。
江泽民在贺电中以中共中央和个人的名义,祝贺穆加贝“在领导津民盟为津巴布韦的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的崇高事业中取得成功”。贺电还祝中津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穆加贝对江泽民总书记的贺电以及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团参加津民盟代表大会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津巴布韦独立期间提供了无私的援助。中国是津巴布韦最珍贵的朋友。”他对何竹康说:“我们期待着江泽民主席访问津巴布韦。”


第1版(要闻)
专栏:

  朝鲜党政代表团访华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外交部发言人陈健今天在此间宣布:应中国政府邀请,以国家副主席李钟玉为团长的朝鲜党政代表团将于9月27日至10月4日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贵州乡镇企业进入“快车道”
头三季总产值比去年增长四成半
据新华社贵阳九月二十六日电(记者林勇)基础差、起步晚的贵州乡镇企业,近两年呈现整体推动、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的强劲势头。继去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过百亿元后,今年一至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百分之四十五,全省工业总产值净增量一半以上为乡镇企业所创。针对社会发育滞后不利于发展乡镇企业等情况,贵州省近两年实施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选择条件较好的城镇或水、电、路等都较为便利的地方,依托实力雄厚的军工企业和国营大中型企业,集中连片建设亿元工业小区。


第1版(要闻)
专栏:

  云南电信事业突飞猛进
全省市话交换机突破五十万门
据新华社昆明九月二十六日电(记者屈明光)昔日落后的云南省邮电通信事业,如今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高速发展,从而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力促进了边疆经济繁荣。从一九七八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累计投资一百多亿元,引进外资一点三五亿美元,千方百计加快邮电通信的发展步伐。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已突破五十万门,并且百分之八十是先进的程控电话。目前全省已建成十座卫星通信站,有八十九个城市开通了程控电话,一百零一个城市进入了全国电话自动拨号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南北挂钩对口协作共同富裕
本报南京九月二十六日电记者龚永泉报道:苏南苏北,一江之隔,而经济发展上差距很大。为了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江苏省提出了“一手抓加快沿江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手抓苏北经济比较薄弱地区脱贫致富”的方针,实行苏南部分市县与苏北四市十县南北挂钩,对口协作,共同富裕。两年来,全省南北挂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苏北四市与苏南三市结对的乡镇已有四百一十六个,挂钩企业达一千六百一十四家,联营的企业四百三十三家,引进技术项目七百二十个,请苏南代培管理人才五千四百一十八人次,向苏南输出劳务五十五万人次。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西二百万农民开发荒山
已开发两千七百九十万亩
据新华社太原九月二十六日电(记者鄯宝红、李仁虎)山西省山区农民大规模开发荒山活动已取得显著效益,目前全省通过各种形式投入荒山开发的农户近五十五万户,二百二十多万人,开发面积两千七百九十万亩,其中已初步治理一千五百五十万亩。山西省近几年将市场机制引入荒山开发,推广了“四荒”拍卖和股份合作制开发等形式,真正将荒山使用权交给农民,使荒山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全省森林面积由五百万亩增加到四千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百分之二点四提高到百分之十七点八;近五年,全省经济林面积每年递增约一百万亩。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东扩大晚造播种面积
比去年增加一百六十多万亩
新华社广州九月二十六日电(记者韩晓光)今年备尝洪涝之苦的广东省,积极扩大晚造播种面积,力争早造损失晚造补,确保今年全省粮食增产。据广东省农业部门介绍,今年全省晚造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二千五百八十三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一百六十八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达到二千一百四十六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九十七万亩。目前,各地禾苗长势良好。为了确保晚造丰收和全年粮食增产,广东省政府近日召开全省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切实抓好晚造中后期管理和秋冬粮食生产。据悉,省里确定今年全省冬种面积要达到一千二百六十万亩,比去年增加三百三十四万亩。


第1版(要闻)
专栏:

  内蒙古公路逾四万余公里
百分之八十六的乡镇苏木通了公路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九月二十六日电(记者汤计、丁铭)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七百五十多条、四万余公里纵横交错的公路已把千里大草原与广阔世界连为一体,为内蒙古的经济腾飞筑起了致富路。建国四十多年来,全区的交通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一九九三年,全区公路里程已达四万三千七百八十九公里,有百分之八十六的乡镇苏木通了公路;百分之五十一点三的村嘎查通了汽车。到一九九三年,全区已拥有民用汽车十七点七五万辆。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开工了呼和浩特至包头高速公路、三○一国道牙克石至满洲里段、一一○国道呼市至集宁段等十条二级以上汽车专用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第1版(要闻)
专栏:

  检阅45年绿色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开幕
江泽民参观博览会时指出林业资源利用大有发展前途
本报北京9月26日讯新华社记者张宿堂、本报记者杨振武报道: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林业部主办的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今天在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晚上来到全国农业展览馆,兴致勃勃地参观博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国务委员陈俊生、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为博览会开幕剪彩。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林业生产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现有森林面积达到20.06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92%,比建国初期的8.6%提高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达到117.85亿立方米,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的被动局面,林业发展开始进入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新阶段。由林业部举办的这个博览会是建国以来林业系统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全国性的博览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部门参加了展览。博览会以实物为主,结合模型、影像、图片、文字材料,展出了各种林副特产及多种经营产品、最新研究开发的林业科技成果等。博览会全面体现了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产业,又是社会公益事业,兼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肩负着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江泽民在林业部部长徐有芳的陪同下,逐一参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林业部部属企业的展厅。从木材、人造板、木浆纸、纸板到建材、林业机械、家具、竹制品,从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到香料、花卉盆景、干鲜果品,江泽民一一观看,并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一些产品的原料、工艺、价格和市场情况。当了解到许多产品是由剩余林木材料加工而成时,江泽民肯定地说,我国林业资源比较丰富,林业的多种资源利用非常好,大有发展前途。看到不少展厅都有许多由竹木原料制成的精美工艺品时,江泽民十分高兴地说,中华民族很了不起。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庆节前夕,天安门广场装点一新,20多万盆(株)鲜花绿草组成8组花坛,光彩夺目,十分壮观。中心大喷泉花坛直径60米,1000多个喷头,能变换“团结奋进”、“四海翻腾”、“节日赞礼”和“日新月异”四种图案,吸引着数万名中外游人去观赏、摄影留念。 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