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

  小榄:十五年圆了“城市梦”
本报记者郑德刚
在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一片片拔地而起的新城,改写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这片沃土的风貌。而这些城镇的建设者和主人,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地处广东中山市的古镇小榄,正是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悄悄地走出田埂,叩开了车水马龙、霓虹耀眼的城市生活之门。
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记者造访了小榄镇。
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北临西江,南望大海,全镇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沧桑岁月给这块土地披上了厚重而陈旧的外衣。男耕女织、鸡犬相闻的乡土生活气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弥漫在人们狭小的生活空间。
然而,如今的小榄已今非昔比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把小榄镇的新城区与旧城区紧紧相连。小榄镇深涌村村口那座漂亮的仿古牌楼,就坐落在小河边。跨过小石桥,走进村中的街巷,整洁漂亮的小楼,衣着入时的人流,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嬉戏声以及老人们悠闲的步履,家庭主妇提着菜篮子讨价还价时的表情,都很难用一个“农”字来形容。
记者踏进深涌村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这是一座刚刚完工的现代化大型建筑,是村民开会、娱乐的场所。村长张炯福把我让进他的办公室。他介绍说,深涌过去只是一个纯农业型的村,农民的日子虽过得去,但谈不上富裕。村里人虽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但可望而不可即。农民进趟城都要低着头走路,怕人瞧不起。改革开放了,中央给了富民政策,我们合计一下,首先从办乡镇企业入手。靠仅有的几百元办起了一个手工小作坊。15年了,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现在,我们这个只有390多口人的村子,一年仅工业产值就有5000多万,明年要达到一亿!今年村里人均收入有5000多元,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集体经济壮大了,现在村里仅厂房就有1.5万多平方米,劳力绝大部分都到村里的工厂上班,土地交给少数懂行的人种。富裕了,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这些年我们建了学校、幼儿园、敬老院、花园、运动场,还花了300多万元盖了娱乐中心,家家户户住进了楼房,家里能有的都有了。
“过去村民拚命‘农转非’,现在已经转‘非’的又整天缠着要转回来。时代不一样了,当农民照样扬眉吐气。”张炯福的话充满着自信。
告别深涌村,已近黄昏。沐浴在夕阳中的村庄轮廓愈显清晰:70年代的砖房、80年代的楼房、90年代的西式洋房。正是下班时间,村庄里熙熙攘攘,打赤脚的老人、穿皮鞋的年轻人和蹦蹦跳跳甩着运动鞋的少男少女们,使小小的深涌村充满了生命感。一串串骑着摩托车的后生姑娘风驰电掣扑面而来,又绝尘而去,消失在那一条条深深的街巷中……
在小榄镇,像深涌村这样家底的村庄可谓比比皆是,是工业化带来的飞跃,使成千上万的农民的生活日益贴近城市,汇入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的轨道,也享受着城市生活的温馨、旖旎和色彩。
小榄自古便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但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条件下,生活在这里的绝大部分农民同城镇的关系,只能是一种简单的、原始的交换关系。他们向往城市,而城市却排斥他们;他们愿意去城里逛一逛,但他们在心理上同城市似乎有无法逾越的鸿沟。久而久之,他们也排斥城市。
然而,改革开放却给小榄的农民提供了一个拆除这种篱笆的机会。工业化的出现又成了城市雏形的催化剂。很多农民就在自己家门口,圆了多年未圆的“城市梦”。
改革开放以前,小榄人尚不知现代工业为何物。仅仅十几年的时间,一个现代化的工业群已平地而起。小榄目前已拥有集体工业企业580多家,每年的总产值达40多亿元;另有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数百家。庞大的工业群,为人均只有几分土地的小榄农民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也为他们走向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小榄镇党委办公室主任李德明介绍说,小榄现在只有3%左右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而每年创造的纯农业产值仍达上亿元。土地和劳动者的重新优化,使土地和大批农民又一次获得了解放。“过去好像人多得不知干什么,现在本地人早就不够用了,还从全国各地召了7万多劳工,他们大部分也是农家子弟,有的还在这里成了家,算是彻底跳出了‘农门’,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上班、下班、买菜、烧饭,进商店逛公园。”
其实,所谓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的最大差别,还不在于生活场所的变迁和物质的拥有程度,也许是某种心态吧,或者是一种感觉什么的。为了寻找它,记者在旧城整整转了两个晚上。
旧城的几个主要商业街确实繁华,一样的灯红酒绿,一样的沸沸扬扬,走在其中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小榄大厦一楼大厅里,一位抱着小孩的大嫂对记者的提问似乎不屑一顾:“有没有搞错呀,农村怎么了,城里又怎么了,我就是农村户口,可一般的有城镇户口的还不如我。在农村的实惠更大。”好快的一张嘴。
街头一家卡拉OK厅门前,几个年轻人算给点面子:“没什么不同啦,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种地就打工,业余时间出来玩玩,或看看电影、电视什么的,很正常的嘛。”
在一条小路的拐弯处,一阵阵喧笑声吸引了我。顺着声音走进一座大宅院,一看,只见一间足有三四百平方米的大堂里,黑压压坐着200多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兴致勃勃地打麻将、下棋或聊天呢。听介绍,才知这里是村里办的“老人乐园”。他们绝大部分是拿退休金的农民。
同不失古色古香风貌的小榄旧城相比,她的新城部分现代化色彩要浓得多。放眼望去,那宽阔整洁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一座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大厦,在时隐时现的夕阳映照中和一江秋水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好一派都市风光!
新区的面积有6平方公里多,是小榄未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广东省规划建设试点镇,新区的成败关系重大。为此,小榄镇的规划者和决策者们,为他们未来的家园,为了这座属于新一代的农民的城市,煞费苦心地工作着。目前,日供水20万吨的水厂、3.8万千瓦的电厂、总容量4万门程控电话的邮电局和可供1万户使用的煤气站等工程,已相继投入使用。为了搞好前期建设,小榄人在6平方公里面积内平均每平方米填的砂土就有1.5米厚。这要付出多少劳动和汗水啊。
小榄镇只是珠江三角洲这片热土上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小榄镇,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附图片)
图为小榄镇银菊花园住宅区。
张永斌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坚持质量兴国研讨名牌战略
九四中国质量高层论坛开幕
薄一波发来贺信邹家华为会议题词
本报北京9月25日讯记者潘岗报道:为贯彻国务院领导提出的关于“创造名牌产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指示精神和“质量兴国”的方针,推动全国名牌产品活动的开展,振兴我国经济,’94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于今天在北京开幕。这是继1992年、1993年质量高层论坛以来的第三次国内最高层次的有关质量的研讨和交流的盛会,也是’94质量万里行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薄一波同志为论坛发来贺信,信中说:质量兴国与名牌战略这个主题抓得好,我们就是要通过名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增强全民族的质量意识,促质量提高,促经济效益提高,促售后服务工作提高,从而实现振兴经济,“质量兴国”的目的。邹家华副总理题词:“预祝’94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会长吕东、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理事长宋季文、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徐鹏航、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李传卿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参加这次论坛的还有国务院有关部门及部分地区的领导、专家学者、部分优秀企业代表及新闻工作者等共150余人。
这次论坛是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发起,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协、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会议将围绕“质量兴国与名牌战略”这一主题,对我国名牌事业做理论上和战略上的研讨,同时交流各地、各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推动技术进步和质量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近年来,“名牌热”正在席卷中国大地,消费者青睐名牌产品,企业争创名牌地位,政府制定名牌战略。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不多。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引导“名牌”这个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新热点,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第2版(经济)
专栏:

