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们同在祖国的阳光下
叶楠
在川藏高原的雪山上,在与冰川相接的寸草不生的地段,常常有一片片稀疏的树林。那些树并不高大,细枝和叶片并不茂盛,然而,躯干却极刚劲,形体宛如盘龙曲虬。它们是青?树,本来是高大的乔木,如果在气候略微温暖的地带,它们原本是躯干笔挺的参天大树。由于命运把它们抛在这高寒地带,高程的差别,注定了它们永远摆脱不了恶劣的境遇。没有和风与温柔的雨露,没有松软的土壤,有的是冰冷的岩石和冻土,有的是长年不停息的凛冽的强劲的风雪。然而它们并没有埋怨不幸的命运安排,却顽强地成活,屹立于四五千米的高程之上,在这荒漠之地,创造了生命的辉煌。我每每遇到这样的林子,总是停了下来,久久地站在树林前,在这些树前垂下头,我对它们自身的生命力的顽强和神奇,激动不已。它们要生长一寸一厘的高度,比其他地带的同类,要艰难无数倍啊!虽然它们同在灿烂的阳光下。
在远南运动会临近的日子里,我看到一个个站在讲台上,向我们敞开心扉讲述他们自己顽强拚搏经历的优秀残疾运动员,我好像又看到那雪线附近挺立的一棵棵的青?树。他们亦如那些青?树,敢于向命运挑战,坚忍地活着,而且,以超常人的努力,如常人一样为社会和国家,创造奇迹。虽然他们毫无例外的向前冲刺一步,要遇到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难,要比常人流淌更多的血汗。他们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由于他们执拗地热爱生活,对不幸的命运的不屈和抗争,在不幸中创造生命的辉煌。他们的身肢和感官,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残缺,却都有健全美丽的心灵。当一个盲人运动员,为自己国家获得金牌的时候,他就是以这颗健全美丽的心灵,感知到金牌的颜色和分量,同样感知到国旗在冉冉升起,甚至于国旗飘动的姿容。他的心灵跳动的节奏和国旗飘动的节奏同样,感受到强烈的作为祖国儿女的无比幸福。
在远南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亿万人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位儿童钢琴手,在表演区的中心,为歌手的无词之歌伴奏。他却是一位盲童,他的名字叫孙岩,长春市的小学生,今年12岁。他是不幸的,从他降生到这个世界开始,他就没有看见过这个世界的模样。他在他的父母帮助下,与自己的不幸抗争,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正常人上的普通小学里读书。他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的学习过程,要比他们费力复杂得多,他要靠听觉汲取老师教授的知识,以盲文记录下来,按盲文复习、咀嚼这些知识,以盲文做出作业,再向老师诵读,以求老师检验他的领悟和成绩。不仅如此,他每天还要挤出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完成钢琴课程。他开始弹琴的时候,才四岁。我想,他的父母让他学习钢琴,可能是让他在音乐中,来更多地感知他看不见的这个世界吧!同样,学习钢琴,也要经过以听觉,将音符、节奏、情绪,录入脑海里,再传递给手指的触觉,再以听觉来检验的过程。虽然如此,他的学习成绩,与其他孩子相较,不但毫不逊色,而且总是名列前茅,在钢琴竞赛中,也多次获奖,显露了他的音乐才能。这不是奇迹吗?这个孩子以他的名字——岩石的坚硬,在创造他不幸中的辉煌。当他手指下流淌出琴声的时候,你会相信,他和我们一样,看到了这个世界,他用他那颗健全美丽的心灵,或许比有些常人感知的世界更宽阔更绚丽。
人们会听到,那琴声和歌手的无词之歌的歌声,向我们讲述他们对不幸命运的不屈和抗争,在不幸中创造生命的辉煌的历程。讲述他们对祖国的爱。
我相信,人们会从那琴声和歌声中,理解他们,看到他们袒露出的健全美丽的心灵,从而会有强烈深切的感受:我们与他们是相同的,没有区别,我们同在祖国灿烂的阳光下。


第8版(副刊)
专栏:

  看山人
张夙起
那一架三角窝棚,他说是他的家,他的窝儿。
窝儿很小,小得只可砌一锅一灶,搭一铺土炕;土炕小得只有三路半炕坯,只够焐一个被窝,放一杆猎枪,猎枪旁再趴一条狗。
有朋自远方来,住下吗?只得抵足而眠,不亲热也得亲热。猎枪可以放在枕下,而那只心爱的狗只得在地下委屈一宿了。
自己的因为属于自己才好。窝棚虽不如砖房瓦屋严实,但在这里却独一无二,他喜欢。那窝棚藏在山坳里,背依青山如锦屏,教雨雪风寒却步哩!面临清溪如环带,躺在炕上如枕流水,梦中犹有水音儿哩!年年春来抹一把厚泥巴,堆几块大石头,结结实实冬暖夏凉,大雪封山的日子,小炕烧得烙腰眼儿。
他喜欢的地方就不离开。他有儿有女,闺女住楼房,儿子还是林业局长,可谁劝也不走。
为了儿子腰杆儿硬吗?不全是。
25年前,为了这架山上的树,县长给他戴了红花,他就不想走了。20年前,有人拆了他的窝棚,他又搭了这个更好的,硬拿猎枪把那些“不怕死”的,朝树林“造反”的家伙逼退了。他吃敬不吃呛,越撵越不走!
为了没个好接班的吗?不全是。
村上派了好几个,还有个小伙子是县林业站培训的技术员,人家有证哩,可谁来了他都急:“你们嫌我老了干不了啦!咒我死是不?不死,我不走!死了,也不走,埋在这儿!臭了烂了也在这儿!”
闷吗?也闷,也不闷。
几十年伴着不会说话的草木,不闷也怪。可草木有情,草长花自发,蜂儿蝶儿教春情四溢;林子大了什么也唱,什么野牲口也生养,天上飞的地下跑的,白天黑夜一样热闹。他爱听梆子,赶上村里来了戏班儿,支书准来替班,教他回去过戏瘾。
孤吗?也孤,也不孤。
出来进去一个人,灯下一只影子,不孤也怪。可他说大伙儿惦记他,白日上山下田,谁到附近都光顾他的小窝棚,品品他的山茶;晚上,他还有狗作伴儿,要是赶上逢年过节,村里有人送酒来,他也能喝两盅儿,可一听外面有动静,他的眼睛就瞪了起来,像山豹似的窜出了窝棚……
可见他没醉,也醉不了。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从黄土地上腾飞
李涌
说起三晋大地,物产自然是丰富的,历史也很悠久,但也正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沿革等原因,它相对来说也比较封闭。从地理上说,它西南环隔黄河,东有太行绵亘,北连朔漠,自成一个环境;加之解放前长期在军阀官僚的部分控制下,也造成了某种“自成体系”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开放的视野。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山西省的一些头脑清醒、有魄力的干部和企业家进一步突破地理条件和习惯心理的藩篱,以积极稳健的步伐走出黄河、太行,走向外部世界,为山西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可喜的贡献。
山西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薛成惠就是这样不肯囿于小天地眼光瞄向世界以期做出大贡献的人。他7年前受命出任这个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决心使这个创立于1955年的老资格公司出现一个生龙活虎的新局面。
他以不遗余力的投入实践着“事在人为”,首先是扎下身子进行大量的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种配套措施,理顺了内外联络渠道。所有这些,为公司争取更大的出口创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有力保障。他还十分注重从理论上研究公司的经营管理,力求自己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新的突破。他学习了国内许多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读了不少世界经营家的自传和如何管好企业的书籍,又奔赴国外考察,不断丰富自己的管理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
他立足山西,但手“伸”得很长,凡能为公司创汇处,他就竭尽全力,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他上任的当年,公司出口创汇即完成1800万美元,比上年有显著增长;1987年,达到2100万美元;1988年又增长至2600万美元。
滔滔的黄河水不仅不再是限制奋进者脚步的鸿沟,而且成为发展土产畜产的滋养剂;太行山也不再是阻碍奋飞者的翅膀,而是以它无穷的潜力助人走向世界。
1991年,山西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的产品在西班牙获得“第十届国际食品饮料大奖”。山西省政府劳动竞赛委员会给这个公司记集体特等功,给薛成惠记一等功。
对于任何真正有出息的人来说,成功永远只是里程的标记,而不是行动的终结。在扑面而来的荣誉面前,薛成惠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丝毫的陶醉和松懈,他更喜欢求新,将已有的成就放在身后,不骄不躁地去创造更大的成就。
为使出口商品立于国际市场,在竞争中取胜,公司同欧洲最大的干果进口商之一——英国哈根父子公司合资成立了“山西省惠英干果食品有限公司”,迈出了利用外方资金、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生产销售的第一步,随后又兴办了与港方合资的宏佳贸易公司、惠晋枣类食品有限公司,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实力。公司还在深圳、珠海、厦门、北京、天津、新疆、珲春、上海、昆明、海南等地设立办事处和分支机构,并在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科特迪瓦等地设立了公司,开始走上跨国经营的途径。
就这样,薛成惠和山西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在改革开放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台又一台有声有色的好戏,而且将这戏台搭到全球的许多角落,为地方唱出名气,为国家创出了可观的效益。1992年摘取了经贸部“基地成果奖”的桂冠,同时,还在日本获得“地毯设计奖”。这一年,公司完成出口创汇达4846万美元。1993年,公司进出口总额达5134.93万美元,首次突破5000万美元大关,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11个部委评为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之一。
薛成惠和山西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真正地腾飞了!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也离不开三晋大地。因为他们清醒地知道:离开这片黄土地,离开三晋父老,就断了乳汁的哺育,生命力的源泉也正在这里!


第8版(副刊)
专栏:

  鞋垫
高凯
脚心沁凉
就垫上鞋垫
鞋垫
是妈妈一针一线做的
妈妈的眼比那个针尖还尖
妈妈的心比那些细线还细
鞋垫上
妈妈绣了上千条彩色的路
鞋垫不厚
却让我长高了许多
鞋垫很轻
却让我沉重了不少
垫鞋垫和不垫鞋垫
就是不一样呵
抬脚脚心暖了 举手手心也暖了
妈妈的鞋垫很神很神
世界再大
踏着它走得再远
到头来还是踏上祖国土地
又守住了妈妈


第8版(副刊)
专栏:

神农架奇松(摄影)  戴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