  成都菜篮子丰富多彩
本报成都9月25日电记者罗茂城报道:国庆佳节到来之际,成都农副产品市场一片繁荣兴旺景象:鲜活的鸡鸭鱼肉任人挑选,各种鲜嫩蔬菜品种繁多,价格平稳,市民较为满意。
7月下旬以来,由于外地生猪货源偏紧,来成都市购买猪肉的外地客商剧增,造成成都猪肉价格大幅攀升,到9月份鲜肉零售价逐步上升为每公斤11元至12元。为有效地抑制物价上涨,成都市一方面对市场鲜猪肉实行限价管理,规定每公斤最高不准超过10元;另一方面,鼓励国营食品零售企业主动组织货源供应市场。同时,动用储备肉,每天投放冻猪肉800头,设76个门点,最高限价每公斤9元,保证供应,从而使一度偏高的猪肉价格降了下来。
成都市对蔬菜实行“管淡放旺,管大(大宗菜)放小”方针,保持蔬菜均衡上市。每年8、9、10月是秋淡期,为保证市场供应,成都在抓好城区近郊一线菜地速生菜、季节菜生产的同时,积极组织外埠蔬菜如莲白、土豆、冬瓜等大宗蔬菜的采购、调运和销售。
今年秋淡期间,成都市已安排市郊基地上市蔬菜3900万公斤,外购3500万公斤,每天蔬菜品种达二三十种,基本上做到了“秋淡不淡”。


第2版(经济)
专栏:

  部分农药化肥质量跟踪揭晓
本报北京9月24日讯记者江夏报道:化工部和农业部联合开展的1994年部分农药、化肥质量跟踪、用户评价活动落下帷幕。
这次活动在江苏、山东、河南等10个代表性省市对过磷酸钙、复混肥及氧化乐果等5种主要化肥、农药进行质量跟踪。结果:用户满意的企业占有效跟踪数的4%,一般和比较满意的占82%,无证企业占13.7%,不满意的不到1%。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济南裕兴化工总厂被评为“用户满意企业”;郑州农药厂生产的氧化乐果、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基对硫磷和江苏溧阳市第一复合肥厂生产的复混肥被评为“用户满意产品”。用户反映好的企业及产品13个,无证生产企业31个,用户不满意的企业和产品2个。
从评价结果分析,用户对大中型企业生产的农药、化肥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比较满意,而对一些小型企业和无证生产企业满意程度较低。此外,对产品内包装和外包装的评分较低。


第2版(经济)
专栏:

  湖南掀起水利建设高潮
本报讯湖南省在战胜今年湘江流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后,不失时机地发动和组织全省人民结合修复水毁水利工程,拉开了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序幕。据不完全统计,至9月中旬止,全省已投入420万人兴修水利,铺开工程23万处,完成土石方8900万立方米,投工9600万个,投资8000多万元。
今年湘江流域连续发生4次洪灾,特别是6月中旬的特大洪灾,教育了各级领导,也教育了全省人民。省委、省政府从总结湘江特大洪水的经验教训入手,认真进行反思,决定从今年开始到2000年,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治湖兴水工作,举全省之力,苦战三五年,显著提高全省抗灾能力。这一决定迅速得到了全省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省委成立水利建设领导小组,省委副书记储波任组长。省政府成立水利建设指挥部,负责具体组织、发动、协调、检查和督促工作。省政府决定增加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广泛筹集防洪保安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
(魏再勋)


第2版(经济)
专栏: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合作领域
河北对外开放势头强劲
本报石家庄电记者陈国琦报道:日前闭幕的河北省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共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正式合同700项,合同总金额达21亿美元,充分显示了河北对外开放强劲势头。
今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在确保沿海城市及地区实现对外开放既定目标,做好环渤海地区开放文章的同时,又梯次推进,下力量抓了沿铁路线及环城市区域的对外开放,从而在全省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对外开放的格局。河北对外开放呈现出以下两个明显特点:
注意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去年全省签订以实物折价出资的合同800余项,折价人民币25亿元,吸收外资6.04亿美元,其中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的约占70%。今年石家庄棉纺二厂与香港锦宏发展有限公司合办了石家庄棉二锦宏纺织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美元。棉纺二厂以现有生产设备和流动资金作股占50%的股权,港方以美元现汇购买50%的股权。公司大搞技术设备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效益不断提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外商投资逐步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扩展。利用外资方面,能源、交通、建材等基础产业以及商业、服务业,有了新的发展;境外投资也由产业投资拓展为金融性投资。不少地、市、县和乡镇企业也纷纷把触角伸向境外。


第2版(经济)
专栏:

  发展宏伟名牌事业
本报评论员
近一两年,“名牌热”正在中国大地兴起。消费者青睐名牌产品,企业争创名牌地位,政府实施名牌战略。围绕着名牌,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在做着各种工作。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引导我国经济生活中这个新的热点,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正在北京召开的“’94质量高层论坛”,把“质量兴国”和名牌战略作为研讨的主题,这既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又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从最狭窄的意义上说,名牌就是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实际生活中,名牌是指质量好、服务好、知名度高的产品和商号。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名牌是一项宏伟的社会事业。一个名牌产品,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就是很丰富的;围绕着名牌,要开展创立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等各方面工作;参与名牌活动的,实际上不仅是企业,还有立法机关、政府、各主管部门、新闻舆论单位、社会团体以至广大的消费者;名牌的意义,也决不是限于为企业多创效益,它对提高整个国家经济水平,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名牌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必须依靠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名牌问题的突出,是我国经济发展之必然。我国经济经过4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15年的发展,已经走出“短缺经济”的泥潭,正向着质量效益型经济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质量意识向着名牌意识的升华。我国消费趋向和消费结构的新变化,使消费者更多地追逐名牌产品。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要“守住”自己的市场,“打进”他国市场,都要更多地靠名牌作为先锋队和主力军。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名牌热起来了。
发展我国名牌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意识、理论、法制、战略、运作几个方面同时推进。意识是先行,理论是导向,法制是规范,战略则是意识、理论向着实践转化的结合部。我们高兴地看到,已经有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制定和实施着名牌战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有的企业用虚假的广告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为自己“创名牌”,也有的团体和机构乱搞“名牌评比”,从中牟利。所以,必须在坚持打击假冒伪劣的同时,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规范,以保证名牌事业的健康发展。
放眼神州,一批中国名牌,正在市场的竞争中,或站稳脚根,或放出异彩。展望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名牌,走出国门,扬名海外。那时,“MADEINCHINA”再也不是被人讥笑为劣质品的代名词,而是公认的优质品的符号,我们中华民族将在经济上昂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高举中国名牌旗帜,发展宏伟名牌事业!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天津举办金秋信息周
本报讯全国机械、电子、仪表行业技术、产品、可上项目信息交易会暨一九九四年天津市金秋信息周九月二十五日开幕。国内百余家科技与信息机构推出千余项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项目,包括用于信息加工处理和传播的LINK信息网络,直接面向用户,提供科技、经济、商务、金融方面的“信息快餐”等。
(陈杰)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桐柏农村电价大幅度降低
本报讯河南省桐柏县针对深山区供电特点,引进国内外先进电力科学技术,投资二百四十多万元对山区电力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使线路损耗率由两年前的百分之三十四下降到百分之十点八,农村电价平均降低百分之二十五,仅此每年减轻农民负担九十三万元。
(白志豪朱建国)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评价揭晓
本报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等依照国际惯例共同进行的“1994年度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评价”结果,日前在北京揭晓。位于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前十位的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鞍山钢铁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宝钢集团、东风汽车公司、首钢总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王晓霞)


第2版(经济)
专栏:

  清河耐火材料厂加大科技投入
本报讯市场大门朝着名优产品开。被列为冶金部地方骨干企业的河北省清河县耐火材料厂,自1986年建厂投产以来,已有三大系列的产品被评为省、部和国家级优质产品。他们的产品不但牢固地占领着国内市场,还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达150多万美元。利税连续3年实现翻番,去年达到1270万元,今年1至8月实现利税又比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
清河县耐火材料厂同包括冶金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在内的10多个大专院校建有协作关系,并聘请30多名高级专家作厂的技术顾问,企业自身拥有50名高中级技术人才。他们每年划拨出50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新产品的开发。1988年,首钢“一机8流连铸机”上用的中间包绝热板在国内招标,其招标标准是:产品连续铸钢钢水不沸腾,钢坯皮下不起泡,使用寿命在100分钟以上。这个标准,是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他们拿出一笔科研经费,组织全厂技术人员投入到了这一“竞标”的行列,半年时间,他们先后试验了上百次,于1989年终于研制成功了国内独一无二的新产品——DZ型硅质绝热板。拿到首钢一试用,产品质量均达招标标准,而且使用寿命比要求还多出了200分钟。首钢随即与清耐厂签订了常年用货合同。
(许金亭)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东昌邑市北孟乡今年经受多种灾害,2.4万亩棉花却喜获丰收。图为棉农正在晒棉准备交给国家。
郝文强摄


返回顶部